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33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始于1949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所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机构——北
京外国语学院。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起来。
1964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这是中国第一本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
此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6年出版的《汉语教程》。
除了教材的更新,中国还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1965年,中
国政府开始资助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其他学科,这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教师培训、汉语考试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汉
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探索
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政府和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外交流和人民的需求。
- 1 -。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1949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此后,各省市相继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如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
1950年代,中国开始向世界各国派出留学生,这也促进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发展。
1958年,中国国家教委正式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
领导小组,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规范化和体系化。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由于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遭受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并没有完全停滞。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年,中国国家教委批准了全国首个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国际化。
1987年,中国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此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规范,涵盖了汉语水平考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2004年,
中国国务院成立了汉办,专门负责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
同年,国家汉办和中国国家教育部共同组织了首届汉语桥比赛,标志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的来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包括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本文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初期,面对全球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我国开始尝试设立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外国学生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教学内容上,从最初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逐渐转变为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教师讲授,发展到了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对外汉语教学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以满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的背后,既有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增加,也有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和全球影响力的扩大。
然而,尽管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直入天堂,这里直堕地狱。
——狄更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与共和国同时起步。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周总理决定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各交换5 名留学生。
同年7年,中国政府在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该班次年初正式开始上课,第一年只有33 名留学生,6 名教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机构,该机构1952 年院系调整并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2 年,北京大学的东欧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再加上出国留学预备部,专门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这就是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政府建立的唯一一所以来华留学生语言教育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当时的留学生生源地全部是非洲、东南亚、东欧等第三世界国家。
截止到1978年,全国各高校累计共接受培养的外国留学生仅有12800 名,他们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上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留学生的来源地从原来的第三世界国家扩展到了西方发达国家,二是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的高校。
1979年我国的自费留学生约为300名,到1989年应经增加到了2500名,上世纪的最后十年间。
我国培养的自费留学生达到了292000余名。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来华的留学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层次上来看,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的留学生数量急剧上升,2004年达到11万,2008年突破20万,七年间,来华留学生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2所。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成就和影响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来。
目前,来华留学毕业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65年出版的《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⑪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⑫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⑬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⑭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⑮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⑯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汉学”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20世纪50年代起,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在中国高校内设立专业,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资源丰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语言培训机构等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服务,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汉语教学也逐渐兴起,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2. 教学方法创新: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师资力量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逐渐壮大。
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1. 教育市场拓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国际教育市场将进一步拓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数字化教学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将成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
在线课程、智能教学等手段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国际化师资队伍:为了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需要建设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可真是一段精彩的旅程呢。
想象一下,历史的长河里,汉语像一条蜿蜒的河流,经过了多少岁月,流淌着不同的故事。
最早的时候,汉语的传播还真是“步履维艰”,大家可能连“你好”都不会说。
那时候,中国的文化是个秘密,像是埋藏在宝箱里的珍宝,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
再说说古代的那些“传教士”,他们可是汉语的“先锋队”哦。
那些勇敢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就像探险家一样,满心期待地想要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
他们学汉语的热情,真是让人感动啊。
有的甚至为了交流,拼命地背单词,像是在复习考试一样,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教材可不咋地,书本上的拼音根本不够用,连“鸡”和“鸭”都分不清。
到了明清时期,汉语教学开始有了点儿模样。
像是开了个头,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涌入中国,学习汉语就成了一种时尚。
那些洋人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讲解汉字的形状和发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老师也真是辛苦,得把那些复杂的汉字和语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
想想看,老师的脑袋里肯定是“万千思绪”,可不能让学生们觉得汉语是“高深莫测”的东西。
进入20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汉语就像春天里的花儿,慢慢绽放。
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课程,真是热闹非凡啊。
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口音各不相同,课堂上就像一个“联合国”,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老师们也不得不想出各种花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唱歌、讲故事、玩游戏,一场场的“语言盛宴”就这样开启了。
时间一晃,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简直是“如虎添翼”。
各种在线课程、学习APP层出不穷,汉语学习变得更加方便。
大家只需要拿起手机,就能找到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的神奇。
有的外国朋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学习汉语的日常,配上搞笑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大家都在一起“打卡”,这可真是新时代的风尚。
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填鸭式教育”了。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
一、创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5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部,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试点工作。
此后,对外汉语教学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二、教材编写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材编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
1952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开始编写《汉语拼音方案》,它提供了拼音的规范与标准。
195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了《汉语教程》第一册,标志着对外汉语教材的正式出版。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实践和交流。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创造对话、问答等交流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此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注重特色文化的传播,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当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教学设施。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浪潮中,汉语的地位日渐重要。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为了语言教学和国际交流的热点话题。
本篇文章旨在梳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其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历史起源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国就开始了向外国传播汉语文化的教学活动。
进入近现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逐渐扩大,体系也日益完善。
通过实施国际汉语教育,使更多外国人有机会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2. 教育体系的完善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教育体系。
包括专业的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团队的建设等。
同时,汉语水平考试(HSK)等考试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为评价和认证学生的汉语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的转变。
在线教学平台的兴起使得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汉语。
此外,语言实践教学、跨文化交际训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制约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是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语言使用和交际方式的差异,需要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克服这些障碍。
同时,学生也需要在语言学习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未来发展展望1. 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将继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对外汉语教学是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世界对中文需求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了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
那么,它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呢?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探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中国开始派遣汉语教师到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当时,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宗旨的“政治化教育”,重点是传授中国特色的文化知识。
尽管如此,这些教学项目为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汉语教学专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培训和研究。
此后,各高等院校和汉语教师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汉语教学专业或与其相关的课程,逐渐形成起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体系。
20世纪80年代:出版佳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开放、多元化。
这也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材料和资源,同时激发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教材的方面,1980年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汉语教材,如《汉语教程》、《说汉语》、《综合汉语》等。
这些教材注重汉语语言的实际运用,兼顾语音、文化、文法、实用交际等方面。
此外,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学术专著和教学理论研究,如李兆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振兴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开放,并成为了各国学生留学的重要目的地。
在此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进一步的振兴,并逐渐走向了成熟。
1992年,北京八大胡同汉语培训中心成立,成为了较为知名的汉语培训机构之一。
此外,各大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发展起来。
许多有名的汉语教师和专业人士也纷纷成立自己的独立培训项目,如赵又廷的思悦九艺、陈一楠的体育和语言等。
21世纪:数字化与全球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线教学、视频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或组织需要与中国进行贸易或合作。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语言之一。
这无疑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然而,这一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详细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最初以本土化的中文教学为主,主要针对的是外国留学生的基础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汉语教育的基础体系。
2. 全球化阶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世界各国纷纷在本地开设中文课程,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丰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众多高校、语言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对外汉语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2. 教育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
3. 文化传播广泛: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普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挑战:1. 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和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学方法和教材未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 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得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机遇:1. 政策支持: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全球对中文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技术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在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促进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面向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
初期的教学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逐渐增加。
2.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汉语课程,培养本土化的汉语教师。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际化阶段进入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国际化阶段。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对象也更加广泛。
此外,国际汉语教育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传播。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知识、文化背景、交际技能等方面。
同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2.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一领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传播。
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国际汉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展望1. 多元化发展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方法将更加多样,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需求。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建国(1949)以来: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1.初创阶段(1950 – 1961)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
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语言学院。
1962 —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
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1217人,从1972年到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人。
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
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1950年,中国政府开始组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班。
此后,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班,如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1960年代,中国派出了一批汉语教师赴外任教,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全球推广。
同时,中国的汉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如《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
1980年代,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同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开始向海外推广,如在越南、柬埔寨等国设立汉语教学点。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创新,如开展网上汉语教学、移动汉语教学等。
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化,建立了一批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等。
可以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1 -。
对外汉语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
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以下是对外汉语发展的关键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
学主要以汉语教师出国教学为主。
在中国,全国各地的大学也开始开设汉语教学的课程。
2. 发展阶段(1950年至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重
视对外汉语的教学和推广。
1950年成立了中国外语学会,并
开始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和出国教学。
1957年,中国政
府决定建立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教授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人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3. 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汉语
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0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心成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机构。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学习汉语,中国也开始派遣汉语教师到海外进行汉语教学。
2006年,中国启动了“汉语桥”比赛活动,以
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4. 现代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
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大力支持海外孔子学院等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
此外,中国的线上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
习汉语。
总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初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全球化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