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15
一.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
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含义及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就是身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必要条件。
因为细胞的代谢活动基本上是由多种多样的酶所促成的反应,这些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稳态及其调节: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由这种通过调节反应所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1.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
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神经元及其主要结构
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3.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产生
①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静息膜电位:外正内负
1。
专题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6.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7.免疫调节的功能、类型及应用。
考情1.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呈现。
2.命题趋势:(1)内环境与稳态部分多以基础判断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神经调节多为反射弧各组件异常分析以及反射发生的条件、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机理的分析与探究。
(3)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常结合实例或图表曲线分析其中原理或进行相关实验分析。
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选择性必修1 P11小字)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的稳态属于分子水平的稳态。
3.(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4.(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5.(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6.(选择性必修1 P31拓展应用1)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7.(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且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P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第一自然段;图1-1体液的组成示意图。
P3第一、二、三自然段关于细胞外液主要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介绍;思考与讨论中的图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的关系。
P4内环境的概念(黑体字)P5第一自然段血浆的组成成分,图1-2也是。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黑体字),第四自然段渗透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一自然段讲解内环境的功能。
P6概念检测第2题B 二、拓展题【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调节机制如下。
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P9稳态的概念(黑体字),图1-4;P10黑体字,与社会的联系P1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第一自然段;稳态的发展:小字部分。
P12概念检测第2题D;P14选择题第1、2题C、C;P14二、非选择题1. 【提示】第2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P16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第2、3自然段以及图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黑体字);P19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1自然段及其图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第1/2自然段及其图2-3;神经胶质细胞小字部分。
P20概念检测第2题C;二、拓展题2. 【答案】突如其来的考试消息可能会使人紧张,此时,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活动减弱。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P22黑体字;反射弧的组成P23第1自然段,图2-4反射的大致过程;兴奋的概念P23黑体字。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内环境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生命活动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稳态和内环境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环境中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内部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恒定性:稳态意味着生物体内部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2. 动态平衡:稳态是通过动态调节来实现的,即生物体内部的各种调节机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 多元性:生物体内部有多种稳态存在,如体温、血糖浓度、血液pH值等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
二、内环境调节的机制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过程。
它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机制。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实现,包括感受器、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等组成。
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器能够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相应的效应器,使内环境回到稳态。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负反馈机制是指当某项生理指标偏离稳态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抑制这种变化,并使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激素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器官产生作用的物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三、稳态失调和相关疾病稳态失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机制出现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状态,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的疾病。
人体内环境稳态(新课标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江苏卷)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w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A【解析】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故A项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故B项正确;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D 正确。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设计问题问卷,测试学生对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稳态的概念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稳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2.2 教学内容稳态的定义: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际操作2.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稳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稳态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3.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具体作用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传递、反射弧构成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3.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与内环境稳态4.1 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激素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等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分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分泌调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5.1 教学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调节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肾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6.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功能障碍等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影响:生理功能紊乱、疾病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内环境稳态维护8.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理解和经验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保持内环境稳态生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方法和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内环境稳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未来研究方向的理解和展望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重点环节: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一、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