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新
- 格式:docx
- 大小:19.35 KB
- 文档页数:16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背景瓦斯隧道是指在煤矿井下钻掘的通风、排水或者直接采掘煤层的隧道,隧道中存在高浓度的瓦斯气体,很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规范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规范要求预防措施瓦斯隧道的施工首要任务是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安全制度:制定公正合理的瓦斯隧道施工安全制度,明确施工人员职责和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2.控制瓦斯浓度:在施工现场设置瓦斯浓度检测仪器,保持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瓦斯,确保瓦斯浓度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3.防止火花:施工现场禁止明火作业,所有电动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并定期检验。
4.保持通风畅通:施工现场要保持通风畅通,不能在矿井内存储大量杂物,以免堵塞通风孔,影响瓦斯排放。
作业要求1.安全管理:班组人员必须穿着符合规定的安全防护服,全程带电,保证操作安全可靠。
2.检测标准:施工班组人员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隧道检查标准》执行,准确掌握评判标准和测试方法。
3.设备保养: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也要及时保养和维护,及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人员配备:在昼夜作业过程中,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保证施工现场随时有人监管和应对应急事故。
经验总结由于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较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要认真了解安全规范,制定详实的作业计划,精心组织工作并加以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并保证员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安全规程,掌握检测标准和测试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这样可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和良好的生产秩序。
因此,对于瓦斯隧道施工工作,只有在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3.1一般规定3.1.1确定隧道位置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绕避煤系地层及其他含瓦斯地层,难以绕避时,宜以较短距离通过。
3.1.2隧道穿越或邻近煤系地层和其他含瓦斯地层时,应开展瓦斯隧道的地质工作,其范围应较一般隧道适当扩大,内容适当加深,其成果应满足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3.2地质勘探与瓦斯测定3.2.1瓦斯隧道勘测时,应调查、收集邻近煤矿和油气田的既有资料,其内容包括:1区域性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有害气体的实测资料,油气田、气井资料及有关瓦斯赋存、突出的其他地质资料(含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煤系柱状图、煤层对比图、钻孔资料、井田勘察报告、各阶段地质报告等);2井田的分布、开采水平、通风方式、瓦斯等级、采空区范围、采煤及顶板管理办法、接替采区和规划采区的位置及范围等资料;3有关瓦斯矿井通风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历史记载和实测资料。
3.2.2瓦斯隧道的地质工作除查明一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外,应着重调查和确定以下内容:1隧道的瓦斯来源;2隧道通过的地层层序、年代、岩层种类及含煤地层的分布,煤层数及顶底板特征和位置,煤层厚度、倾角,隧道穿煤里程及长度;3煤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和指标以及工业成分分析,包括颜色、光泽、重度、硬度、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4煤的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断;5采空区形态,接替及规划采区位置及压煤量;6煤层的瓦斯带和瓦斯风化带位置;7查明形成瓦斯的地质构造,包括煤层、油页岩层所处的构造部位,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封闭条件及影响因素,地下水对天然气运移、储存的影响。
3.2.3瓦斯隧道除应按一般隧道布置勘探工作外,尚应适当增加钻孔,采取煤样和气样进行成分分析,并在现场进行瓦斯及天然气含量、涌出量、压力等测试工作。
3.2.4工程地质报告应有专门篇章评述煤层、瓦斯和天然气的情况,以及瓦斯地质分析、采空区及压煤量、邻近的煤矿和油气田、气井情况、隧道瓦斯严重程度预测及对工程的影响、建议技术措施等。
瓦斯隧道5.9.1瓦斯隧道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预防瓦斯突出、喷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
5.9.2瓦斯隧道施工前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瓦斯知识和防瓦斯危害的安全教育。
5.9.3瓦斯隧道的施工单位应建立救护队伍。
救护装备和救护车辆不得用于救护以外的其他工作。
5.9.4 隧道内非瓦斯工区和低瓦斯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可使用非防爆型,其行走机械严禁驶入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
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
5.9.5瓦斯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瓦斯隧道洞口必须设置经专业培训的专职瓦斯监测人员,每60min检测一次。
2检测瓦斯用的仪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验,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凡经大修的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瓦斯浓度检测地点及范围:1)每个断面应检查拱顶和两侧拱脚,墙脚各距坑道周边20cm处;2)开挖面风流及爆破地点附近20m内的风流和局部坍塌处;3)局部风机前后10m内的风流中;4)电动机及其开关20m以内的风流中。
5.9.6瓦斯隧道施工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电钻钻孔;当瓦斯浓度超过%时,必须停止施工,撤出工作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2电动机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3当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m3,浓度大于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允许值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掘进工作面,只准人工复电。
5回风巷或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6低瓦斯工区洞内任意处瓦斯浓度超过%时,应加强通风监测。
5.9.7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爆破制”。
2瓦斯工区爆破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是指用于指导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和预防瓦斯事故的技术规范。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内容:
1. 瓦斯隧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评估瓦斯分布情况、设计并制定瓦斯监测方案、采取合适的防爆措施等。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包括规定施工现场的通风要求、照明要求、防爆设备的安装与使用要求等。
3. 瓦斯监测与防范:规定瓦斯监测的频率和方法,以及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通风、防爆等。
4. 施工设备与工具使用安全规范:规定对于存在火花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要求,如要求使用防爆设备,使用防火工具等。
5. 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与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瓦斯安全知识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等。
6. 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规定在发生瓦斯事故或其他突发状况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并规定相关人员的责任与任务。
7. 监督与检查:规定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要求,以确保安全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可能包含在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内容,实际情况可能根据具体隧道的特点和施工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 1 页共 1 页。
本规范用词说明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
1 总 则1.0.1为统一铁路瓦斯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标准,使铁路瓦斯隧道建设符合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瓦斯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铁路隧道勘测与施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探或施工检测表明隧道内存在瓦斯,该隧道应定为瓦斯隧道。
1.0.4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当发现有关煤与瓦斯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资料,及时修正设计。
1.0.5铁路瓦斯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2.0.1瓦斯gas从煤(岩)层内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K)。
2.0.2煤系地层coal formation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或煤线)的沉积岩地层。
2.0.3瓦斯工区work area with gas地层含有瓦斯的隧道施工区段。
2.0.4吨煤瓦斯含量gas content for each ton of coal每吨煤含有的瓦斯数量,系游离瓦斯与吸附瓦斯量之总和,以m3 /t计。
2.0.5瓦斯压力gas pressure隧道开挖前煤(岩)中瓦斯的原始压力。
2.0.6石门rock cross-cut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坑道中揭煤时,开挖工作面与煤层间的岩柱,其厚度一般取为1.5-2.0 m,当岩层松软、破碎时应适当增大。
2.0.7岩柱rock column岩石坑道开挖工作面与煤层之间的岩体,其厚度即开挖工作面与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序号标准类别/名称标准号4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2019.2.1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010.2.208铁路电力设计规范2016.4.1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2019.12.11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19.8.1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2010.8.1614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2012.6.115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2013.5.116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2016.9.11999.9.1/2009.4. 518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2018.8.120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2005.8.12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19.12.12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2012.6.123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2019.1.12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2012.6.12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2018.8.126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2015.2.127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2010.8.128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2010.8.129铁路房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19.12.13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2015.12.131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2015.12.132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2019.12.133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2019.3.135铁路工程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2019.9.136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2009.4. 537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2010.9.1138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2017.7.12017.3.12017.1.252017.3.12017.5.12016.9.12017.3.12017.5.1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通信设计规范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工程设计规范19341236791017TB10068-2010TB10069-2017TB10061-2019TB10062-2018TB10063-2016国铁科法〔2016〕48号TB10064-2019铁建设〔2009〕62号TB10049-2014TB10050-2010TB10054-2010TB10056-2019TB/T10058-2015TB/T10059-2015TBJ24-1990TB10025-2019TB10027-2012TB10035-2018TB10038-2012,J1408-2012TB10041-2018TB10016-2016TB10017-1999/铁建设〔2009〕62号TB10018-2018TB10020-2017国铁科法〔2017〕14号国铁科法〔2016〕48号TB10097-2019TB10012-2019号TB10013-2010,J340-2004TB10014-2012TB10015-2012TB10007-2017/国铁科法〔2017〕11号TB10008-2015TB10009-2016国铁科法〔2016〕22号TB10010-2016TB10003-2016/国铁科法〔2016〕43号TB10004-2018TB10005-2010TB10006-2016国铁科法〔2016〕46号铁路工程标准规范(TB)施行日期TB10001-2016国铁科法〔2016〕50号TB10002-2017/国铁科法〔2017〕3号2017.4.12017.5.13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2020.10.1540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2019.8.141铁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范2013.1.943铁路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勘察规程2007.8.944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计规范2016.3.145铁路照明设计规范2016.4.146铁路军运设施设计规范2018.4.150铁路线路设计规范2017.12.151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2017.12.152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2018.9.15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19.3.15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2010.11.2155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2009.1.756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2003.6.157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12010.08.03/2013.6.1359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2015.6.160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2018.9.161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2015.2.162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2009.4. 56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2019.8.165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2018.4.166铁路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2016.11.16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2019.6.116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2019.6.1169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2019.6.1170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2019.6.1171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条文说明2019.6.117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2015.6.17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2019.8.174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2004.4.17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7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7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7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79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2017.12.202017.5.12017.5.12017.5.12017.9.1铁路隧道盾构法技术规程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586442474849TB10305-2020TB10218-2019TB10223-2004,J341-2004TB10301-2020TB10302-2020TB10303-2020TB10304-2020Q/CR9127-2018Q/CR9129-2018Q/CR9130-2018Q/CR9300-2018Q/CR9300-2018Q/CR9211-2015铁建设〔2009〕62号TB10120-2019TB10181-2017国铁科法〔2017〕40号TB10182-2017Q/CR9230-2016TB10105-2009TB10106-2010/铁总建设〔2013〕52号Q/CR9210-2015TB10100-2018TB10115-2014TB10099-2017TB/T10100-2018TB10101-2018TB10102-2010TB10103-2008TB10104-2003国铁科法〔2017〕3号TB10092-2017国铁科法〔2017〕3号TB10093-2017/国铁科法〔2017〕3号TB10098-2017国铁科法〔2017〕71号TB10084-2007TB 10088-2015TB10089-2015TB10090-2018TB10091-2017国铁科法〔2020〕39号TB10077-2019J1503-2013TB10082-201780铁路通信、信号、信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81铁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020.5.182铁路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技术规程2019.8.18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019.8.18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8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8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8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88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89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90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9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92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20.8.193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20.8.19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9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2019.9.196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2019.8.197铁路声屏障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2.12.1298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2015.6.199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2015.6.1100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2010.1.410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110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15.2.110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7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8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09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9.2.1111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2013.2.24112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2013.2.2411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12.2.15114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12.2.152006.8.17/2008.8.152006.9.26/2009.4.5117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2007.4.21118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2007.5.22119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2016.7.1120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2008.1. 1612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2015.6.112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6.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115116Q/CR9247-2016铁建设〔2008〕14号Q/CR9217-2015Q/CR9218-2015铁建设〔2006〕158号/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6〕181号/铁建设〔2009〕62号铁建设〔2007〕88号铁建设〔2007〕106号TB10757-2018TB10758-2018TB10760-2013TB10761-2013铁建设〔2012〕3、29号铁建设〔2012〕3号、29号TB10751-2018TB10752-2018TB10753-2018TB10754-2018TB10755-2018TB10756-2018TB10428-2012Q/CR9202-2015Q/CR9204-2015TB10443-2010TB10601-2009TB10621-2014TB10421-2018TB10422-2020TB10423-2020TB10424-2018TB10425-2019TB10426-2219TB10414-2018TB10415-2018TB10417-2018TB10418-2018TB10419-2018TB10420-2018TB10307-2020TB10308-2020TB10313-2019TB10402-2019TB10413-2018123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2019.8.1124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规范2018.10.1129客货共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31客货共线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34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35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2009.7.26136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2009.9.21137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2009.9.2113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6.114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6.114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6.1143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44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45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46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5.5.1147铁路桥隧守护设施设计规定2017.5.5148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2013.8.6149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2005.1.5150铁路混凝土2019.3.1151《铁路混凝土》行业标准第1号修改单2020.1.3152铁路混凝土梁配件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条件2012.1.1154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2004.1.30155铁路桥梁检定规范2004.6.1157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2015.6.12009.4.132017.6.12017.6.12014.8.12009.06.272010.3.312017.6.12017.6.12017.6.12017.6.12017.6.12017.6.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路后张法混凝土梁预制场建设技术指南铁路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技术指南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142153156158127128130132133138125126(铁建设〔2009〕138号)Q/CR9212-2015TZ323-2010(经规标准〔2010〕42号)TB/T3274-2011Q/CR9006-2014(铁总建设〔2014〕131号)铁建设〔2004〕8号铁运函〔2004〕120号TZ321-2009Q/CR9609-2015Q/CR 9140-2017铁总建设〔2013〕94号TB/T10403-2004TB/T3275-2018TB/T3275-2018/XG1-2020Q/CR9604-2015Q/CR9605-2017铁总建设〔2017〕64号Q/CR9606-2015Q/CR9607-2015Q/CR9608-2015铁建设〔2009〕172号铁建设〔2009〕172号Q/CR9207-2017铁总建设〔2017〕37号Q/CR9602-2015Q/CR9603-2015Q/CR9658-2017铁总建设〔2017〕37号TZ331-2009(经规标准〔2009〕73号)Q/CR9221-2015铁建设〔2009〕141号Q/CR9654-2017铁总建设〔2017〕64号Q/CR9655-2015Q/CR9656-2017国铁科法〔2017〕37号Q/CR9657-2015Q/CR9651-2017铁总建设〔2017〕37号Q/CR9652-2017铁总建设〔2017〕37号Q/CR9653-2017铁总建设〔2017〕37号TB10461-2019Q/CR9149-2018160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2005.10.1161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2019.7.1162铁路主要技术政策2013.2.1163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2010.3.19164铁路隧道抢险救援指南2015.6.1165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2008.6.3166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2008.6.3167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暂行技术条件2008.6.3168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2008.6.3169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2008.6.3170铁路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2019.2.1171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2009.2.6172铁道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2007.3.4173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2016.9.1174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2008.7.1175铁路隧道防水材料 第1部分:防水板 2015.5.1176铁路隧道防水材料 第2部分:止水带 2015.5.1177铁路桥梁球形支座2013.5.20178铁路桥梁盆式支座2013.5.20179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有砟轨道铁路轨道控制网测设补充规定2013.9.1180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2016.7.1181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018.8.1182铁路工程施工图审核管理细则2019.3.15183铁路客运服务信息系统设计规范2018.5.28184铁路混凝土拌和站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6.118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6.1186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6.118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6.118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7.6.1189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5.1190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2015.5.1191高速铁路轨道及站后“四电”工程备品备件配置指导意见2012.7.20192铁路工程试验表格2015.6.1193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2010.1.20194铁路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2009.2.6195铁路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作业指南(试行)2007.8.202010.3.31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159Q/CR9229-2015铁建设〔2012〕158号Q/CR9205-2015建技〔2010〕13号建技〔2009〕185号经规标准〔2007〕119号Q/CR9223-2015Q/CR9224-2015Q/CR9225-2015Q/CR9226-2015Q/CR9227-2017Q/CR9228-2015TB/T2331-2013铁总建设〔2013〕88号TB10180-2016Q/CR9004-2018Q/CR9100-2019Q/CR9140-2018TZ231-2007TB/T3193-2016TB/T3192-2008TB/T3360.1-2014TB/T3360.1-2014TB/T3320-2013科技基(2008)74号科技基(2008)74号科技基(2008)74号科技基(2008)74号TB/T2965-2018建技〔2009〕44号TB/T2484-2005TB/T3043-2018铁道部令第34号铁建设〔2010〕41号Q/CR9219-2015科技基(2008)74号TZ324-2010(经规标准〔2010〕42号)197铁路信号ZPW-2000轨道电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11.5.27199铁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试行)2014.5.30200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14.10.1201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8.5.21202铁路工业站港湾设计规范2015.6.1203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2019.5.3020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2015.3.1205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2020.1.1206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2014.8.1207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2016.10.1208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2000.8.1209铁路声屏障工程设计规范2019.12.1210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2016年版)/21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7局部修订版2017.11.121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7局部修订版2017.11.1213铁路挤压性围岩隧道技术规范2019.3.1214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2018.3.13215高速铁路信号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2018.3.13216高速铁路电力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2018.3.13217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2018.3.13218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2018.3.13219铁路工程绿化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南方地区)2019.5.15220时速250公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2019.1.29221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19.1.1222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19.4.1223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技术管理手册2019.6224铁路路基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2021.2.1225铁路桥梁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2021.2.1226铁路客车及动车组安全锤2021.3.1227铁路桥梁黏滞阻尼器和速度锁定器2021.3.1228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2021.3.1229铁路闭塞第3部份半自动闭塞技术条件2021.3.1230自动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2021.3.12009.12.82014.10.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支柱施工作业指南铁路黄土隧道技术规范198196TBT/2286-2020Q/CR9245-2020Q/CR9246-2020TBT/3560-2020TBT/3561-2020TBT/2306-2020TBT/1567.3-2020Q/CR9524-2018Q/CR9526-2019Q/CR9620-2019TB10504-2018铁总工电〔2019〕34号工管工调函〔2019〕64号TG/01A-2017铁总科技〔2017〕221号Q/CR9512-2019Q/CR9520-2018Q/CR9521-2018Q/CR9522-2018Q/CR9523-2018TB/T10429-2014,J1828-2014TB10501-2016TB10502-1993TB10505-2019/TG/01A-2017铁总科技〔2017〕221号Q/CR9745-2014Q/CR9152-2018Q/CR9135-2015Q/CR9156-2019TB10623-2014,J1980-2015TB10630-2019TZ 371-2009(经规标准〔2009〕266号)经规标准〔2011〕86号Q/CR9511-2014铁总建设〔2014〕167号Q/CR 9007-2014231标准轨距铁路道岔2021.4.1232高锰钢撤叉2021.4.1233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1部份制造与组装2021.4.1234铁路桥橡胶支座2021.4.123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业车型号编制方法2021.4.123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业车接触网专用平车2021.4.1237鉄路机制砂場建没技木規程2020.11.1238铁路岩溶隧道勘查设计技术规范2021.1.1239铁路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2021.1.1240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2021.1.1241铁路岩溶隧道勘察设计技术规范2021.1.1242铁路斜拉桥设计规范2021.3.1243铁路桥梁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21.3.1TB 10095-2020TB 10127-2020TB/T3564-2020Q/CR9570-2020Q/CR9248-2020Q/CR9249-2020Q/CR9250-2020Q/CR9251-2020TB/T412-2020TB/T447-2020TB/T3307.1-2020TB/T2331-2020TB/T3563-2020。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摘要)3 勘测3.1 一般规定3.2 地质勘探与瓦斯测定1区域性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有害气体的实测资料,油气田、气井资料及有关瓦斯赋存、突出的其他地质资料(含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煤系柱状图、煤层对比图、钻孔资料、井田勘察报告、各阶段地质报告等);2井田的分布、开采水平、通风方式、瓦斯等级、采空区范围、采煤及顶板管理办法、接替采区和规划采区的位置及范围等资料;3有关瓦斯矿井通风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历史记载和实测资料。
1 隧道的瓦斯来源;2隧道通过的地层层序、年代、岩层种类及含煤地层的分布,煤层数及顶底板特征和位置,煤层厚度、倾角,隧道穿煤里程及长度;3煤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和指标以及工业成分分析,包括颜色、光泽、重度、硬度、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4煤的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断;5 采空区形态,接替及规划采区位置及压煤量;6 煤层的瓦斯带和瓦斯风化带位置;7查明形成瓦斯的地质构造,包括煤层、油页岩层所处的构造部位,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封闭条件及影响因素,地下水对天然气运移、储存的影响。
3.3 瓦斯预测与评估4 设计4.1 瓦斯隧道分类3/min 时,为低瓦斯工区;大于或等于0.5m3/min 时,为高瓦斯工区。
1 瓦斯压力 P≥0.74MPa(测定方法按附录D);2 瓦斯放散初速度△ P≥ 10(测定方法按附录E);3 煤的坚固性系数 f ≤0.5(测定方法按附录4 煤的破坏类型为Ⅲ类及以上(破坏类型按附录4.2 衬砌结构F); A)。
地段等级三二一表 4.2.13<0.5≥0.5--瓦斯地段等级瓦斯压力( MPa )<0.15≥ 0.15 并< 0.74≥0.74注:当按吨煤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确定的地段等级不一致时,应取较高者。
表 4.2.3 衬砌防瓦斯措施封闭措施瓦斯地段等级三二一围岩注浆选用喷射混凝土中掺气密剂选用采用设置瓦斯隔离层采用采用模筑混凝土中掺气密剂采用采用采用模筑混凝土中掺钢纤维-- -- 选用来源于网络施工缝气密处理采用采用采用-10-11气密处理,其封闭瓦斯性能不应小于衬砌本体。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是针对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标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以下是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一般内容:
1. 工程准备与筹划:包括工程前期调研、设计论证、施工组织设计等,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施工设备与材料的摆放与管理、临时工程的搭建等,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3. 瓦斯防治措施:包括瓦斯检测与监测、通风换气、瓦斯抽采等措施,确保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管理: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求等,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5. 施工设备与工具的安全使用:包括施工设备与工具的检查、维护与保养、操作规范等,确保施工设备与工具的安全使用。
6. 施工监管与检查:包括施工监理与检验的职责、监督、检查与执法等,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7. 紧急救援与事故处理:包括瓦斯事故的救援、应急处置与事故调查等,确保瓦斯事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与总结。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保障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安全、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瓦斯隧道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不同地域
和具体情况,还会有一些专门的规范文件来指导瓦斯隧道施工安全。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摘要)3勘测3.1一般规定3.2地质勘探与瓦斯测定1区域性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有害气体的实测资料,油气田、气井资料及有关瓦斯赋存、突出的其他地质资料(含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煤系柱状图、煤层对比图、钻孔资料、井田勘察报告、各阶段地质报告等);2井田的分布、开采水平、通风方式、瓦斯等级、采空区范围、采煤及顶板管理办法、接替采区和规划采区的位置及范围等资料;3有关瓦斯矿井通风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历史记载和实测资料。
1隧道的瓦斯来源;2隧道通过的地层层序、年代、岩层种类及含煤地层的分布,煤层数及顶底板特征和位置,煤层厚度、倾角,隧道穿煤里程及长度;3煤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和指标以及工业成分分析,包括颜色、光泽、重度、硬度、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4煤的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断;5采空区形态,接替及规划采区位置及压煤量;6煤层的瓦斯带和瓦斯风化带位置;7查明形成瓦斯的地质构造,包括煤层、油页岩层所处的构造部位,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封闭条件及影响因素,地下水对天然气运移、储存的影响。
3.3瓦斯预测与评估4设计4.1瓦斯隧道分类3/min时,为低瓦斯工区;大于或等于0.5m3/min时,为高瓦斯工区。
1瓦斯压力P≥0.74MPa(测定方法按附录D);2瓦斯放散初速度△P≥10(测定方法按附录E);3煤的坚固性系数f≤0.5(测定方法按附录F);4煤的破坏类型为Ⅲ类及以上(破坏类型按附录A)。
4.2衬砌结构表4.2.1 瓦斯地段等级表4.2.3 衬砌防瓦斯措施-10cm/s,模筑混凝土中掺用气密剂后,透气系数不应大于10-11cm/s。
模筑混凝土衬砌施工缝应进行气密处理,其封闭瓦斯性能不应小于衬砌本体。
1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为32.5的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其他水泥;≥2.7,含泥量不大于3%,不得使用细砂;2砂的细度模数Mx≤40mm,级配宜为2~3级,含泥量不大于1%,3石子的最大粒径Dmax不得有泥土块,或泥土包裹石子表面,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4气密剂宜选用FS-KQ型,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气密剂为硅灰、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
1 C20混凝土配合比宜为1:2.5:3.5,水灰比宜取0.48;2原材料应按以上配合比进行称量,水的允许偏差为士1%,水泥及气密剂的允许偏差为士2%,砂石允许偏差为士3%;3原材料应按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不得采用人工拌合;水泥、气密剂及砂应先干拌1~1.5 min,达到颜色均匀后,再加入石子及水搅拌1.5~2.0min,形成均匀的拌合物;4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灌注完毕所需时间宜为40~60min;5应采用机械震捣,不得用人工震捣;6连续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并应避免在5℃以下施工。
Ω,其周围20m内禁止有明火火源及易燃易爆物品。
4.3辅助坑道4.4运营通风5钻爆作业1开挖工作面附近20 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2必须采用湿式钻孔;3炮眼深度不应小于0.6m。
1爆破地点20 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2爆破地点20 m内,矿车、碎石、煤碴等物体阻塞开挖断面不得大于1/3;3通风应风量足,风向稳,局扇无循环风;4炮眼内煤、岩粉应清除干净;5炮眼封泥不足或不严不应进行爆破。
在岩层内爆破,炮眼深度不足0.9m时,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为0.9m以上时,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2/3。
在煤层中爆破,装药长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
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堵。
炮泥应用水炮泥和黏土泡泥。
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黏土炮泥填满封实。
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泥。
1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
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
2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 m以上间距。
3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
母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
4必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
5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串联网路中使用。
6揭煤防突6.1煤层超前探测1接近突出煤层前,应在距设计煤层位置15~2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打超前探孔1个,初探煤层位置;2在距初探煤层位置l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上打3个超前探孔,并取岩(煤)芯,分别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上部及左右部位煤层位置;3按各孔见煤、出煤点计算煤层厚度、倾角、走向及与隧道的关系,并分析煤层顶、底板岩性;4掌握并收集探孔施工过程中的瓦斯动力现象;5各探孔施工应满足下列条件:1)每个探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 m;2)正式探测孔应取完整的岩(煤)芯,进入煤层后宜用干钻取样;3)各探孔直径不宜小于76 mm;4)钻孔过程中应观察孔内排出的浆液、煤屑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
6.2揭煤前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R”指标法。
1瓦斯压力法(附录D);2综合指标法(附录H);3钻屑指标法(附录G);4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附录J);5“R”指标法(附录K)。
表6.2.3 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临界值6.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1钻孔排放应先进行设计;2钻孔排放设计内容应包括:煤层赋存状况、煤层参数、预测时的各项指标、排放范围、钻孔排放半径、排放时间、排放孔个数、每孔长度和角度、排放孔施工及排放期间的安全措施等;表6.3.3 钻孔排放参数值4钻孔排放位置应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的开挖工作面上;施钻时各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顶(底)板岩层不小于0.5m;5钻孔排放布孔时,在煤层厚度1/2处的孔距不应大于2倍排放半径,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m,并以此计算各孔的角度和长度;6当煤层倾角小、煤层厚、一次排放钻孔过长、俯角过大时,可采用分段分部多次排放,但首次排放钻孔的穿煤深度不得小于1.0m;7瓦斯突出工区,宜采用上下半断面长台阶法开挖,利用上部台阶排放下部台阶的部分瓦斯,其台阶长度应根据通风需要和隧道结构安全性、围岩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8下部台阶瓦斯排放应采取下列措施:1)可在上部台阶底部打俯角孔排放;2)孔距与排距宜为1.0m;3)每排排放钻孔连线应与煤层走向平行;9排放孔施工前应加强排放工作面及已开挖段的支护,防止坍塌造成突出;10排放孔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施钻,钻孔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其角度和长度;11排放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情况及动力现象,当某孔施工中动力现象严重,可暂停该孔施工,待其他孔施工完后再补贴该孔;12每钻完一个孔应检测该孔瓦斯浓度,以后每天进行两次,掌握排放效果和修正排放时间。
6.4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表6.4.2 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6.5石门揭煤及煤巷掘进1急倾斜和倾斜的薄煤层,应一次全断面揭穿煤层全厚;2急倾斜和倾斜的中厚、厚煤层,一次全断面揭入煤层深度宜为1~1.3 m;3缓倾斜煤层,应一次全断面揭开岩柱。
当倾角小于12o,岩柱水平长度大时,可刷斜面揭开煤层。
1揭开煤层后,应检验开挖工作面前方10m上、中、下、左、右范围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如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掘进5m,再检验10m,再掘进5m,即应始终保持工作面前方有5m的安全区。
如任一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应采取补充防突措施,直至有效。
2每循环进尺不宜超过1.0m,在全煤层中掘进应少钻孔、少装药,且必须采用电煤钻钻孔。
3在半煤半岩中掘进应在岩石炮眼中装药,其总药量为普通爆破药量的1/3或1/2,煤层中如煤质坚硬,需爆破时,必须采用松动爆破。
4在软弱破碎岩层或煤层中掘进,应采用超前支护或预注浆,防止坍塌,引起突出。
5爆破后应以喷锚支护,及时封闭瓦斯。
7施工通风7.1一般规定7.2通风系统7.3通风设备8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8.1一般规定1高压不应大于10000 V ;2低压不应大于1140 V;3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在低瓦斯工区不应大于220 V;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不应大于127 V;4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应大于36 V。
8.2电缆1固定敷设的电缆应根据作业环境条件选用;2移动变电站应采用监视型屏蔽橡套电缆;3电缆应采用铜芯。
1固定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铠装铅包纸绝缘电缆、铠装聚氯乙烯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2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缆,应采用专用的不延燃橡套电缆;3开挖面的电缆必须采用铜芯。
1电缆应悬挂。
悬挂点间的距离,在竖井内不得大于6 m,在正洞、平行导坑和斜井内不得大于3m。
2电缆不应与风、水管敷设在同一侧,当受条件限制需敷设在同一侧时,必须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间距应大于0.3 m。
3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时,其间距应大于0.1m。
高压与高压、低压与低压电缆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05 m。
1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与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相符合的接线盒。
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连接。
2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内,电缆之间若采用接线盒连接时,其接线盒必须是防爆型的。
高压纸绝缘电缆接线盒内必须灌注绝缘充填物。
8.3电器与保护1已衬砌地段的固定照明灯具,可采用EXd II型防爆照明灯;2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明灯具,必须采用ExdⅠ型矿用防爆照明灯;3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
1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隧道内的供电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避雷装置;2由地面直接进入隧道内的轨道和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隧道洞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3通信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1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2每一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与接地网间的保护接地所用的电缆芯线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Ω。
9施工安全及事故处理9.1施工安全1开挖工作面出现下列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报警,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上报有关部门。
1)瓦斯浓度忽大忽小,工作面温度降低,闷人,有异味等;2)开挖工作面地层压力增大,鼓壁,深部岩层或煤层的破裂声明显、响煤炮、掉碴、支护严重变形;3)煤层结构变化明显,层理紊乱,由硬变软,厚度与倾角发生变化,煤由湿变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裂、波状起伏等;4)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
2石门揭煤爆破时,应在洞外起爆,洞内必须停电,停止一切作业,人员撤至洞外。
在煤层中开挖时,可在洞内远距离爆破。
3揭煤爆破15 min后,应由救护队员配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到开挖工作面对爆破效果、瓦斯浓度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通知送电、开动局部通风机。
通风30min后,由瓦检人员检测开挖工作面、回风道瓦斯浓度,当开挖工作面瓦斯浓度小于1.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时,方可通知工地负责人允许施工人员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