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女公墓介绍及感想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8
俄罗斯自由行之14莫斯科之新圣女公墓(下)在科技和文化领域内,俄国和前苏联有众多世界著名的伟大人物,光莫大就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20世纪以前的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等文学大师,20世纪以来俄国就有5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蒲宁1933、帕斯捷尔纳克1958、肖洛霍夫1965、索尔仁尼琴1970、布罗茨基1987。
伊凡.彼得罗夫斯基(1901-1993)世界著名数学家。
从1951年_1973年长期担任莫斯科大学校长。
他的墓碑上有一道数学题,不少中国学生都求解过这道难题。
施坦菲尔德(1905-1980)苏联宇航学奠基人之一。
他是生在波兰的犹太人,在法国受的文化教育,最后他亲自申请成了苏联公民。
他与齐奥尔科夫斯基、爱因斯坦有过书信往来。
他第一次运用相对论去分析星际飞行。
他的专著《宇航学导论》(Initiation a la Cosmonautique)(1934)第一次提出了宇航学、第一宇宙速度和太空港等术语。
这部学术专著被译成40种文字,在世界五大洲的39个国家发行,是苏联宇航员们的必读书之一。
施坦菲尔德的墓碑像一本打开的书。
左边是他的浮雕头像,上面镌刻着科学家的生卒日期。
右边是施坦菲尔德计算的卫星偏离地球的轨道和他喜欢用拉丁文说出的人生座右铭:“通往星球之路布满了荆棘。
”冈德洛夫水电专家。
河水顺着堤坝奔流而下,形象地反映了冈得洛夫,为俄罗斯水电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1899-1980)著名化学家,曾担任莫大校长、苏联科学院院长,登上过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主持麻雀山莫大新校园的建设,包括“七姐妹”之一的莫大主楼。
1950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首都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建设了七座雄伟壮丽的标志性高楼。
分别是莫斯科大学,艺术家公寓,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列宁格勒饭店,乌克兰饭店和重工业部大楼。
七座建筑不同于同时代欧美高层建筑,更兼具古典与现代并存,每座建筑都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塔尖直冲云霄。
在这块圣地安眠的都是为俄罗斯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像著名作家果戈理、契诃夫,文学家普希金,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音乐家萧斯塔柯维奇,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民族英雄卓娅、舒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
这里不只是一个公墓,它是——一幅展示伟大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画卷!一座俄罗斯精湛雕塑艺术的博物馆!一个解读人生、净化灵魂的圣殿!一处到莫斯科必去的旅游景点!果戈理是俄罗斯最优秀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有《钦差大臣》、《死魂灵》等。
他只活了四十三岁。
有记载说〄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迁葬来这里时〄头骨已经失踪。
作家布尔加科夫说〄愿意死后做果戈理墓碑下的一块石头。
结果他的夫人便真从果戈理墓碑下找了一块石头给他做了特殊的墓碑。
幽默的契诃夫在生前总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要知足常乐。
他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的说〄挺好〄多亏这根刺没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挨了一顿棍子的打〄那你就应该乐得蹦起来说〄看我多有运气〄人家总算没拿带刺的棒子打我;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就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
这位语言精炼的大师〄如今就埋葬在这个小尖顶屋子下面。
著名作家法捷耶夫〄浮雕表现的就是他的名著《青年近卫军》中几位共青团员临行前宁死不屈的场景。
阿·托尔斯泰的墓碑上他的《苦难的历程》《两姊妹》两部代表作中的人物陪伴着他。
阿·托尔斯泰墓细部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生于一八九三年〄死于一九三0年〄只活了卅七岁。
他是自杀身亡的。
他“向左〄向左”的诗句仍在我们耳边回荡。
前苏联国家领导人米高扬〄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他于一九四九年我国建国前夕、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多次访华。
前苏联国家领导人卡冈诺维奇前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头像就夹在黑白花岗石中间显示了他的性格和功过参半。
叶利钦是继赫鲁晓夫之后安葬这里的国家首脑〄现在还只有照片〄墓碑尚未建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是临终前的一刻,表情安详,两眼凝视着远方,他手下还有一摞书稿。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在这里认识永恒新圣女公墓入口途经莫斯科时,朋友建议我一定去看看新圣女公墓。
走进公墓,果然感到震撼!这里没有阴森恐怖,也不仅仅是肃穆和宁静,绿树掩映中,到处是一尊尊极富创意的雕塑,雕塑下是不断有人敬献的花环和鲜花,整个公墓像公园,更像展示俄罗斯雕塑家艺术才华的殿堂。
能够把公墓文化做到如此极致,大概要数新圣女公墓了。
新圣女公墓里安葬着2.6万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其中不乏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二战英雄,这里的墓地雕塑都极具创意和独具匠心——苏联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去世后,女雕塑家穆希娜对他墓碑的设计倾注了匠心:她用石材雕刻出一只硕大的死后白天鹅,这只美丽的天鹅是索比诺夫灵魂的化身。
谁看了都会为之震撼。
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作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墓碑上方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饱受疾病折磨,微微仰起的身躯;他的双眸茫然,仿佛投向远方;他的一只手握拳有力地压在一叠叠书稿上,墓碑前的褐色大理石块上雕刻着伴随他大半辈子的军帽和马刀。
19世纪末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死于肺结核,去世时只有44岁。
契诃夫的墓碑是一尊具有俄罗斯乡村民居特色的小尖顶屋。
小尖顶屋的白色墙面上有4个小凹点,看上去像蹄印。
据导游介绍,那是象征契诃夫自我解剖有4个缺点。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过中国的一代青年。
卓娅、舒拉和书的作者,也就是两位英雄的母亲,如今和二战中牺牲的将军元帅们都葬在了新圣女公墓。
卓娅雕像的人物表情和飘动的衣服有一种飞天的动感。
新圣女公墓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6世纪,原先这里只是一处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渐渐成为俄罗斯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地。
20世纪30年代,原来安葬在教堂里的一些文化名人都被迁移到了这里。
在迁移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墓地时,还被世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打开果戈理的棺椁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居然没有果戈理的头颅。
后来查明,是著名戏剧家巴赫鲁申所为。
探访著名的新圣女公墓感受历史和生命的另类表达作者:李戈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28期“多少光华和荣耀是昨天的风景,多少鲜血和呼喊是消散的空气,只有大理石棺冰冷而又温暖,致密而又开放。
”这是我走到新圣女公墓门前时想到的几句话,忘记在哪里看到了。
两个多小时之后,当我从新圣女公墓走出来,心境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里,历史和生命留下了艺术化的印记,若不是亲身走一走,再多再好的文字,也描述不了那种蕴藏着澎湃的心底的宁静。
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独自参观者可以免票来到俄罗斯之前,就听人提到过新圣女公慕,称这里是到莫斯科的必去之处。
当时还有些疑惑,感觉一座公墓,不过是供人瞻思追怀之处,能有多少吸引力。
等到了莫斯科,又听到几位去过的同行,感叹这座公墓给人的震撼和感染,于是特意上网搜索,才知道作为欧洲三大公墓之一的新圣女公墓所具备的意义。
欧洲有公墓文化,在他们看来,埋葬先人的墓地,最适合去思考,去聆听,去解读生命。
很多公墓历史悠久,带上了丰厚的涵义,逐渐成为著名景点,新圣女公墓就是如此。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公墓,还是一处艺术殿堂,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记录,是俄罗斯人精神的寄托之处。
查了查地图,公墓距离住地不到5公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决定步行前往。
既是怀着崇敬之情,便不宜结伴吵闹,独自一人,走过安静的城市树林,穿过流淌的莫斯科河,拐入一座公园,远远看到红色围墙和塔楼,那是新圣女修道院,当年彼得大帝曾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被废黜的摄政王索菲娅公主囚禁在这里。
绕过正在装修的新圣女修道院,就是新圣女公墓。
公墓大门并不显眼,按照此前在网上查询的信息,入内参观需要门票。
但门卫在询问确认我是一个人后,就放行了。
后来得知,这是新圣女公墓的传统,只要是一个人来就可以免票,或许在他们看来,独自而来才是真正想要在这里崇敬历史,感受宁静。
穿过大门,置身其中,红色的围墙和高耸的树木,隔开了外界的车水马龙和喧嚣热闹,各式各样的墓碑和雕塑,为数不多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安静肃穆的环境,立即让人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徐剑新圣女公墓死与生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9期未入莫斯城前,余便知有新圣女公墓,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名流政要皆埋于此,一穴石冢,埋没了今生来世。
然,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雕像万古存。
生者,死者,逝者,来者,一旦入新圣女公墓,皆凝固为雕像,死亡便成永生。
余知此墓地,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乃至世界鼎鼎大名的赫鲁晓夫,其黯然下野,寂寞多时。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翘辫子后,自然未能入红场,供万世景仰,便下葬新圣女公墓。
弥留之际,赫氏给儿子留下遗嘱,点名被其迫害过之抽象雕塑家涅伊兹维斯特内为其雕像。
于是乎,硕大的赫氏头像,由七块酷似俄文字母或几何图形状之黑白花岗岩组成,碑高约3米,黑白相间,组合错乱。
雕塑家解释道,此可昭示赫氏人生,生与死,昼与夜,功与过,善与恶。
遂为精典之作。
入新圣女公墓,徜徉墓地的雕像群中,忽记起藏克家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下葬新圣女公墓者,无一例外皆活着。
佛家往生之说,在此得到最大应证。
不知是俄罗斯作协奥列格先生有意安排,抑或线路使然,余等第一个见到者,竟然是叶利钦之墓,葬于新圣女公墓中央小广场一角,占地较大,雕塑乃俄罗斯三色旗,伏于地上,仍猎猎飘荡。
余伫立一侧,遥想前苏联红色帝国崩溃之乱世,奥列格却做了一个出格之举,当着中国作家之面,朝叶利钦墓上之三色旗连跺三脚,喃喃自语,此乃俄罗斯之坏人、罪人。
翻译白雪译出来后,余等哈哈大笑。
斯时,余最想见之地,乃赫鲁晓夫墓;最想凭吊之人,乃朱可夫、卓娅和舒拉。
沿着左边之道,徐缓而行,余一直追问,赫氏墓地何处?白雪云,专门安排了,会看到的。
然,赫氏不见兮,余却惊诧发现了两位中国人之墓地,王明与夫人孟庆树。
王明墓地与夫人距小径相望,仅隔数米之远,王氏半身雕像,身着中山装,梳一个大背头,目光炯然。
而夫人之墓则为红色大理石,其上镶嵌一个小小彩色烤瓷照。
王氏夫妇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去国,客死他乡,沦为孤魂野鬼,但令国人仍一丝温馨和安慰的是,墓前鲜花不断。
品质生活·镜界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俄罗斯新圣女公墓图/张新国 张学诚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石板上。
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
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是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景观公墓,公墓始建于16世纪,因为紧挨着新圣女修道院而得名。
公墓坐落于莫斯科的西南面,顺着新圣女修道院的围墙,就来到了新圣女公墓。
进入墓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鲜花竞开,雕塑林立,仿佛走进了一座雕塑园林博物馆,这里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骄傲,长眠着俄罗斯历史上众多名人,包括政治家:赫鲁晓夫、叶利钦;文学家:果戈里、契诃夫、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等等两万多个名人,真可以说是群英聚集,名人荟萃。
它饱含着俄国文化艺术浓重饱满的韵味,使全世界来参观的游客留下无尽的惊叹与赞美,思考与想象。
其实在新圣女公墓里埋葬的政治家很少,这使得墓地少了一些政治上的纷杂争论,多了一份艺术上的超脱和优雅。
正是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等文学大师,像一盏盏烛光,照亮了封建沙俄统治下的夜空,点燃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火种。
新圣女公墓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和全世界的游客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那些紧缩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这里是墓地更是文化艺术的圣殿,它向世人讲述着墓的主人各自不同的生命故事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生命告别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记住历史、净化灵魂的艺术圣殿,吸引着一批批一代代人前来朝拜。
俄罗斯之行(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南郊,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现在也是莫斯科的三大景点之一。
墓地面积7.5公顷,埋葬着俄罗斯各个时期的历史名人2.6万多名,用雕塑艺术表现逝者生前的工作及业绩,是此陵园的一大特点也是最大的看点。
诺大的指示牌来不及细看,只有紧跟导游了哈 。
进园后首先来到芭蕾大师乌兰诺娃的墓旁,她是俄罗斯乃至中国、世界的芭蕾女神,动人的舞姿,优雅的仪态定格于一整块洁白的大理石上,令人过目难忘。
俄罗斯大马戏的创始人尼库林及其爱犬。
此犬是尼库林最喜欢的,与他同一天离世,葬在了一起,这样的感情真动人!柳德米拉泽金娜,俄罗斯著名歌唱家,有伏尔加女王之称。
她的崇拜者不计其数,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喜剧演员卢布诺夫,依靠在剧场的幕布上。
苏联人民演员,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玛丽娜.拉契妮娜之墓。
特立季亚科夫,是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国立特立季亚科夫画廊的创始者。
顺便提一句:我们的导游小罗就是留学俄罗斯学油画的,画得不错墓地中有很多苏联时期的战斗英雄,这三位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英雄:多瓦托尔,塔拉里欣,潘菲洛夫。
雕像身上挂满了勋章,碑上还刻着✈️,应该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空军将领。
手握望远镜,目光炯炯盯着远方,该是一位陆军指挥员,墓碑上的生卒年月显示其牺牲于卫国战争期间。
戈洛夫大将,苏联著名炮弹专家,墓碑也就设计成了炮弹的样子。
戈罗多维科夫(蒙古人),苏联红军骑兵总监,二战中就是他领导着铁血骑兵一直打到柏林城下!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王牌飞行员苏佳金。
无名英雄睿智的老者在墓地四周的墙壁上是名人们的家人或朋友,有他们作伴应该不会寂寞吧 。
以前是名人或上流社会贵族的最后的归属,现在想要进来须经全民投票,看来有钱也不是事事可以任性啊!世界三大小说家之一的契科夫之墓。
作家果戈理之墓,墓从其它地方迁移而来,迁移时发现没有头颅,至今人们还在探究着其下落。
斯大林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其2岁溺水时被斯大林所救,17岁时又嫁给了他,但因为他的冷漠和残暴的的性情,婚后生活并不幸福,32岁自杀(又说是谋杀,至今是悬案)。
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建于1524年。
其中的斯摩棱斯克教堂有5个圆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与修道院棕色的围墙和郁郁葱葱的古木辉映成趣,是全莫斯科最典雅优美,也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综合体之一。
修道院内辟有一片墓地,作为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葬身之地。
自1923年起,新圣女公墓成为名人公墓。
作家果戈里、契诃夫、法捷耶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罗夫斯基、画家伊萨克.列维坦、电影演员舒克申、著名政治家(如赫鲁晓夫、米高扬、葛罗米柯)、军事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葬在这里。
几乎每一墓碑都是一个雕塑艺术精品。
例如,赫鲁晓夫的墓碑(左中图)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互相交叉构成,中间是石雕头像,寓意着他一生的功过是非。
女英雄卓娅的墓碑形象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那是根据她被德国法西斯绞死时的照片姿势雕塑的,她双手被紧缚在背后,衣衫破碎,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微曲,不屈头颅高高的向后昂起。
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艺术品,除了纪念墓主人之外。
至今,在新圣女公墓已经安葬了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
可以说,这里埋葬的全是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
这里有著名文学家作家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曲家杜那耶夫、歌唱家夏里亚宾、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天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邦达丘克、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瓦维洛夫,...........。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的墓碑把她优美的舞姿凝固在雕塑中。
如今,新圣女公墓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公墓,它浓缩了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进程;它是一副展示俄罗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画卷,它是代表着俄罗斯(乃至世界)雕塑艺术巅峰作品的博物馆,它是一个解读人生净化灵魂的圣殿,它是一处旅游圣地。
如今,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圣地。
因此,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放松心灵,好让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在莫斯科郊外有一个新圣女公墓,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骄傲。
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那些紧缩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
这里似乎有种魔力,引着一代代人前来朝拜。
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雕塑艺术巧妙结合,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的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
这里有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赫鲁晓夫、波德戈尔内、叶利钦等等。
这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世纪伟人都长眠与此,而且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
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现在许多富有的俄罗斯新贵,想通过捐助巨款,使自己也能埋在新圣女公墓。
这种想法遭到了几乎全体国民的反对,俄罗斯人不允许金钱玷污这块圣地。
新圣女公墓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期待中国也有这么个大规模的国家墓地,为那些为中国发展和民族独立、复兴作出贡献的各类人物立碑塑像,作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凭吊、瞻仰、纪念。
以下是笔者拍下的墓地照片:不知是否是科学家还是医生赫鲁晓夫的无字墓碑。
由于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一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新圣女公墓。
但他的家人都为赫氏能葬在这里而感到荣耀,为这里安眠的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石板上。
每座墓碑雕塑,造型各异、质地不同、颜色多样、特色鲜明,有写实,有抽象,有高大气派,有矮小简单,或形象或寓意地反映了墓主的人生与品格。
从表面看,都是一件技艺精湛的艺术品,充满着创作者的智慧灵光与辛劳汗水,极具审美价值。
一个个雕像或照片无论苍老慈祥或年轻灿烂,,仿佛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生的眷恋。
而每一个雕像或照片的背后,都述说着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演绎了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
演绎了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
(中)N.S.雷巴尔科苏联英雄二战时期的坦克兵元帅阿列科谢.伊万诺维奇.列昂诺夫通信兵元帅这是几位将军,最近的这位是苏联英雄、海军元帅(右)拉伊奥克中将阿列克谢.格里高利耶维奇.罗金将军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雷若夫苏联英雄,战争期间曾率领坦克军开着波克雷什金波克雷什金是苏联卫国战争空军一只最值得骄傲的雄鹰。
从战争开始至结束的4年之中,他参加空战156次,个人共击落法西斯德国飞机59架。
这位空中战斗英雄曾经只是一名钳工,在他的第一次作战中,竟然误打下了苏联的一架轰炸机,受了军事处分。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作战的信心,最后终于成为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优秀飞机员。
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944年8月9日,第三次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这使他成为了苏联历史上,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
而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是三军元帅朱可夫。
波克雷什金于1985年11月3日去世,享年72岁。
按照他的地位和职务,苏共中央决定把他的骨灰,保存在克里姆林宫宫墙之下。
但他的夫人玛丽亚却说,波克雷什金希望和自己的众多战友们在一起。
经过几次会议讨论,这卓娅在公墓里,苏联女英雄卓娅年轻的身躯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据说雕像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8岁的她被德军绞死时的真实情景。
据说当年斯大卓娅墓地的对面,就是她的弟弟舒拉和他们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墓地。
在卓娅牺牲后,她的弟弟舒拉也进入了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
世界上最豪华的墓地在莫斯科说这里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墓地,其实豪华的意义远非墓地本身,而是躺在这块土地上的伟大灵魂。
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你把这里的每块墓碑的主人和背景了解一下,那么俄国的历史也就被你浏览了一遍。
位于莫斯科郊区的新圣女公墓毗邻新圣女修道院,是这个修道院的衍生物。
新圣女修道院建筑宏伟,环境秀美,但在沙俄时期的历史上,却是暗藏刀光剑影,沐浴血雨腥风,见证了俄罗斯皇室的许多重大事件。
新圣女公墓在修道院南墙外侧,起初是修道院修女们死后的墓地。
自19世纪开始,一些社会名流离世后也安葬于此,1898年被划定为公墓。
1930年以后,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一些散落在其它地方的名人陵墓陆续迁移至此,渐渐地这里成为在俄罗斯历史进程中,对社会有过突出贡献或影响的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以及爱国英烈的安息之地。
墓园占地7.5公顷,安葬着2万6千多位俄罗斯历史名人,已成为欧洲知名的三大公墓之一。
用雕塑艺术表现逝者生前的职业特征与主要业绩是这个陵园的特点,即使文字不懂,也可以通过独特的墓碑,大致了解或猜测出每个安息者的生命故事。
新圣女公墓堪称俄罗斯的国家公墓,但它不同于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也不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这个公墓积淀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体现出独特的俄罗斯民族性格,而且是由民间组织管理的,只接纳那些对国家民族做出重大贡献、成效卓著的各界人士,以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为主,也有部分政治家和英雄人物。
而商人只有特列基雅科夫一位,还是因为他创办了世界知名的“特列基雅科夫画廊”(拥有10万多件藏品),保存了大量的俄罗斯艺术,为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苏联解体后,政府对公墓的拨款有所减少,莫斯科的一些富翁趁机向公墓提出捐赠巨款,以换取死后入葬新圣女公墓的“门票”,遭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强烈反对。
这里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骄傲。
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那些紧缩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这里似乎有种魔力吸引着一代代人前来朝拜。
莫斯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这里安眠着2万6千多位俄罗斯从16世纪起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和平民在欧洲这种保存完好的,古老的,并具有规模的公墓仅有三处1/442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新圣女修道院的景色,有5个圆顶的斯摩棱斯克教堂,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
新圣女公墓就在新圣女修道院旁边,是修道院的一片墓地,。
原来只是埋葬修士的普通墓地3/443这几张都是修道院的照片,选自媒体,非常优美,是莫斯科的一个景点。
4有雪景,有夜景,还是这张照片最显得绮丽,原来修道院和公墓是在绿树猗猗中。
这是莫斯科的夜景,也选用了新圣女修道院的景色。
新圣女公墓在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这是它并不显眼的大门,左边是一家花店。
然而它既是一所俄罗斯露天雕塑艺术博物馆又是一所俄罗斯露天历史博物馆。
每位墓主的幽灵与墓碑雕塑的艺术巧妙结合,成为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
这是新圣女公墓唯一的一块俄文标牌(Новодевичее Кладбище),连英文说明都没有(俄罗斯很少有外文标牌)。
新圣女公墓应该介绍的人物太多太多了,这里只能对我知道的一些人物和摄有照片的陵墓作些介绍,有错误处请指正。
新圣女公墓是了解俄罗斯文化,历史,艺术的一个参观点。
宁静的公墓,始建于16世纪,现在已树木成荫,鲜花与野草苁生。
走进大门就是静悄悄的公墓大道。
伟大的平凡---叶利钦是俄罗斯的首任总统,于2007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6岁,留给他的仅有六平方米,他的墓雕要一年后完成,不久将能见到他的陵墓了。
普京在08年4月23日墓碑揭幕式上说:”…他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上个世纪汹涌澎湃的90年代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属于勇敢,不平凡的人的时代,属于擅于逆流而上,引领大众奔向新目标的人的时代,叶利钦当之无愧地为一代杰出人物。
”赖莎---一位美丽,优雅,高贵具有博士学位的第一夫人,在旁边已留好了空位。
她也是一位最幸福的女人--有一位四十六年来相濡以沫,共同奋斗并一直深爱她的人。
俄罗斯游记二“新圣女公墓”(上)到莫斯科有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有着“露天雕塑博物馆”美誉的新圣女公墓。
一般人认为,公墓应该没什么意思,阴森森的,但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公墓却饱含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韵味,墓主的人格身份与墓碑雕塑的巧妙结合,使来参观的各国游客总是给予无尽的赞美。
新圣女公墓位于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万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绝对值得一看。
这是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墓,他是一块白蓝红三色卧在地上的雕塑,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汹涌的波浪。
三色构成俄罗斯国旗,汹涌的波浪象征他执政时期把俄罗斯经济搞得起伏混乱,社会不安定。
这是斯大林时代的四星中将列别德的墓。
他后来曾分别与叶利钦和普京竞选总统,成为风云人物,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
这是是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的墓,赖莎不仅在生活上对戈尔巴乔夫影响很大,而且在国家大政上,也经常出谋划策,苏联人当时揶揄赖莎才是真正的国家元首。
但这位少女并不是赖莎本人,而是象征着青春永驻。
赖莎的旁边空地,正是戈尔巴乔夫为自己预留的墓地。
名字命名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王明的墓,王明妻子孟庆树(下图)和女儿的墓,就在他的对面。
这是公墓安葬的唯一的2个中国人,虽然他们的女儿后来也葬在这里(新圣女公墓规定只要有人安葬在这里,那么他的家人也可以葬在这里),但女儿是原苏联公民,不是中国人。
别尔希阿尼诺夫·列阿尼德·谢梅科维奇是俄罗斯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从他手中接生过很多伟人。
而且据说他接生医术高超,不管多可怕的难产,到他手里都迎刃而解。
为了纪念他一生为俄罗斯迎来数不清的新生命,专门为他打造了这个墓碑。
费德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是俄国男低音歌唱家,曾被称为世界的“低音歌王”,他这一全身雕像的姿态是根据当年著名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像,夏里亚宾似乎正沉醉在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