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4.44 KB
- 文档页数:2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本方是为少阴病兼太阳病而设,其病机由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故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等症。
故设此散邪温经之剂,俾外邪深入者可出,而内阳亦不因之外越,少阴太阳俱兼顾矣。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方义:方中麻黄发汗散寒,以祛表邪。
以其本阴而标寒故用附子以温之。
细辛温通于少阴,佐附子内散少阴之寒;助麻黄外解太阳之表,合而用之,散邪温经,成为少阴病兼太阳病之要方。
临床中凡属少阴太阳两感而变症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方治之,举案如下:林某某,男,30,成都丝绸印染厂1975 年3月2日,腰背骨节痛,头面潮热,肢冷,坐骨神经痛,有腰扭伤史,脉沉苔白辨症:素体阳虚,感受寒邪,阻滞经络。
治宜:温经散邪。
方药:附片30g(先熬),麻黄10g,细辛6g,独活10g,黄芪15g,黄芩10g,二付1975年3月11日,上方共服六剂,坐骨神经痛愈。
头面潮热愈,肢体转温,腰痛背痛好多半,只集中一点痛。
原方再加桃仁10g、红花6g,二付[分析]患者脉沉属于三阴范畴,太阴症手足自温,肢体不温,头面潮热症属少阴。
由于阴寒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以温阳散寒之剂,以温通经络。
加之过去有扭伤史,有瘀血阻滞也令气血循环受阻,故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瘀,加强血液循环,诸痛自愈。
徐某某,女,成,成都纺织厂1975年3月12日,尾(骨底)骨痛,面目浮肿,四肢冷,脉沉,舌淡苔白辨症:阳虚寒凝气滞。
治宜:温阳散寒行气。
方药:附片30g(先熬),麻黄10g,细辛6g,独活10g,黄芪15g,黄芩10g,二付1975年3月14日,疼痛好转,手足转温面目仍肿,脘腹胀满。
原方加厚朴20g、法夏20g、党参10g、甘草6g、生姜15g,二付1975年3月18日,诸症好转。
原方二付[分析]本案二诊时所加的方药,即《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主之,加此方的目的是因患者腹满,其所以腹满是因汗后脾胃之气受伤,或素体脾胃虚弱,转运失职,气滞不通,壅而作胀。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扶正解表、温经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等属阳虚外感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有哪些吧!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用量】麻黄、细辛各60克,附子(炮)一枚,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温经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
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曝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义
1、本证由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
治疗方法以温经解表为主。
素体阳虚,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恶寒剧甚,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象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
此阳气外感,表里俱寒证。
2、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
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
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细辛归肺肾二经,方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助附子温里,为佐药。
名医传承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多年压力性尿失禁在现代社会中,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长期承受着工作、学业、家庭等各种压力的人们,往往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是一个让许多人苦不堪言的问题。
然而,根据传统中医的理论,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症状,并实现治愈。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压力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举重等动作中失去控制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不仅身心受到折磨,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交和工作。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名方,被誉为“张氏四大名方”之一。
该方剂主要由麻黄、附子和细辛为主要成分。
其中,麻黄能发汗解表,附子能温通经脉,细辛能散寒解滞,三者合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时,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量调整剂量和疗程。
一般来说,治疗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有关,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以上才能见到显著的效果。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缓解尿道肌肉张力增高所导致的症状,还可以改善膀胱功能,提高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
同时,汤药中的成分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废物排除,从根本上改善尿失禁问题。
尽管麻黄附子细辛汤对压力性尿失禁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过量或过频地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和肛门的清洁,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在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除了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有其他一些中医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例如,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都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这些方法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传统名方,其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头痛、咳喘症、肩周炎、高血压病、急性咽喉炎、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 附子(炮,破八片)1枚(9g) 细辛二两(3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临床应用】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女,65岁,1997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近3年来,入冬发作频繁,咳嗽痰多且出现喘息症状。
本月初气温骤降,冒受风寒,喘咳加剧。
已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氨茶碱等静滴5天,症仍不见缓解。
症见:喘咳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听诊:两中下肺可闻中等量的哮鸣音及少量的湿罗音。
西医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为:喘证,系阴虚痰盛之体,复感风寒而成。
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
处方:生麻黄、炙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炙苏子各12g,姜半夏、杏仁各10g,生姜3g,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后喘咳明显减轻,头痛、恶寒及流涕已解。
原方加党参15g,五味子、炒白芍各10g,续服10剂,喘咳缓解,听诊双肺罗音消失。
后将上方药量减半调理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2.寒冷性多形红斑王某,女,38岁,1995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双手虹膜样红斑反复发作20年。
每年的Il 月至次年的4月份,双手频发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疹中央有紫暗色水疱,破后糜烂。
虽经中西药、针灸、按摩、理疗等多方治疗,病情如故。
此次手见皮疹已有12天,遇寒加重,伴手足不温,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患者自幼形寒怕冷,好发冻疮。
西医诊为:寒冷性多形红斑。
中医诊为:寒疮,系阳虚寒凝,气血郁滞而成。
治拟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桂枝、鹿角胶、当归各10g。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些人不喜欢药方,由于感觉有股涩味,实际上大部分的药方的味儿的确不太好通道。
但中医药方却能非常好的痊愈病症。
麻黄细辛附子汤便是一种很好的药方。
牙龈别称特异
禄特科技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牙龈药方特异
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禄特科技3克(炮)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温补肾阳补虚。
治素体阳虚,风寒,无汗畏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上三味,自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滓,分二次温服。
牙龈备注名称特异
聚瑞,麻黄出汗补虚,禄特科技舒经温补肾阳,细辛通彻表中,助麻黄出汗补虚,协禄特科技内散阴翳。
故适用素体阳虚,复感
寒症之证。
牙龈摘抄特异
《伤寒论》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专业知识,大伙儿应当大概都清晰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
中医药方对人体基本上没什么副作用,因此大伙儿何不试一试,坚信会有惊喜。
中医外科学常用方歌一、中医外科学方剂的基本概念中医外科学常用方剂,是中医外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这些方剂由中药组成,根据病情和病因,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常用方剂的组成和功效1、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等病症。
2、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组成,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厥、胃脘冷痛等病症。
3、逍遥散: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胃不和等病症。
4、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利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小便赤涩等病症。
5、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如胸痛、心悸、失眠等。
三、方剂的加减和使用原则使用这些方剂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使用原则,如遵循医嘱、注意剂量、注意禁忌等。
四、常用方剂的现代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些方剂中的中药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也发现了这些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需要在使用时加以注意。
五、总结中医外科学常用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禁忌,并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加减。
也要注意现代医学对这些方剂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医外科常用方歌中医外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医外科的方剂应用是中医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独特的配伍原则和作用机制,为各种外科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医案【原文】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组成】麻黄6g 附子6g 细辛6g麻黄6g 附子6g 炙甘草6g【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温服。
【功效主治】寒邪直中少阴,表里皆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脉沉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喜冷者,忌之。
2.自汗出者,忌之。
【类方】桂枝加附子汤:同为太阳少阴同病治方。
不同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表实里虚,而桂枝加附子汤证表里倶虚,故一者无汗,一者自汗。
【临床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临床运用:1.治头痛连脑者。
(《医贯》)2. 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涎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属大寒犯肾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
(《张氏医通》)2. 治肾脏发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又治寒邪犯脑齿,致脑齿痛,宜急用之,缓则不救。
(《证治准绳》)3. 失音。
寒邪外袭,初见寒热咽痛,继则声嘶失音,咽微红不肿,舌质淡,脉沉细,二剂而愈。
(《经方应用》)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症见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头痛、昏厥、乏力、畏冷、健忘、脉迟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5:32)5. 脑垂体微腺瘤;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脑垂体侏儒症;脑垂体消瘦综合征。
(《当代医家论经方》)7.阳虚癃闭。
(《新中医》1977;增2:7)8.手足厥,但欲寐,全是少阴寒证,宜麻黄细辛附子汤,而于水肿一症尤宜。
(《经方实验录》)9.附子、细辛为温性振奋药,能振兴细胞机能,促生体温,并有镇痛作用。
运用于衰弱患者之感冒、老年性肺炎、衰老者慢性支气管炎,痰喘咳嗽,有畏风恶寒,身体痛或头痛者。
(《古方临床之运用》)10.治乳腺炎。
(《云南中医杂志》1982;1:56)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床运用:1.水之为病,其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
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
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
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
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
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
三味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
但从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
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
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中。
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
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降,为水上之源。
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
寒客于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
本方既能温助阳气,又能通脉宣痹、化饮行水、逐寒止痛,故除用阳虚表寒证外,还常用于阳弱里寒诸证。
麻黄所含有的麻黄碱有兴奋膀胱内括约肌的作用,可能盆腔内器官及其肌肉均有兴奋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痿、嗜睡、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较好的兴奋作用。
日本用本方治疗感冒以后的疲倦感和思睡。
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的提高心律的作用。
麻黄在10g左右可使每分钟心律提高5~10次。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于80年代开展该方面的研究,用本方加红参、仙灵脾等有效。
本人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
曾治疗一阳痿患者,久治无效,因感冒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痿也好转,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前服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
可以认为,麻黄阴子细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
温经汤是天然的雌激素
清代名医舒驰远治疗1例难产,发动6日,儿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俱无效。
后视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认为是太阳寒伤营,用麻黄汤一大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舒驰远《女科要诀》)。
陈沫金介绍一3度子宫脱垂的中年妇女,回感冒服用麻黄汤后,子宫脱垂亦愈。
后对所有子宫脱垂以及遗尿患者,单用麻黄汤或加党参、黄芪、当归、熟地,均有效。
共治疗子宫脱垂80例,显效66例,有效14例,但劳累后容易复发,但用上方依然有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生活中人们总避免不了生病,因为生活的压力,因为工作的烦恼,天气的变化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总是大小病不断,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天
生活中人们总避免不了生病,因为生活的压力,因为工作的烦恼,天气的变化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总是大小病不断,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天气就像小女孩是脸,上一刻天气晴朗,下一个阴雨连连。
春天感冒的人居多,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感冒很好的一味药。
春末夏初,因为天气变化频繁,人们穿的衣服也总是薄的换厚的,厚的换薄的,忽冷忽热的,而且春天多容易刮风,很容易感冒,患上支气管炎等疾病,体内上火。
家里需要备一些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暴哑。
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
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阳虚感寒者。
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而设。
阳虚之体,应不发热,今反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表证脉当浮,今脉反沉微,兼见神疲欲寐,是知阳气已虚。
此阳虚外感,表里俱寒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则因阳虚而无力作汗,或虽得汗必致阳随液脱,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
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
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
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
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