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历史沿革
- 格式:doc
- 大小:12.21 KB
- 文档页数:1
矿山地质及资源储量管理办法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管理矿山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矿山地质和资源储量的管理进行了相关规定。
本文将介绍《矿山地质及资源储量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矿山地质调查、资源储量评审和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矿山地质调查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它通过对矿山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确定矿山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品质。
《管理办法》指出,矿山地质调查应该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确保所获取的信息准确、可靠。
矿山地质调查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化探、物探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特征,确定地质模型。
这些数据和模型将为资源管理和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资源储量评审是评估和确定矿产资源储量的过程。
根据《管理办法》,资源储量评审应该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评审的结果对矿产资源开采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评审标准要与国际通行的规范对接,确保评审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同时,评审过程应该透明公开,各方利益相关者应有参与和监督的机会。
矿产资源管理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环节。
《管理办法》强调,对于已探明资源储量和有经济价值的矿山,应该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和管理计划。
开采和管理计划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遵循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
矿产资源管理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矿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矿山地质及资源储量管理办法还对矿产资源开采许可、勘查权属和资源调查报告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提高矿产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保护矿山地质及资源储量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总之,《矿山地质及资源储量管理办法》对于矿山地质调查、资源储量评审和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遵循这些规定,能够促进矿山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规定也为相关各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增强了矿产资源管理的透明性和可信度。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登记和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勘查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矿产资源蕴藏量的总称。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评审和备案第四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专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资格及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下列矿产资源储量应当进行评审:(一)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或者申请采矿权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二)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应当核实的矿产资源储量;(三)以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融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四)停办、关闭矿山时提交的尚未采尽或者准备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五)矿区内因生产性勘探或者其他原因引起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六)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需要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七)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进行评审的其他情形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六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提交下列材料:(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二)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三)矿床开发的可行性评价资料;(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接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托后,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与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 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 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 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 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 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 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 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 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 并于1999 年12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 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 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 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 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 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 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 储量等。
所以, 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矿产行业发展历史梳理
矿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以下是矿产行业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史前时期:早期的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如石斧、石锤等。
他们利用地下的石头和岩石进行制作。
2. 古代: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开始开采金、银、铜等金属矿石,并利用它们制造武器、工具和装饰品。
3. 中世纪: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矿产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人们发现了更多的金属矿石,如铁矿石,开始广泛地使用铁制品。
4. 工业革命前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5. 工业革命后期:19世纪中叶以后,矿产行业进一步扩大和多样化。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成为重要的矿产产业。
同时,稀有金属矿石的开采和利用也逐渐增加。
6. 现代化:20世纪以后,矿产行业进一步发展和专业化。
矿产勘探和开采技术不断改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在矿产行业中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矿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
影。
从人类最早的利用石头和岩石开始,到后来的金属矿石开采和利用,再到化石燃料和稀有金属的开发,矿产行业一直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矿产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理解与实施赵先良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历史沿革••••••••矿产储量分类探索与停滞时期•1964年-1966年,探索并提出我国自己的分类体系,矿产储量分甲乙丙丁四级,块段级别与全区开采条件分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分类体系未发布实施,但对1977年制定的分类有重大影响。
•1966年-1976年基本陷于停顿状态。
•••••••••••••••非煤固体矿产储量级别演化示意图A1A2B C2C1A1A2B C2C1A B DC A B CD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煤炭矿产储量级别演化示意图A1A2B C2C1A1A2B C2C1A B DC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查的ABDC初步结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的背景•••••市场经济国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介绍已查证的资源未发现的资源验证的概率范围探明的控制的假定的假想的经济的储量推断储量边界经济的边界储量推断的边界储量次经济的验证的次经济资源推断的次经济资源其它产出包括非传统的和低品位的物质推断的累计产量注:不包括储量基础已查证的资源未发现的资源验证的概率范围探明的控制的假定的假想的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经济的其它产出包括非传统的和低品位的物质储量基础推断储量基础推断的累计产量美国地调局分类C831意图美国地调局分类C831意图••智利资源储量分类(2004年12月)俄罗斯矿产资源分类联合国分类框架介绍UNFCUNFCExamples for the adaptation &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FC••System that is useful煤、铀和其它固体矿产UNFC矩阵表2004年版UNFC(2004)中英文对照石油UNFC矩阵表2004年版联合国框架 1 详细勘探 2 一般勘探 3 普查 4 踏勘国家系统1可行性研究和(或)采矿报告111证实的矿产储量1211可行性矿产资源2122概略的矿产储量2预可行性研究121概略的矿产储量1221预可行性矿产资源2222预可行性矿产资源3地质研究331 确定的矿产资源1-2332 推定的矿产资源1-2333 推测的矿产资源1-2334 踏勘矿产资源?经济可靠性种类:1=经济的;2=潜在经济的;1-2=经济的到潜在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UNFC的意图与可行性;③地质认识程度。
中国矿山发展史中国矿山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矿业史上最早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矿山业在中国的地位逐渐提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以下将以时代为线索,简要概述中国矿山的发展史。
古代时期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使用石器工具进行采矿活动。
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国的黄河流域就有了最早的青铜矿开采。
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进一步推动了矿山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了青铜冶炼工艺。
这段时期的矿山主要依赖手工开采和简单粗糙的冶炼技术。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矿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为矿山的大规模开采提供了条件。
银、铜、铅、锡等金属矿得以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使得秦汉时期的工艺及冶炼水平大幅提高。
此外,草木灰、木炭也被广泛用于提纯矿石的冶炼,使得金属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唐宋时期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和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矿山业发展的繁荣时期。
唐代开始采用风螺炉、高炉等冶炼设备,推动了铁冶炼工艺的改进。
而宋代在技术上更进一步,炼铁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不仅如此,宋代还推动了黑色金属冶炼与有色金属冶炼的并行发展,使得矿山业的多样化进一步拓宽。
明清时期明代(1368年-1644年)对矿业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但矿产资源的开采并未停滞。
此期间,大规模银矿、铜矿的开采成为明朝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明代中后期,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铁矿的开采与精炼工艺也取得重大突破,使得炼铁技术更为成熟。
随后的清代(1644年-1912年)继续延续了明代的矿产开采模式,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煤炭开采方面,清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矿山的开采和使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改善。
现代矿山时期自20世纪以来,中国的矿山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中国矿业权制度之历史沿革作者简介:王宏(1984—),男,贵州遵义人,西南政法大学2006级环境资源法硕士研究生;朱丽莎(1983—),女,辽宁本溪人,西南政法大学2006级环境资源法硕士研究生【摘要】中国古代矿业权制度古已有之且源远流长,但于清末洋务运动之前却并未受到重视。
清朝末年由于整体局势以及现代工业化进程之推动,成为我国早期矿业权制度日趋形成和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
民国时期是我国矿业法律制度全面创立的时期,将以往中国传统矿业管理思想、理念、制度等提升到“矿业权”之高度,并根据矿业权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主法及配套法规。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体制的缘故,我国的矿业权制度发展极为曲折,但以1986年出台、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标志,终于形成了我国矿业权制度立法的第三次浪潮。
【关键词】矿业权制度沿革矿产资源是指赋存于地壳表面或者内部的矿物聚集体,它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1]基于矿产资源的不可更新性以及形成过程之复杂性,决定了其必定为稀缺性的资源。
由于这些资源并不是无限供给的,我们不能指望会有足够的产量来满足所有的需要,对稀缺资源的需求使人们被迫对不同商品的生产量做出一系列的选择,因此关于此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就成为每个时代都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2]鉴于此矿业权制度应运而生。
矿业权的思想萌芽,是从罗马法开始的,在古罗马时代,矿产资源就被归为物的范畴,于是我们从所有权和他物权中引申出最古老的矿业权意识。
矿业权概念的正式提出产生于1960年左右,现代矿业权制度同矿业一样,是伴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在不断的完善。
工业革命使矿业地位达到顶峰,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矿产品的生产和利用,成为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支撑点和基础。
在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矿业管理制度可谓源远流长。
虽然如此,但我国在清朝末年之前,却没有矿业成文法,也没有著作阐述,有关矿业的制度和政策都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
高淳县国土资源局(矿政管理职能)历史沿革高淳县第(1)号法人代表:袁晓荣分管负责:高洪明编稿成员:李新龙、陈铭杰、徐剑高淳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目录一、基本概况 (1)二、机构沿革及职能变化 (1)三、高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更迭表 (3)四、大事记 (3)五、“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 (19)一、基本概况高淳县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属南京市管辖。
地处北纬31°14′~31°26′、东经118°41′~119°2l′之间。
北接溧水县,东邻溧阳市,南部、西部与安徽省郎溪、宣州、当涂三县(市)毗连。
全境东西最长相距49公里,南北最阔相距29公里,总面积8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66.5平方里,占总面积的70.65%;水域面积23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35%。
高淳县交通便利,宁高高速和宁宣、宁望、芜太等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多条县级公路通达四方,北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56公里;水路西进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东达太湖苏南水网。
高淳为固城湖、石臼湖和长江支流水阳江所环抱,素有“江南圣地、鱼米之乡”美称。
境内地势西低东高,西部为水网圩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
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157mm,年平均气温15.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生态优越,风光秀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保优秀县。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主要矿产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安山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等。
另外,还有煤炭、陶土、耐火粘土、建筑用砂、铜、铁、铅、锌、矿泉水等零星矿种。
二、机构沿革及职能变化随着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与实施,根据上级要求,我县于1989年成立了高淳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归口县计经委,其机构人员为3人,其工作职能为:(一)宣传贯彻国家和省、市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制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规划、措施;(三)对申请开办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进行核准、登记和发放采矿许可证;(四)配合有关部门核定矿区范围,参与调处采矿权属纠纷;(五)指导和帮助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六)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七)依法代表县政府处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行为。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历史沿革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矿行业的科学化管理、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同时政府制定规划政策也要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是掌握资源的家底,保证矿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储量管理一直是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勘查技
术手段也不断提高,矿业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矿政管理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矿山企业实地调研听取意见等方法获取资料,期间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企业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文件,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研究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历史变革。
同时论文依托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程》的研究项目,广泛听取了专家在储量管理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以及对当前储量管理工作的看法。
本文通过研究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将矿业管理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其中主要介绍了我国在储量评审和登记方面的发展概况。
从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成立,开始对储量进行规范管理以来,我国储量管理已经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矿产储量管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审批制度先是转变为评审认定制度,再之后是评审备案制度。
反映了我国储量管理不断改革发展,精简政府职能的需求。
同时还要现今的确权登记制度,反应了我国储量管理一步一步更加的科学规范化。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评审备案管理和当前的确权登记制度。
文章借助于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各地方国土资源厅出台的储量管理文件、法律法规等文本,以及各矿山企业施行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同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深入研究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变革的每个阶段中,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意义,我国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不同时间段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需求,包括矿山企业和市场的诉求等。
针对长期的储量管理的做简要的分析,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能够有良好的管理体系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