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音乐剧赏析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0
【以《猫》为例浅析韦伯的音乐创作特点】音乐剧猫2018中国巡演《猫》是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韦伯最成功的音乐剧,故事取材于英国儿童诗作家艾略特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这是一部描写杰里科猫族的音乐剧,充满着拟人化和寓言色彩。
杰里科猫族每年一次的家族聚会在月圆之夜开始了,猫儿们陆续登场,领袖猫老杜特罗米内将选出一只猫升入猫的天堂,获得新生。
于是猫儿尽情地唱歌跳舞,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升入天堂的幸运猫,而最后成为这个幸运猫的是一只曾经美丽的背离家族去追求外面世界,如今却衣衫褴褛邋遢孤独的魅力猫格瑞泽贝拉,她的一曲《回忆》道出了逝去美丽的悲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她渴望被接受,渴望回到猫的家族。
最后,猫儿们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不但接受了她回归,她还最终被选中升入猫的天堂,得到永生。
《猫》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没有鲜活的故事情节,甚至里面没有一个人类角色,但是,为什么全世界会有数千万的观众喜爱着《猫》,是什么使一个描写猫咪的音乐剧久盛不衰,又到底音乐剧中的音乐有哪些魅力而使之获得如此的成功?下面,就让我们从它的音乐主题的选择、音乐创作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等几个宏观的方面来看韦伯的音乐创作特点。
一音乐主题的选择传统戏剧基本是通过对人与事件发生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的思考与解决,实现戏剧任务,从而达到戏剧目的。
而音乐剧是在遵循上述戏剧原则的基础上,以音乐为戏剧表现母体,依据戏剧主题表达要求而产生的舞台演艺技法和审美观念,将复杂的情节故事尽可能的简约化、概念化,给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予以音乐为主体,以舞蹈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为辅体的艺术。
韦伯的音乐剧创作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
他选择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严肃的社会意义、能引起人们内心普遍共鸣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极具戏剧性、冲突性,因此他的音乐创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把戏剧性的剧情用音乐连接起来。
音乐剧《猫》就是由一部儿童诗集改编的,并尽可能简化了剧中的故事情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架空历史”,一时间:某个月圆的夜晚;二地点:城市中的废物堆积场;三事件:一群猫的舞会。
音乐剧《猫》鉴赏《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
而从小就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
由于起初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
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
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
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回忆》的原型《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后来韦伯与特雷沃尔·努恩等人经过共同努力,《猫》剧诞生了。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剧赏析猫,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它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的诗集老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该剧讲述了猫族举行一年一度猫会的场景,在这样一个神圣的时刻,所有的猫都以跳舞和歌唱的形式来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然后最终由猫领袖——一只长寿的猫,来决定哪一只猫可以升天获得重生;此剧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人物可谓丰富多彩,情节趣味跌宕,音乐或动感欢快或唯美动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与猫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丝丝入扣,更加上精心打造的舞台、精致的妆容和各色各样的服饰,这些都是这部音乐剧的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人物欣赏就选取几个我喜欢的做欣赏:剧中有一只全身雪白的母猫,叫做Victoria,它应该是全剧中最有爱心的一只猫,每当猫群都在排斥“魅力猫”时,唯有它向“魅力猫”伸出了援助之手,只是每一次都被“保姆猫”给制止了;它在剧中没有歌唱部分,多以舞蹈来表现人物性格,它的舞姿柔韧、缓和,平衡性要求高,那样缓慢的动作可谓表现出了它温和善良的一面;与安静温和的Victoria形成鲜明对比的也许就是“摇滚猫”了;还记得他一出场时那两声慵懒的叫声和不屑一顾的表情,把“摇滚猫”——Rumtumtugger的傲慢表现的十分到位;它肩上的长毛,表现出一种贵气和不可轻易挑衅的高调;那舞蹈和富有磁性的演唱都将这只奇怪,孤高,不可一世,但又深受雌性喜欢的猫表现的淋漓尽致;名曲欣赏:剧中的一首名曲memory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随着它安静平和的曲调,讲述了一只被称为“魅力猫”的动人故事;“魅力猫”—— Grizabella,曾经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只猫,可是它厌倦了猫群的生活,离开了猫族去到了人类的世界;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当她最后回到猫族的时候,它已经变的蓬头垢面,落魄不堪,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魅力”;所有的猫们都厌弃、远离、歧视它;不属于任何一处的它,只能整日和memory度过;有过昔日辉煌又有如今糟粕的她,深情地唱出了她对幸福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触动了猫们的心灵,唤起了猫族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最终她获得了升天重生的机会;memory的确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歌曲,那提琴组挥弦拉出了的阵阵悲伤深深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魅力猫”的表演者是有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之称的依莲·佩姬,那一双水灵动人的眼睛,更让人从内心对“魅力猫”产生了怜悯 ;虽然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强的表达,但由演唱者带有一丝微笑的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却那样地让人心痛,让人不敢去想在这微笑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心酸和悲痛,这样的坚强又是经历了多少伤心才换来的;当歌曲到达高潮时,伴奏突然由低音提琴巧妙的切换到了高音提琴,将歌唱者所表达的情绪升华到了极点,道出了“魅力猫”内心深深的渴望:Touch me 靠近我吧It is so easy to leave me 离开我是如此的容易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就让我独自留在凄凉的回忆里Of my days in the sun 回想那些曾经灿烂的时光If you touch me 但如果你靠近我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 iness is 你就会了解什么是幸福Look, a new day has begun... 看,新的一天,已经到来……她渴望猫族能够接纳它,渴望得到温暖,渴望重获幸福,毕竟这些都是她曾经的所有;只可惜当她拥有幸福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等它一去不回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珍贵和甜蜜;整个舞台之前的欢快,都在memory的音符下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无边的孤寂,无尽的伤痛和无助的坚强;似乎之前的欢乐和愉悦的场景都是为了突显“魅力猫”的孤苦伶仃和不幸而做的铺垫;可怜的Grizabella,对着月光尽情的歌唱,呼喊和宣泄吧除了memory你已一无所有,在回忆中体会幸福的滋味吧。
融入剧情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音乐剧《猫》中的歌曲《回忆》一共出现过三次,两次伴随魅力猫登场时演唱,一次由猫家族中的小猫演唱。
魅力猫受到族群的冷眼与排挤,当她登场演唱《回忆》时弥漫着角色的悲剧性色彩。
歌曲表达了魅力猫历经千帆、饱经风霜、不复风华绝代后,对幸福的渴望与期盼。
当猫家族准备决定推选一只猫重生的紧要关头,小猫吟唱《回忆》的旋律,为魅力猫的再度登场做了铺垫。
与第一次演唱有所不同,魅力猫演唱《回忆》声嘶力竭时,得到了小猫的回应与支持,最终魅力猫重新获得猫家族认可,得到重生的机会。
韦伯通过《回忆》将角色的性格与情感不断升华,使戏剧情节的安排更加流畅。
把音乐剧《艾薇塔》所有关于女主角艾薇塔的歌曲统一归纳后,能清晰地发现这些歌曲反映人物的成长轨迹。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到《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能勾勒出艾薇塔精彩绝伦的一生,两首歌曲呈现出强烈的反差效果。
歌曲聚焦于艾薇塔内心的成长与变化,艾薇塔的形象从一个涉世未深、对都市向往的少女,变为利用男人不断上位的魅惑熟女,最终转变为国民鞠躬尽瘁的国母。
韦伯将音乐的风格、节奏、韵律、音型与人物的性格变化融为一体,生动且形象。
艾薇塔在剧中的每一个唱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每首唱段刻画了艾薇塔不同的性格,甚至剧中两次演绎《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时,人物内心情感都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韦伯敏锐地感知音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面对各类角色的塑造均能通过歌曲深化角色的立体感。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形式,戏剧表达是其根本诉求。
歌舞作为音乐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最终导向“音乐承载戏剧”的法则。
纵观音乐戏剧舞台艺术的历史,世界各大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几乎都遵循这种法则,并将其视为神龛。
音乐剧须要托歌舞讲故事,注重音乐与戏剧之间近乎完美的平衡状态。
韦伯音乐剧不仅音乐动人心弦,同时注重音乐剧的戏剧性表达,以此强化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
音乐剧《剧院魅影》是古往今来编创者偏爱的三角恋,戏剧的情节核心围绕魅影、克里斯汀、劳尔三人。
《歌剧魅影》之音乐鉴赏歌剧魅影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讲述了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
本文主要对其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加以评论,并就其中的精华即背景音乐和插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赏析。
最后简要阐述了中美音乐剧的差异以及音乐剧与歌剧的差异。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编了加斯通·勒鲁的原作小说,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
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
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
这部音乐剧的电影版和舞台剧版的情节基本一致,描述了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歌剧魅影》中,背景音乐的表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作为特定时间和空间出现的背景音乐,如在一开始的拍卖会上,当拍卖品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时,音乐突然闯入画面,管风琴严峻的演奏营造出了突兀诡异的气氛。
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随后旋律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很好地表现给观众当年歌剧院热闹的场面以及非凡的气派;二、表现角色心理活动的背景音乐,当舞台上魅影的面具被克里斯汀揭下时,随着水晶吊灯的坠落,魅影趁机将克里斯汀带入地下。
在这里,前面出现过的多个主题音乐被连缀在一起并进行了变奏,音乐的紧张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体验出女主角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得复杂起来;三、表现角色外在情感的音乐,由于克里斯汀被带走,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寻找她的下落,在这里,由双簧管的连续跳音构成主旋律,节奏欢快跳跃,旋律诙谐幽默,这段旋律充分体现出了众人的不知所措,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这段音乐还采用了传统歌剧的演唱方式,既有独唱,又有重唱,把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通过音乐的修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魅影》中的插曲因为融会了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艺术特征探析本文介绍了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故事情节,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主要艺术特征。
认为,《歌剧魅影》是以更为开放的题材来进行创作;其表现手法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体现出了较为独特的音乐风格。
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标签:音乐剧;《歌剧魅影》;艺术特征韦伯在音乐剧的创作方面具有很大的天赋,其创作的《歌剧魅影》就是他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取得了极高的评价和成就,对后世的作品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这部剧中具有的艺术特征为这部剧的成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韦伯在创作上的创新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是这一部剧中较为吸引观众的一部分,也正是由于他采用的多元化的艺术手法,让《歌剧魅影》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一、《歌剧魅影》内容简介《歌剧魅影》是一部具有极高影响力的音乐剧,它是艺术家韦伯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不管是音乐还是人物形象的表现等都是很卓越的,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这部音乐剧是改编自法国作家的同名小说《歌剧魅影》,这部音乐剧主要讲述的就是魅影以及Cristina的故事,他们之间坎坷、诡异、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魅影是一个相貌比较丑陋的男子,也因此从他出生开始就被人称为恶魔之子,并一直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对待,受人歧视的魅影一直都隐居在歌剧院的一间密室之中。
女主角Cristina是一名被收养的孤儿,她也生活在歌剧院之中,但与魅影不同的是,Cristina不仅有纯洁善良的性格,还有着天使般的魅力面孔。
Cristina的出现给魅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让魅影的一直暗淡无关的生活出现了一丝明亮的色彩,他们互相在黑夜里交谈,魅影就教Cristina歌唱。
就在一日复一日的相处之中,以音乐天使的身份与Cristina相处的魅影渐渐成为了Cristina最尊敬的人,而魅影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那段日子是美丽而幸福的。
但是幸福的日子总是不会太长,我们不能预料到将来会发生什么,Cristina一个小时候的朋友的出现将这一切美好都改变了,这个幼时的玩伴名字叫做劳尔子爵。
魅影歌剧艺术赏析魅影歌剧是一部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音乐剧,首次在1986年在伦敦上演。
这部音乐剧以法国小说家加斯顿·勒鲁的小说《魅影》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浪漫的故事。
魅影歌剧的音乐和舞台设计都备受赞誉,成为了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魅影歌剧的音乐。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其精湛的音乐才华而闻名,他为这部音乐剧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歌曲莫过于“魅影的歌声”和“思恋你”。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深情动人,能够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
此外,魅影歌剧的音乐还融合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元素,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的时尚气息。
除了音乐外,魅影歌剧的舞台设计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舞台设计师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19世纪巴黎的街道、歌剧院和地下水道等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是魅影的藏身之处——地下水道的设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灯光、布景和特效的完美结合,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诡异的世界,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舞台上的服装和化妆也十分精致,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魅影歌剧最让人难忘的地方莫过于其深刻的情感表达。
故事讲述了一个天才音乐家魅影和歌剧女主角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故事。
魅影因为长相丑陋而被社会所排斥,但他的音乐才华却是无与伦比的。
他为了保护克里斯汀,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
而克里斯汀则陷入了对魅影和歌剧院老板的感情纠葛之中。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不由得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心痛。
总的来说,魅影歌剧是一部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音乐、舞台设计和情感表达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它不仅在音乐剧界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魅影歌剧会继续为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安德鲁·韦伯音乐剧《艾薇塔》的人物解读
艾薇塔是一部由安德鲁·韦伯(Andrew Webb)谱曲的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女性艾薇
塔(Eva)的故事。
在酿成这部剧之前,她被迫舍弃孩子,被剥夺了母亲地位,发誓要找
到幸福。
艾薇塔在复仇跟踪格拉夫(Giraf)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家乡里纳页斯(Linayes),开始她的寻找自我,寻找真爱的旅程这部剧中,艾薇塔是一个有着强大母
爱能力的女性角色,她灵活而坚定的母亲特质为她带来坚定的意志和不可撼动的信念。
讲述了艾薇塔和格拉夫的爱情故事,格拉夫是一个高傲,自负的男子,他把艾薇塔当
成自己的一切,认为只要他在身边,艾薇塔就会快乐。
然而,格拉夫并不会真正去理解她,他把她当做物件去思考问题,最终决定了格拉夫和艾薇塔的关系以失败告终,也让艾薇塔
重新思考自己的存在。
最终,艾薇塔有了非常大的成长,她终于走出自己的阴影,追寻真正的自己,对自己
的立场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艾薇塔最终也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拥抱新的生活,放弃
原来的牢笼,追求真实的自我,为自己的心灵升华。
艾薇塔的形象充满象征意义,她是一个勇敢、不羁、坚强的女性,她要找到自我,从
尘埃中起步,从迷失中寻觅,最终,真爱让她绽放出新的生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