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1.52 KB
- 文档页数:1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2.(1)夜晚M地的风向为()2.(2)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A. 西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北风【答案】C【解析】(1)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所以经过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沙漠指向绿洲地区(由东向西)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形成东南风故选C【答案】D【解析】(2)白天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昼夜反向故选D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①正确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②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③正确二氧化碳是分子不是元素④错误故选D4.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是从高压指向低压这一知识点可以排除选项DC 再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南半球”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以判定只有A的风向是正确的故选A5.(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5.(2)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5.(3)关于不同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B【解析】(1)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起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可知应该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 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故选B【答案】D【解析】(2)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故选D【答案】A【解析】(3)对流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A正确高层大气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而非平流层 B错误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而非高层大气 C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而非高层大气 D 错误故选A6.(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6.(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 ①太阳辐射B. ②大气辐射C. ③地面辐射D. ④大气逆辐射【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7.(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7.(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 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 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 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答案】C【解析】(1)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A正确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B正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2)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 A错误平流层大气稳定适合航空飞行 B正确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 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D错误故选B8.在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A.B.C.D.【答案】D【解析】9.(1)A层大气()9.(2)B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有()①天气复杂多样②人类天然屏障③适合飞机飞行④影响无线电波A. 赤道地区厚度最大B. 臭氧密度较大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答案】A【解析】(1)A层为对流层其厚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厚度越小故选A【答案】C【解析】(2)B层大气为平流层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且稳定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复杂多样①错误大量臭氧聚集在平流层强烈吸收紫外线是人类天然的保护屏障②正确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③正确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波平流层不会④错误故选C10.(1)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层中的()10.(2)有关丁层说法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图示丙为平流层故选C【答案】B【解析】(2)丁层为对流层低纬厚度17—18千米中纬厚度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故选B11.(1)图示反映该地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的时间是()11.(2)逆温现象发生时该地()11.(3)冬春季我国北方常因措施不力而出现“大棚逆温”(大棚内气温低于棚外)现象危害越冬苗木生长防御“大棚逆温”的有效措施是()A. 5时B. 8时C. 15时D. 20时【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发生逆温现象即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只有5时和20时两处再根据8时的图例发现8时逐渐恢复正常分布所以5时应该为逆温快结束时故当晚上20时的时候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不降反升该地开始出现逆温现象故选D【答案】B【解析】(2)逆温现象发生时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变差故选B【答案】A【解析】(3)防御“大棚逆温” 可以加盖纺织物多层覆盖增加门帘提高棚内温度故选A12.(1)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和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地方时)是()12.(2)图中该系统适用场所很多对其优点表述不当的是()A. 春季 8—11时B. 夏季 11—13时C. 秋季 13—15时D. 冬季 11—13时【答案】D【解析】(1)该装置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读图可知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呈下沉状态室内空气呈上升状态结合该系统为自然状态而非人为状态的工作原理可以推测出这种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的空气应为高压状态的气流排出室外的浑浊空气应为低压状态的气流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室外气温高室内由于建筑结构遮阴气温低与室内相比室外气压较低室外空气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不会下沉冬季该地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相对较高与室内比室外气压为高气压空气进入后自然下沉因此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应是冬季春季和秋季的室内外气温差与夏季和冬季相比不是特别明显由材料“通过图中的采光罩聚集室外太阳光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和室内升温”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该是当地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时前后故选D【答案】C【解析】(2)该装置由自然通风系统和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完全由太阳能驱动无需电力安全可靠性高该装置较为简单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的优点但该装置无法自主调节室外温度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3.(1)A是 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13.(2)B是 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13.(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的 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________ 原因是什么?13.(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答案】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解析】【答案】平流【解析】【答案】高层大气, 气温逐渐升高, 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解析】【答案】C【解析】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2)图中P、P′两点()A. 气温甲gt 丁gt 丙gt 乙B. 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C. 天气甲地晴丁地阴雨D. 等压面甲上凸乙下凹【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低压、丁为高压、乙为高压、丙为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南半球向左偏转图中P、P′两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气温甲\gt 丁\gt 乙\gt 丙天气甲地阴雨丁地晴等压面甲下凹乙上凸【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故图中P、P′两点地转偏向力方向均向左偏15.(1)图中A、B表示的大气成分 A________ B________ 其中B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15.(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主要成分分布在________层15.(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干洁空气中的________含量增多由于________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答案】(1)氮气,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 A所占的比例最大为氮气 B所占的比例小于A 但是大于C 为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答案】(2)臭氧, 二氧化碳, 平流层【解析】(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臭氧和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生命保护伞的是臭氧分布在平流层【答案】(3)二氧化碳, 制冷, 氟氯碳化物【解析】(3)矿物燃料的燃烧大量释放二氧化碳人类的制冷工业的发展像冰箱空调等释放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危害人体健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图Ⅰ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Ⅱ示意图I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I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图I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概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吹偏南风读亚洲季风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A.1月左右B.4月左右C.7月左右D.11月左右4.此时我国东部地区()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D.高温多雨……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
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呈现出灰白色。
而西山呢?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
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
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
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
据此回答问题。
5.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A.大气污染严重B.臭氧层空洞扩大C.受反气旋控制D.受锋面气旋控制6.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可能是由于()A.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B.季风雨带南移C.冷锋系统过境后D.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图为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回南天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与“回南天”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8.成语“吴牛喘月”原指江淮地区夏季(7月、8月)多炎暑,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与“吴牛喘月”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气温、降水量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示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0.该地可能为位于A.刚果盆地B.地中海沿岸C.巴西高原D.美国东南沿海11.该地1月份多雨的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受信风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C.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指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A.极端气候灾害频率提高 B.地震、火山活动增强C.全球陆地面积快速增加 D.农业生产稳定性提高下图中的虚线圈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回答问题。
3.以下关于该环流中气流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逆时针方向流动B.顺时针方向流动C.上升运动D.下沉运动4.该环流加强的年份,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①秘鲁沿海②我国南部③北美南部④澳大利亚东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①加大了洪涝威胁①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徙①引发海水入侵①引发土壤盐碱化①海岸侵蚀加剧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往往阴天的早晨上早操时没有晴天的早晨冷是因为( )A.阴天时①比较多B.阴天时②比较强C.阴天时③作用比较强D.阴天时④比较多7.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8.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
台北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经常有气旋活动B.冷锋活动频繁C.地形的影响D.暖锋活动频繁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臭氧等气体组成。
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洁空气中()A.氮气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元素B.氧气占大气质量的20.95%,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稀有气体种类少,占大气体积比重最小D.二氧化碳比重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干洁空气中的臭氧()A.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紫外线B.分布于对流层,削弱太阳辐射C.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红外线D.分布于对流层,调节地表温度图为2020年某日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戊地4.丙地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东南风D.偏北风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图中箭头描述正确的是()A.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D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F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E表示大气逆辐射6.晴天比阴天气温高,是因为()A.A强B.B弱C.E强D.D强读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7.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 为甲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 F1、F2、F3 依次为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8.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则风向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C.平流层气流平稳,水汽、杂质多D.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D.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1.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又能使气温升高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臭氧 2.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3.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一个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 .迅速着陆B .降低飞行速度C .保持原高度D .抬升飞行的高度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D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D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 2.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 .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 .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和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中a、b为等温线,其中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0点,另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6点的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B.海拔C.坡向D.气压2.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日最高温甲地低于乙地B.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C.上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弱D.下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强3.如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A.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丙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A.a>b>n>m B.b>a>m>n C.n>m>a>b D.m>n>b>a 5.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a处B.b处C.n处D.m处6.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7.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8.月球环境具有A.高真空、弱辐射B.微重力、强辐射C.超高温、弱辐射D.超低温、强引力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C.c D.d《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90°N B.30°S C.0° D.90°S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4.下图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A. B. C. D.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题。
5.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下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7.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下题。
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题。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③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④变大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下题。
9.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某月1~5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下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是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区域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奥斯陆受气旋影响,阳光普照B.莫斯科位于暖锋锋后,阴雨绵绵C.柏林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阿斯塔纳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2.形成图中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 B.气压值H最高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4.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的气温最低都在子夜时分5.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A B.B C.C D.D 6.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的原理是A.增加太阳辐射B.增加地面辐射C.增加大气逆辐射D.提高大气热能7.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据表推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西宁8.下面四种局部环流形势图中,不正确的是( )A.B.C.D.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若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陆风的是A.甲B.乙C.丙D.丁10.若不考虑纬度和地势差异,下列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縹地里气温比周图樑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12.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是()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向绿地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周围C.绿地气流上升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13.如图是某地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这天该地气温的日较差为()A.12℃B.10℃C.2℃D.8℃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下左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的原因是①降温最快②气温最低③相对湿度大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2020年3月16日,G7(美,英、法,加、意、德、日)国家召开领导人视频沟通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为避免领导人在下半夜工作,秘书组查阅了七国时区表(如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4.最适宜召开视频会议的国际标准时间是()A.7时左右B.13时左右C.18时左右D.23时左右5.视频会议期间()A.法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疫情影响美国冬小麦播种C.日本降水量大,处于汛期D.澳大利亚西南部洪灾多发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7.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A.月球大气辐射B.月球表面反射C.月球表面辐射D.月球表面吸收9.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