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12
近代音近代音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
反映近代音的韵书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
此外,元代无名氏的《蒙古字韵》、卓从之的《中州音韵》、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八思巴的《八思巴字》和明代乐韶凤等的《洪武正韵》、毕拱宸的《韵略汇通》以及清人樊腾凤的《五方元音》、李光地、王兰生的《音韵阐微》等也都是研究近代音的重要材料。
第一节《中原音韵》与《韵略易通》一、《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
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著者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
此书改革了历来韵书撰作的宗旨和体制,不受《广韵》一系韵书的束缚,而以元代北方官话的实际语音为依据[43],直接为当时的词曲制作服务,因此一向不受重视,被排斥在正统韵书之外。
由于该书依据的是元代的实际语音,所以对于考察当时的语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该书的体例如下:韵书部分1.全书共收5866字(一说5869字),分十九韵,十九韵的韵目各用两个代表字表示: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2.分部不论声调。
一部之中包括平、上、去声韵字,其中平声分为阴、阳两类。
中古的入声字被分别附于平、上、去声字之后,称作“入派三声”。
例如:东钟平声阴东冬○锺鐘中忠衷终○通蓪○……阳同筒铜桐峒童僮曈瞳朣潼鼕○戎茙……上声董懂○肿踵种冢○孔恐○桶统○……去声洞动栋冻蝀○凤奉讽缝○贡共供○……鱼模平声阴居裾琚鶋车驹拘俱○诸猪……阳庐闾驴胪蒌○如茹……入声作平声独读牍渎犊毒突纛○復复佛伏……上声语雨与圄圉龉敔御愈羽宇禹庾○吕侣旅膂缕偻○……入声作上声谷榖毂骨○蔌缩谡速○……去声御驭遇妪裕谕芋誉预豫○虑滤屡○……入声作去声禄鹿漉麓○木沐穆睦没牧目鹜○……3.各部中的同音字之间用○隔开,例见上。
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演变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形成是语音演变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现代。
对汉语声母系统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理清其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规律,对声母系统的细化和个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声母系统上古中古近代现代音韵学把一个字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如“声(shēng)”,“sh”是声母,“eng”是韵母,“-”是声调。
声母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上古到现代,它不断发展,形成今天所用的普通话声母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主要根据谐声偏旁。
王力说过,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同属一个声母,例如“广”,黄声,“广”属见母,而“黄”属匣母。
[1](P65)此外,异文、读若、现代方言及古代外语借词等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归类。
但由于所依原则不同,归纳的类别和数量也不同,这里我们采用向熹的归类方法: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余[dj] 泥[n] 来[l]舌面音章[?] 昌[?h] 船[?] 书[? ] 禅[?] 日[?]齿音精[ts] 清[tsh] 从[dz] 心[s] 邪[z]牙音见[k] 溪[kh] 群[g] 疑[?]喉音晓[x] 匣[?] 影[?](二)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依据《广韵》等韵书的反切,及前代反切材料和日韩越等外语的借词。
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广韵》声母系统—唐末守温三十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广韵》声母共35个:唇音帮[p]滂[ph]並[b]明[m]舌音端[t]透[th]定[d]泥[n]来[l] 知[?]徹[?h]澄[?]齿音精[ts]清[tsh]从[dz]心[s]邪[z]庄[?]初[?h]崇[?]生[?]章[?]昌[?h]船[?]书[?]禅[?] 日[n?]牙音见[k]溪[kh]群[g] 疑[?]喉音影[?]余[j] 晓[x] 匣[?]守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守温三十字母有一定进步,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他把心母和邪母归入喉音,显然缺乏一定根据。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1.《切韵》系统。
▪2.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形声偏旁。
叶音法-1叶音法-2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关雎》四章:采、友▪《芣苡》一章:苡、采、苡、有▪《葛藟》二章:涘、母、母、有▪《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风雨》三章:晦、已、子、喜▪《载驰》四章:子、尤、思、之▪《泉水》一章:淇、思、姬、谋王力三十韵部表-1王力三十韵部表-2关于上古韵部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1.韵部的含义。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3.通韵和合韵。
关于复辅音问题▪Star,plan,blood,flee,sky▪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1、杠:g 江:j;2、招:zh貂:d3、辅:f 铺:p4、盆:p 份:f獭、癞;體、禮;监、蓝;禀、凛关于上古声调的各种学说中古汉语语音史▪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三、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简介从上古到中古声母和韵部的发展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1.反切▪2.《广韵》▪3.三十六字母反切法-1反切法-2广韵-1广韵-2广韵韵目-1广韵韵目-2广韵韵目-3广韵韵目-4广韵韵目-5广韵韵目-6平水韵韵目-1平水韵韵目-2平水韵韵目-3平水韵韵目-4三十六字母-1三十六字母-2中古汉语声调系统▪《南齐书¡¤陆厥传》载:汝南周颙,善识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