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5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导入材料:文盲=不识字?未来的文盲=不会学习的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
——笛卡尔授之以鱼VS授之以渔“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A = X + Y + Z(爱因斯坦)A:成功;X:勤奋;Y:方法;Z:少说空话多做实事S = B + D + M S:成功(success);B:基础(basis);D:勤奋;M:方法(method)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一)策略:是指在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的步骤、程序和手段。
(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二、学习策略的特点(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最基本的特性)(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三、学习策略的结构(一)丹瑟洛(D.F. Dansereau)的观点如果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没有处在一个良好的水平,那么无论使用怎样有效的基础策略,学习效果都不会很好的。
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二)比格斯(M. Biggs)的观点1. 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的任务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2. 中策略:迁移性比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3. 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
(三)迈克卡(W. H. Mckeachie )的观点1. 认知策略: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2. 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它包括对认知过程的了解、计划、监控与调节等策略。
五、中小学生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过程(一)儿童学习策略的早期:大致在学前期,这时幼儿还不能掌握学习策略;(二)过渡期:大致在小学时期,这时小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充分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他们也能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三)学习策略的后期:相当于初中、高中时期,部分中学生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可以不按教师的指导,能够自觉地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1. 丹瑟洛的分类:主策略系统(也称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系统(也称支持策略)。
2. 奥克斯福德的分类: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策略;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的策略;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的策略。
3.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一) 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的注意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注意:①告知目标②实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划出重点内容)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二) 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第七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点是什么?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等组成。
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学习策略的类别有哪些?学习策略的类型,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丹瑟路的分类;迈克卡尔的分类。
丹瑟路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的作用,丹瑟路把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两类。
基本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支持策略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
迈克卡尔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尔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区别:一般认为,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
学习方法比较直接、具体、单一,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习策略比学习方法高一层次,是与元认知相联系的,这的功能在于调控整个学习过程及具体学习方法的选用。
从理论上就,学习方法属于“战术”的范畴,而学习策略是属于“战略”的范畴。
认知策略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
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在信息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言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复述策略有哪些?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3.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画线技术画线有两种具体的方式:一是边看书边画线;一种是看完一部分后再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画线。
第三节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等名词的定义,了解学习策略的不同成分及其层次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会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学习策略的培养生成性学习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应用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1.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②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③调控,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④审核,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名词解释1.精加工策略2.学习策略3.元认知策略4.认知策略5.复述策略6.组织策略7.资源管理二、填空题1.元认知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____、____和____。
2.学习策略包括____、____、____。
3.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将自己作为一个客观实体加以____、____和____,将自己对象化。
4.自我计划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
5.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能会做出如下三种反应: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2.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像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3.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A.记忆术B.做笔记 C.复述D.编码和组织4.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四、判断题1.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2.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3.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4.认知策略经过练习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而智慧技能则很难达到自动化程度。
5.元认知能力是认知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
五、简答题1.哪几种策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简述什么是注意策略,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策略?3.什么是学业求助策略,如何让学生养成适应性的学业求助?六、论述题1.元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2.如何利用资源管理策略来促进学习?3.论述元认知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