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湿地-三江源(知识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
有“______________”之称。
2.三江源地区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湿地。
4.影响三江源水源补给的原因有:二、自主学习读图读文思考回答:1.黄河源头的两次考察结果为何不同?2.你认同哪种看法?原因何在?三、合作探究读图读文,讨论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雪不断消退,湖泊、湿地不断萎缩,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有何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那些影响?四、巩固提升1.口头复述本节课要点2.完成“我会归纳”五、练习拓展1.完成填充图相关练习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3.相互交流订正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知识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3.理解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生态保护和利用方式。
教学重难点1.高原湿地的类型与分类方法;2.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并概括地球的主要陆地形态;2.出示一张三江源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定位该地区、了解其基本情况。
讲解(20分钟)高原湿地的类型与分类方法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1.1个PPT页2.讲解PPT内容练习(25分钟)1.学生自习课本,并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高原湿地?有哪些类型?分类方法是什么?•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是什么?•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有哪些?其意义和效果分别是什么?2.学生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创作一篇科普文章,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保护和利用方式等。
总结(10分钟)1.邀请学生汇报小组成果,让其他学生听取、评价。
2.结合学生创作的文章,引导学生概括高原湿地有哪些生态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以及其对环境和当地经济的影响。
作业(5分钟)1.练习册P32教学反思通过该课教学,学生更好地领会了高原湿地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并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特点。
学生结合小组合作,能够主动创作科普文章,更好地表现了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听课效果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docx高原湿地一一三江源地区?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理解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水塔。
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来自哪里。
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L_jTt_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描述的是哪里吗?三江源地区大家都非常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的位置:青海省南部2.范围:长江源区、黄河源XX、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中华XX:三江源地区为什么被誉为“中华XX?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匀来源于这里。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XX。
拓展延伸:三江三江平原中的三江:黑龙江、乌苏XX、松花江三江源中的三江:长江、黄河、澜沧XX并流中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4.三江源地区的水源这里降水并不丰富,为什么有这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呢?;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聚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考点一】江河的源地
(一)中华水塔
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考点二】环境问题与保护
1、地位: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3、措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
四、教学策略本课时将“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地达成建设和谐家园的共识。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三江之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讲授新课一、江河的源地[活动]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并结合先导片,学生回答问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指名学生回答:长江、黄河、澜沧江,教师强调在境外澜沧江又叫做湄公河。
[活动]教师出示材料及三江源地区地形图: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学生齐读材料,并结合三江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美誉?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青海省南部,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教师归纳总结: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结合地形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5000米,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因此三江源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提问:想一想: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是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