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17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铁的冶炼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从常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教学难点1.冶炼铁的原理。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杂质问题的计算。
情境导入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了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图)。
如常说的“沙里淘金”就是这个原因,虽然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人类很久以前就发现了金。
较活泼的金属又是怎样从其化合物中冶炼出来的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金属资源概况提出问题1.金属资源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2.我国存在的金属资源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有哪些?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了解金属资源概况。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金属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矿石。
(1)常见的矿石。
名称主要成分名称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铝土矿Al2O3磁铁矿Fe3O4黄铜矿CuFeS2菱铁矿FeCO3辉铜矿Cu2S(2)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其中钨、钼、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金属的锈蚀与保护导学案课堂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金属锈蚀的原理,尤其是铁制品修饰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金属生锈的条件;2、知道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了解除锈的方法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一般方法;3、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课前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与交流1、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铁锈的特点是,不能等反应,因此可以全部被腐蚀。
2、课前准备实验:课本P18铁钉锈蚀实验:实验仪器、药品:试管,橡皮塞,蒸馏水,植物油,铁钉请在上图中标出探究铁生锈试验中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实验现象记录: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铁钉生锈,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
3、小调查:人们通常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防止钢铁的生锈?(1);(2);(3)。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防止;(2)回收利用;(3)开采矿物;(4)寻找代用品。
课堂导学学习方案合作与探究探究点1 铁生锈的条件【实验展示】将提前做好的实验进行展示,填写下表:实验步骤装置图现象实验1铁钉一般在空气中一般在水中,且水处生锈最严重实验2铁钉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上面用植物油封起来铁钉生锈实验3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铁钉生锈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铁在与的条件下易生锈,这两个条件。
【回答问题】1、铝比铁活泼,为何不易生锈?2、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为什么需要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部擦?【思考与交流】1、如何防止铁生锈?2、如果上述实验将铁钉放在盛有食盐水的试管中会怎样?参考资料:(1)喷漆(如汽车、摩托的外壳、自行车的车架)(2)抹油(如机床的齿轮、自行车的链条)(3)烧涂陶瓷(如浴缸、茶缸等)(4)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如钢筋、钢锯等)探究点2 金属资源的防护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因而要注意保护,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1);(2);(3);(4)。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石种类。
2、掌握炼铁的原理和方法,能够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知道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2、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1、对炼铁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探究金属锈蚀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锅、铜导线等,提问学生这些金属制品是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新课讲授1、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1)介绍地球上金属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存在形式。
(2)讲解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石种类,如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₂O₃)、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₃O₄)、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₂O₃)、辉铜矿(主要成分是 Cu₂S)等。
2、金属的冶炼(1)以炼铁为例,讲解炼铁的原理。
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Fe₂O₃+ 3CO高温 2Fe + 3CO₂。
(2)介绍炼铁的设备——高炉,并简单描述高炉内的反应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金属的冶炼方法,如电解法冶炼铝等。
3、金属资源的保护(1)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①提出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②作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假设,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容易生锈等。
③设计实验: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水中、一半浸在水中等不同环境中,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原理:3CO+Fe 2O 3高温2Fe+3CO 2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解: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160 2×56 800t x562160⨯=x t800 x=160800562t⨯⨯=560t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t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2.防锈的方法:保持干燥;隔绝氧气(二)金属资源保护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防止金属的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石,记住可用来炼铁的矿石。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课题 3。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冶炼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金属资源的现状、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护方法,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从而增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但对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还比较欠缺。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石。
(2)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掌握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保护金属资源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钢铁锈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2)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教学难点(1)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
(2)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课题涉及面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概况、铁的资源、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金属的腐蚀及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第一部分“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案设计时,把铁的冶炼原理和实验室模拟工业冶炼原理的实验设计成了探究内容,以便学生主动参与,深刻理解,对金属资源概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特意的精心设计,一是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了拓展,二是为他们将来高中的学习作铺垫。
第二部分“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此部分内容全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来完成。
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也由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讨论等方式来认识和学习。
总之,本课题教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这一特点。
第1课时铁的冶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概括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武胜关镇中心中学陈贵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视频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过程:【出示课题、学习目标】复习:[引言]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金属。
【板书】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板书】一、金属资源概况出示自学目标一金属资源的概况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5-16页的内容及图片8-15、8-16、8-17,了解金属资源在地球上的存在形式、在地壳中的含量及我国金属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当堂训练一】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等有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形式存在。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的2.金属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3.赤铁矿的颜色色,主要成分化学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出示学习目标二铁的冶炼学法指导1.工业上炼铁的各原料的作用及原理2.实验室炼铁的注意事项(如:操作、尾气处理等)【板书】二、铁的冶炼【板书】冶炼原理【学生板书】 Fe 2O 3 + 3CO === 3CO 2 + 2Fe【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题三的第一课时。
整个课题三内容之所以放在前面2节课的结尾,是对前面2个课题的总结衍生也是理论基础到生活实际的升华。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为金属资源的概况和铁的冶炼,铁作为常见的金属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物质,但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清楚其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以及冶炼方式。
学习这节课,首先通过与上节课金属活动顺序表联系,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又通过对实验室还原氧化铁及高炉炼铁的了解,使学生了解铁矿石能被还原成铁。
这样一来,学生对常见的铁有了更深克的认识,并且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对“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学习,学生对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悉了简单的化学计算。
但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学习一个记一个,此时需要对方程式进行归纳。
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杂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解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金属资源及其利用课时2 金属资源的保护课时1 金属资源及其利用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一些含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我国矿藏资源;2.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和方法;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①冶炼铁的原理;②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金属材料无处不在,我们处处离不开金属材料,观看视频《无处不在的金属材料》。
【过渡】下面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开我们的疑惑吧!【板书】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过渡】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第2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材料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定性的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及金属在不同条件下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在第七章燃烧条件环节接触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金属化学性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又是对该知识与能力的拓展。
通过“如何进行金属资源的保护”为引线,引入“防锈原理”的探索,落脚点在“铁的锈蚀条件”的探究及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金属保护问题,在强化科学探究法研究物质性质等的研究模式,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及相关化学性质,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同时也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法,但缺乏将质量守恒定律等理论知识运用于探究实践的体验及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现象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
2.通过分析金属腐蚀实验的相关现象,说明金属腐蚀的条件,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3.在收集与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控制实验条件等过程中,感受金属材料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及保护金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法猜测依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合作探究、实验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金属资源的浪费,警示: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每年全世界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