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溶剂萃取)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77
溶剂萃取分离法萃取分离法包括液相-液相、固相-液相和气相-液相等几种方法,但应用最广泛的为液-液萃取分离法(亦称溶剂萃取分离法)。
该法常用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与试液一起混合振荡,然后搁置分层,这时便有一种或几种组分转入有机相中,而另一些组分则仍留在试液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剂萃取分离法既可用于常量元素的分离又适用于痕量元素的分离与富集,而且方法简单、快速。
如果萃取的组分是有色化合物,便可直接进行比色测定,称为萃取比色法。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一)萃取过程的本质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
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的溶剂中,而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的溶剂中,这一规律称为“相似相溶原则”。
例如I2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CCl4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所以I2易溶于CCl4而难溶于水。
当用等体积的CCl4从I2的水溶液中提取I2时,萃取百分率可达98.8%。
又如用水可以从丙醇和溴丙烷的混合液,萃取极性的丙醇。
常用的非极性溶剂有:酮类、醚类、苯、CCl4和CHCl3等。
无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极性的作用,电离成为带电荷的亲水性离子,并进一步结合成为水合离子,而易溶于水中。
如果要从水溶液中萃取水合离子,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从水溶液中萃取某种金属离子,就必须设法脱去水合离子周围的水分子,并中和所带的电荷,使之变成极性很弱的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就是说将亲水性的离子变成疏水性的化合物。
为此,常加入某种试剂使之与被萃取的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一种不带电荷的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分子,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
例如Ni2+在水溶液中是亲水性的,以水合离子Ni(H2O)62+的状态存在。
如果在氨性溶液中,加人丁二酮肟试剂,生成疏水性的丁二酮肟镍螯合物分子,它不带电荷并由硫水基团取许代了水合离子中的水分子,成为亲有机溶剂的硫水性化合物,即可用CHCl3萃取。
(二)分配系数设物质A在萃取过程中分配在不互溶的水相和有机相中:A有= A水在一定温度下,当分配达到平衡时,物质A在两种溶剂中的活度(或活度)比保持恒定,即分配定律可用下式表示:K D=[A]有/[A]水式中K D称为分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