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特劳特的定位思想及应用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35
《定位》解读
《定位》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著的一本描述商业战略的书。
书中描述了如何在潜在客户心中获得优势地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定位》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心智”。
他们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太多的选择和信息,因此,商业战略的核心应该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这个位置可以是产品的特性、品牌的价值、公司的形象等等,但无论是什么,它必须能够使公司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品牌建设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作者认为,品牌应该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代表。
为了形成这个形象,公司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品牌战略,包括品牌的定位、名称、标志等等。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广告、公关、促销等活动来加强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地位。
这些活动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宣传产品或服务的好处,而应该着重强调品牌的价值和独特性,从而让潜在客户对品牌产生信任和忠诚度。
总的来说,《定位》是一本关于商业战略的书,它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通过将重点放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公司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地位。
《定位》读书笔记摘抄《定位》这本书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所著,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摘抄和思考。
“定位”的定义: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
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
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
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人们的心智成为了极度稀缺的资源。
消费者的心智空间有限,只能记住少数几个品牌。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在大多数领域,第一个进入人们心智的品牌往往能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可口可乐是全球第一款可乐饮料,至今仍然是可乐市场的领导者。
成为第一,能够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先入为主的优势,后续的竞争对手很难超越。
“领导者的定位”:一旦确立了领导者的地位,企业就应该不断强化这一地位。
通过不断重复自己是领导者的信息,让消费者深刻记住。
同时,要及时封杀竞争对手的进攻,保持警惕,防止市场份额被侵蚀。
“跟随者的定位”:对于跟随者来说,不能模仿领导者,而是要寻找空位。
可以是尺寸上的空位、价格上的空位、性别上的空位等等。
比如,在汽车市场,宝马强调驾驶性能,奔驰强调舒适豪华,沃尔沃则占据了安全的空位。
“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有时候,通过揭示竞争对手的弱点,重新定义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可以为自己创造机会。
但要注意,这种攻击必须要客观、有理有据,否则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名字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名字对于品牌的成功至关重要。
名字要简单、易记、易于传播。
避免使用生僻、复杂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
比如,“苹果”这个名字就简单直观,容易让人记住和联想。
“品牌延伸的陷阱”:很多企业认为,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产品可以节省推广成本,但往往事与愿违。
详解特劳特定位理论定位理论(杰克-特劳特)什么是品牌定位?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
定位是要“让潜在顾客将你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找到一个最有利的位置与竞争对手抗衡”,在特劳特看来,定位便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定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定位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定位理论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进入顾客心智为基本点。
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从根本的角度思考,营销的过程就是创造顾客、打造品牌的过程,营销就是打造品牌;从更广义的角度讲,创建伟大企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顾客、打造品牌的过程,做企业就是做品牌,企业运营的本质就是打造品牌。
以竞争导向为基本点竞争导向要求营销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品牌与竞争品牌区分开来,实现差异化,把生意从竞争对手那里转换过来。
这是定位思考的起点。
竞争导向的观念是定位理论的第一个基本点。
以进入顾客心智为基本点定位就是选择、占据心智认知上最有利的位置,通过商战实现这一目的。
商战在顾客的心智中进行,心智是你获胜的地方,也是你落败的地方,心智决定成败。
商战中没有事实,只有认知,认知即事实,认知决定成败。
坚持占据顾客心智是定位理论的第二个基本点。
特劳特品牌定位四步骤第一步:分析行业环境首先,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
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情况,以判断推出区隔概念的时机是否合适。
第二步:寻找区隔概念分析行业环境之后,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第三步:找到支持点有了区隔概念,你还要找到支持点,让它真正可信。
任何一个区隔概念,都必须有据可依。
比如一辆“宽轮距”的宠帝克(Pontiac),轮距就应该比其他汽车更宽;当你声称“赫兹(Hertz)非寻常”时,你就得提供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服务。
区隔不是空间楼阁,消费者需要你证明给他看,你必须能支撑起自己的概念。
定位理论
1、定义
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
这样,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
二、创始人
首创者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1969年
3、要点
1、在顾客心智中建立认知优势是企业唯一可靠、长期的竞争优
势,心智地位决定市场地位,心智份额决定市场份额,这就
是定位告诉我们的宝贵财富。
步骤:A选择目标消费人群,争取源点人群,凝聚品牌营销点,做出消费示范。
B规划市场推进步伐,做到顺势而为。
C确定合理的价格。
D保持强大的宣传力度。
定位是CEO的首要责任。
2、定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实际上随着品类的星期和品牌的发
展,往往需要根据竞争环境变化,进行重新定位,使品牌面
对竞争的时候时刻处在最有利的决战地位。
3、做有责任感的企业。
4、紧扣大势,参与重大事件。
4、战略定位获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1、企业老板的深度参与,一把手必须懂定位。
2、做好战略定位之后,一定要坚持。
3、做定位一定要聚焦。
《定位》概述
《定位》是一本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撰写的经典商业书籍,
于2002年出版。
该书深入剖析了“定位”观念的产生,以及为何满足
顾客需求无法赢得用户的心智,从而提出了如何进入顾客心智以赢得选择的定位之道。
这一观念被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
观念”,并在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
书中首先解释了“定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作者指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不仅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更要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这种位置是基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和印象,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功能或优势。
因此,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所做的事情,而是对潜在顾客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进行重组。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进入顾客心智的几种方法。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成为行业中的第一或领先者来建立自己的定位。
其次,企业可以与已有的事物建立关联,从而借助其他事物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来提高自己的定位。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命名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名字能够帮助顾客更好地记住和识别品牌。
书中还分情况讲述了领导者、跟随者、为竞争对手的定位等策略。
对于领导者来说,需要不断创新和维护自己的领先地位;对于跟随者
来说,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和独特之处,以便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对于竞争对手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总的来说,《定位》是一本深入剖析商业竞争中定位策略的书籍,它提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优势和功能,更要关注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读后感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定位》,作者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豆瓣评分8.3分,书的封面宣传语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作者所理解的“定位”最原始的概念是,抢占用户的心智资源。
即大部分企业最初做是从“产品”出发,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完美的主角。
而定位理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产品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在用户的心智中是什么样子,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那么企业要“定位”,实际上是和其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产品在用户心中占据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好位置,而不是自顾自的捣鼓自己的产品从产品上找办法。
为了写更多的书,做更多的讲座,本书作者也是绞尽脑汁,用无数个案例来论证和套用到理论中来,以至于后来这个理论被滥用了。
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定位理论最核心的思想并不是差异化,而是逆向思维,从占领用户的心智资源出发回溯到我该做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我的产品该如何宣传,等等。
那么,这本书值得去看吗?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需要去看一些关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而这本“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一书成为我的选择之一。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开始我觉得这个观念很新颖,特别是在作者所处的`年代有这样的想法是很了不起的;后来,慢慢的觉得书里面的某些内容写的有些牵强,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很多反驳作者的案例;读完这本书,我有点混乱了,甚至有点觉得花那么多时间把一本书看完有点浪费啊,明明就是说的一句话。
现在,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去看看的。
尽管我对本书有诸多的不满,但一个多月的现在,这本书给予我的一个新的思考方式——逆向思维,以及新的概念——心智资源,为我的大脑加入了新元素。
而且,在看书的过程中,书里面某些思想的光明确实能激发你对现实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说不准就能产生新的点子,启发你的行动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