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
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
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
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
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
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
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
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
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
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
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1、兼容性。
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
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
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
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
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
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
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
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
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
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
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特点与功能研究摘要:岭南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本文通过对岭南文化进行分析,以骑楼和碉楼这两种建筑形式为例对岭南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描述,希冀为以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岭南建筑;文化;骑楼;碉楼1引言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记录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特征。
法国诗人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以其形态、风格来表现着所处环境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它更是一种寄托了深厚感情的精神文化,因此建筑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时代性、岭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海之北,南岭之南,地形地貌复杂,丘陵起伏,河流纵横,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的丘陵地区,气候比较炎热潮湿,而且多台风。
岭南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前沿,而且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原因。
岭南地区的建筑也很有地域特点。
为了解决炎热潮湿等问题,这种风格表现在:它不但注重功能的实用性,而且还注重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交融,既实用有浪漫。
2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同时也是儒家文化影响最深,传播最广的地方,然后从中原地区向外开始传播,岭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方偏僻,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少。
所以说,在岭南地区逐步形成了所独有的传统文化。
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岭南人并没有拒绝外来文化的进入,而是通过扬弃和融会各种文化来完善自己,因此岭南文化具有很强的文化兼容性。
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虽然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限制,但影响较小,所以说建筑非常具有当地特色,这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思路。
在1950年,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就已经在广东出现。
经过建筑师们的不懈努力,这种岭南风格的建筑已经成为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种风格。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文化,它根植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岭南地区,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岭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岭南文化的特点:1.宗教多元: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区域,岭南文化也因此具有宗教包容性和多样性。
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传入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2.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人的饮食崇尚鲜美、清淡、独特的口味,尤其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岭南菜以烧腊、煲仔饭、海鲜等为代表,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3.家居建筑:岭南地区的家居建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以重屋顶、宽庭院、幽静的院落、红木家具和精美的木雕为特点,注重空间利用和生态环保,体现了岭南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4.音乐舞蹈: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传统音乐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了岭南人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艺术文化:岭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其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岭南画派、金石篆刻、陶瓷艺术等,都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注重细腻、典雅的表达方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二、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1.地形地貌:岭南地区地势起伏,众多山脉和丘陵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岭南人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居住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2.气候条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为岭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采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其简练、朴实、通透、雅淡的风貌呈现在南国大地上。
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特别自由和自然。
由于气候温柔,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支配,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岭南文化-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特殊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进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们国家南方五岭(大庚岭、骑出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乂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
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致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亮的特色:一是体型轻快、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致、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颜色光影的作用下,如同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纳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依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服从人意。
建筑设计——岭南建筑探析岭南建筑设计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讲究风水,突出亲水。
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特点独树一帜。
一、岭南建筑历史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从发展历程上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二、岭南建筑风水岭南建筑设计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
岭南建筑设计注重骑楼、天井、屏风。
有利于遮阳避雨,吸收阳光,可以净化空气,吸纳好的气体,使住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
从岭南建筑的特点来看,客家民居、西关大屋为什么要有天井,一个是通气,取得一线阳光,最关键是如果有火,人在天井处可以逃避、逃生,前面要有水,水可以救火。
通过屏风是可以掩盖了室内室外的区别。
岭南建筑有骑楼。
南方高温多雨,骑楼可以遮阳、可以避雨。
岭南建筑设计的另一个优点是有防患意识和防灾意识,房子有左门、右门,有什么事情发生,有多门出入。
房内部有屏风、天井,天井可以采纳阳光、杀菌、净化空气,可以吸纳好气流,避开恶风,冬暖夏凉,坐北向南的房子,北边不开窗,北边的寒风不会吹进来。
趟拢门,关而不闭,不会封死,有效地同外界交流。
还有天窗的过白处理,风水建筑,里面有一个过白,即在屋子里可以看到天,而现在许多建筑里面是看不到天的,前面高后面低,好的风水进不来,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不健康的住宅。
三、岭南建筑工艺岭南建筑工艺注重装饰,有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雕刻装饰艺术的宝库。
广州南越王墓前室的石板顶盖、四壁及二道石门都施以来墨两色的卷云纹图装饰。
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岭南建筑饰画。
南越王宫署遗址的陶构件上依稀可见到绿、朱颜色的涂饰从广州汉墓出土的明器陶屋亭子、牌坊、华表淋漓尽致地予以装饰,使建筑物的门面陡增华贵之感。
对于建筑物内部的重要部位,也通过集中雕饰来强调其地位。
如建筑组群中的主体建筑,神龛的装饰,更是集中了装饰的精华,使之光彩夺目。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一、引言近代岭南建筑装饰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旨在探讨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特点、风格、材料、工艺等方面,以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特点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域性: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受到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装饰风格。
2.多元性:近代岭南建筑装饰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影子,又吸收了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形成了多元共生的装饰风格。
3.实用性:近代岭南建筑装饰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理念。
三、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风格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风格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岭南传统风格: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为基础,注重细节和质感,体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2.现代简约风格:受到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注重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体现了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
3.欧式古典风格:融合了欧洲古典建筑的元素,注重对称和比例,体现了欧洲文化的优雅和浪漫。
四、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材料和工艺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在材料和工艺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1.材料: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常用的材料包括木材、石材、砖瓦、金属等。
其中,木材是常用的主要材料,其纹理和质感为装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工艺: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工艺精湛,包括雕刻、镶嵌、彩绘等多种技艺。
其中,雕刻技艺尤为突出,如木雕、石雕等,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各种图案和纹样融入到建筑装饰中,使建筑更加生动和精美。
五、结论通过对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所蕴含的丰富艺术和文化内涵。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特点,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其在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精湛技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在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对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继续发展和光彩。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岭南文化元素岭南地区是中国广东、广西两个省份的地理称谓,位于中国南方。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岭南文化的四个主要元素:岭南建筑、岭南饮食、岭南音乐和岭南传统手工艺。
1.岭南建筑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材和砖瓦进行建造,建筑外观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典型的岭南建筑有双层弯道黄屋顶、砖雕和木雕等装饰,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祖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热爱和尊重。
2.岭南饮食岭南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岭南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
岭南饮食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味料,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
另外,岭南地区的特产,如广东港式点心和广西桂林米粉,也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3.岭南音乐岭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岭南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岭南音乐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南方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岭南音乐经常在庆祝活动和婚礼等特殊场合中演奏,使人们享受到节日的喜悦和快乐。
4.岭南传统手工艺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岭南传统手工艺包括瓷器制作、刺绣、篆刻等。
岭南瓷器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而著名,其瓷器作品常常被用于盛装食品和陈设。
岭南刺绣是岭南地区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之一,其绣品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岭南篆刻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的表达,传达着岭南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岭南文化作为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自身的建筑、饮食、音乐和传统手工艺。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岭南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Abstract: The Linnan building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nnan building reflects the people of Linnan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view,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building前言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建筑特点简短介绍
1. 岭南建筑那可真是独具特色啊!就说陈家祠吧,那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这不就像一件艺术品,摆在那里让人欣赏不够呢!
2. 岭南建筑注重通风啊!像西关大屋,那门窗的设计多巧妙,空气流通得特别好。
这难道不是为了让我们住得更舒服吗?
3. 岭南建筑的色彩也很特别哟!看看那些镬耳屋,红色的瓦顶,多鲜艳夺目啊,就好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
4. 岭南建筑还有着巧妙的布局呢!好比竹筒屋,长长的一溜,空间利用得恰到好处,多机智的设计呀!
5. 岭南建筑和自然融合得特别好哇!那些园林式的建筑,和花草树木相得益彰,不就像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一样吗?
6. 岭南建筑的天井也是一大亮点呀!像余荫山房里的天井,采光多好,这不是让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吗?
7. 岭南建筑的装饰细节太让人着迷啦!那些灰塑,生动有趣,感觉每一个都在给我们讲故事呢!
8. 岭南建筑真的太有魅力了!我们能欣赏到这么独特的建筑风格,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它们吗?
我的观点结论:岭南建筑就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有着无尽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一直去欣赏和传承。
岭南园林从美学,功能,文化等方便介绍1500字岭南文化具备了开放灵活、多元、兼容及讲求实效、不断开拓进取的特性。
因此,岭南造园善于吸收外来的园林风格,多元兼容,讲求庭园的实用性。
具有江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也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
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的风格特征表现为“疏朗通透、兼蓄秀茂”。
这也是近代岭南文化具有世俗务实、兼容并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海洋文化特点的直接原因。
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其特点是:1、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2、建筑形式上体型轻盈、通透朴实,装修精美、布局形式和建筑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
3、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选址远离闹市,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
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
岭南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的园林至清代而极盛,那时物阜民丰,豪家贵显争建园林,开创了近代羊城园林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宝墨园、岭南和园、粤晖园、粤剧艺术博物馆等。
岭南庭园的空间特征是内收型和扩散型的结合。
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下面四种: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
岭南宅园的园内空间也是属于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1体型轻盈、通透、朴实。
2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3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等地,有着丰富的岭南古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独特、风格多样,深受人们喜欢和赞赏。
岭南古建筑文化不仅在传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代社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为当代建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岭南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的寺庙、宫殿、园林,到近代的民居、商业建筑等,岭南古建筑文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建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岭南古建筑注重环境融合。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建筑必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以取得最佳的生活舒适度。
这就是为什么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往往可以看到山、水、园林等自然元素与建筑相辅相成。
第二,岭南古建筑注重装饰艺术。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装饰艺术传统,这在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岭南古建筑中的雕花、彩绘、木雕等装饰艺术都极具特色,经久不衰。
岭南古建筑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布局。
岭南地区的建筑多为庭院式,室内外空间分割清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建筑显得更为气派。
岭南古建筑文化具有环境融合、装饰艺术和室内外空间布局三大特点。
这种建筑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传承,并在创新设计中继续发扬光大。
就传承来说,岭南古建筑文化一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从古代的手工技艺到现代的建筑设计,这种文化一直在岭南地区传承下来。
特别是在一些古镇、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岭南古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这些地方独特的景观和旅游资源。
在当代社会,岭南古建筑文化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设计。
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也在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之更适应现代生活。
在近年来的广东省,就有一些由传统古建筑改造而成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有了现代建筑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这种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又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建筑创新设计。
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体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上。
岭南文化知识范文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音乐、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就岭南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岭南文化的建筑风格独特。
岭南文化的建筑艺术以其精美绝伦的雕花和人文内涵而闻名于世。
岭南传统建筑多采用青砖红瓦构成,形式美观大方,色彩鲜艳。
岭南建筑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比如木雕、砖雕、石雕等。
它们通常以动植物、鱼虫、花卉等为主要图案,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其次,岭南文化的音乐艺术丰富多样。
岭南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以琴、瑶、笛为主要乐器。
岭南音乐注重节奏感,旋律优美动听。
在音乐表演中,人们常常用舞蹈、歌唱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岭南音乐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工具。
再次,岭南文化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
岭南的饮食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原料选择而闻名于世。
岭南饮食追求色香味俱佳,崇尚“以食为天”。
岭南人喜欢吃海鲜,如龙虾、螃蟹等。
此外,岭南还有著名的烧腊和点心,如叉烧、蜜汁叉烧、蛋挞等。
岭南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最后,岭南文化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独特。
岭南地区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常常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点灯笼等。
此外,岭南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如广九大桥上的烟花表演、腊八蒜麻鸡等。
这些建筑、音乐、饮食和节日庆祝方式,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音乐艺术、饮食文化和庆祝方式。
岭南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了岭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通过了解和传承岭南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由于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促成的,岭南建筑风格是在发展变化的,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岭南建筑。
从发展历程上看,岭南建筑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时期以南海神庙为代表,明清时代以陈家祠、西关大屋为代表,鸦片战争以后以沙面、石室教堂等殖民地建筑为代表,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
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进行旧城改造,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新河浦别墅群等就很有特点。
1994-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实高324.8米,建成时是亚洲第一高楼,现在是深圳第二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
地王观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主题性高层观光旅游景点。
地王观光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并有多项参与性节目让游客全情投入。
这样,游客从参与和娱乐中获得知识,可充分感受到地王观光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
岭南建筑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又融会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同时由于气候湿热,岭南建筑一般都空间开敞,由于四季常绿,在园林营造方面也很有特色,岭南庭园代表作有清晖园、余荫山房、可园和梁园(十二石斋)等等。
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1)为适应气候建筑布局比较开畅明朗,通透玲珑,造型比较轻巧淡素。
(2)因岭南地处南大门离中原边远地域,建筑少受传统法制约束,比较求新自由,民俗味比较浓,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
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岭南建筑风格独特,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自然和谐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因此,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岭南民居多采用坡屋顶、白墙黛瓦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此外,岭南建筑还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池塘、花木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实用岭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实用的设计细节,如宽敞的厅堂、明亮的采光、通畅的通风等。
此外,岭南建筑还注重空间利用,善于利用空间进行分隔和组织,形成不同的功能空间。
例如,岭南民居中常见的“走马廊”设计,既能够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三、装饰精美岭南建筑注重装饰,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这些装饰元素为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例如,岭南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亭台等景观元素,往往采用精美的雕刻工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岭南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位也经常采用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四、中西合璧随着时代的变迁,岭南建筑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在岭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岭南建筑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岭南建筑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如注重空间利用、强调立面效果等。
例如,岭南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元素,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总之,岭南建筑风格独特,独具魅力。
它既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追求精美细致的艺术效果;既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乡土文化文稿岭南建筑文化岭南建筑文化是指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区所共有的传统建筑文化。
这种建筑风格在中国乡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岭南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注重居住环境的和谐与舒适。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则温暖而湿润。
因此,岭南传统建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应气候特点的建筑规划和设计理念。
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利用半开放的庭院和天井来通风降温,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使室内空间通风凉爽。
屋顶常采用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水的檐水系统,避免积水和热辐射。
岭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岭南地区丘陵众多,山水相间,建筑往往依山傍水,利用山势和背山面水的特点来辟入口。
在建筑布局上,常常通过合理的分隔和错落有致的排列,来突显自然景观的美感。
建筑外墙常采用砖木结构,色彩通常以红、白、黑为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和谐、亲切的感觉。
岭南建筑文化还体现在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
传统岭南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主要使用柚木、楠木等耐水耐潮的木材,这些木材不仅具有很高的抗震性能,还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能。
在施工工艺方面,岭南建筑注重精细和匠心独运。
建筑师、工匠们常常手工制作建筑构件,雕琢精细的图案和装饰,力求给建筑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
岭南建筑中常见的陶瓷装饰、木雕、石雕和铜铁制品等工艺品,也成为岭南建筑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岭南建筑文化代表着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岭南作为一个丰富多样的文化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岭南人民对于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智慧总结。
岭南传统建筑的存在,不仅以其美丽的姿态展现了岭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也是岭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和传承。
总之,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以其精致的工艺、浓郁的南方特色和多样的造型而广受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岭南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1. 优美的建筑造型岭南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优美的建筑造型。
这些建筑物通常采用曲线的线条,融入了南方园林的风景。
建筑多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辅以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使整个建筑充满艺术气息。
而且建筑物常常会采用仿古的手法,使之看起来更加古朴典雅。
例如,岭南建筑中的传统宅院常常有庭院和花园,建筑物的过道和厅堂朝向庭院开放,使整个空间更加开阔。
而且,建筑物的设计通常注重通风和采光,使人在其中感到舒适宜人。
2. 精湛的木构技艺在岭南建筑中,木构技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岭南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技艺而闻名于世。
木结构在岭南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元素中,如梁柱、屋架等。
这些木制元素经过精细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感。
岭南建筑的木造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合,不使用任何金属连接件。
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木质材料的美感。
榫卯结合的力学原理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同时也为岭南建筑增添了一份特殊的工艺魅力。
3. 装饰华丽的彩绘岭南建筑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装饰华丽的彩绘。
岭南建筑的墙壁、梁柱常常涂饰着精美的彩绘,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价值。
这些彩绘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图案,如花鸟、山水等,使建筑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岭南建筑的彩绘通常细腻精致,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特点。
无论是绘制梁柱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山水图案,都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些彩绘不仅为建筑物增色,也为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4.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岭南建筑以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闻名。
岭南地区常年气候湿热,常有强降雨。
因此,岭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水的利用和排水。
例如,在建筑宅院中设计有水井和水池,以应对降雨带来的水涝问题。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abstract: the linnan building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nnan building reflects the people of linnan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view,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building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前言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
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
自古以来的建筑文化都具有岭南人的开放、通融、以人为本的独特风格,已成为我国建筑中的一大流派。
1 岭南建筑的特点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
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
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
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枪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
这些碉楼在广东三水也不少,但由于人为拆迁,现在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余的荡然无存了。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自始至终融合于自然环境中。
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交通便利,国际商业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商品频繁,自古经济就比较发达。
所有这一切都给西方建筑文化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即详楼骑楼”等。
这些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商店,往往两排”骑楼”对面而建,形成街道,形成长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商业长廊,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优良条件,为顾客和行人营造了舒适的通道和购物环境。
如广州市据调查,广州市区内骑楼街路段总计有36条,长度超过20公里,集中分布在旧城区约l0平方公里范围内。
骑楼建筑在商业街道较为集中,多为2~4层:底部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也就是骑楼街。
每栋骑楼是按照广州引进骑楼的基本章法(柱距4m,进深4珊,净高5.6m),由屋主自行设计建筑的,具有明显看到不同装饰风格。
长堤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近代的高层建筑,如八、九层高的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都是广州市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广州市骑楼的最大特点是把门廊扩大,毗联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空是骑楼,骑楼下一面向街敞开,另一面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骑楼自由选购商品。
店铺后面是工厂、货仓、生活用房,楼上一般住人。
这类建筑也可能受”干栏式”建筑的影响。
商住结合,内外有别,方便实惠。
另外,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仅有些内阳台显示了”挖空”的情趣。
有的楼顶矗立的尖顶塔楼,有的正面墙顶挑出拱形雨篷。
这些奇特的造型,为单调、平整的天际线增添了情趣。
骑楼这种建筑模式延申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
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
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
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体现。
2 岭南建筑的技术风格岭南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既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采光,又有利于冬季的保暖。
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用户行走。
为防止潮湿和雨水浸没,多采用石柱础、高柱础及石梁。
岭南地区雨水多,地处有山、有水、河流小溪交错复杂的位置,加上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居高而下,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条自然村。
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以泻雨水。
在建材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泥砖、青瓦或青砖。
有些富裕家庭,为防止偷盗,采用加厚墙,其厚度甚至达到1m以上,用砂、泥、灰捣固,非常坚硬。
在山区,为不占良田,房屋多建在山腰。
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
客家的围龙屋,是典型圆形布局建筑,以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
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据2009年4月15日《羊城晚报》报导,仅梅州市现有客家围龙屋总数2万余座。
客家的”土围子”和”小城堡”式建筑是典型的方型建筑,这些建筑墙厚1m以上,屋高10m多,具有十分强的防御功能,墙体采用”三合土”技术,以筑土形式营造,再用砂灰批档墙壁,以防雨淋。
这些围合性建筑一直传承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许多建筑已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但在岭南山区的乡村,依然还有许多这样的建筑群,这是客家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结果。
岭南地区江河多,海岸线长,许多以捕鱼谋生的渔民,长期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解放以后,在政府的关心和组织下,他们在海岸或江河岸上,修建房屋,移居陆地,这些房屋矮小,形状似船,屋顶为弧形,人们称其为”蛋家”。
为防止台风和水浸,这些房屋用木板和金属板建成,一家一间。
岭南建筑的内部平面布局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椐家庭成员情况来确定,除条形布局以外,还有中轴对称院落布局,这种布局类似北方的四合院,中间为天井,四周分别居住几个小家庭,这种布局有利于通风和采光,有利于家底成员的沟通和照顾,也有利于防止外人的干涉和偷盗。
3 岭南建筑生态景观岭南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对各种植物的种植和生长都十分有利。
因此,岭南地区家家户户的周围都有园林、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
许多人相信风水,认为好的住宅应背山,面水,位于缓坡(背玄武,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之地)。
因此,屋的前方常建有池塘,池塘边种植树竹,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与房屋不可分割的自然景观。
池塘既是风水组合的一部分,又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气候调节,这都给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
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水面,穿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
南方的村落很少修建围墙,而是利用竹林,尤其是带刺的竹林,围成的天然屏障作为防御实体,同时还可遮档台风,防止台风对房屋的侵袭。
村落进出口或公共地方,往往都种有参天古树,有些古树旁边修有土地庙,逢年过节,人们便来供奉。
村民住宅的旁边,通常设有大小晒场,这些晒场不但是村民晒谷的场地,还是村民的活动场所。
每逢炎夏傍晚,男女老少,一起来到晒场,聊天乘凉,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岭南有些客家村落门前都设有一个数平米的空地,用来立桅杆,每当家中有人获得功名,就在桅杆区立一根长15m 左右的桅杆,上掛功名旗,这也构成了客家村落的一独特景观。
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很少荒山秃地。
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绿色环境,每个自然村就象一座园林,有果树,竹子,芭蕉等。
翠绿的海洋中,点缀着灰白的房屋,十分雅致。
即使是烈日炎炎,室内也很清凉,村庄的外围是稻田,农作物随着季节变化,与村庄相互衬托,呈现出一片迷人的景象,即使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出现,村落间出现了高楼大厦,但是那种传统的生态景观文化还是十分浓厚。
结语:岭南建筑文化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岭南地区的建筑必须要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收全国乃世界建筑文化的优点,实现美好的居住环境,逐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环境。
参考文献:1 王颂等.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观.小城镇建设,2008年12期.2 谢志英,宋晓云.岭南建筑文化探析.河南建材.2008.2(13).3 王琴.惠州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