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纺织服装也发展状况
- 格式:docx
- 大小:65.54 KB
- 文档页数:7
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作者:夏东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2期[提要]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毛纺织业曾是英国工业革命前发展最强大的手工工业。
然而,仅仅在18世纪开始的40年间,英国棉纺织业却迅猛发展,并取代毛纺织业成为当时英国工业的中坚力量。
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以棉纺织业为起点。
本文通过对英国历史上毛纺织业与棉纺织业的对比,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业革命;毛纺织业;棉纺织业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日一、英国工业革命前毛纺织业的发展英国中世纪时期,英国兴起了历史上最早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手工行业——毛纺织业。
在1500年前后,英国还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传统经济国家,作为英国的民族传统产业,养羊和呢绒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的两个方面。
例如,1300年英国贸易出口总值为30万英镑,其中羊毛出口总值就有28万英磅,约占整个出口总额的93%。
英国的毛呢织品深受欧洲大陆上各个国家消费者的欢迎,仅在1470年至1510年的40年间,英国毛呢出口量就以30%的年增长率不断增加,由每年3万匹跃至9万匹。
在如此丰厚利润的驱动下,许多英国商人们把资金投资到养羊和毛纺织业上。
羊毛和毛纺织品的外销,给英国商人们带来了十分高额的利润,反过来又促使了英国本土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分化。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纺织作坊劳工等,为各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来源。
据史料记载:“英国人宁愿养羊而不愿意耕种,有近1/3左右的土地都用来从事养羊。
在英国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养出来的羊,羊毛的洁白与柔软程度都是欧洲他国无可比拟的。
”同时,英国政府也对毛纺织业采取了扶植发展的政策。
从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统治起,英国政府为毛纺织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政策条件,使得英国的呢绒生产打败了其他国家,垄断了整个欧洲市场。
工业制衣发展历程工业制衣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在此期间,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制衣业的兴起。
以下是工业制衣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里程碑:1. 纺织机械化:在18世纪末,蒸汽动力的出现使纺织机械化成为可能。
发明家约翰·凯伍德等人发明了多种改进型纺织机器,提高了织布和纺纱的效率。
这促进了纺织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制衣铺平了道路。
2. 缝纫机的出现:19世纪初,法国裁缝皮埃尔·伯德(Barthélemy Thimonnier)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缝纫机。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服装的制造速度和质量,为工业制衣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3. 工厂制衣的兴起:19世纪中叶,工厂制衣业开始崭露头角。
伊莉莎白女王时代的英格兰出现了大规模的手工缝纫车间,工匠们在此集中生产服装。
随着工厂制衣业的发展,衣物制造变得更加标准化和批量化。
4. 制造技术改进: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制衣业经历了一系列技术改进。
包括自动缝纫机、裁剪机和熨烫设备的发明,使生产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此外,化学染料和合成纤维的研发也创造了更多的设计和制造可能性。
5. 全球化和外包:随着全球化的推动,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制衣行业逐渐向低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转移。
大规模的制衣工厂在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等地建立起来,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服装产品。
6.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工业制衣业正逐渐朝着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许多公司开始采取可持续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措施,使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工业制衣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机械化到工厂化,再到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这一过程中,纺织机械化、缝纫机的发明和技术改进等重要里程碑推动了工业制衣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的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的影响随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进程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英国人服装和时尚的影响,并揭示这一时期在服装制造、设计和消费方面的变化。
一、工业革命对纺织业的影响工业革命引发了纺织业的大规模发展,进而改变了英国人的服装制造方式。
以前,人们主要依靠手工织布和纺纱,这些工艺费时费力,产量有限。
然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使得纺织业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这种改变推动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布料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成本,使得衣物变得更加普及。
二、新材料的应用和服装制造技术的改进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的材料开始被应用于服装制造中。
例如,工业化生产的棉纱和亚麻纱广泛使用,取代了传统的羊毛和丝绸。
这些新材料易于处理,繁育时间短,成本低廉,因此大量用于服装制造。
另外,新的染料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服装的颜色和图案。
在制造技术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服装制造的机械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例如,出现了可以自动完成缝纫和刺绣的缝纫机,取代了人工缝制,大大加快了服装的制作速度。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服装的生产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三、服装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工业革命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实现了服装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在这一前景下,服装制造商能够以大批量生产衣物,以降低成本,并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大规模生产也意味着服装变得更加普及和平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消费不同类型的服装。
与此同时,随着铁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进,服装的流通逐渐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这种流通的改善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服装风格的传播和交流。
人们能够更容易获得来自其他地区的时尚资讯和新鲜的服装设计,进而对服装的选择和搭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时尚观念的变化和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纺织品市场行情作业1、试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各自特点?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一)纺织服装市场1、整体概况美国纺织工业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工业曾在美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
如今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工业,由于劳动成本不断增加,在美国已不具备比较优势,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美国官方将本国的制造业分为21个门类,其中纺织工业占据两类。
一类被称为“纺织工厂”类,包括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机织、针织、制线、后道处理、地毯、挂毯、轮胎用纤维制品等产品的制造;另一类被称作“服饰及其它纺织类”,包括男女服装、帽子、手套、毛皮制服饰、窗帘等家庭装饰用品以及纺织箱包等产品的制造。
(1)纺织服装生产概况美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始于1790年,主要集中在南部诸州。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北卡州,享有美国最大纺织工业的美名。
美国现有纺织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平均每年为美国创造不低于500亿美元的产值。
美国是世界无纺布生产第一大国,目前无纺布的生产量占全球无纺布生产总量的41%。
美国碳纤维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产量占全球碳纤维生产总量的33%。
2000年以来,美国的纺织服装业不断萎缩。
特别是美国纺织工业中的面料生产正在向其它国家和地区转移,目前已将相当的纺织生产能力转移至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墨西哥。
在服装生产的大部分工序中,美国仅承担包装加工的最后环节。
该行业在美国的整个产业链中正处于辅助地位。
(2)纺织服装消费市场概况美国是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大国,其中服装在美国各类纺织品进口中占有突出地位。
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大宗服装产品为男女衬衫,其次是长、短裤。
从消费者性别分析,50%的服装是针对女性,30%则针对婴幼儿。
服饰类产品进口增幅较快,原料性产品进口增幅下降或呈负增长。
服装消费趋向舒适型和实用型。
棉纺织品目前是美国纺织品消费市场上最受大众喜爱的纺织产品,消费量占美国全部纺织品消费的56%,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国外纺织服装循环利用现状随着时尚潮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大量服装在百姓家中积压。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建立循环型社会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纺织服装循环利用现状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一、目前主要的服装循环利用方式目前国外纺织服装循环利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服装的循环消费。
另一类是服装回收后的纤维循环利用(见图1)。
1.服装循环消费通过对国外服装循环利用的研究发现国外服装的循环消费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展开:(1)家庭庭院甩卖甩卖的一般都是旧服装,但也有对卖者来说无用的没有穿着过的新服装。
家庭渠道自由度较大,组织灵活,但是受众范围相对较小。
(2)慈善机构开办的旧货店慈善机构开设的拍卖店(或称节俭店)收集募捐的服装,经过进行清洗、消毒和整理,使其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后,放在商店里出售。
节俭商店也为捐物的居民提供减税证明。
这种服装循环利用方式由于做到了资源的有效调配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网站拍卖在二手服装拍卖网站购买二手服装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尤其是明星的二手服装以及高档二手服装或者奢侈品,更是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2.服装纤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纺织品的一个重大优点是有机会避开纱线染色,除此以外外,还能减少固体废物处置量和改善资源管理。
因此,重复利用和再生。
作为一种可持续工艺,受到非常高的评价。
服装纤维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如左表总结。
二、国外纺织服装循环利用现状1.英国英国政府支持发展纺织品服装的再循环市场。
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将调查英国每年200万吨服装的生命周期,对英国和北爱尔兰垃圾流水线每年出现的116万吨纺织品进行评估。
英国政府成立更多的服装回收站、更多的低档服装市场,以及制定自愿生产者衣服责任协议,并制定纺织品再循环指标,利用现有的再循环信贷制度,支持旧衣服回收。
2.美国美国转售和旧货店协会的数据显示,其销售额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根据美国调研集团2006年调查,12~15%的美国商店从事寄售或转售。
简析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产业的发展摘要:英国是最先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其创意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的成就。
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世人瞩目,时尚传媒创意产业在英国创意产业中位居第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较早、效益最好的强势产业。
对英国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有利于掌握时尚创意产业对于整个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时尚;发展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西方发达国家将其作为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
英国是最先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十多年来,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英国从一个世界制造工厂转变为“世界创意中心”。
其文化创意产业更是闻名遐迩,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时尚传媒创意产业在英国创意产业中位居第二,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较早、效益最好的强势产业。
笔者拟简要分析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时尚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起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明确把将人文文化发展纳入全球一体化进程,并且促进各国政府推动文化发展。
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之后,明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出发点,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布莱尔亲自担任主席。
1998年,联合国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并发表了《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敦促世界各国“设计和出台文化政策或更新已有的文化政策,将它们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也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
也就是在1998年,“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在英国最终被明确提出(杨颖,2008:326)。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产业理念,在第一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纺织服装是人类最早发展的行业之一,在古代,它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当今的大型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该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两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发展历程1.1 人类史上的纺织服装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纺织品是用手工织布器织成的。
最早的笼罩在人类身上的衣物是未经处理的兽皮或树皮。
有史以来,纺织品的制作方法一直在发展,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如果将人类历史分为100份,纺织服装行业占据了37份。
工业革命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纺织工厂的出现,特别是纺织机械的诞生,使得全球纺织服装行业有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19世纪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了各种不同的纺织机械,这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从20世纪开始,纺织服装行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合成纤维材料的研制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纺织服装行业的重大转型。
这种材料的出现,使得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使得服装物美价廉,更能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2 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历史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兴起于汉朝,从那时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使用棉花作为纺织原料。
宋代开始时,中国纺织业技术发达,手工织布的纺织能力和规模世界领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
尽管在10世纪后期至11世纪初期,亚洲以产量超过一山巨额高丝,但欧洲还是集中在棉花生产上。
中国人民在和平时期向外贸易棉花,其产品以手工纺织品、印花等闻名于世。
广东西关出口巨额的手工丝绸,设施和工艺世界领先,也远远优于当时欧洲的产值。
在清朝时期,西方的机器纺织技术逐渐传入中国,随着一些机器纺织工厂的兴起,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处于低水平状态。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迅速。
英国纺织业的兴衰及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启示胡霄睿;于伟东;王华【摘要】介绍了英国纺织行业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程,探讨了纺织行业在英国衰败的原因和症结,得出了有利于中国纺织行业发展与改进的建议和启示.【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英国纺织业;兴衰;中国纺织业;启示【作者】胡霄睿;于伟东;王华【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811 英国工业革命前毛纺织业的发展在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早在罗马统治不列颠时已经开始发展,其羊毛制品在整个罗马帝国都享有盛名。
据史料记载[1],在公元11、12世纪英国兴起的各大城市中,涌现了若干个纺织生产中心,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林肯、北安普顿、斯坦福、约克、贝弗利和布里斯托尔等。
12、13世纪英国的呢绒生产主要供应国内市场,有些地方的产品也开始出口。
从14世纪后期开始,其呢绒生产加快了步伐,直至15世纪末,英国从一个羊毛输出国变为呢绒输出国,在竞争中压倒其他国家跃居欧洲首位,这是英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英国毛纺产品出口税收构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举例说明:1300年,英国贸易出口总值约为30万英镑,其中羊毛出口总值就占到28万英磅,约占整个出口总额的93%。
英国的毛呢织物深受欧洲大陆各国消费者欢迎,仅在1470~1510年的40年间,英国毛呢出口量就以30%的年增长率提高,由每年3万匹升至9万匹[2]。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展开的。
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导致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利益驱动下的地主将耕地圈起来变作牧场养羊,继而在全国形成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扩大了牧场,同时提高了羊毛产量,从而促进了15~17世纪英国国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3]。
维多利亚服饰(1)工业革命的发生就是由于蒸汽机、各种纺机、动力织机,以及许多其他机器的发明。
这也促使从十八世纪的六十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工厂工业阶段。
纺织工厂出品底价格迅速地下降,商业和工业繁荣起来,几乎所有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都被征服了。
1771年到1775年每年平均输入英国的没有加工的棉花不到五百万磅;1841年达到5亿2800万磅,1844年最少输入了6亿磅。
1834年英国输出55600码织成的棉布,7650万磅棉纱,和价值120万英镑的棉织袜类。
这一切都为当时各阶层人们的服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849年开始,成衣产业兴起,工厂生产的工厂制作的标准尺寸的衣服大批面世。
1840年代以后,城市里男性穿着的衣服一般是深色的,式样并不复杂。
为了将男性塑造为一家之主,表现出户外阳刚英挺的气质,男性的标准服饰被塑造成威严、整肃和刚毅的绅士气派。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差不多都穿黑色外衣,长裤和白衬衣。
穿格子布或者条纹的衣服并不适合非常严肃的场合。
社交场合也允许其他的颜色和其他的布料。
根据当时的礼仪指南书的说法,在夏天伦敦的绅士们如果要去参加重要活动,比如埃斯科赛马会或者婚礼,那么就需要穿上一整套装备,包括双排扣长礼服、浅色马甲、丝绸制高礼帽、灰色手套、深灰色领带。
双排扣长礼服(frockcoat)形制为双排扣,四到六粒纽扣,衣服长度及膝以下,翻领部分用同色缎面,面料一般为黑色丝经毛纬的巴拉西厄礼服呢或精纺毛织物,偶尔也用雪花呢。
后来成为十九世纪日间礼服典型。
如果是在冬天,外衣和马甲就要是黑色的,裤子则带有灰色条纹。
如果去水边,可以穿一条灰色法兰绒裤子,一件灰色短外套或者白色帆布的。
灯笼裤适合骑自行车、打高尔夫或者打猎。
斜纹软呢的衣服只在乡村里穿着,要么在乡村别墅里要么是在附近的村子里的时候穿。
绅士的衣服都是裁缝为其定做的。
工人阶级男性的衣服剪裁简单,用料比较厚实。
那时候可以买到现成的帆布裤子,不多大部分男性工人还是从旧衣店购买外衣和裤子。
英国纺织服装发展状况英国是欧洲纺织业的主要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纺织和服装制造历史。
纺织业和服装产业在英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将介绍英国纺织服装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纺织和面料英国是一个具有重要纺织产业历史的国家,世界上第一条现代化的纺织机就是在英国发明的。
现在英国纺织业依然非常重要,约有35万人在该行业工作,英国也是欧洲最大的毛纺织品生产国之一。
近年来,英国的纺织业经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发展良好。
由于英国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许多高科技的面料和纺织技术都在这里诞生。
比如说,通过纳米技术改变面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生产出抗菌、防晒、防尘、防水和舒适性极佳的面料,这类面料可以用于户外用品、医疗用品和运动服等多个行业。
服装和时尚英国是世界闻名的时尚中心,拥有许多着名设计师和知名品牌。
伦敦时装周是全球最重要的时装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业界人士和时尚爱好者。
英国的时尚文化非常多样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书法和艺术设计,包括波斯、日本、非洲和印度等。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英国的时尚和服装设计变得非常有特色,同时也促进了英国时尚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英国的服装产业继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许多品牌开始使用环保面料和采用工艺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英国的二手衣服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这种节约和回收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
英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英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良好,但随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英国的服装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中出现的贸易壁垒可能会对英国出口造成影响,使得该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此外,不断增长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和新工艺也可能打破传统制造和销售模式,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竞争。
另外,英国包裹的脱欧将对服装和纺织产品的运输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商家们可能会面临贸易障碍、关税和运输成本的增加。
这些变数使得英国服装产业面临更加复杂的未来。
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技术是指利用棉纤维进行纺织加工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
棉纺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工艺,在服装、家纺、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棉纺织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棉纺织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和印度地区的人们就开始采用棉纤维进行纺织。
当时的棉纺织技术主要是以手工为基础,通过手动纺车和手织机进行纺纱、织布的过程。
这种传统的手工纺织技术一直延续到18世纪。
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英国的纺织工业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机械化生产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快速发展。
石棉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纺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9世纪,美国也迅速发展起了棉纺织业,并逐渐崛起为全球的棉纺织强国。
二、现状目前,棉纺织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棉纺织生产线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例如,电子控制纺机的普及应用使得纺纱过程更加稳定和精确,提高了纱线的质量和产品的一致性。
此外,新材料的运用也为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可以对棉纤维的性能进行改良和升级。
一些改良后的棉纤维具备更好的吸湿透气性能、抗菌防臭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三、发展趋势未来,棉纺织技术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棉纺织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的优化,都将更加环保和清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智能化生产。
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棉纺织生产线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纺纱、织布和后整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3. 个性化定制。
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棉纺织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英国纺织服装也发展状况●纺织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纺织服装行业为英国制造业的第六大产业,大约有1.5万个企业,全行业从业人员约36.4万人。
其中,纺织制造企业大约有7000家,成衣制造商有8000家左右。
除了少数著名的大企业外,大部分均为中小企业,雇员不超过100人。
近10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生产发展速度减缓,针织工业相对发达,其针织业用纱量远远超过机织用纱量。
毛纺织业是英国最悠久的工业。
英国毛制品的后整理技术很高,所以英国的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
近年来,纺织行业由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成本高,不少生产此类布料的厂家已转而生产家用、医用和工业用纺织品。
英国的服装生产企业年均服装生产值约为80亿英镑,其中价值33亿英镑的服装出口国外市场。
英国的纺织机械、高档毛纺织品和服装在世界市场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在英国家庭的消费支出当中,服装消费约占5%~6%。
各种棉、毛、人造纤维的内衣和衬衫深受英国消费者的欢迎,各类大衣、丝绸服装等在英国需求不大。
英国人的消费水平低于美国人,消费观念也有所不同,生活比较节俭。
英国人喜欢棉制品,但市场上的棉制品基本上依赖进口,各类棉纺织品的市场消费很好。
●纺织外贸政策及投资环境由于欧盟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环保法规和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的纺织品实施安全和卫生检测,并提出了对非环保染料的限制,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氧化有机物等的含量实行严格限制,英国对此环保检验标准严格执行。
英国纺织服装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是最终将走向完全的贸易自由化,贸易格局定会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对正常转口贸易没有限制,但对非法转口或不正当转口有严格的惩罚条款,并且已列入欧盟与中国纺织品双边贸易协议中。
条款规定,对违反者要予以扣减下年度配额。
转型的爱尔兰纺织业爱尔兰纺织业的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统治时期,其羊毛纺织业曾经一度极富盛名。
然而随着英国以及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转型以及爱尔兰的独立和经济发展,爱尔兰的纺织行业经历了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向设计过渡,再到以设计为主三个阶段的发展和转型过程。
一、历史悠久的爱尔兰纺织生产爱尔兰是一个水土丰美的岛国,气候适宜,草场丰富,因此非常适合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
爱尔兰传统上大量养殖英国黑脚羊,这种羊所出产的羊毛虽然纤维较短,但质地细腻,适用于高档的羊毛纺织。
最为著名的是“爱尔兰粗毛呢”(Irish Tweed)。
此后直至上世纪中叶,羊毛纺织一直是和造船业、酿酒业并重的爱尔兰三大主要产业之一。
但是这一时期的爱尔兰纺织生产一直以面料生产为主,缺乏独立的纺织品研发能力。
由于从纺织机械到产品设计都依赖进口,各纺织厂通常仅仅充当加工单位。
因此,爱尔兰的纺织产品在这一阶段给人只留下传统而老套的印象。
二、产量下滑并向研发过渡的爱尔兰纺织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爱尔兰纺织业在市场压力下暴露出单纯从事面料生产的不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爱尔兰的纺织生产逐渐下滑,纺织设计行业则逐渐兴起,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纺织品产量大幅下跌2005年英国纺织服装生产(单位:百万英镑)20042005纺织4,9324,677人造纤维725632总计5,6575,309梭织服装2,7222,743针织服装1,2031,301总计3,9254,044但产品总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二)纺织工人数量呈大幅减少从2000年到2005年,爱尔兰纺织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下降,从原来的1万多人下降到4000人以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其他行业的冲击2000年起是爱尔兰快速发展的巅峰时期,大批外资的涌入,使得爱尔兰各个行业,尤其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迅猛发展。
这一时期,类似纺织业的传统爱尔兰工业因为劳动密集、投入大、产出慢等缺点,受到新兴行业的剧烈冲击,因而许多纺织业从业人员纷纷改行或跳槽,转而从事其他薪水更高、劳动强度更小的服务型或技术型行业。
2、最低时薪过高七八十年代,爱尔兰整体就业率较低,工人最低时薪为1到2爱镑(约合3到4欧元),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适合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爱尔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率迅速攀升,最低时薪随之涨到5至7欧元(2007年这一数字涨到8.65欧元),这样的时薪显然不适合发展纺织业。
3、纺织业外包对爱尔兰本土生产的冲击随着中国、印度等一些纺织大国的兴起,其低廉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对爱尔兰纺织业形成激烈的竞争。
为了适应市场趋势,不少爱尔兰纺织厂商纷纷将其生产过程外包到亚洲或东欧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导致了本土纺织业生产的锐减和就业人数的下降。
(三)出口需求带动纺织研发爱尔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和英国有大量的爱尔兰移民,因此美英两国对具有爱尔兰传统风格的纺织品需求量很大。
出口的需求带动了爱尔兰纺织业研发的发展,纺织业开始由批量生产向特色研发方向转型。
在此期间,爱尔兰的纺织产品开始由“爱尔兰制造”向“爱尔兰设计”过渡。
(四)市场带动的服装设计产业纺织生产虽然在爱尔兰已经慢慢走入夕阳产业的行列,但服装设计却悄然兴起。
2000年,爱尔兰市场上的婚纱产品消耗量达到 2万套,其中 35%由本土设计师设计和制作,而到2005年,这一比重达到了60%。
由此可以看出,爱尔兰本土的服装设计产业已经悄然兴起,并有替代纺织生产的趋势。
三、以设计研发为主的未来爱尔兰纺织业经过近30年的摸索和实践,爱尔兰纺织业实现了从生产为主向设计研发过渡的转变。
对于未来爱尔兰纺织业的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人士,都一致认同以设计研发为主、以研发带动生产的发展方向。
在这一发展方向的指导下,爱尔兰政府和纺织业人士共同采取了以下积极的行动:(一)建立和发展“爱尔兰设计计划”爱尔兰企贸部下属机构爱尔兰科技和创新协会早在2002年就起草公布了一份《设计发展方案》。
这份方案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提高爱尔兰的设计水平,用设计来带动生产提出了建议。
这六个方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点:(1)爱尔兰从财政方面对发展设计产业给予特别支持。
具体表现在,爱尔兰企业局与欧盟发展项目署合作成立了一个资助设计行业,特别是工业设计(含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的专项基金;(2)委托三个国家机构来全面推动爱尔兰的设计产业发展,这三个机构分别是:爱尔兰企业局设计部、香农开发署(已于2006年合并入爱尔兰投资发展署)和爱尔兰设计协会;(3)在全国教育系统中推广设计教育课程。
爱尔兰从小学开始开设设计启蒙课程,中学则开设设计试验课程,大学更是设立类别众多的设计专业,力图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
(二)推出国际知名的爱尔兰设计师爱尔兰纺织业从2000年开始,就不断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出其本土的时装设计师。
目前,爱尔兰已经拥有数位国际大师级的服装设计大师和设计品牌,逐渐建立了爱尔兰服装设计的国际形象。
其中,最为知名的有两位:1、约翰•里查(John Rocha)约翰•里查是爱尔兰近二十年来最成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事业从婚纱设计起步,他设计的服装大多采用爱尔兰生产的麻纱和粗毛呢材料,同时具有浓郁的现代风格,2、彼得•奥布赖恩(Peter O’Brian)彼得•奥布赖恩是爱尔兰人,目前在法国发展自己的品牌。
其设计的主要产品是带有浓郁的爱尔兰特色的戏服, 2002年,彼得•奥布赖恩被法国《时尚》杂志评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名设计师之一。
除此之外,爱尔兰纺织设计行业每年还通过设计比赛选拔出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师,为爱尔兰设计行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三)推出爱尔兰传统风格的纺织品牌爱尔兰的粗毛呢(Tweed)和毛线编织(Wool Knitting)长期以来是爱尔兰纺织业的传统名牌产品。
在推崇怀旧的今天,爱尔兰纺织业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重新包装的爱尔兰传统纺织产品。
在推广传统纺织品的过程中,爱尔兰的一些老字号如Blaney Knitting 推出了“老瓶装新酒”的产品项目,即把传统优质的爱尔兰手织毛线应用到现代风格的服装设计当中,推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时尚产品。
无论以何种方式,爱尔兰的传统纺织产品都在复古风潮下的当代社会重新受到了关注和欢迎。
(蔡鑫)英国纺织服装业现状2005年英国纺织进口43.26亿英镑,比上一年下降了7.1%。
而从中国的进口值增长了11%。
2005年英国服装业产值40.44亿英镑,比上一年增长了3%,梭织和针织服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5年英国服装出口26.79亿英镑,比上一年下降了1.5%,2005年英国服装进口115.44亿英镑,比2004年增长了6.3%,中国是英国服装进口的主要来源国。
2005年英国纺织出口主要目的国(单位:百万英镑)2005年英国服装出口主要目的国(单位:百万英镑)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作为英国制造业第6大产业的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速度趋缓,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较好。
而进口则逐年增加,英国因此在这方面也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英国纺织贸易概况近年来,纺织品一直是中英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
2003年我国纺织品对英出口4.15亿美元,到2009年这一数字增加至10亿美元。
期间,纺织品出口额翻了二倍。
在英国,中低端纺织品主要依靠进口,中低端产品占英国市场的一半以上,市场需求增长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纺织业竞争力逐年削弱,英国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这就造成了大量纺织产品需要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