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国际贸易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陈黛霞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纺织服装业素来是我国的民生产业。浙江,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强省和出口重省,纺织服装业是其支柱产业,年出口量占据了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享有“中国纺织看绍兴”的美誉、中国“丝绸之府”、“纺织之乡”、“轻纺城”众多美称,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和纺织品贸易中心。经起步、发展、崛起,绍兴纺织服装业已日趋成熟。现今,占据了市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业,几经变革和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屡屡创造纺织业奇迹,现已成为绍兴国民经济命脉中十分重要的传统制造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出口产业。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分析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的规模数量及地位

浙江一直是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出口一直位居各省市之首,在全国占比较大。其中,绍兴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一直以来,绍兴的纺织服装业的规模数量增长迅速,在全省各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中位居前列。如表1所示,其出口额由2009 年的105.6878 亿美元一跃而升至2013年的188.9713 亿美元,首创历史新高,短短几年,出口额高出83.2835亿美元。近五年中,绍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整体上不断上升,且出口地位稳固,2010 年出口额达到了最高点为99.1%,依然是浙江的出口大户。2013 年,出口有复苏的趋势,实现了平稳增长。与全国其他的省份比较看,历年绍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均保持前列,在省乃至全国的出口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

(二)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态势分析

“纺织兴,绍兴兴”,纺织品服装出口是绍兴对外贸易的主导出口商品。如表2所示,近五年来,绍兴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出口增长稳定,出口总额实现了近两倍的飞速发展,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近五年中,仅2009 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了4.08%和0.41%的负增长,2012 年整个绍兴的外贸出口总额也下降,且同比萎缩1.67%。外贸形势严峻,但仍逐步企稳回暖,2013 年绍兴的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9.82%较为强劲的反弹,使绍兴纺织服装出口首次突破180 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近乎增长了两倍。从近五年绍兴纺织服装出口的整体情况看,总体呈现了前段起伏后端趋稳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很多。

与浙江其他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比较,绍兴历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均保

持前列,出口稳定。由表2可知,绍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整体上呈逐年上涨之势,处于较高速度增长的状态,到2013 年,占比达到了67.7%,这说明纺织服装业依然是绍兴的重要出口产业,纺织服装在绍兴所有出口商品中仍唱主角,仍是绍兴的主要出口商品。

(三)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分析

据统计,2013年,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国和出口地遍及亚洲、东盟、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共194 个国家和地区。(1)美国、欧盟依然是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的传统市场和主流市场,也是绍兴纺织企业创造高附加值出口基地和重点拓展的高端市场。然而,近年来绍兴出口欧美的纺织服装在数量上锐减,在产品结构上裹足不前,出口额增速开始明显放缓。

(2)亚洲市场对推动绍兴地区的纺织服装品贸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近五年中绍兴纺织服装出口量累计最大的市场,也是绍兴纺织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出口总额在该市场逐年都有增加。其中巴基斯坦、印度、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是绍兴在亚洲的重要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印度始终是绍兴纺织服装出口排名前10位的国家,也是亚洲市场继巴基斯坦之后进口绍兴纺织品排名第二位的国家。

(3)非洲、拉丁美洲市场:绍兴服装面料和家纺产品都很符合非洲市场的要求,均在该市场占一定份额,但所占市场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拉丁美洲是纺织服装出口产业不能忽视的新兴市场,市场潜力大。随着拉美国际化脚步加快,其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在其供应链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综上,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分布虽广,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上,且依赖程度较高;拉美、非洲的一些新兴市场份额占有率依

然较低,开发不够充分,部分出口市场甚至逐渐萎缩。这说明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依然过于集中,对这些国家出口依赖度较高,一旦出现市场风险,易遭致命打击。

二、绍兴纺织服装出口中的障碍分析

(一)全球经济低迷不振,国际市场需求不稳

受欧债危机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盟、美国等市场继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外需不振,对消费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消费需求下降,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订单锐减,出口数量下降,拖累绍兴市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下滑,对外市场份额回落。2012年,欧盟成员国如意大利、爱尔兰、丹麦、比利时、荷兰、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多国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大幅下跌,同比跌幅最高达48%,其中英国和西班牙等进口额虽有上涨趋势,但涨幅不大,仅分别为2.75%和4.58%,市场占有率低。德国是绍兴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的最大市场,2012年,德国虽排到了前10位,但其同比下跌了4.36%;再如美国,2011 年纺织服装进口贸易额是184913 万美元,同比增长是16.14%,然而2012年纺织服装进口贸易额是194293万美元,较之上年总额虽有增加,但同比增幅不大,仅为5.07%。2013 年出口总体形势虽有好转,但对爱尔兰、卢森堡等市场的纺织服装出口依然是负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2.29%、-88.89%。

(二)纺织服装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

从市场结构看,绍兴纺织服装出口国和出口地虽遍及全球,但出口国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出口过于依赖欧美等传统市场,很容易受其利益集团的攻击,美国常采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重标准实现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使绍兴纺服企业出口成本突增,出口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绍兴纺织服装出口既要面对国内

同行业间的激励竞争,又要面对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如越南、巴西、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埃及、阿根廷等发展中大国的挑战,由于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出口市场国等方面与之有太多的相似性,反而会出现更多激烈竞争性因素,对绍兴传统纺织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和阻碍。

(三)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因素不稳

随着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多,进口绍兴出口产品的国家或地区对出口产品质量特别是纺织及服装产品环境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检测标准,这对绍兴的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绍兴没有相应的、较高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出口企业只有被动地接受检测,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另外,出口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生产和经营上只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而忽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只考虑企业自身利益,未能兼顾消费者利益,结果酿成了影响较大的质量安全事件,损毁了企业和产品的声誉。

(四)纺织服装产品检测技术落后

绿色壁垒下大量不合格纺织服装产品的检出率迫使绍兴相应机构积极建立和完善检测体系,纺织服装检验检测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检测队伍不断壮大,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现已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省部、市、县级检验机构和检测体系,甚至有些实验室已达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的检测技术依然和发达国际有较大、较多的差距,还无法完全满足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和要求,导致纺织服装产品在国外检测不合格而面临频遭召回的尴尬和损失。

(五)企业出口成本综合上涨,出口利润下滑

一方面,随着检测指标增多、技术标准要求提高,纺服企业被迫使用进

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项认证,大大增加了绍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检测等出口和生产成本,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失去比较优势,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与2011 年相比,2012 年绍兴对欧盟、美国等出口总额呈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为稳定和巩固市场,在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企业只得狠下功夫,使得生产成本上涨,加之生产成本要素高,而丧失传统价格优势,一些东南亚国家趁机抢占市场。如越南自2011 开始货币贬值幅度较大,使之出口纺织品服装变得更加便宜,比绍兴纺织品服装更具备价格优势,与绍兴争夺中低端纺织品市场,从而逐渐抢占了一部分市场,出口利润萎缩。另外,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涨,能源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加大,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原因削弱了企业低成本优势,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进一步下滑。

(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优势弱

一直以来,绍兴纺织服装企业都比较重视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目前,全市的纺织服装设备整体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发展水平,然而,在关键领域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新纤维的研发、中游的染整和后处理以及营销等薄弱环节的重视仍显不足,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很明显。因此,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研发能力以及品牌创建能力尤其亟待提高。三、加快提升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的措施和建议

(一)推进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绍兴纺织服装产业已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必然选择。纺织品出口和服装国际化经营二者都须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纺

织服装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力求企业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特色强、品种新、档次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和纺织服装转型升级需要。具体而言,要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大转变,即由主要出口化纤、纱、面料等纺织品向中高档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衣着用布向工业、装饰用布转变;由主要出口贴牌代工产品向贴牌深加工品进而到自主品牌服装转变;由主要出口休闲服装向西装、时装转变;由主要出口单一服装品牌向区域服装品牌转变;由“高耗能、低附加值、环境污染型”产品向“节能型、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产品转化。总之,绍兴纺企应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通过探索和创新来寻求发展,整个行业还需加快区域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经营运作水平,让质量、品牌、创新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纺织服装出口结构改造升级,积极加快企业自身转型的步伐。

(二)推进自主品牌创建、提升产品知名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在品牌价值不断凸显的时代,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制造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加大技术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提升产品档次,为打造自主品牌奠定基础。其次,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彻底转变产品“低度化、同质化”的传统劣势,积极建立名牌重点培育基地,重点创立自己的优势品牌,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打造国际品牌,积极抢占国际高端市场;建立电子商务等销售网路,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境外办展等新型营销模式,加快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以影响力名牌为依托,着力提升产品的国外知名度、美誉度,在品牌国际化方面进行不断尝试与探索。

(三)加快建立和健全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机制

要切实保证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安全,需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和检测机制。目前我国科技实力不强、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经验不足、专业性较差等特点,与国际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设立的多数纺织服装检测机构和检测中心都未得到国际市场认可,检测机构和检测标准没有权威性,纺织服装检测标准宽松于欧盟标准,检测水平又低于主流出口市场,与国际接轨的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和纺织服装标准体系相对滞后。因此,面对许多发达国家设置的频繁多样的绿色壁垒,必须加快建立和健全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机制。目前,国际贸易大多采用的是ISO,AATCC或ASTM标准,我国的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明显滞后于国外相关标准。标准偏低和研发落后,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国应紧跟国际形势,在纺织服装业上加快标准修订和制定工作,积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机制,同时还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

(四)加快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开拓,建立多元化市场

面对当前经济复苏乏力的欧盟市场和日益饱和的东南亚市场,绍兴纺织服装外贸产业急需开拓出口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出口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和多元化市场建立:一是继续巩固欧、美等传统主流市场外销份额,积极维护与该地区的客户关系,并虚心向国际知名品牌学习,多开国外分公司、专卖店、专柜和连锁店等加强自身的出口市场渠道建设,稳定原有市场占有率;二是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加速推进扩大外销份额。一方面以全球营销策略,巩固东盟、中东、南非、西非市场份额,开辟巴西、墨

西哥等拉美市场份额,拓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新兴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利用我国与东盟、非洲及拉美国家的良好政治关系和自由贸易协定,通过自营和特许经营的方式,扩大对该地区的出口,提高其出口额和市场份额;三是各出口行企积极搭建网络推广平台和交易平台,利用电子商务做好宣传、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组团前往欲拓展的目标市场国开展贸易促进活动,拜访同业组织、进口商、积极调研当地市场、经贸情况,为纺织服装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五)加快低碳绿色产品开发,促进出口企业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绍兴各纺织服装企业应顺应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趋势,加快低碳绿色产品开发。企业应首先加强自身环保意识和观念,进行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保护环境资源,积极开发和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其次是积极提倡推广清洁化生产,大力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研发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生态友好技术,用于改造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注重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应用,通过低碳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再次是加强原材料检验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加强质量监控,使产品符合环保健康要求,积极推广使用生态环保纺织品原材料,坚决杜绝使用低劣有害颜料和化学助剂;最后是依靠政府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动企业积极革新、推动产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加速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推动绍兴由纺织大市向强市转变的需要。如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纺织服装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投入,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措施等。同时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鼓励废水梯级利用和废热回收综合利用,减少能源消耗等。

参考文献:

[1]程惠芳,余杨“. 走出去”战略与中国纺织服装业[J]. 国际贸易问题,2005(5)

[2] 牟光宇. 外需下降背景下绍兴区域纺织业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研究,2011(4)

[3]曲世敏.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2)[4] 任颖. 广东纺织品服装业出口贸易的SWOT 分析[J].现代企业,2013(1)

[5] 王剑强. 浙江纺织服装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 经济论坛,2011,(11)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以棉纺、丝绸、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为主,在丝绸、女装、化纤、针织、印染、家纺等领域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工业。2009年,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1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2亿元,同比增长3.64%。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扶持政策累积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市纺织服装出口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当前,破解纺织服装产业困局的有效途径是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步伐,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一、对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进行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 1.产业体系完备。目前,云州市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的茧丝、化纤制造,到中游的织造、染整,再到下游的服装等行业以及相配套的纺织机械、染料化工、电子商务、专业销售市场和专业特色街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极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如武林路、丝绸城、四季青市场以及位于云州九堡的集服装研发、信息发布、展销展示等新型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等,中国纺织网、丝绸网、中国女装网以及云州丝绸与女装网等专业纺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云州市服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国116时尚设计创意园等纺织行业平台,以及全国丝绸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为云州纺织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

环境。 2.行业龙头竞争优势明显。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云州服装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同时还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丝绸企业万事利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将纳米技术、数码印花、提花等新技术应用到产品的开发研制当中,目前已获得53项专利,是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丝绸企业。浙江恒逸集团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8年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化纤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三元控股集团生产的导电布是国内EMC材料的第一品牌,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3.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州纺织行业先后出现了余杭家纺产业集群、萧山化纤集群、桐庐针织产业群等大型产业集群,其中萧山党山镇和衙前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化纤织造名城”和“中国化纤名镇”,萧山化纤集群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基地之一;桐庐横村镇也被授予“中国针织名镇”。在集群效应的辐射下,萧山女装产业园、余杭女装产业集群、江干女装产业园也纷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女装产业集聚区,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内部劣势(Weaknesses) 1.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产品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设计力量薄弱,研发投入少,产品功能和质量创新、技术创新、时尚创新等相对滞后,缺乏新技术推广培训机制,行政引导力度不大,质量监督和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不具体,因此产品附加值优势不明显。 2.管理水平落后。从总体上看,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管理水平依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 本文从浙江纺织产业在这个后配额时代中的存在问题情况为出发点,了解浙江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各种的限定、壁垒、技术发展、创新能力较弱等,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政策等,从技术角度考虑解决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加强人才技术发展方面入手解决现实中面对的新情况。 我认为浙江的纺织产业,要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不能光靠国家指定的法律法规,参照每个取得成功的企业发展轨迹,从中吸取有利的因素,同时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去争取适合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逐渐减少现实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后配额、发展策略、国际竞争

THE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RYY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problems and tough situations of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in this quota time,to understand exactly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anies such as: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Europe and America's limit and barrier,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er and so on.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ose problems and methodologies to it , evadable 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risk from the technical method, strengthens the talented pers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solve realistic problem to new situation. In my point of view, all textile company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we must give the right medicine accord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but not the regulations and laws of our country.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p any’s trace and making use of the ourselves advantages or specificity, at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 liability on the outside gradually, to own ourselves a suitable and adequate developing path, maybe this is the right choice! KEYWORDS:Renminbi revaluation,after quota,development polic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生姓名:赵宝建 班级:12国贸2班 学号:1231050251 指导教师:金笑梅 二○一五年一月

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2国贸2班姓名:赵宝建 摘要: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虽然在大的国际形势使柯桥轻纺城布料出口的难度加大,但出口的份额和规模依然很大。目前柯桥轻纺城布料外贸发展的态势是,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进行市场转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以自营出口为主体。关键词:市场转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 一、背景介绍 (一)柯桥纺织业现状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繁华的沪、杭、甬经济带上重镇柯桥。东依历史文化名城绍兴12公里、距宁波146公里,西邻杭州52公里,北距中国第一都市上海260公里。杭甬铁路、104车道、萧绍运河横贯东西,向北8公里便至萧杭甬调整公路道口,离兴建中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20公里,交通区位条件甚为优越。并且中国轻纺城地处国内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快,社会购买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金南翼’,依靠全国经济十强县支撑,接受经济强省辐射。在此优越的条件下,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应运而生。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经过20余年发展,历经风雨沐浴,已从一个原始的棚顶市场发展为:“东、西、北”三大交易区、服装市场、天汇广场、八区、联合市场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商行9000余家,经营面料1万余种,服装上千个品牌,系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2005年市场成交额高达276.2亿元。中国轻纺城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通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际下场开拓,更具备了放眼全球市场的能力。纺织品外销率达到35%。外贸出口增速加快。年成交额达到276亿元,建筑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更居全球之首。 (二)经营历史 绍兴轻纺城发展经历四个阶段:1988-1995年第一阶段,为形成阶段;1995-1998年第二阶段,为传统交易模式最繁忙、昌盛的阶段;1999年至今为提升阶段。首先硬件

打造更动人“微笑曲线”助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精选文档

打造更动人“微笑曲线”助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恨布不成衣”一直是我县产业发展的一块心病,为人作嫁衣” (指贴牌生产)正是我县服装产业的真实现状,“自做品牌 衣”则是我县服装企业难以逾越的“龙门”。面对与期望相比总也长不快、长不大的服装产业,找出其中缘由,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县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绍兴县服装产业基本情况 绍兴县的服装企业起步早发展慢,现在还正常经营的最早设 立于1981年,但至1999年底还只有50家企业。2005?2008年间,县委县政府在柯北、柯西开发两个服装园区,四年间就发展了363 家服装企业。 我县服装产业的基本情况是: (一)总体数量不少,但规模不大 截至2010 年12 月底,全县共有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个体)2801 家,其中:内资企业2187家,注册资本196.19 亿元,外资企业177 家,注册资本11.34 亿美元,个体工商户437 家,注册资本2670 万元。全县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上的服装企业只有197家,占7%的比例。2010年11 月底止,全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95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96 亿元,同比增长12.5 %;实现销售收入 41.98 亿元,同比增长11.8 %;利润达到1.54 亿元,同比增长27.2 %,上缴税金1.16 亿元,同比增长6.4 %。

( 二) 产品出口较多,内销相对少 服装出口规模列全县第二位, 2010 年 11 月底止,服装出口 企业 403 家,实现出口额 3.4 亿美元,占全县出口额的 4.7 %, 占服装销售总额的 55%。出口国家前五位是美国 8352 万美元、 南非 2930 万美元、巴西 1855 万美元、德国 1680 万美元、加拿 大 1443 万美元;出口前五位的服装企业是: 浙江朗莎尔维迪 1753 万美元、绍兴蕾笛笙纺服1511万美元、绍兴县名派进出口 XX 公 司1254万美元、绍兴市博亚服饰服饰 XX 公司1038万美元、绍 兴县诚熠纺织品XX 公司918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休闲类男 女装、衬衫、针织衫、西服等。 ( 三) 贴牌加工的多,自主品牌少 产自己开发的产品很少。 全县服装企业共注册商标 727 只,其中: 已有驰名商标 4 只,省著名商标 7 只,市著名商标 16 只,县著 名商标 6 只。有中国名牌 2 只( 恒柏西服、西裤 ) ,中 4 只,省级名牌 3 只,市级名牌 7 只,主要龙头企业有恒柏、华 联、朗莎尔维迪制衣等。据统计,我县的服装业商标使用率不到 50%,国家、省、市各级出口品牌企业累计 10 家,即使是商务 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恒柏西服”, 自主品牌出口仍只 占小部分。 而在国内销售市场上, 我县服装品牌知名度高的寥寥 无几。 二、服装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我县的服装企业大多是为定单商贴牌加工, 以自己的商标生 国免检产品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国际贸易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陈黛霞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纺织服装业素来是我国的民生产业。浙江,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强省和出口重省,纺织服装业是其支柱产业,年出口量占据了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享有“中国纺织看绍兴”的美誉、中国“丝绸之府”、“纺织之乡”、“轻纺城”众多美称,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和纺织品贸易中心。经起步、发展、崛起,绍兴纺织服装业已日趋成熟。现今,占据了市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业,几经变革和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屡屡创造纺织业奇迹,现已成为绍兴国民经济命脉中十分重要的传统制造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出口产业。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分析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的规模数量及地位 浙江一直是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出口一直位居各省市之首,在全国占比较大。其中,绍兴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一直以来,绍兴的纺织服装业的规模数量增长迅速,在全省各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中位居前列。如表1所示,其出口额由2009 年的105.6878 亿美元一跃而升至2013年的188.9713 亿美元,首创历史新高,短短几年,出口额高出83.2835亿美元。近五年中,绍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整体上不断上升,且出口地位稳固,2010 年出口额达到了最高点为99.1%,依然是浙江的出口大户。2013 年,出口有复苏的趋势,实现了平稳增长。与全国其他的省份比较看,历年绍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均保持前列,在省乃至全国的出口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 (二)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态势分析 “纺织兴,绍兴兴”,纺织品服装出口是绍兴对外贸易的主导出口商品。如表2所示,近五年来,绍兴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出口增长稳定,出口总额实现了近两倍的飞速发展,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近五年中,仅2009 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了4.08%和0.41%的负增长,2012 年整个绍兴的外贸出口总额也下降,且同比萎缩1.67%。外贸形势严峻,但仍逐步企稳回暖,2013 年绍兴的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9.82%较为强劲的反弹,使绍兴纺织服装出口首次突破180 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近乎增长了两倍。从近五年绍兴纺织服装出口的整体情况看,总体呈现了前段起伏后端趋稳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很多。 与浙江其他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比较,绍兴历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均保

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管理科学系物流管理B班 杨红云郭丽萍庄月芳洪艺婷雷佳徐曼莎【摘要】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多的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贸易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立足于纺织业的出口,分析其优劣势。 【关键字】纺织业、出口、优势、劣势、竞争力 【正文】 一、纺织业的概念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 二、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1、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2006年至2008年前10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明显下降。2006年为25.08%,2007年是18.77%,2008年前10月下降到5.89%。2008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1537.17美元,同比上涨5.89%,较去年同期回落13.84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最低。纺织服装出口放缓已对行业就业及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据统计,2008年1月-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按工业和贸易统计计算,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相应减少60万个左右。 2、纺织品内销比重逐年上升 2003-2007年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纺织品批发零售总额也在稳步提升。2002年,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大约66%。2003年基本与此无关002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 集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镇组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

绍兴纺织业现状

2010 年第02 期(下) 1.产业升级必然———绍兴纺织业的现状 1.1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第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1.2 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 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1.3 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另外,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2.产业升级阻力-资源和环境 2.1 纺织业的资源因素 绍兴县有4500 多家纺织企业,每年产值达到700 多亿,占全县产值的70%,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普遍超过30%,绍兴县纺织品出厂价格却只涨3,1%,由于成品的低价竞争,上涨的成本无法转嫁给成品,由于纺织业是一项高能耗行业,能源的短缺也同样制约着纺织业的发展。__________另外劳动力资源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竞争优势大部分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之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经济呈V 字走势,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同时80﹑90 后的新生代民工需要选择优良的工作环境,还有内地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气候,这些都逼迫企业不得不改善劳动条件来吸引民工,无形增加了企业劳动力的成本,也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2 纺织业的环境因素 纺织业是中小企业之一,是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而来的,自身利益的诱导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绍兴纺织业发展 的同时,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首先,绿色标准日益严格,国际市场入市门槛不断提高。绍兴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中东、日本和东盟,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采取环境保护行动较早、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环境技术较先进、环标准较严格的区域。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盟制定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和产品限制也是极有可能。这些都带来严峻的挑战。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在绿色标志认证、技术革新及设备进口、使用进口原料等方面的费用大大增加,使得出口成本增加,使部分企业的产品丧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过高的国际依存度和货币风险使绍兴纺织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据统计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约40%以上,绍兴纺织企业出口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Forum学术论坛 2342012年10月 https://www.doczj.com/doc/1a17799820.html, 浅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冯荷英 摘 要: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我国的制造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型升级中亦存在着困难,可以从产业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型、集中投资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 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34-02 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30余年,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已是必然,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1 中国制造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力扩张拉动的,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工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还会上涨,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在工业领域中处于领军的地位,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地评价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中有速的发展这么多年,其中必定有一些优势作为支持,具体来说有下面四方面: (1)我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充裕,尤其是在浙江、广东一带人口密集区,这些劳动力中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高中生,素质也是可以的,这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比较有竞争力。 (2)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创造了条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在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规模经济,为将来走向国际提供了基础。 (3)我国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大型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制造业的分布比较集中,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 当然我国的制造业除了这些优势也存在着劣势,比如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企业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一直以来企业都沿用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不完全竞争;我国很少有世界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凭借着国家资源的硬实力,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三高四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自然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直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投入、轻技术创新”中徘徊,使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上述这些劣势虽然早已存在,但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才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艰难时期。此外,连续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利润降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使我国制造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高质量的制造业留在本国发展,而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难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中有些问题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优势,避开劣势打造新模式的制造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中还是在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例如:外贸出口比重下降;外商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明显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又再次抬头,其中的保护手段除了仍然有传统的对某一国的某类产品收取惩罚性关税外,把购买本国货条款也写入了一些国家经济刺激的计划之中;我国传统产业低成本优势有减弱的趋势;等等。面对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国依然保持出口导向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2.2 资源、环境压力凸显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产能过剩间接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等已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积极进行环境质量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的前几位,承受国内和国际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17799820.html,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叶茂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 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 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1a17799820.html,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

家,2017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14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当前,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都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和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而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模式的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

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500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地对消费者满足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弘利遴选)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产业链关系的重组和服务增强来实现整体制造业的提升。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所具有的跨时空、低交易成本和大规模的资源调度能力,为更新的制造业模式打下了基础。共享经济所衍生出的共享制造,就是网络经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要发展“分享经济”,所谓分享经济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纺织企业目标市场定位分析--毕业论文...

附件一 专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091 班 姓名韩方杰 指导教师万国伟(博士)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浙江省纺织企业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韩方杰 浙江树人大学09 市场营销(专) 1 班 摘要:在浙江省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因产品、消费者和市场定位模糊,而且目标市场不明 确,导致其不能很好的打开国内市场或国外市场并发展壮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浙江省纺织 企业的营销现状,并且以惠丽金祥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为例找出了浙江省纺织企业STP的营销问题,最后得出浙江省纺织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策略。 关键词:纺织企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营销策略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结构与思路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STP 相关理论 2.1.1 市场细分 2.1.2 目标市场选择 2.1.3 市场定位 2.1.4 市场定位全过程 2.1.5 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2.2 STP 营销策略对中小纺织企业的作用 2.2.1 有利于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2.2.2 有利于发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 2.2.3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标市场 2.2.4 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 浙江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3.1 浙江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4 浙江纺织企业市场环境SWOT 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块状经济 4.1.2 人力资源与劳动力供给 4.2 劣势分析 4.2.1 出口依存度高 4.2.2 创新能力不强,资金短缺 4.3 机会分 4.4 威胁分析 4.5 浙江企业STP 营销问题分析 4.5.1 营销观念,不重视STP 战略 4.5.2 缺乏科学的STP 营销战略与强的战略执行力 4.5.3 STP 营销创新不足 4.5.4 营销人才相对不足 5 浙江企业STP 营销问题诊断------- 以金祥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为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