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之中草药篇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6
广州大学城药用植物分类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内最大的高等教育集中地,被誉为南方的“学府之都”。
大学城不仅是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也是众多药用植物的集散地,这些药用植物不仅为科研所用,还可以用于中药以及生产医药。
本文将根据其药用价值将其分为五大类。
一、中草药类植物中草药是可供人们用于中医治疗的植物,广州大学城内有许多药用植物可以用于此。
其中,苍耳子是一种生长在石灰岩山区的草本植物,它的根、茎、叶皆可入药。
苍耳子含有萜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消肿、镇痛等功效。
广州大学城还种植有当归,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桂皮酸等多种成分,能够调理女性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调等问题。
此外,大学城还种植有天麻、旱莲草、黄芪等药用植物。
二、食疗保健类植物食疗保健类植物主要用于食疗以及保健,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选择食用蒲公英、苦瓜等植物来辅助治疗。
广州大学城内的草坪上常见的石斛兰,也是广东民间的名贵中草药之一,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此外,大学城还有橙子、梨子等常见的水果树。
三、香草类植物香草类植物是指具有芳香成分的草本植物,如紫薇、薄荷、蜀葵、香草、金鸡菊等。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用于美容养颜,还可以泡茶用于调节心情,糖尿病患者可以用薄荷泡茶帮助降血糖。
此外,香草类植物常用于制作香皂、芳香蜡烛等美妆用品。
四、植物油类植物植物油类包括了广州大学城内的种植、果园等各种植物,如花生、油菜籽、菜籽油等。
这些植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尤其适于中老年人的膳食。
其油性适中,也适合制作香皂、药膏等。
五、观赏养生类植物观赏养生类植物是指不止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养生功效的植物,如神童树、龟背竹、仙人掌等。
神童树富含胶质,能够紧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龟背竹含有强大的酶分解能力,可以消化蛋白质,对于肠胃不佳的人也有一定疗效。
而仙人掌富含多酚类物质,有阳光下更容易发挥功效,能够起到降血压、增强免疫力,防治贫血等作用,十分适合养生食疗。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_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1玉不琢,不成器。
木愿雕,便成品。
繁华的都市里,在高楼大厦、“小蛮腰”前,博物馆显如一个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那灰色的庄容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韵味。
一入馆,引入眼帘的是三面直泻而落的白纱帷幕,一条衬着红“扇”的黑色“天桥”横架在大厅中央的上空。
走进潮州木雕展厅。
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木雕。
我曾听舅舅提及: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术更让人赞不绝口。
昔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你全神贯注看着木雕时,如身临其境,木雕中的人物仿佛在向你娓娓讲述着、表演着那一段段潮州历史故事。
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让我不得不为之惊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木雕制作部分展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先要设计起稿,再到选材、粘贴稿样,还要打坯、修光、打磨、贴金等复杂程序才完成。
我心不禁被这小小木雕竟要经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惊!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块,又看一下雕琢后的木雕,呀!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时间紧迫,容不得我多花半点时间去欣赏,又得急急忙忙走进另一个展厅。
先是历史文化展厅,再是自然资源展厅,后是陶瓷展厅……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别。
珍品虽琳琅满目,但也无暇顾及,所有美丽也仅是随眼而过,唯有那木雕。
出馆到海心沙公园吃午餐后,漫步于公园中的我仍无法忘记那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
渐渐领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无数次雕琢成就了这近乎奇迹的成功。
没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自以为是“玉”,不愿去“雕琢”,持有傲慢态度的人,终究不能成“器”。
即使是块宝玉、宝石,不通过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块烂石头;即使你是个人才,不愿付出汗水,也绝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烂泥,也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陶瓷;即使是木头,也可成为精美绝伦的木雕;即使是白纸,也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名画。
珠海长南径古道草药100种(1)申明1、古道所有物种只供欣赏辩识,不能采挖。
2、植物种类丰富,辩识难度大,有错误请联系本药师。
3、所有草药的应用请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由此引起的中毒或不良反应本公号概不负责。
4、本公号有意收集传统岭南草药的民间别名、使用经验、验案等,欢迎留言或加作者微信交流。
1、野芋,不能食用,但如果行山被蜂给咬了,取叶子察被咬的地方可保无事。
2、白背叶,根入药,清热利湿,配后是治乙肝良药3、通奶草,功如其名,有通奶的作用。
4、白花鬼针草,全草入药,名金盏银盘,清解解毒,是肠炎,囊尾炎专药,还可降压,娕芽水焯后可炒食,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
5、山菅兰,它可不是兰花,有毒,以前老百姓拿来毒老鼠的,但外敷则有祛风止痛的作用。
6、土密树7、山黄麻8、藤黄檀和对叶榕8、盐肤木,它的果实成熟后表面会析一层盐,特殊情况下可作为盐的来源,感染后变态叶为中药五倍子,著名的收涩药,外用止血等,根的功用。
与冬虫夏草有关,蛾子的寄主。
10、沉香,著名中药,又是香料,但一定要受伤才能结沉香,功能温中,纳气11、黄牛木,叶可作茶,消暑,量大治肝炎。
12、无根藤,樟科,13、叶下珠,乙肝良药,已开发出单味叶下珠片治乙肝的中成药,但市场知名度并不大。
14、首冠藤,祛风湿,本地新型花卉。
15、芒果16、水桐木17、台湾相思,枝叶,芽入药,功能袪腐生肌,疗伤,嫩芽绞汁,和以热酒一半,并加井水三分之一服。
18、野葛清热解痉,有心血管活性,主要成分葛根素早已制成注射剂治疗心脏病19、锈毛莓,别名毕血刺,七指枫,果可食,根入药,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取根30g,水煎服或浸白酒分服,可治风湿痹痛。
20、黄独,小毒,抗癌,消瘤化痰良药21、余甘子,果入药,生津止渴,有趣的是,它枝有时因虫咬肿大,里面黑色虫子有药用价值。
网娥Betousa stylophora (Swinhoe) (夕木鉴定),一帆大师就表示吃过,《岭南采药录》载它的功效是油柑虫节(树枝上的虫瘿)形如小榄,一结一个,内有小虫,能治疝气心痛,小儿疳积,酒积,煎水冲服,偏身骨痛并走注风,以之煎双蒸酒服之,牙痛煎水含嗽。
广东珍贵草药——高良姜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良姜茎干较细,上面有绒毛,呈椭圆形,深绿色;叶子较小,呈多边形,绿色,表面有绒毛;花朵较小,呈伞形,淡黄色或者白色;果实呈球形,红色至紫红色;种子较小,黑褐色,表皮较硬;花期4-9月;果期5-11月。
《本草纲目》载,高良姜也称蛮姜,子名红豆蔻。
陶隐居说此姜始出高良郡,因此得名。
高良姜原产于中国,现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多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
高良姜喜高温,不耐寒,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种植较好,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均能生长。
高良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一般选择播种繁殖为宜。
《本草从新》中记载,高良姜具有暖胃散寒、消食醒酒的功效;据化学分析,高良姜含挥发油、高良姜素等物质,有镇痛作用。
[10]高良姜之花,串串艳丽,碧叶如扇,株丛繁盛,盆栽还可促其矮化,可供厅堂、走廊和阳台等处陈列观赏。
形态特征高良姜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40-110厘米,根茎延长,圆柱形。
叶片线形,长20-30厘米,宽1.2-2.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薄膜质,披针形,长2-3厘米,有时可达5厘米,不2裂。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0厘米,花序轴被绒毛;小苞片极小,长不逾1毫米,小花梗长1-2毫米;花萼管长8-10毫米,顶端3齿裂,被小柔毛;花冠管较萼管稍短,裂片长圆形,长约1.5厘米,后方的一枚兜状;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条纹,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毫米;子房密被绒毛。
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
花期4-9月;果期5-11月。
产地生境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和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
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但以1000米以下最多。
野生高良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
艾纳香: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
(天然冰片)半枫荷: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白屈菜:清热解毒,止痛,止咳。
(有毒)白英: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
菝葜:祛风利湿,解毒消肿。
布渣叶:清热消滞,利湿退黄,化痰。
预知子: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
(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子宫脱垂;睾丸炎)。
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
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
积雪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白背叶根:舒肝活血,清热祛湿,收涩固脱。
(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垂盆草:清利湿热。
(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穿破石: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
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倒扣草:清热,解表,利水,活血。
大叶紫珠: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治衄血,吐血,咯血,痔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痈肿疮毒。
飞扬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通乳。
田基黄: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治传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泄泻,痢疾,阑尾炎,扁桃体炎。
地胆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
独脚金:清热,消积。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鹅管石:补肺,壮阳,通乳。
用于肺痨咳嗽气喘,吐血,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下等症。
飞天蠄蟧:祛风利湿,清热止咳。
治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肺热咳喘;预防流行性感冒。
凤尾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风粟壳(板栗壳):散结消肿,止咳祛痰。
岗梅: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用于感冒,高热烦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
金盏银盘:疏表清热,解毒,散瘀。
治流感,乙脑,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肠痈。
岭南中草药文化自神农氏尝百草到如今21世纪,中草药已经陪伴中华民族迈过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
中草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融汇了中国五千年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和地理等多学科知识。
岭南中草药文化作为中草药文化的一条分支,其发展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广泛的人文基础的支持。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21世纪,在西药文化的冲击波下,中草药该怎样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中草药的传承问题上,岭南中草药堪称佼佼者。
在岭南地区,中草药的神奇功效深受人民的追捧。
岭南人民或多或少都会一点关于中草药的知识。
例如在炎炎夏日,人们会煮绿豆汤、冬瓜汤来降火。
甚至在生病的时候,有些人还会根据自己的病症出去采集草药熬制药汤。
而这些关于中草药的文化大多都是口耳相传和从经验中总结而传承下来的。
实际掌握着岭南中草药文化精髓的是当地的药企和药厂。
在岭南一带,许多药企凭借着当家的一两副秘方加工而来的产品屹立在激烈的药企竞争中。
这些秘方,都是前人对中草药总结的精髓所在。
例如:香港加多宝公司的王老吉的药方来自岭南,如今王老吉成功上市,把中草药文化带到国际;陈李济创造了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药行业里“领导药品包装新潮流”好长一段时间的一件盛事;还有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和牛黄安宫丸、黄祥华的如意油等。
这些都是别具岭南特色的药方,在过去的几百年间默默地为岭南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但是,在如今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生存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岭南中草药如不发展起来,迟早也会被碾压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下。
我认为,中草药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市场转型升级。
要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积极适应现代新型物流业态的变革。
把小药厂聚集为大药厂,不断把力量集中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开拓新的销路。
同时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药企;二是集中力量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要壮大中药产业集群,升级硬件设施。
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建设;三是加速中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
1.两头尖:祛风湿,消痈肿。
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用法与用量】1.5~3g;外用适量。
2. 黑老虎:(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大叶南五味)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瘀消肿。
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与用量】3~5钱,水煎服,或研粉内服3~5分。
3. 走马胎: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
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
外用:研末调敷。
4. 猫须草:(猫须公、肾茶)清热祛湿,排石利水。
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3~4两)。
5. 广东土牛膝:(斑骨相思、土牛膝、多须公、六月霜、白须公、牛舌大黄、小罗伞、六月雪、大麻、飞机草、石辣、白花姜。
原植物华泽兰又名:大泽兰)清热解毒,祛风消肿,宣痹行瘀,凉血止血。
治白喉蛾,咽喉红肿,吐血,血淋,外伤肿痛。
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6.山豆根:(山大豆根、黄结、苦豆根、广豆根)泻心火保金气,去肺、大肠之风热,消肿止痛。
主治:喉痛喉风,龈肿齿痛,喘满热咳,腹痛下痢,五痔诸疮,解诸药毒。
7. 芒果核:解毒、消滞、止咳。
用于疝气,睾丸肿痛,内积不消,食滞,咳嗽。
常用量15~30克。
广东民间有“芒果核消鸡积”的说法。
8. 五爪龙:(粗叶榕别名:五爪龙、五指榕、五指香、指槟榔、土黄芪(广东),佛掌榕(福建、广东),五指牛奶(广东、广西)。
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功能。
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肝炎、白带、产后无乳。
用量15~30g。
9. 山芝麻:(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清热解毒,止咳。
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