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料作物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19
油料作物有哪些常见的油料作物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油棕以及向日葵等种类。
1、大豆:常用大豆来榨取豆油,在种植期间它对于水分要求高,在开花结荚期时对于肥料的需求量大,因此需施好肥浇好水,避免生长不良。
2、花生:既可将花生用来榨油,也可用来加工成各种糕点,注意在栽培时忌重茬,一般需选择耐重茬的花生品种。
一、大豆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用来榨取豆油、做成各种豆制品以及酿造酱油,性喜温暖,种子发芽的适温为15-20°C,生长适温为20-25°C,而温度20-28°C是开花结荚期的适温,当温度低于14°C时,便很难开花,而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植株提前结束生长,因此在种植时需保证有适宜的温度。
2、大豆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在种子发芽期间要求有较高的水分,而在开花期时,要求土壤中的含水量在70-80%,避免增加花蕾脱落的几率。
大豆对于肥料的需求则根据生长阶段而定,一般在开花前的吸肥量不到需肥总量的15%左右,而在开花结荚期的吸肥量却占需肥总量的80%以上,因此可在开花期根据苗情追施尿素3-5公斤/亩,而在结荚期时,每亩使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40-50公斤、钼酸铵0.05%浓度稀释液30-40公斤的混合液,作叶面喷施。
二、花生1、花生的用途广泛,主要用来榨油,也可用来加工成各种糕点、花生酱以及花生蛋白饮料等食品,属于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适宜种植在气候温暖、生长季节较长、雨量适中且土壤为沙质土的地区中。
它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要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大于1%,PH值在6.5-7.5,而且忌重茬,第一年种过花生的土壤不适合连续栽种花生。
2、为了抗重茬,在种植时一般需选择耐重茬的花生品种,并在深耕前施入腐熟有机肥,一般亩撒施4000-5000kg,随后深耕,可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并采用地膜栽培的方式,地膜栽培可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对重茬花生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需做好防治病害、虫害、草害等工作,避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中国油菜总产量占中国油料作物产量50%以上,属于大发展阶段.中国栽培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不仅主产区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五岭以南长城以北发展也很快,过去种植油菜较少的广东,广西等省区也在利用当地气候特点,积极改造冬水田,大力发展冬油菜,与此同时,长城以北扩种春油菜也获成功.中国油菜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是: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提高了油菜的产量;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了油菜的种植水平,耕作制度改革,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菜具有价格优势,提高了油菜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720多万公顷,居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之后,在各种农作物中排第5位.油料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胡麻中(大豆统计在粮食内),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油料总面积的一半.油菜总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43%,仅次于花生产量,居第二位.菜籽油是我国消费的主要植物油.我国油菜籽榨油产量约470万吨,占我国自产植物油产量的44%左右.菜籽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3%.中国油菜发展成效突出.2002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750万公顷,历史最高.单产显著提高.在扩大面积的同时,我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油菜种植水平,大幅度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到2005年全国油菜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1793公斤,比1978年提高1.5倍."十五"期间,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较快,2004年全国油菜单产达到每公顷181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量成倍增长.2005年全国油菜籽总产量已达到1305万吨,比1978年增长约6倍.历史最高的2004年达到1318万吨.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五省年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湖北省2004年油菜籽产量达到235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油菜主产省.品质明显改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已达到70%%.以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籽含油率一般在38%—40%,目前大部分品种已达到40%—42%.在2004—2006年国家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含油率超过42%的品种占1/4.随着全球消费的增长,特别是生物柴油的发展,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机遇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国内油料及制品产不足需,世界生物柴油开发拓展了市场需求;长江流域是冬油菜的适生区,替代作物较少,不与其他作物争地;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和较多的科研成果,特别高含油率品种的突破对油菜生产发展意义重大;产品销售有优势,可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产品上市时间处于市场空当.我国油菜生产还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还有一些冬闲稻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增种一季冬油菜;北方豆麦区为实现作物合理轮作,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油菜面积.我国各地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很大,高的地区达到每公顷2500多公斤,低的只有每公顷1000多公斤.通过选育并推广高含油率品种,可使每公顷菜籽油产量提高30到50公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油菜籽及植物油市场已全面开放,我国油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偏差,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使我国油菜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部将拿出积极发展的措施.在稳定当前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组织实施南方冬闲田开发,适当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使全国油菜面积尽快恢复到750万公顷的历史最高纪录;重点支持油菜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油菜良种良法种植,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抓好品种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逐步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生产中品种多杂乱,收购环节混种混收等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广油菜生产机械作业,目前重点抓好机械收获,以后逐步推广机播,机管.我国油菜品质改良成效显著.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育种,目前已经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2001年达到了6000万亩,11年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2002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 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85%以上.我国油菜产业化经营起步较快.油菜籽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一些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或股份制公司,培育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档次,油菜产业化经营起步较快.我国优质油菜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混种,混收,混加现象严重,造成有"双低"油菜的生产,没有达标"双低"油菜产品的局面.二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检测能力弱,无法保证"双低"油菜产品的质量.三是优质不能优价,优质难以优用.四是劳动力成本高,油菜生产效益不高.五是加工企业带动力弱.1 2009年我国油菜籽供应十分充裕首先,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将继续恢复性增长。
中国八大食用木本油料分布及特点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耕地的有限性催生了中国要充分利用耕地以外的土地资源发展木本油料生产,以增加食用油供给。
最近中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出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大力推广食用木本油料生产。
下面重点介绍其中的油茶、榛子、长柄扁桃、文冠果、沙棘果、元宝枫、香榧、澳洲坚果等八大食用木本油料的分布及特点。
1、油茶油茶,茶子树,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该类植物在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
油茶灌木或中乔木,嫩枝有粗毛,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尖而有钝头;花顶生,近于无柄,花后脱落,花瓣白色,花药黄色,背部着生;蒴果球形或卵圆形,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厚3-5mm,木质,中轴粗厚,花期冬春间。
其喜温暖,怕寒冷,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
油茶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油茶。
油茶籽含油量普通品种在30%,近年来优质品种高达50%。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2、榛子榛,别名:榛子。
桦木科榛属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
树高1-7米,树皮灰色,枝条暗灰色,小枝黄褐色,密被短柔毛兼被疏生的长柔毛;叶的轮廓为矩圆形或宽倒卵形,基部心形,雄花序单生;果单生或2-6枚簇生成头状,果苞钟状,坚果近球形。
主要生长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及西部适宜地区,但是江苏等地也有种植。
榛子富含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糖纤维、β--古甾醇和抗氧剂石炭酸等特殊成分以及人类所需的八种氨基酸与微量元素。
油料作物知识点总结一、大豆1. 大豆的生长环境与条件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喜温暖、湿润的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4摄氏度,而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2. 大豆的生长特点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播种后大约需要100-120天的生长期,其主要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大豆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而且叶片比较宽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 大豆的主要用途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油和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和食品原料,还可以提取大豆油用于食用和工业生产,此外,大豆渣还可以作为饲料或者工业原料使用。
二、花生1. 花生的生长环境与条件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后来传入中国等地种植。
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而且对光照充足、土壤排水良好的环境比较适应。
2. 花生的生长特点花生是一种豆科植物,生长期大约需要110-140天,主要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花生的果实埋在地下,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
花生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3. 花生的主要用途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用来提取花生油,也可以作为食用和工业原料。
此外,花生还是一种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也可以作为饲料使用。
三、油菜籽1. 油菜籽的生长环境与条件油菜籽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后来传入中国等地种植。
油菜籽对温度要求不严,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摄氏度,而且对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较为适应。
2. 油菜籽的生长特点油菜籽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大约需要200天,主要生长过程包括生长、过冬、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油菜籽的果实为角果,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适合用来提取油脂和作为饲料。
3. 油菜籽的主要用途油菜籽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可以用来提取油脂,也可以作为食用和工业原料使用。
此外,油菜籽还可以作为饲料使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饲料来源之一。
【甘蓝型油菜】属春性早熟品种,适于我国北方春油菜种植区内种植。
分布:1997年开始在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大面积试种,均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较丹低增产215%,较青油14号增产161%,在丰产性、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明显优于目前各地的主栽品种生育期:需0℃以上积温1532℃,生育期在西宁地区为120天。
【油菜(白菜型)】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据专家测定,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高1倍多。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
主治游风丹毒,手足疖肿,乳痈,习惯性便秘,老年人缺钙等病症。
【油菜(荠菜型)】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分布】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特点: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花生】花生,一年生草本,也是一味中药,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
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
【花生(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
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
植株直立或丛生。
果型较小。
种子桃形。
休眠性弱。
【花生(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
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
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
种子圆柱型。
播种时间:4月25日左右【三道眉】其特点是籽长片大,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油质好。
它还是人造奶油的重要原料,是油漆、肥皂、梁料、医药和纺织等多种工业用油。
所含的亚油酸,有减少人体脂防积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畅销全国各地。
【油葵杂交种】【特征特性】该品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96-100天,全生育期需≥5℃有效积温2100℃左右。
油料作物概述油脂是一种高分子自然有机化合物,它的化学成分为脂肪酸和甘油酯。
植物油脂就广义来说包括一般食用油脂、工业用油脂和芳香油(或称挥发油)。
而狭义的植物油脂通常只指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油脂按其通常存在的状态,可分为油和脂两类,在常温下是液体的脂肪称为油,常温下固体的脂肪称为脂,如可可脂。
第一节油料作物的用途人类对油料的最根本需求是食用。
食用植物油是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最根本的生活资料之一,同时也是食品工业、烹饪行业最重要的根底原料。
一. 食用和食品工业应用大多数植物油经过精练加工后,可直接用于烹调。
但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安康的追求,油脂工业高品质食用油进展格外快速。
如精炼油再经过脱色、氢化、冬化等过程加工为色拉油〔salad oil〕。
经分别加氢硬化制成起酥油〔shortening〕、人造奶油〔margerine〕、煎炸油等,或将不同的植物油按比例混合制成抱负的调和油。
这些高质量食用油不仅直接进入家庭,而且也大量应用于食品工业和餐饮业,如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加工,面包、糕点、肉类食品的制作,或作为乳化剂用于饮料。
此外,利用精炼副产品油脚所制取的浓缩磷脂、粉末磷脂等,作为食品工业根底原料应用格外广泛,如参加油炸、面点、烘烤食品以及巧克力、人造奶油、饮料、奶粉、肉制品、冰淇淋、酱油等中,可以抗氧化、防老化及焦糊炭化、提高稳定性;保存维生素E,促进发酵,增加乳化作用和起酥性,改进分散性,改善风味和色泽的作用等等。
对大豆、花生植物蛋白产品利用,棉籽、菜籽饼粕的脱毒及蛋白质饲用和食用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进展。
特别是大豆,由于资源丰富、蛋白质功能价值优势强,因而进展很快。
目前以饼粕为原料加工的功能性蛋白产品主要有低温粕、浓缩蛋白、分别蛋白和膨化蛋白等。
二. 快速进展的工业用途现代社会中植物油已渐渐成为用途广泛、不行取代的工业原料。
如桐油大约是800 多种工业的原料,菜油则有 1000 多种用途。
油莎豆是我国制备生物柴油的首选油料植物我国是传统的种植油料植物的国家,经常种植的油料植物有100多种。
如:大豆、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山桐、光皮树、麻疯树等。
90%的农民,食用自产的植物油。
但我国目前所种植的油料植物普遍存在:生长期长,平均亩产低,生产成本高等弱点。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经济效益不明显,严重影响农民种植油料植物的积极性。
近几年,国际“转基因大豆”又冲击我国食用油市场,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国内油料植物种植形势,受到更严重打击。
以大豆为例,我国东北、华北等主产区,去年九月份一级产品,每吨价格1500元。
同期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离岸价每吨1350元,而巴西则只有840元。
我国沿海的一些大型食用油加工厂,纷纷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生产原料。
国产大豆滞销,农民叫苦不迭。
今年四月初报端又披露:有关部门最近提高了油菜籽等收购价格。
试图通过调价,调动油料植物种植户的积极性,这势必会进一步削弱我国植物油脂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
要解决这一难题,办法只有两条。
一是加速培育优良的大豆新品种,使其产、质量,能与转基因大豆抗衡;二是寻找新的油料植物品种,低成本,高产出,去替代传统的油料植物。
被人们称为“油料植物之王”的油莎豆,应列为首选。
油莎豆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名词术语GB8869-88续,第2-11条正式列目。
原产埃及和印尼,上世纪60年代引进入我国。
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发展起来。
近年,随着生物燃料的开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黑龙江省牡丹江、湖北武汉、浙江武义、安徽界首、江苏阜宁、辽宁、广东、云贵等地均有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植物研究所(所址武汉),是国家开发利用油莎豆课题的主研单位。
油莎豆原产地:非洲!中国引进并且种植的几个省份: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
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又名汕莎草,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第二章 油料作物第一节 油 菜 一、种植沿革油菜自汉代(前206~220年)传入中国后,先在黄河流域种植,至南宋时(1127~1279年)传至江南,得到了发展。
安徽省种植油菜大约始于宋朝。
由于油菜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高,又是水稻生产的好后茬,到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和民国(1912~1949年)年间,种植范围和面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民国年间一般每年种植面积都在300万亩以上,多的年份达400多万亩。
油菜籽除榨油自食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输出。
原颂周《中国作物》一书载:“宣统元年输出菜籽值洋100万元,民国2年值洋200万元有奇,其主要产区为两湖、江、浙、安徽、江西等省。
”民国20年(1931年)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375万亩,民国36年为378.6万亩,总产由民国20年的318.8万担增至371.5万担,增长16.5%,见表3—2—1。
安徽民国年间油菜生产统计表表3—2—1(民国20年~民国36年)年 份种植面积(万亩)亩 产(市斤)总 产(万担)民国20年37585318.8民国21年441.597428.3民国22年390.774289.1民国23年381.792351.2民国24年361.090324.1民国25年349.295330.7民国26年381.365244.8民国35年332.965216.4民国36年378.698371.5·811· 建国后,安徽的油菜生产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曲折过程,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除1958、1975、1978年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外,其余年份都只有200多万亩,其中有11年还不到200万亩,最少的1961年只有101万亩,平均亩产绝大多数年份在百斤以下,最低的1961年单产只有25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采取利用冬闲地与改沤水田种油菜的措施后,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油菜生产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345.96万亩,总产17.6万吨,增加至1987年的1428万亩,总产达115.3万吨,分别增长了3.1倍和5.5倍,比1951年分别增长4.5倍和12.1倍。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是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用来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业、医药原料等的一类作物。
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苏子、油莎豆等。
其中种子含油量大致可达20—60%。
纤维作物,如棉花、亚麻、大麻等种子中也含有大量油分,是油脂工业的重要原料。
多年生的木本油料植物中有椰子、油茶、油棕、核桃等。
榨油所剩的油粕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既可用来生产副食品,也是良好的精饲料和肥料。
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
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
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
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
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
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
四大油料作物:油葵,出油率高、种植简单,轻松获得丰产油料作物是农田常见的种植品种,这些作物出油率高,油质稳定而且营养成分含量高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的食用油料来源,油用向日葵,凭借着生长周期短,出油率高,容易种植和管理等优点,这几年种植面积明显的增加。
油用向日葵也被叫做油葵,是一种北方地区早春进行种植,夏季收获的一种短期种植品种,油葵收获之后,还可以种植一季玉米,油葵的生长时间段、收获时间早,对于后续种植不会造成影响的优势,也被大家所喜爱。
▶油葵所榨出的食用油,颜色清亮,色泽透明,味道香浓,而且具有高温无烟,口感纯正没有特别的油腻感等优点,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将油葵油作为日常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这也因为油葵油含有高达66%的亚油酸有关。
亚油酸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脂肪酸,油葵的亚油酸含量是所有油料作物之中,含量最高的。
所以被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是情理之中。
油葵品种:我们种植的油葵属于油用型,大都是中早熟品种,比较熟知的有:康地5号:也被叫做BS-5,含油量达到50%,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抗病虫能力出众等优点,早春进行播种,生长周期在95天左右即可收获。
夏季播种生长周期在80天左右。
对于土壤要求不严,能耐一定的贫瘠和稍微盐碱。
平均株高在1.5米上下,平均亩产在250千克左右。
矮大头:也被叫做早熟矮大头903DQ,春季播种生长周期在85--90天,夏季播种生长周期70-85天收获。
这个品种植株相当的矮小,但果盘很大,所以看上去小个子,却长了个大头,株高大约在80--120厘米,果盘能够长至25厘米,籽粒含油率在50%左右。
耐干旱、耐盐碱,而且由于植株矮小、粗壮,这个品种具有很好的抗倒伏作用。
亩产量在200-250千克上下。
美国超级矮大头567:这个属于高产品种,如果土壤肥力充足,亩产量能够达到400千克左右,是高产的杂交品种,生长周期在90-105天左右。
植株粗壮,低矮,株高在85厘米上下,由于植株低矮粗壮,是一种具有很好抗倒伏和冰雹的优良品种,而且适应性和抗性很强,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很少,是种植比较多的高产油葵品种。
我国油料种植区域分布我国油料种植区域分布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下面将对各个地区的油料种植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在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是我国主要的大豆种植区,其中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最大。
此外,黑龙江还是我国主要的花生生产区之一。
在华北地区,山东省是我国油料种植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主要种植大豆、花生和菜籽油料等。
此外,河北和河南等省份也是重要的油料种植区,主要种植菜籽油料和大豆等。
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种植大豆和花生等油料。
四川省和云南省是该地区的主要油料种植省份,四川以大豆和花生种植面积最大,而云南以花生种植面积最大。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贵州、重庆和广西等省份也有一定规模的油料种植。
油料种植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一定规模。
在这些地区,主要种植菜籽油料和花生。
浙江省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菜籽油料种植省份,另外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份也有部分油料种植。
此外,在中国西北地区也有一定的油料种植。
新疆是该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种植面积较大,主要种植棉籽油料和油菜籽。
甘肃和宁夏等省份也有一定规模的油料种植,主要种植棉籽油料和花生等。
综上所述,我国油料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北方地区以大豆、花生和菜籽油料为主要种植品种,东南沿海地区以菜籽油料和花生为主要种植品种。
此外,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油料种植。
油料种植的不同区域主要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种植的主要品种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油料种植的面积和产量将继续增加,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国四大油料作物是什么
我国四大油料作物是大豆、油菜籽、花生和葵花籽。
1. 大豆: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同时也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用作物。
大豆油是主要的植物油之一。
2. 油菜籽:油菜籽是油菜植物的种子,油菜籽油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油,被广泛用于食品烹饪。
3. 花生:花生是一种主要产油植物,花生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
此外,花生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4. 葵花籽:葵花籽是向日葵植物的种子,葵花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被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
这四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油资源,同时也对农业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1/ 1。
大豆一、商品简介:大豆,别名黄豆、白豆,属豆科。
一年生草本,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高可达2米,小叶呈菱状卵形,长 7-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生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及小托叶均密生黄色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钟状,萼齿,披针形,下面一齿最长,均密生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梢较萼长。
荚果矩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夜毛;种子2-5粒,长1厘米左右,黄绿色,卵形至近球形。
大豆原产我国,是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的。
野生大豆遍布我国各地,野生种经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精心培育,逐渐进化为栽培种,并且创造了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大豆类型和品种,成为造福全人类的资源。
我国栽培大豆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出的。
公元前二至三世纪,我国大豆首先传到朝鲜,又由朝鲜传到日本。
西方国家种植大豆的历史很晚。
1740年大豆传到法国。
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引进大豆,作为一种观赏植物栽培。
1804年美国开始栽培大豆,今天大豆已遍布全世界。
而我国享有大豆故乡之称。
1873年,在奥地利首府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中国大豆。
从此,我国大豆闻名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受人欢迎的商品。
我国大豆生产遍布全国,以东北各省及黄淮平原各省较为集中。
东北省土质肥沃,气侯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大豆的生长,素称"大豆之乡"。
目前,东北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豆总面积的40%,黄淮流域占38%,长江域及南方地区占17%;其余占5%。
一、大豆的分类我国栽培的大豆品种繁多,按植物学特性,可将大豆分为野生种、半栽培种和栽培种三类。
按大豆的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夏、秋、冬四类。
按大豆的用途则可分为食用大豆和饲用大豆两大类,食用大豆中又分为油用大豆、副食和粮食用大豆、蔬菜用大豆及罐头用大豆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