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简介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7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李杨;李凡修【摘要】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概述了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分析了现阶段土壤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预测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优化微生物的环境条件、培育新型高效的基因工程菌和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修复技术等将是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The factors affecting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were introduced.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were reviewed,such as:biostimulation, bioaugmentation,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plant-microorganism combined bioremediation and electro-microorganism combined bioremediation. The rec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oil remedi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ere predi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ere pointed out,such as: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microorganisms,cultivating new efficient genetic engineering bacteria,developing new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期刊名称】《化工环保》【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6页(P605-610)【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土壤修复【作者】李杨;李凡修【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石油造成的土壤污染日益加剧,其中原油遗撒、含油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成为主要污染途径。
污水土地处理污水土地处理1. 简介污水土地处理是一种将污水通过处理技术进行净化,并将其安全地释放到土壤中的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通常用于农村地区或者无法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方,能够有效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2. 污水处理原理污水土地处理的原理是将污水通过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沉淀:将大颗粒的固体污染物通过重力沉淀到污水底部,形成污泥。
- 过滤:通过土壤中的颗粒和孔隙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颗粒状污染物过滤掉。
- 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 吸附:土壤颗粒表面具有吸附特性,能够吸附污水中的一些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
- 化学反应: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与污水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3. 污水土地处理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土地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低成本:污水土地处理不需要建设复杂的处理设施,只需要利用土地资源和一些简单的处理设备,因此成本较低。
- 易于操作:污水土地处理的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高级技术和专业设备,农民或者普通工人即可进行维护和管理。
-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污水土地处理可以将污水转化为有机肥料,同时改善土壤质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 适用性广泛:污水土地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更适合农村地区或者无法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方。
4. 污水土地处理的应用污水土地处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 农田灌溉:将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 农作物种植:污水土地处理将污水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湿地重建:利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将污水进行净化,然后用于湿地的重建,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5. 污水土地处理的局限性尽管污水土地处理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土壤适应性:污水土地处理的效果受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处理。
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王立辉;严超宇;王浩;张翔宇【摘要】汞作为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极易造成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一种用于土壤汞污染治理的重要修复技术,该技术因具有修复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对现有的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植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汞在植物体内代谢机理和规律,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侧重于利用外源微生物降解土壤中汞,动物修复技术研究较少,目前仅见有关蚯蚓富集汞的报道.现代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包括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融合性技术,借助这些学科力量可以对植物提取汞根际微界面过程和植物体内微界面过程、微生物和动物汞富集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综述最后对目前土壤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了汞污染生物修复领域存在的几大问题以及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作者】王立辉;严超宇;王浩;张翔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2;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2【正文语种】中文作为常温常压下唯一一种呈液态的金属,汞在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
汞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行长距离迁移,进而被输送到偏远地区,因此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1]。
近年来,土壤汞污染问题日益恶化,仅在我国,被汞污染的农耕土地就达32 000 hm2。
土壤汞污染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人为源,在有些矿区,随着矿山的不断开发,土壤中汞含量有升高的趋势,甚至每千克高达数万毫克[1]。
土 壤(Soils), 2007, 39 (4): 497~502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①滕 应1,2, 骆永明1,2*, 李振高1,2(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南京 210008;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摘要: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学环保新技术。
本文以土壤中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并结合当前土壤污染的新特点,提出了需进一步认识和解决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土壤环境微生物修复范畴与内涵。
关键词: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原理;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 S154.36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1]。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土壤的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未来15年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这一形势下,发展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在我国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生命体,它不仅可以指示污染土壤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潜在环境修复功能。
由此,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理论及修复技术便应运而生。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
至此,本文以土壤中污染物(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 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项目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14年9月项目名称: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沙市玺成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咨询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005编制人员:李道进、贺昭和赵梦婕、姚卓弘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所做的修改说明方案修改意见:1、补充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资料、倪家湾河道治理的基本情况。
已补充相应内容,相应内容见12页。
2、核实工程量,说明区域划分的具体范围,据此分区明确废石的数量、性质,加强其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13-14页核实了本技术方案的工程量,9页补充了本工程与瑶岗仙白钨矿区露天采矿厂的相对位置,明确了废石的数量、性质,31页细化了其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3、细化施工方案,加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说明。
以完善了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说明,详细见35-36页。
4、平衡土石方量,根据施工进度对取、弃土量进行细化说明,细化覆土使用瑶岗仙矿露天开采区剥离土壤的可行性分析。
已补充完善,详细见31-32页。
5、应着重关注工程实施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细化工程实施方案,针对性提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防范措施。
已补充完善,详细见35页。
6、按照恢复原生态系统的原则,补充论证植物选配等支撑内容。
已补充完善,详细见31页。
7、建议技术方案提出对工程进行环境监理,保证工程施工阶段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和“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
已补充完善,详细见37页。
目? 录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项目实施的背景瑶岗仙镇是世界着名“钨都”,同时也是我国钨业的起源地,现有矿区面积平方公里,是湖南省最大的黑钨精矿生产基地。
矿区距2014年底将建成通车的厦蓉高速公路1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矿山始采于1914年,现年采掘能力40余万吨,年产一级黑钨精矿2500余吨,综合回收伴生元素钼、铋、铜、锡、银、砷等。
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刘保平;王宁【摘要】Firstly,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bio-remediation were introduced.Then, from animal remediation, microorganism remedia-tion, plant remediation, plant-microorganism combined remediation, it made an overview of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 for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Finally, it put forward prospects from exploring super plants, developing biological soil modifying and adsorbing a-gent, screening out heavy metal tolerant rhizospheric microorganisms , and innov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remediation technique .%介绍了生物修复的特点及分类,从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4个方面,综述了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探寻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开发生物土壤改良剂和吸附剂,筛选耐重金属的根际微生物及创新应用联合修复技术几方面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9【总页数】4页(P67-69,79)【关键词】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作者】刘保平;王宁【作者单位】安徽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我国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凸显[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19-424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摘要: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
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仍然在于超积累植物和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合理搭配、修复机理的探索和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根际圈效应、以广义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以及修复强化措施。
可以预料,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将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
关键词: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07)02-0419-06收稿日期:2007-01-20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06Z38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0428707);中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资助基金作者简介:周启星(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污染生态毒理学、污染生态修复和污染控制生态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E-mail:Zhouqixing2003@yahoo.com土壤作为环境系统的核心介质,是沟通大气和水体的枢纽,也是生物体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载体。
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终反映并集中于土壤的污染。
只要土壤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永远也解决不了。
然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至今对大气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关注,似乎要大大多于对土壤污染的关注。
相应地,大气和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和修复始终是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国家需求的重点投入方向,许多大气或水体污染控制、治理和修复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解决许多点源污染方面被广泛应用[1、2]。
相反,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土壤污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环境的面源污染仍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