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14.55 MB
- 文档页数:35
人教版初二地理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梳理
人教版初二地理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
区》知识梳理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梳理,仔细阅读哦。
一、【知识框架图】
三江源
江河的源地
中华水塔
江河水源
高原湿地→ 水源调储器
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
水源涵养地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恶化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二、【知识点】【亲爱的同学们,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一】、江河的源地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源区、源区、
以及源区的总称。
②措施:。
10、P96活动
1、答案:①三江源是中华水塔,冰川的消退意味着供给长江黄河的水量将减少;
冰川消退后地表裸露,土壤沙化;②湖泊、沼泽对河流起到调储器的作用,他们的萎缩,导致气候温暖时河流流量大,寒冷时河流流量小,甚至断流。
2、答案:草场退化,导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更严重,致使河流泥沙量增大,泥
沙在下游沉积,河床升高。
有了上文为大家总结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梳理,大家及时提前复习,在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西部地区的独特魅力。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这一较为偏远的西部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三江源地区。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三江源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点总结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之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被誉为“中国水塔”,其三大江源涵盖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这片地区独特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管理挑战。
本文将针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涉及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三江源地区概况三江源地区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中心部位,海拔在3500米以上。
其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提供了绝佳条件。
三江源地区不仅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拥有丰富的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资源,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原牧区的天堂。
二、生态系统特点1. 高山湿地景观三江源地区由河流、湖泊、沼泽、草原等湿地组成。
崇山峻岭交织,湖泊星罗棋布,湿地纵横交错。
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高山湿地景观,如玛多湿地、重要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2. 物种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有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
例如,森林区域有黑颈鹤、斑头雁等候鸟;草原区域有野牦牛、藏羚羊等高原草原动物。
这里还分布着许多特有的动植物种类,为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三、生态保护挑战1. 水资源管理作为中国的水塔,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湖泊干涸、河流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生态保护的关键。
2. 物种保护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其中,藏羚羊、藏野驴、棕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保护措施,加大对这些物种的保护力度。
3.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三江源地区既是生态保护地,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据地。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并加强科技支撑,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