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准公共品和外部性
- 格式:ppt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2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该物品,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公共物品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国防。
国防为整个国家的公民提供安全保障,无法将任何一个人排除在这种保护之外,而且一个人的享受并不会减少其他人所能获得的保护程度。
再比如灯塔。
灯塔为海上的船只指引方向,无论有多少船只受益于灯塔的指引,都不会影响其他船只对灯塔服务的享受,并且也很难阻止某一艘船使用灯塔的照明。
公共物品在提供和分配上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地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因为私人提供者很难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获得足够的回报,从而缺乏提供的动力。
这就导致了公共物品的供应可能不足,需要政府介入来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资金,然后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正外部性的例子比如教育。
一个人接受教育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还能为社会带来好处,如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负外部性的例子比如工厂的污染排放。
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但工厂可能并不会承担这些全部的成本。
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往往会过度生产,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对社会造成的全部成本。
而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会生产不足,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全部的收益。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征税,使生产者承担更多的成本,从而减少其产量;对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给予补贴,以鼓励更多的生产。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例题例 1:假设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居民,A 和 B。
他们正在考虑是否共同出资修建一个公园。
修建公园的成本是 1000 元,A 对公园的价值评估是 600 元,B 对公园的价值评估是 500 元。
外部性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一个知识点——外部性。
在学习外部性定义之前,先来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春天到了,你邻居庭院一片桃红柳绿花香四溢,你喜欢这片美景而不禁流连忘返驻足观赏。
很显然,你的福利提高了,从中得到享受,但是你向你的邻居付费了吗?通常,你并没有。
第二个例子,想象一下有一条河流,上游是一个炼油厂,它的排污水滚滚流向下游,而下游是一个渔场。
很显然,上游的排污会影响下游渔业生产,导致下游渔业生产产量急剧减少。
那么,上游的炼油厂会向下游的渔场支付赔偿金了吗?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没有。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通常都会受到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而受影响的一方很可能没有付费或接受赔偿。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外部性。
那么外部性(Externality),可以定义为,只要某个经济主体的福利,直接受另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的影响,那么就存在外部性。
这里的经济主体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这里的福利,包括效用和利润,对于消费者来讲就是效用,对于生产者来讲就是利润。
在此定义中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因为它没有通过价格传递。
比方说,下游的渔业产量如果仅仅受上游炼油厂油价的影响,那么就不存在外部性,否则存在外部性。
外部性具有的四种特性。
第一,外部性的分类。
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有可能产生外部性,可以把外部性分成生产中的外部性和消费中的外部性。
当上游的炼油厂给下游的渔业产量造成影响的时候,就是生产中的外部性;当你邻居的花园给你带来福利的时候,就是消费中的外部性。
一种行为很可能同时兼具生产中的外部性和消费重的外部性,比方说上游的炼油厂给河流造成污染,给下游的渔业产量造成影响,它产生了生产中的外部性,同时它对河流周边的游客的福利造成影响,就产生了消费中的外部性,也就是说,上游的炼油厂的排污行为,同时兼具生产中的外部性和消费中的外部性。
第二,外部性有正负之分。
上面的两个例子,邻居的花园给你的福利带来的一个正向的影响,称为正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所有人且一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这类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
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来负责,以确保公众能够充分享受到这些物品的好处。
然而,公共物品的存在也带来了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参与者以外的人或利益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产生正面效益的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教育。
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受益,还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和生产力水平。
通过提供公共教育,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负面外部性是指产生负面影响的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损害。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环境污染。
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和废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和生态破坏。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并确保能源和工业部门采用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实现内部化。
通过对负面外部性活动征收税款,政府可以增加其成本,鼓励企业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
相反,政府可以对产生正面外部性的活动提供补贴,以激励企业和个人从事教育、科研等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来规范市场行为。
例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以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这样可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发生,并促使企业转向更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
除了政府的角色外,公众也应该对外部性问题负起一定责任。
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和社会责任行动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影响。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社会福祉至关重要。
总之,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238).当存在正的外部经济影响而其本人得不到报酬时,()。
A . 市场供给过剩B . 市场供给不足C . 市场供求平衡D . 不能确定答案:B2.(239).当存在负的外部经济影响而其成本又不由其本人承担时,()。
A . 市场供给过剩B . 市场供给不足C . 市场供求平衡D . 不能确定答案:A3.(237).当存在正的外部经济影响时,()。
A . 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B . 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小于私人边际收益C . 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小于私人边际收益D . 社会边际成本小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答案:D4.(475).关于垄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垄断厂商确定的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厂商B . 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C . 垄断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产量的产品花费较多的成本D . 垄断易造成寻租行为答案:ABCD5.(474).下列物品有可能属于公共物品的有()。
A . 国防B . 道路C . 家用小汽车D . 电视广播答案:ABD6.(476).市场失灵通常表现在以下领域()。
A . 私人产品领域B . 公共产品领域C . 垄断领域D . 商品的外部性答案:BC7.(251).私人收益答案:私人收益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8.(240).市场失灵答案:西方经济学关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完全竞争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和转移资源,这种现象被称为市场失灵。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垄断、公共物品和外在性等。
9.(241).反垄断法答案:反垄断法又称反托拉斯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垄断行为的重要的法律手段,也是规范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根本大法,因此也被称为经济宪法。
公共品与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公共品是指能够同时为所有人使用且一人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效益的商品或服务。
而外部性则指某个经济行为的结果对除行为主体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公共品与外部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品的特征及效应公共品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即一人使用该商品或服务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
以公园为例,一人在公园中散步并不会妨碍其他人也在公园里散步。
非排他性:即一人使用该商品或服务时,其他人无法排斥他的使用权。
以灯塔为例,灯塔的光照会为所有船只提供导航服务,而船只无法排斥其他船只使用灯塔的效益。
公共品的存在会产生特定的效应。
首先,公共品的提供者面临困境。
由于公共品的非排他性特征,提供者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取足够的回报,导致市场供给不足。
其次,由于非竞争性特征,公共品的使用者也无法通过价格来体现自己的边际效用,容易出现“免费骑车”的行为。
这些都对市场的有效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外部性的类型及影响外部性是指市场经济中一方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正面或负面效应。
外部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使其他人受益的情况。
以教育投资为例,一个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会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也会为其他人提供人才储备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负面外部性则相反,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使其他人遭受损失。
例如,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导致空气污染,给周围地区居民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破坏市场的有效运行,因为市场只关注交易双方的私人成本与效益,而忽略了外部成本和效益。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灵和市场失灵,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三、政府在公共品和外部性问题上的作用在公共品和外部性问题上,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和调节外部性,来解决市场失灵和提升社会福利。
在公共品方面,政府通常通过纳税并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方式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市场外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共物品指的是供给给社会的物品或服务,这些物品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市场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展开探讨。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社会大众的物品或服务,无论个人是否愿意消费,其供给量都不会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
例如,公园、道路和防洪设施等都是供给给社会的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排斥他人的使用。
2.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无法排除任何潜在的受益者。
这就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不支付费用,他仍然可以享受公共物品。
例如,空气和公共安全都是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供给方式与普通商品存在不同。
以下是公共物品的几种常见供给方式:1. 纳税制度:政府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由纳税人共同支付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来筹措资金,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收费制度:公共物品供给者可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来获取经济回报。
例如,公园和博物馆可以通过门票费用来弥补成本。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完全覆盖供给者的成本。
3. 合作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私人企业或组织可以与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满足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市场外部性的概念和类型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当某个经济活动的结果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时,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市场外部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2. 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公共品与外部性原文出自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ed. by David R. Henderson人们支持政府干预的最主要的经济学论据是觉得,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品或无法解决外部性。
公共健康与福利项目、教育、道路、研究与开发、国家安全和国内安全、清洁环境,所有这些都贴上了公共品的标签。
公共品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非竞争性消费”(non-rivalrous consumption)。
非排他性是说不可能排除那些不掏钱的人享受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
比如,如果某位主办者在释放烟火,人人都可以站在自家的窗前或后院观赏。
由于主办者不可能向每个消费它的人收费,因而,就可能不会有人愿意放烟火,即使人们对其需求很强烈。
烟火的例子涉及的是“搭便车”问题。
即使每个人都觉得烟火表演值10块钱,但不会有谁会向主办者支付这10块钱。
每个人都会指望别人掏钱,而自己搭个便车,在自家后院免费观赏。
如果不能解决搭便车难题,那些本来希望享受烟火并愿意为之掏钱的人也不再乐意掏钱了。
公共品的第二个特征,经济学家们称之为非竞争性消费。
假设主办者绞尽脑汁不让没有掏钱的人看到烟火表演(比如在一个私人场地举行表演)。
进入这个场地必须交钱,那些不愿意掏钱的人就可以被排除在外。
然而,即使这个场地可能足够大,这样做也是没有效率的,因为即使没有掏钱的人看到了表演,也不会增加表演的成本,更不会减少掏钱的人得到的享受。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福利而相应的成本收益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就出现了外部性。
如果我的邻居从我清扫自己院子中得到了好处,就是正外部性。
我本来可能比较勤快,但如果我不能对他得到的这种好处收费,我就不会那么勤快。
(注意,搭便车问题和正外部性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如果一个的行为伤害了另一个人,就构成了负外部性。
工厂在制造污染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污染将给他人带来的损失。
市场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市场经济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市场行为对于除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市场外部性。
市场外部性通常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两种情况。
正向外部性指的是市场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负向外部性表示市场活动对第三方带来消极的影响。
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干预和管理。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或服务,无论是否参与支付,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
公共物品常常与市场外部性紧密相关,因为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会产生外部性效应。
例如,公园、道路、国防等公共物品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直接的利益,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间接的影响。
市场外部性与公共物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外部性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失灵,而公共物品则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存在的一种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行为往往难以考虑到对第三方的正向或负向影响,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而公共物品则可以通过政府或其他集体机构的供给来解决这一问题。
考虑到市场外部性的存在,政府通常会采取干预措施来修正资源配置的偏差。
例如,对于出现正向外部性的市场活动,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或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的发展。
而对于负向外部性的情况,政府可以采取征税或者监管等手段来限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通过这样的干预措施,可以实现市场对外部性的内部化,使得市场行为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成本和效益。
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因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
因此,政府常常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
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物品,确保了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好处。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并非完全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市场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它们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政策应对措施。
一、市场外部性市场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无关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的现象。
具体来说,市场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指的是某一主体的增加的产出或者消费会使其他无关主体的福利提高,负外部性则相反,即某一主体的产出或者消费会使其他无关主体的福利降低。
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对市场的运作造成了扭曲,因为市场无法将外部性因素纳入价格中,导致资源配置出现失灵。
例如,环境污染是一种常见的负外部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常会忽视环境保护,这样会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和环境的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教育的正外部性,一人受教育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市场外部性带来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征收环境污染税以内部化环境成本,提供教育补贴以提高整体素质等。
这些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或者提供补贴来纠正市场失灵,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的使用且一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非竞争性指的是一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机会,非排他性则表示无法把某人排除在物品的使用之外。
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是国防和公园等。
国防是公共物品的范畴,因为一国的防卫对所有国民都是不可排除的且不受其他国民的使用影响。
而公园作为一个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一人的进入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公共物品的特点导致私人市场无法有效供给,因为私人企业在供给公共物品时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获得足够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税收来融资。
三、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
外部效应的本质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前提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消费者或⽣产者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外部效应的本质初始均衡点在Q初,边际收益(由需求曲线反映)等于边际成本(由供给曲线反映),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包括私⼈边际成本和所承受的边际损害,形成新的均衡⽔平Q初始均衡的效率点在Q1当存在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包括私⼈边际收益和边际外部收益,形成社会最优均衡⽔平Q2对于产⽣正外部性的实体来说,没有因此⽽得到相应的补偿,仍然在动。
Q1 < Q2 ,表现为市场失效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边际外部成本递增边际外部成本递减涵义外部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趋于递减,并最终为零。
这种情况发⽣的可能性很⼩这是因为外部边际成本递减意味着污染造成的总损害将按⼀个递减的⽐率增加,⽽在某⼀点之后,追加的污染不会带来进⼀步的损害,显⽽易⻅,污染损失不可能存在着⼀个最⾼限额边际外部成本不变假设:完全竞争市场;边际个⼈收益=MPB=MSB)⼚商个⼈效⽤最⼤化的决策边际个⼈收益=边际个⼈成本,即实现社会福利最⼤化的决策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即真实产量超过最优产量0.5单位,这0.5MSB线以上部分的福利损失,即阴影部分结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边际个⼈成本=边际社会成本(消费者个⼈效⽤最⼤化的决策边际个⼈收益=边际个⼈成本,即MPB=MSC,均衡点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化的决策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即MSC=MSB,均衡点为假定:边际社会收益( MSB )下降,最终递减⾄与MPB 重合之前:A点⽆效率(MSC=MPB≠MSB),B点有效率(重合之后:假设供给曲线也发⽣变化,C点为新均衡点C点与A点的区别:A点,MEB>0,市场机制失灵C点,MEB=0,市场机制有效只要⽔产⼚愿意⽀付的款项MD⼤于造纸⼚放弃单位产量⽣产导致的净收益(净收益等于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即易可能性,即MD>(MB-MPC)当造纸⼚产量为Q1时,MD>0,MB-MPC=0可以讨价还价,⼀直到MD+MPC= MB为⽌,即在MD>(MB-MPC) 在效率均衡点Q2右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