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1.52 KB
- 文档页数:1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图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2.(1)夜晚M地的风向为()2.(2)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A. 西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北风【答案】C【解析】(1)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所以经过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沙漠指向绿洲地区(由东向西)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形成东南风故选C【答案】D【解析】(2)白天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昼夜反向故选D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①正确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②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③正确二氧化碳是分子不是元素④错误故选D4.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是从高压指向低压这一知识点可以排除选项DC 再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南半球”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以判定只有A的风向是正确的故选A5.(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5.(2)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5.(3)关于不同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答案】B【解析】(1)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起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由图可知应该发生在图中平流层b 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故选B【答案】D【解析】(2)小行星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使其质量和体积变小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故选D【答案】A【解析】(3)对流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A正确高层大气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而非平流层 B错误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而非高层大气 C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而非高层大气 D 错误故选A6.(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6.(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 ①太阳辐射B. ②大气辐射C. ③地面辐射D. ④大气逆辐射【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7.(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7.(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 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 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 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答案】C【解析】(1)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A正确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B正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2)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 A错误平流层大气稳定适合航空飞行 B正确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 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D错误故选B8.在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A.B.C.D.【答案】D【解析】9.(1)A层大气()9.(2)B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有()①天气复杂多样②人类天然屏障③适合飞机飞行④影响无线电波A. 赤道地区厚度最大B. 臭氧密度较大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D.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答案】A【解析】(1)A层为对流层其厚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厚度越小故选A【答案】C【解析】(2)B层大气为平流层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且稳定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复杂多样①错误大量臭氧聚集在平流层强烈吸收紫外线是人类天然的保护屏障②正确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③正确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波平流层不会④错误故选C10.(1)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层中的()10.(2)有关丁层说法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图示丙为平流层故选C【答案】B【解析】(2)丁层为对流层低纬厚度17—18千米中纬厚度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故选B11.(1)图示反映该地开始出现逆温现象的时间是()11.(2)逆温现象发生时该地()11.(3)冬春季我国北方常因措施不力而出现“大棚逆温”(大棚内气温低于棚外)现象危害越冬苗木生长防御“大棚逆温”的有效措施是()A. 5时B. 8时C. 15时D. 20时【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发生逆温现象即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只有5时和20时两处再根据8时的图例发现8时逐渐恢复正常分布所以5时应该为逆温快结束时故当晚上20时的时候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不降反升该地开始出现逆温现象故选D【答案】B【解析】(2)逆温现象发生时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变差故选B【答案】A【解析】(3)防御“大棚逆温” 可以加盖纺织物多层覆盖增加门帘提高棚内温度故选A12.(1)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和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地方时)是()12.(2)图中该系统适用场所很多对其优点表述不当的是()A. 春季 8—11时B. 夏季 11—13时C. 秋季 13—15时D. 冬季 11—13时【答案】D【解析】(1)该装置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读图可知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呈下沉状态室内空气呈上升状态结合该系统为自然状态而非人为状态的工作原理可以推测出这种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的空气应为高压状态的气流排出室外的浑浊空气应为低压状态的气流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四季分明夏季室外气温高室内由于建筑结构遮阴气温低与室内相比室外气压较低室外空气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室内不会下沉冬季该地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相对较高与室内比室外气压为高气压空气进入后自然下沉因此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应是冬季春季和秋季的室内外气温差与夏季和冬季相比不是特别明显由材料“通过图中的采光罩聚集室外太阳光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和室内升温”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该是当地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时前后故选D【答案】C【解析】(2)该装置由自然通风系统和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完全由太阳能驱动无需电力安全可靠性高该装置较为简单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的优点但该装置无法自主调节室外温度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3.(1)A是 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13.(2)B是 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13.(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的 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________ 原因是什么?13.(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答案】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解析】【答案】平流【解析】【答案】高层大气, 气温逐渐升高, 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解析】【答案】C【解析】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2)图中P、P′两点()A. 气温甲gt 丁gt 丙gt 乙B. 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C. 天气甲地晴丁地阴雨D. 等压面甲上凸乙下凹【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低压、丁为高压、乙为高压、丙为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南半球向左偏转图中P、P′两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气压丁\gt 甲\gt 乙\gt 丙气温甲\gt 丁\gt 乙\gt 丙天气甲地阴雨丁地晴等压面甲下凹乙上凸【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故图中P、P′两点地转偏向力方向均向左偏15.(1)图中A、B表示的大气成分 A________ B________ 其中B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15.(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主要成分分布在________层15.(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干洁空气中的________含量增多由于________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答案】(1)氮气,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 A所占的比例最大为氮气 B所占的比例小于A 但是大于C 为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答案】(2)臭氧, 二氧化碳, 平流层【解析】(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臭氧和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生命保护伞的是臭氧分布在平流层【答案】(3)二氧化碳, 制冷, 氟氯碳化物【解析】(3)矿物燃料的燃烧大量释放二氧化碳人类的制冷工业的发展像冰箱空调等释放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危害人体健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图Ⅰ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Ⅱ示意图I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I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图I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概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吹偏南风读亚洲季风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A.1月左右B.4月左右C.7月左右D.11月左右4.此时我国东部地区()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D.高温多雨……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
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呈现出灰白色。
而西山呢?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
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
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
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
据此回答问题。
5.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A.大气污染严重B.臭氧层空洞扩大C.受反气旋控制D.受锋面气旋控制6.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可能是由于()A.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B.季风雨带南移C.冷锋系统过境后D.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图为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回南天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与“回南天”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8.成语“吴牛喘月”原指江淮地区夏季(7月、8月)多炎暑,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与“吴牛喘月”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气温、降水量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示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0.该地可能为位于A.刚果盆地B.地中海沿岸C.巴西高原D.美国东南沿海11.该地1月份多雨的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受信风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C.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指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A.极端气候灾害频率提高 B.地震、火山活动增强C.全球陆地面积快速增加 D.农业生产稳定性提高下图中的虚线圈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回答问题。
3.以下关于该环流中气流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逆时针方向流动B.顺时针方向流动C.上升运动D.下沉运动4.该环流加强的年份,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①秘鲁沿海②我国南部③北美南部④澳大利亚东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①加大了洪涝威胁①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徙①引发海水入侵①引发土壤盐碱化①海岸侵蚀加剧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往往阴天的早晨上早操时没有晴天的早晨冷是因为( )A.阴天时①比较多B.阴天时②比较强C.阴天时③作用比较强D.阴天时④比较多7.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8.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
台北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经常有气旋活动B.冷锋活动频繁C.地形的影响D.暖锋活动频繁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臭氧等气体组成。
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洁空气中()A.氮气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元素B.氧气占大气质量的20.95%,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稀有气体种类少,占大气体积比重最小D.二氧化碳比重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干洁空气中的臭氧()A.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紫外线B.分布于对流层,削弱太阳辐射C.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红外线D.分布于对流层,调节地表温度图为2020年某日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戊地4.丙地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东南风D.偏北风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图中箭头描述正确的是()A.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D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F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E表示大气逆辐射6.晴天比阴天气温高,是因为()A.A强B.B弱C.E强D.D强读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7.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 为甲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 F1、F2、F3 依次为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8.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则风向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C.平流层气流平稳,水汽、杂质多D.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D.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1.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又能使气温升高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臭氧 2.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3.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一个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 .迅速着陆B .降低飞行速度C .保持原高度D .抬升飞行的高度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D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D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 2.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 .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 .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和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中a、b为等温线,其中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0点,另一条表示当地时间16点的气温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B.海拔C.坡向D.气压2.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日最高温甲地低于乙地B.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C.上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弱D.下午谷风甲地比乙地强3.如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A.甲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丙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丁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A.a>b>n>m B.b>a>m>n C.n>m>a>b D.m>n>b>a 5.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a处B.b处C.n处D.m处6.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7.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8.月球环境具有A.高真空、弱辐射B.微重力、强辐射C.超高温、弱辐射D.超低温、强引力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C.c D.d《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90°N B.30°S C.0° D.90°S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4.下图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A. B. C. D.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题。
5.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下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7.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下题。
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题。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③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④变大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下题。
9.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某月1~5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下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是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中区域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奥斯陆受气旋影响,阳光普照B.莫斯科位于暖锋锋后,阴雨绵绵C.柏林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阿斯塔纳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2.形成图中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 B.气压值H最高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4.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的气温最低都在子夜时分5.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A B.B C.C D.D 6.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的原理是A.增加太阳辐射B.增加地面辐射C.增加大气逆辐射D.提高大气热能7.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据表推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西宁8.下面四种局部环流形势图中,不正确的是( )A.B.C.D.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若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陆风的是A.甲B.乙C.丙D.丁10.若不考虑纬度和地势差异,下列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縹地里气温比周图樑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12.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是()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向绿地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周围C.绿地气流上升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13.如图是某地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这天该地气温的日较差为()A.12℃B.10℃C.2℃D.8℃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下左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的原因是①降温最快②气温最低③相对湿度大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2020年3月16日,G7(美,英、法,加、意、德、日)国家召开领导人视频沟通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为避免领导人在下半夜工作,秘书组查阅了七国时区表(如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4.最适宜召开视频会议的国际标准时间是()A.7时左右B.13时左右C.18时左右D.23时左右5.视频会议期间()A.法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疫情影响美国冬小麦播种C.日本降水量大,处于汛期D.澳大利亚西南部洪灾多发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7.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A.月球大气辐射B.月球表面反射C.月球表面辐射D.月球表面吸收9.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下图表示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
回答以下两题。
1.华北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的红色预警,这种情况与下列哪年最相似()A. 1923B. 1900C. 1968D. 199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A. aB. bC. cD. d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B.西南季风盛行西风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极地东风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气候类型为以下的()A.①B.②C.③D.④分析下表,回答以下两题。
5.甲、乙两地的位置()A.甲、乙均在北半球B.甲、乙均在南半球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6.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
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湖泊下陷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A.气压高、晴朗B.气压高、阴雨C.气压低、阴雨D.气压低、晴朗8.每年的夏至日到秋分日,南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方向大致是()A.都向南移B.北半球向南移,南半球向北移C.都向北移D.北半球向高纬移,南半球向低纬移2016年1月22日起一场被誉为“世纪寒潮”的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温州多地学校停课,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北半球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对应于高压系统B.其水平面上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入中心C.其中心气流被迫下沉D.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强C.②强、④强D.④强、③弱3.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③的减弱D.①的增强4.下列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P地降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B.东部受山地阻挡,夏季风难以深入C.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D.深居内陆,距海洋远6.下列关于图中M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在国家多火山地震B.所在国家形状南北狭长C.6-8月为多雨季节D.附近山地为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7.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往低纬,冬季往高纬C.北半球夏季往南移,冬季往北移 D.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a、b、c、d气温最高的是A.a B.b C.c D.d9.关于该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方向气流由b到dB.该环流气流成顺时针方向运动C.若为海陆风示意图,c处为白天的陆地D.若为城郊环流,c处为郊区,d处为城市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及风速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12 hPa ①<② B.13 hPa ①>②C.13 hPa ①>② D.12 hPa ①<②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12.据统计,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水要明显多于南部,其原因可能是()A.北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B.北部临海,水汽充足C.北部处于跨过渤海的冬季风迎风位置 D.北部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下图是美国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第二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近地面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
读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二氧化碳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二氧化碳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二氧化碳扩散慢D.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2.C1题,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
第2题,图示一天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耗能较多。
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3~4题。
3.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C,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雾霾天气曾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
读图,回答5~6题。
5.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6.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B.②C.③D.④6.A5题,大气越稳定,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该气象站的日平均风向是()1.(2)湖风开始发生的时间约为()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2.(1)上图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主要直接来自()2.(2)在照片拍摄的季节天津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1)太阳辐射是地面升温的主要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④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2)图示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7-8月正值天津市夏季气候较为炎热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的水分蒸腾 B正确冬季为提高温度一般用白色塑料 CD不对④是地面辐射黑色膜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则使④减小 A不对故选B3.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 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 该层中的臭氧可大量吸收紫外线D.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答案】C【解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拥有绝大多数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A、B、D正确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 C错误4.(1)图示()4.(2)阴天昼夜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A. ①为大气辐射B. ②为大气逆辐射C. ③为地面辐射D. ④为太阳辐射【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5.能用热力环流解释的现象是()A. 霜降北京易发生冻害B.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C. 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D.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受热原理晴朗的凌晨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会出现霜冻 A错误滨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即白天形成海风晚上形成陆风 B对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C错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是由于山地对暖湿气流的阻挡 D错故选B.6.(1)试飞员在平流层飞行时测得左侧气压高于右侧此时飞机()6.(2)飞机在起飞到正常飞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横风飞行D. 无风飞行【答案】B【解析】(1)我国位于北半球高空的风与等压线相平行(即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垂直)且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飞机逆风飞行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约降6℃而平流层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也升高 A错水汽含量越来越低 B错尘埃越来越少到平流层能见度特别高 C正确气压竖直向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D错故选C7.(1)从5千米高空下降的运动员会感觉到()7.(2)张家界天门市作为理想的翼装飞行基地得益于其()7.(3)在翼装飞行比赛前应重点关注比赛地的()A. 气压降低B. 气温升高C. 湿度增大D. 速度减慢【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8.(1)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8.(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8.(3)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海陆间热力环流相符的是()A. ①>③B. ①<②C. ④<②D. ④>③【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9.f_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f_2表示地转偏向力 f_3表示摩擦力.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A.B.C.D.【答案】D【解析】南半球中纬西风是由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南半球向左偏转f_2表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f_3表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风向为盛行西风(西北风)10.(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10.(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10.(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A. 晴、无风B. 雨、大风C. 晴、大风D. 雨、无风【答案】A【解析】(1)由图中的烟雾直上可知此时图示地区无风远山清晰可见不可能为雨天故选A【答案】C【解析】(2)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四个选项中只有C图能够正确表示逆温故选C【答案】A【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逆温阻碍了大气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加剧故选A1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1.(2)图中M处的风向为()A. 地面气温丙大于丁B. 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最高的是甲C. 若为城市热岛环流,丙为郊区D. 若为夜晚海陆间热力环流,丁为陆地【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12.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随季节而明显变化厚度最大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B【解析】13.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低空风的风向受到哪些力的作用()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地转偏向力③摩擦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答案】D【解析】一般来说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低空风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影响形成14.抚仙湖太阳观测站(24°N 103°E)位于云贵高原的抚仙湖畔海拔1720米下图为抚仙湖太阳观测站景观图抚仙湖站观测太阳的有利条件有()①白天湖泊有效吸收热量大气较稳定②夜间湖边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较高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④位于湖畔海拔较高观测视野开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湖泊热容量较大白天有效吸收热量增温慢易形成下沉气流大气稳定①正确夜间无法对太阳进行观测②错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有利于观测太阳③错误位于湖畔海拔较高周围无遮挡观测视野开阔④正确 B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5.(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多西北风的原因15.(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15.(3)从当地气候条件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答案】下垫面性质不同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由于热力性质差异乙地沙漠夏季增温校绿洲快甲地形成冷高压风从甲地吹向乙地【解析】【答案】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风进入谷地风速加快【解析】【答案】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太阳高度较大)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解析】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光线在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图甲)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都与折射引起的光线弯曲有关某些时候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会看到不远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滩积水车开过去后却发现路面干燥没有积水这些“积水”实际上是由于高速公路上方的空气存在密度差异使天空向下传输的光线因折射而弯曲将天空的图像“倒映”在了路面上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成因一致图乙示意沙漠中海市蜃楼形成过程中光线的折射路径图丙示意沙漠海市蜃楼的形成过程如图丙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线向下传输时因发生折射而向上弯曲形成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虚像位置往往低于实际物体这种海市蜃楼叫“下蜃景” 与此相反还普遍存在虚像高于实际物体的海市蜃楼叫做“上蜃景”根据上述材料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描述沙漠中“下蜃景”的形成过程【答案】沙漠地区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沙子的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迅速增温沙漠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层空气温度较低密度相对较大光线自上而下由密度较大的空气进入到密度小的空气折射角变大当折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发生全反射而向上照射形成下蜃景【解析】形成过程沙漠地区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沙子的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迅速增温沙漠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层空气温度较低密度相对较大光线自上而下由密度较大的空气进入到密度小的空气折射角变大当折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发生全反射而向上照射形成下蜃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解析】从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可以看出洞庭湖湖面白天距平值小于0 说明降水少夜晚距平值大于0 说明降水多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夜晩湖面降温较慢气温相对高于陆地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为“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为“冷平流”。
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如下图为某日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该日8:00受暖平流影响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处受冷平流影响,再现雨雪天气B.b处中心气流下沉,形成强对流天气C.从8:00到20:00,c处气压降为987.5百帕D.从8:00到20:00,c处风力变大,风向基本不变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人为放热4.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B.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风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D.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5.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④处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 )A.①以长波的形式源源不断输送能量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短波辐射7.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
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8.下面海陆风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淡水资源缺乏,下图为马尔代夫大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是()A.岛国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B.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C.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D.降水量少,淡水资源的补给量少10.马尔代夫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珊瑚退化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③雾霾严重④水土流失A.① ②B.③ ④C.② ③D.① ④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下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B.乙地多阴雨天气C.甲地温度可能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2.大气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读某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1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5.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7.图中和人类活动最密切的是哪层( )A.Ⅰ层B.Ⅱ层C.Ⅲ层下部D.Ⅲ上部8.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9.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10.下图为南半球高空某一等高面的等压线分布示意图,O为等高面上一点。
图示时刻,O点风向为( )A.西南风B.西北风C.南风D.北风11.以下地点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B.巴西利亚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C.伦敦温凉湿润,降水均匀D.雅典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1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反气旋过境气压变化的是A.B.C.D.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4.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少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②越小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③越多D.地表冰雪覆盖面积越大,④越大15.四川盆地多云雾,年均温比同纬度的青藏高原高,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图中虚线表示热带辐合带(气流辐合上升)的位置变化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所属气压分别是()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
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
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①沙尘暴天气①冷锋过境①台风过境①寒潮过境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
回答以下两题。
4.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酸雨危害严重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2018年1月中上旬某日,人们在清晨发现整个村庄弥漫着浓密的烟尘。
下列关于这种现象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燃煤取暖释放的烟尘较多B.村民做早饭释放大量烟尘C.谷地地形易形成逆温现象,烟尘不易扩散D.此时盛行山风,山坡易形成地形雨,多云雾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7.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差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