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历史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5.82 MB
- 文档页数:20
忻州古城古城的由来和历史背景作文忻州古城,你猜它是怎么来的?哎,说起来忻州古城,我还真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要跟你说,就发生在我上个月去古城玩的时候!当时我正沿着古城墙走着,一边欣赏着古朴的建筑,一边琢磨着这古城到底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吗?这忻州古城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比我还老多了!网上说,忻州古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呢,这里就已经是赵国的一个重要城池了。
后来啊,经过了汉朝、唐朝、宋朝,一直到明清时期,这里都一直是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繁华得不得了。
想想就厉害,这古城经历了这么多风雨,还能保存得这么完整,真不容易!话说回来,说到我上个月去古城玩的那件事儿,真有意思。
当时我走到东门附近,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那里卖泥塑。
你可能想不到,他那泥塑可不是普通的泥塑,而是…“马踏飞燕”!“老爷爷,你这泥塑挺有意思啊,怎么想到做这个的?”我好奇地问。
老爷爷笑眯眯地说:“哎,我们忻州这地方,在历史上就出了很多名马,比如‘赤兔马’你知道吧?当年刘备骑着这马打天下,还跟我们忻州有关系呢!所以我做个‘马踏飞燕’,也是纪念我们忻州的马文化。
”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忻州这地方,自古以来就盛产良马,而且养马的工艺也很独特。
听说古代的皇宫里,就经常从我们忻州进贡良马呢。
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儿自豪呢!就说这古城,因为它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才显得更加厚重和深沉。
而且,古城里头那些古老的建筑,每一块砖瓦,每一个雕刻,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去发生的故事,它们也见证了这古城的繁华与沧桑。
你看,我就说吧,咱们忻州古城的故事,可比那些网络小说还精彩多了!下次有机会,你一定要来忻州古城走走,体验一下它的历史韵味!。
忻州历史故事忻州,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这座城市曾经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
忻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1年。
当时,这里是辽东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鲜卑、匈奴和鲜卑后裔的居住地。
在中国古代史上,这里是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汇的重要区域。
在唐朝时期,忻州成为了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当时的皇帝为了防御边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的忻州城墙高达十米,周长超过十五公里,堪称当时最为坚固的城堡之一。
忻州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段与明朝名将岳飞有关。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曾在忻州一带驻扎,并指挥军队进行反抗金朝的战斗。
岳飞的英勇事迹至今在忻州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军事上的重要性,忻州还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
在宋朝时期,忻州是书法艺术的中心之一,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出自这里。
据传,当时的忻州有一位名叫李侗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随着时间的推移,忻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贸中心。
在清朝时期,这里的市场繁荣起来,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手工艺人。
忻州的市场上可以买到来自各地的商品,也是交流中原和北方文化的重要场所。
然而,忻州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近代史上,这里曾经历过多次战乱和动荡。
尽管如此,忻州人民一直保持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做出了巨大努力。
如今的忻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们可以参观古城墙、古建筑和博物馆,了解忻州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城市。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忻州的历史故事将继续传承下去,让人们对这座古城充满敬意和热爱。
山西忻州的红色故事山西忻州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驱和英雄人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故事,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红军长征的起点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了,忻州成为了其起点之一。
当时,中央红军第二、第六、第八、第十二、第十四军团在忻州境内集结,准备开始长征。
在忻州市区,还有一座红军医院,为红军伤病员提供医疗救治。
当时,忻州市民对红军的到来非常热情,许多人自愿加入红军行列,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二、抗日战争的英雄1937年,日军侵入中国领土,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忻州成为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之一。
在这里,成立了许多抗日武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忻州抗日义勇军。
该部队由当地农民组成,成立后不久就参加了抗日战争。
他们在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打击日军,给日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斗是1938年4月的大寨战斗。
当时,忻州抗日义勇军在大寨一带,击败了日军一支骑兵部队,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首次胜利。
这场战斗震动了山西全省,成为了全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三、抗日名将的故事在忻州,还有一位著名的抗日名将,他就是赵登禹。
赵登禹是山西忻州人,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他担任了第115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第十六军军长等职务,多次参加了反“扫荡”战斗,击败了日军多支部队。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战斗是1939年11月的青寨战斗。
当时,赵登禹率领的第十六军在青寨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激战。
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歼灭了日军一个团,俘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取得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赵登禹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才能和领导才干,成为了抗日名将之一。
四、革命先驱的事迹在忻州,还有一批革命先驱,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邓中夏。
邓中夏是山西忻州人,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山西忻州古城简介
山西忻州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中心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名城。
古
城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成为忻州的历史名城和文化之都。
一百多年前,山西忻州古城是清代皇室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其周边现存着清代
皇宫、兵营、官署和精英集中的府邸,因此保留了一定的宫廷风貌,对当时的历史渊源有
有力的证明。
随后,在共和国时期,以康成和马致远等重要人物为代表,山西忻州古城经历了一段
启蒙文化的进步,更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甘地东征行军的起点、发源地和驻军地。
现今,山西忻州古城是继承和弘扬其祖先传统文化的古城。
自古至今,古城的城墙、
护城河以及几条主要街道都沿用至今,古城中有大量の汉、清、民国浩言老街及古老民居,景致如今宛然可见,处处沐浴着历史洗礼之气。
古城的公园和绿地也让古城在景观上更加灿烂繁荣。
其中的忻州古城景区实为一处位
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概念园。
此外,在山西忻州古城许多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古迹,如故宫、护城河、宋城大门、双碑门、毛家楼、丹凤楼等,这一系列历史遗迹将更多地把古城的历史文化风情展示出来。
这些古迹不但是古城历史印迹,也是古城复兴的重要载体,随着山西忻州古城的持续发展,这些古迹将给游人带来愈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忻州历史文化故事
忻州是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秦汉时期,忻州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唐朝时期,忻州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北地天水”。
在五代十国时期,晋朝的后晋在忻州建都,成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宋朝时期,忻州是河东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元朝时期,忻州成为统治西北边疆的重要城市。
明清时期,忻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成为了较大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许多著名文人和学者都在这里活动。
在清朝时期,忻州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是防御侵略的重要城市。
在20世纪初,忻州成为了山西省的一个较大的城市,发展了工业和农业,成为了山西省的一个经济中心。
在抗日战争时期,忻州成为了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许多抗日英雄在这里战斗和牺牲。
今天的忻州,是一个既有着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
忻州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许多著名文化和历史遗迹,如雁门关、晋祠、九龙壁、岱宗坊等等。
这些遗迹不仅是忻州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忻州古城关帝庙的简要介绍忻州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该城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最知名的之一就是忻州古城关帝庙。
关帝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至今广为人知和崇拜的庙宇之一,也是全国各地许多关帝庙的起源地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关羽的祭祀场所,忻州古城关帝庙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仰望。
关羽是蜀汉时期的一位睿智、仁厚、忠诚的将军,他在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他以正直、忠诚、诚实、勇敢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崇拜,被奉为武圣和忠义的典范。
关帝庙起源于公元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庙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装饰而闻名。
庙内有主殿、配殿和前殿,其中主殿是主要的祭祀场所,配殿是用来供奉其他诸神和英雄人物的地方,前殿则用于迎宾和处理庙务。
除了庙宇本身,庙内的雕塑、石刻和装饰品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关帝庙还有一个特色是每年的关羽诞辰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会庆祝关羽的生日,祈福平安和富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庙会场地会摆满各种小吃摊位、手工艺品摊位、游戏和娱乐设施。
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观赏武术表演和戏曲演出,参与传统的游戏和竞技活动。
忻州古城关帝庙与中国其他关帝庙相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
它不仅是一座供奉关羽的庙宇,更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建筑。
关帝庙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庙会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忠诚、正义和勇敢等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回顾:忻州古城关帝庙是中国山西省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关羽的祭祀场所,忻州古城关帝庙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仰望。
关帝庙建于公元东晋时期,拥有1500多年的历史。
庙内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装饰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每年的关羽诞辰日,庙会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庆祝关羽的生日,祈福平安和富贵。
忻州市历史沿革
忻州市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晋、蒙、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城市。
忻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战国时期。
在当时,这里是晋国的一部分,被称为“代地”,后来成为北魏的代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忻州逐渐发展壮大。
古代代地
在古代代地时期,忻州地区是晋国的一部分,被称为代地。
这一时期,代地是晋国的边疆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晋国时期,代地是军事要塞,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代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后来忻州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北魏代都
随着北魏的兴起,代地成为北魏的代都。
北魏时期,代都地位重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
北魏代都时期的建筑、雕塑等文化遗产,至今仍可在忻州市一带见到。
北魏代都时期,忻州市逐渐成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
近现代发展
近现代,忻州市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变革,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底蕴。
解放后,忻州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是近年来,忻州市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忻州市的历史沿革是一部承载着古代文明和现代发展的壮丽史诗,展现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多彩风采。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这里,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
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紧靠黄河中游东岸的忻州是一方文化厚土。
历史上文人辈出。
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问(忻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河曲人),明清之际的诗文大家傅山(祖籍忻州),清代思想家,诗人徐继畲(五台人)都诞生在这里。
在这块文化沃土上,有大量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黄河风情文化、雁门边塞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忻定原晋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构成了一座多元文化并存的神奇画卷。
其中,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体育竞技等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都有深厚的底蕴,散发着黄土地文化泥土的芳香。
忻州市也是一方文化热土,先后有4个县(市、区)由中央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河曲),“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代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静乐),“中国摔跤之乡”(忻府区),“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
一年一度的“五台山佛教文化节”、“中国忻州摔跤节”、“河曲河灯节”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的文化盛事。
忻州市的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于2006年有五项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项目是:⑴、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⑵、戏曲《繁峙秧歌戏》(繁峙县)⑶、戏曲《二人台》(河曲县)⑷、民间音乐《五台山佛乐》(五台县)⑸、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县)有6个类别,13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项目是: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五台山佛乐》(五台县)、《晋北鼓吹》(忻府区、五台县);民间舞蹈:《代县峨口挠阁》(代县)、《凤秧歌》(原平市);地方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繁峙秧歌戏》(繁峙县)、《神池道情戏》(神池)、《二人台》(河曲);民间美术:《定襄面塑》(定襄);杂技与竞技:《忻州挠羊赛》(忻州市);民俗类:《河曲河灯节》(河曲)。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
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
“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
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
,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
国时属赵。
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
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
、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
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
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
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
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
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
1983年改忻县为忻
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千年古城话沧桑——纪念忻州古城建城1800 周年今年是忻州古城建城1800周年,此时,我们怎能忘记创建古城的先辈们,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这片土地上战天斗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
回首茫茫的历史长河,真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1960年的北城楼古城的演变与发展忻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远古时期为少数民族活动的地方,西周至春秋前期为戎狄所居,春秋后期属晋,地名九原,是晋卿赵大夫封地。
东周后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此地属赵国。
秦庄襄王三年(前248),初置太原郡,本地在其辖境。
西汉至东汉后期,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今定襄县境)地。
东汉末,曹操统一北方后,建安二十年(215年),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始驱聚塞下流民,在本境置新兴郡和九原县。
郡治在今麻会村,县治在今忻州城。
曹操为什么要在此建新兴郡和九原县呢?曹操统一北方后,政治上注意网罗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
当时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匈奴乘机南下,使得并州北境之郡县,相继残破荒弃,人民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土地荒芜。
东汉永初五年(111年)至延熹二年(公元111年至159年),爆发了羌、汉人民的数次联合起义,斗争延续了四十九年之久,百姓迁徙他处, 本境一度人稀室空。
鉴于这种状况,曹操着手裁撤合并郡县。
“驱聚塞下流民”入关居住。
《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减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每郡置一县以领其民,合所减各郡以为新兴郡。
”新兴郡隶属并州,下辖九原、定襄、云中、广牧四县。
后又增领原平、虑虒、平城三县。
九原县,由原五原郡省并而置,县治今忻州城。
因此,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魏国的缔造者和奠基者——曹操,成为始建九原城(今忻州城)的鼻祖。
九原城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始建,其名称的变化经历了九原城、肆州城、秀容城、忻州城、忻县城。
忻州历史典故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城。
这里有许多历史典故,让人们了解忻州的发展和变迁。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475年左右,忻州就是晋国晋文公的封地。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他在忻州兴办了冶铁、冶铜和制瓷等产业,并修建了许多城池以加强边防。
他也是中国古代冶铁业的奠基者之一,为忻州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在汉代,忻州成为了庞大的边塞州郡,是保卫北方边境的重要据点。
当时,汉武帝下令修筑了长城,其中的忻州段因地势险要而得到加强,成为关中与北方之间的重要门户。
这段历史为忻州留下了许多军事设施和遗迹,如边防城墙、驿站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忻州成为了农业和商贸的中心。
唐代,忻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和晋国之间的交界地带。
其中,北汉时期的忻州府君是李存勖,他在这里举兵抗击辽国侵略,坚持了长达十余年,被尊为“忻州抗辽英雄”。
忻州还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每逢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在这里留下了吟咏诗篇。
他们赞美了忻州的美景和灿烂的文化,将这里比作是人间仙境。
近代以来,忻州成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忻县爆发了忻中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他们英勇抗击日军,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至今日,忻州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如忻州古城墙、忻州府君庙等。
这些见证了忻州悠久历史的典故,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荣耀。
忻州概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西隔黄河与内蒙、陕西为邻。
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
总人口295万人(2003年)。
忻州市有“晋北锁钥”之称。
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一区十三个县,185个乡镇,4971个行政村,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
2007年底总人口306.9万,其中城镇人口约102.7万,农业人口204.2万。
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境内山地较多,其中平原0.27万平方公里,约占10.5%,丘陵0.92万平方公里,约占36%,山地1.36万平方公里,约占53.5%。
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河流。
忻州交通十分便利。
京原、北同蒲铁路干线纵贯全境。
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地处大运线(108线山西段)中轴,具有承南接北,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
南距省城仅75公里,驱车直下,不到半小时即可抵达,是省城的郊区卫星城市。
特别是随着忻州到五台山,五台山到河北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忻州到河曲、内蒙高速公路的延伸,忻州将成为连通西部能源区和东部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而且将拉近忻州与首都的距离,京津唐冀在2—4小时可以抵达忻州。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
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
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
忻州古城的介绍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北部,距离太原市约150公里。
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城”。
忻州古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它曾是赵国、燕国、晋国等多个国家的重要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享有“五省通衢、六国交界”的重要地位。
在隋唐时期,忻州古城被赋予了“东境重镇、咽喉要地”的重要任务。
在明清时期,忻州古城成为了边防重镇,是河套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
忻州古城的城墙至今仍然完整保留,总长约10公里。
城墙高达12米,厚度达3-5米,墙体采用青砖砌筑,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能。
城墙上有16座城楼、5座城门和2座角楼,城楼高约7米,有四层,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景观。
在城门和城楼之间,还有一条约4米宽的护城河,形成了“城墙、城楼、城门、护城河”交相辉映的宏伟城防体系。
忻州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南城门、清真寺、开元寺、襄汾楼、忻州府衙等。
襄汾楼建于南北朝时期,是忻州的标志性建筑,高达44米,是当时山西省内建筑最高的建筑物。
忻州府衙是清代的古建筑,曾是忻州府的官署。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见证了忻州古城的辉煌历史和独特文化。
忻州古城的文化特色也十分丰富多样。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忻州木版年画”。
忻州木版年画是制作于清代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年节气息。
它采用木版印刷技术,使用鲜明的颜色和简单的线条,描绘出各种吉祥的图案和传统的民俗习惯,非常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忻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如“坛城节”、“忻州奇峰轶景旅游文化节”、“泼水广场舞大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忻州古城还是太行山脉的一个重要节点,周边景点众多,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如五台山、云冈石窟、永济木塔、黄崖关等,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
总之,忻州古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它的城墙、城楼、城门、护城河等城防体系,以及襄汾楼、忻州府衙等历史文化遗迹,都展示了它的雄伟气势和灿烂文化。
中国摔跤之乡--山西忻州山西省忻州市是有名的“中国摔跤之乡”,忻州的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将其俗称“挠羊”、“跌对”。
“挠羊赛”顾名思义,“挠”即“扛”之意;挠羊也,就是扛起羊。
扛起羊意味胜利与力大,是一种宣告、展示与炫耀。
今天带您了解中国的摔跤之乡,欢迎阅读。
忻州摔跤已有800年的历史,当地将其俗称“挠羊”、“跌对”。
“挠羊赛”顾名思义,“挠”即“扛”之意;挠羊也,就是扛起羊。
扛起羊意味胜利与力大,是一种宣告、展示与炫耀。
挠羊赛其实也就是摔跤赛。
只是,这种比赛最初不是在体育场馆内,而是在田间地头进行。
“挠羊赛”由来有下面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把忻州的摔跤渊源归于对异族竞技的接受和演化。
摔跤原名“角抵”,即“抵羊角斗”之意。
“角抵”源于蒙古人在广阔的牧场上开展的一种互搏技艺,用以祭祀祖先和庆贺丰收。
摹仿公羊的打架,以显示自己的剽悍与魅力。
蒙古式摔跤的那种典型的姿势和动作,与“角抵”的是多么的逼真、形象和贴切。
另一种说法是据传宋朝忻州人就喜欢摔跤。
尤其到了南宋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被害后,其部下一位叫陈效婴的忻州籍老兵返回家乡后,把军中所学的“角”(近似摔跤)传授给乡邻,一方面强身健体,一方面寄托抗金的宿愿。
因其简便易行,深受群众喜爱,得以广泛开展,世代相传终成习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化,摔跤技术也逐步提高,由原来单一的摔跤活动慢慢演变成对抗竞赛。
由于当时的忻州地处忻定盆地的西部,水草茂盛,老百姓以放牧为生,因此获胜者会得到一只肥羊,并把羊扛起绕场一周以示荣耀。
从此忻定原一带就有了摔跤这一民间竞技,流传至今。
按照当地的传统,人们把摔跤比赛叫做“挠羊赛”。
在忻、定、原一带,摔跤是一项极为普及的群众活动,也是广大农民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劳动之余,明月之夜,夏日饭罢,冬日闲暇,毋须专门组织,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或地头,或街头,或打谷场,或河边沙滩,人们常常兴致所至,便摆开战场摔将起来。
中国摔跤之乡挠羊赛规则与自由式和古典式摔跤比赛不同,忻州的“挠羊赛”有其独特的地方。
九原——山西忻州指九州,《国语·周语下》:“汩越九原,宅居九隩。
”盘古开天化九洲,中国人统称为龙的子孙!我们也自小听老人们一辈一辈讲,山西远古时是海(可能指的是大湖)。
也说,没有山西就没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山西乃至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大融合有重要一环,就是现在的忻州大地!有人说中国的“龙根”在山西,而我认为中国的“龙根”是在——山西忻州!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也谈、大家也谈,让我们后人重新开始审视忻州这片厚土的历史!如我说不到的地方网友们共同来补充。
打开忻州这本厚重古书!我们看到的、了解的是忻定盆地地老天荒,历史悠久,是黄河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
远在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期,忻州就有了人群居住(这有考古为证)。
后来,虞舜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忻州属并州之地。
部落联盟酋长尧、舜、禹莅临忻州,登于系舟山巅拴缆缉舟,停泊在晋阳湖水面(当时忻定平原中间为晋阳湖所在地)筹谋凿山疏洪空出晋阳湖打通瑶池口。
夏禹治洪后,茫茫禹迹化为九州,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忻定盆地。
而当年栖身过的地方就叫做“禹王洞”。
同时,《灵山记》里记载“五台山有四垛,各去台百二十里。
南系舟山号为南垛,上有铜环铁轴,昔帝尧遇水系舟于此,土人谓禹治水系舟有石如环轴曰系舟巍。
”所以后人也曾有诗写道:“大禹维舟处,相传自昔云。
”、“黄龙难去觅山头,山石何缘号系舟。
想见怀襄忧圣处,令人长叹太原修。
”、“南台说有金银气,可是并汾处士星。
”(系舟山僧徒谓之小五台,九月中时有景星如佛光云)。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忻州这块土地自洪荒的远古时代起,就被祖先所青睐、就是一国的根基!大家都知中国是龙的故乡,而所谓的空出“九州”,不言而喻突显了“九峰”耸立,这就是古代神话中说的——九龙之原!进入东汉时期人们称忻州为“九原”,即是“九峰”之意。
因其形似九龙飞腾而言!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忻州为“晋北锁钥”的重要性。
忻州为保卫太原的门户,没有忻州就没有太原更谈不上国与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