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生物物理特性(精)
- 格式:ppt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9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医学应用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的20kHz,通常为2MHz至20MHz。
它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其医学应用。
超声波是会导致压缩和稀疏的弹性机械波,它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
在介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介质的弹性模量越高,传播速度也就越快。
因此,在人体内部传播的超声波速度通常大约为1540米/秒。
超声波可以通过被测物体的反射和散射来产生图像。
当超声波穿过人体组织时,它会遇到组织的不同密度和形态,进而发生反射和散射。
这些反射和散射信号可以被超声波探头捕获,并转化成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中有许多应用,包括:a. 超声检查: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它可以检查胎儿、甲状腺、脾脏、肝脏、心脏、乳腺等器官的情况。
b. 超声造影:超声波可以与注射的造影剂相结合,用来检测肾脏、胰腺等器官的血流情况或检查肿块等。
c. 超声诊断:医生可以根据超声波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囊肿、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d. 超声治疗:超声波可以被用来治疗一些疾病,如关节炎、肌肉痉挛等。
它可以通过加热或振荡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
3.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优点a. 安全性高:超声波检查和治疗过程不会产生放射性辐射,安全性高。
b. 无痛性:与其他检查和治疗手段相比,超声波无痛性更好。
c. 非侵入性:超声波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必进行手术。
d. 易于操作:超声波设备易于携带和操作,不需要特别的电源或环境条件。
总之,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由于具有安全、无痛、非侵入性等优点,超声波成为了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手段。
超声声波的物理特性与医学应用超声声波是一种具有高频振动的机械波,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横波或纵波,其能够通过生物组织中的传递和反射来达到成像的目的,在医学影像诊断、治疗和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从超声声波在医学应用中的作用、声波的测量和物理特性、成像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声声波在医学应用中的作用声波的频率越高,其穿透性越差。
超声波具有高频的特性,因此其对于某些物质的穿透能力较差,通常只能穿透生物体内的软组织。
在医学应用中,超声波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软组织,可以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血管、肌肉和血液流动等情况,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超声声波在医学应用中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相比较于X射线等其他成像技术,超声波成像更为安全,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
此外,超声波成像技术具有实时性、便利性和无侵入性等优点。
二、声波的测量和物理特性声波的测量通常用声压和声强来描述。
声压是指声波对物质造成的压力变化的幅度,是一种标量。
声强是指声波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传输量,是一种矢量。
另外,声波的频率和波长也是重要的物理特性。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在相同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波的频率成正比,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成反比。
声波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声波传播速度也会增加。
在医学应用中,超声波成像技术通常用的频率在几千赫兹到几百万赫兹之间。
声波在穿透生物组织时,其强度会减弱,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会穿透组织继续传播。
这些反射和穿透的声波会被记录下来,并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图像处理,最终呈现出生物组织的影像。
三、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原理基于声波的穿透和反射原理。
当超声波穿透生物组织时,会反射出一部分声波。
反射的声波会被接收器捕获并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放大、滤波等一系列过程,在显示器上呈现出生物组织的影像。
超声成像技术根据声波的不同传播速度来确定生物组织的结构。
超声波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要发生折射、反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现象,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
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
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解剖情况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也各不相同。
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
超声在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并取得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超声医学这一分支学科。
1 超声的物理特性1.1超声场特性超声在介质内传播的过程中,明显受到超声振动影响的区域称超声场。
超声场具有以下特点:如果超声换能器的直径明显大于超声波波长,则所发射的超声波能量集中成束状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超声的束射性(或称指向性)。
换能器近侧的超声波束宽度与声源直径相近似,平行而不扩散,近似平面波,该区域称近场区。
近场区内声强分布不均匀。
近场区以外的声波以某一角度扩散称远场区。
该区声波近似球面向外扩散,声强分布均匀,但逐渐减弱,换能器的频率愈高,直径愈大,则声波束的指向性越好,其能量越集中。
1.2超声的反射与散射超声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传播,不产生发射和散射。
当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产生发射与折射或散射与绕射。
超声波的频率较大,波长较小,一般不考虑衍射与干涉。
(1)反射、折射与透射:凡超声束所遇界面的直径大于超声波波长(称大界面)时,产生反射与折射。
反射声强取决于两介质的声阻差异及入射角的大小。
垂直入射时,反射声强最大。
反射声能愈强则折射或透射声能愈弱。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
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
一、概述超声波疗法近年来超声波疗法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远超过理疗科原来的一般疗法,如超声治癌、泌尿系碎石及口腔医学的应用等,因此超声波疗法的概念应有广义的(包括各种特殊超声疗法)及狭义的(指理疗科常用的无损伤剂量疗法)两种。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波不仅用于治疗,还已广泛用于诊断、基础及实验医学、因此已有“超声医学”之称。
二、超声波的生物物理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一)机械作用机械作用是超声波的一种基本的原发的作用。
超声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张形成交变声压,不仅可使介质质点受到交变压力(在治疗剂量下,每一细胞均受4-8mg压力变化影响)及获得巨大加速度而剧烈运动,相互摩擦,而且能使组织细胞产生容积和运动的变化,可引起较强的细胞浆运动(原浆微流或称环流),从而促进细胞内容物的移动,改变其中空间的相对位置(据观察,强度不大的超声波能使嗜伊红细胞的原浆颗粒旋转,剂量大时甚至颗粒被抛出细胞外),显示出超声波对组织内物质和微小的细胞结构的一种“微细按摩”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引起细胞功能的改变,引起生物体的许多反应。
可以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细胞膜的弥散过程,从而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
所以治疗某些局部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性溃疡效果良好。
有人观察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下,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反射的传递受抑制,神经组织的生物电活性降低,因而超声波有明显镇痛作用。
超声的机械作用还能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用于治疗疤痕、粘连及硬皮症等。
可见,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功能,因此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在超声治疗机理上占重要地位。
(二)温热作用超声波作用于机体时可产生热,有些人甚至称为“超声透热疗法”。
超声的物理特性一、定义1.超声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0赫(Hz)或20千赫(kHz)]者。
2.超声诊断应用较高频率[1~40MHz,常用为2.2~10MHz间]超声作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形(声像图,血流流道图)、曲线(A型振幅曲线,M型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或其他数据,用以分析临床疾病。
二、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sound Source)。
声束(sound beam) 是指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一般它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
近场与远场声束各处宽度不等。
在邻近探头的一段距离内,束宽几乎相等,称为近场区,近场区为一复瓣区,此区内声强高低起伏;远方为远场区,声束开始扩散,远场区内声强分布均匀。
分辨力(resolution power) 分辨力为超声诊断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指标。
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分辨力及图像分辨力。
1.基本分辨力指根据单一声束线上所测出的分辨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正确分辨力的测定系两个被测小靶标移动至回声波形与波形间在振幅高度的50%处能分离时,此时两小点间距为确切的分辨力。
模拟试块上测试分辨力受总增益及DGC(深度增益补偿)调节而明显改变,只供一般参考。
基本分辨力又分3类:(1)轴向分辨力:指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辨力。
轴向分辨力的优劣影响靶标在浅深方向的精细度。
分辨力佳则在轴向的图像点细小、清晰。
通常用3—3.5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在lmm左右。
(2)侧向分辨力: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
声束越细,侧向分辨力越好,其分辨力好坏由晶片形状、发射频率、聚焦效果及距离换能器远近等因素决定。
在声束聚焦区,3~3.5MHz的侧向分辨力应在1.5~2mm左右。
(3)横向分辨力: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国内有称厚度分辨力者)。
超声探头具有一定厚度。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1 超声波的特性
声波是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超过20000次/s 称为超声波,简称超声。
超声波在机体内传播的物理特性是超声影像诊断的基础,其中主要有:
一、超声的定向性
又称方向性或束性。
当探头的声源晶片振动发生超声时,形成了一股声束,以一定的方向传播。
诊断方面利用这一特性做器官的定向探查,以发现体内脏器或组织的位置和形态上的变化。
二、超声的反射性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若遇到声阻抗不同的界面时一部分声能引起反射,所余的声能继续传播。
如介质中有多个不同的声阻界面,则可顺序产生多次的回声反射。
超声界面的大小要大于超声的半波长,才能产生反射。
若界面小于半波长,则无反射而产生绕射。
超声垂直入射界面时,反射的回声可被接收返回探头而在示波屏显示。
入射超声与界面成角而不垂直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探头接收不到反射的回声。
三、超声的吸收和衰减性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与介质中的摩擦产生粘滞性和热传播而吸收,又由于声速本身的扩散、反射、散射、折射与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吸收和衰减除与介质的不同有关外,亦与超声的频率有关。
但频率又与超声的穿透力有关,频率愈高,衰减愈大,穿透力愈弱。
超声诊断主要是利用这种界面反射的物理特性。
2.1 超声波的定义波是由某一点开始的扰动所引起的,并按预定的方式传播或传输到其他点上。
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
人们所感觉到的声音是机械波传到人耳引起耳膜振动的反应,能引起人们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Hz~20KHz,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KHz的机械波。
在超声波测距系统中,用脉冲激励超声波探头的压电晶片,使其产生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在与其接触的介质中传播,便形成了超声波。
2.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一部分能量反射回原介质,称为反射波;另一部分能量透射过分界面,在另一个介质内部继续传播,称为折射波,如图2.1所示,图中L为入射波,S₁为反射横波,L₁为反射纵波,L₂为折射纵波,S₂为折射横波。
S₂图2.1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及其波形转换这些物理现象均遵守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除了有纵波的反射波折射波以外,还有横波的反射和折射。
因为声波是借助于传播介质中的质点运动而传播的,其传播方向与其振动方向一致,所以空气中的声波属于纵向振动的弹性机械波。
在理想介质中,超声波的波动方程描述方法与电磁波是类似的。
描述简谐声波向X 正方向传播的质点位移运动可表示为:()cos()A A x t kx ω=+ ()0()ax A x A e -= ()式中,()A x 为振幅即质点的位移,0A 为常数,ω为角频率,t 为时间,x 为传播距离,2/k πλ=为波数,λ为波长,α为衰减系数。
衰减系数与声波所在介质和频率关系:2af α= ()式(2.3)中,a 为介质常数,f 为振动频率。
2.2.1超声波的衰减从理论上讲,超声波衰减主要有三个方面:(1) 由声速扩展引起的衰减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非平面声波的声速不断扩展增大,因此单位面积上的声压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这种衰减称为扩散衰减。
(2) 由散射引起的衰减由于实际材料不可能是绝对均匀的,例如材料中外来杂质金属中的第二相析出、晶粒的任意取向等均会导致整个材料声特性阻抗不均,从而引起声的散射。
超声波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其中超声波技术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超声波指的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具有高频,高能量和高穿透力的特点。
它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种非侵入性检测与治疗手段。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超声波是一种机械声波,波长在1微米至1厘米之间,频率高于20000 Hz,不可听见,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不像X射线、核磁共振等成像技术,需要辐射人体,危害健康。
超声波具有三个重要特性:1、穿透力强: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不会被吸收或反射太多,能够穿透人体深度,使得医生能够看到人体内部。
2、可控性高: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可以被监测和控制。
3、安全性高:超声波不具有辐射危害性,安全性高,能够多次使用,产生的辐射非常微小。
二、超声波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最主要应用是成像检测,尤其是超声扫描成像。
它可以将声波传播的时间和强度转化为人们可以看到的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1、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多普勒效应,可观察血流方向及速度变化情况。
由于其安全无创、操作简便,因此已成为血管检测的首选技术。
2、三维超声: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一样可以提供内部组织的图像信息,但能够提供比二维更多的信息。
3、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检测肿瘤的硬度,对于诊断乳腺癌、肿瘤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超声波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检测中的应用,超声波在医学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超声波的特性,可以代替传统手术,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伤口。
超声波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1、超声刀:超声刀是一种将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手术刀,可以精确定位,减小患者的疼痛和伤口。
2、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通过聚焦超声波,可集中在病灶上将病灶摧毁,对于治疗癌症、子宫肌瘤等具有重要意义。
3、超声导向的介入治疗:超声波可以引导导管进入到人体内部,进行介入治疗,体积小、威力大,既可以精确诊断,又可以在介入治疗中帮助医生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超声波物理特性1、方向性超声波与一般声波不同,由于频率极高,波长很短,远远小于换能器(探头压电晶体片)的直径,故在传播时发射的超声波集中于一个方向,类似平面波,声场分布呈狭窄的圆柱状,声场宽度与换能器压电晶体片之大小相接近,因有明显的方向性,故称为超声束。
2、反射、散射、透射、折射和绕射超声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传播,不产生反射和散射射。
在传播中,经过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能量由界面处返回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其方向与声束和界面间的夹角有关,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如二者垂直,即沿原入射声束的途径返回;另一部分能量能穿过界面,进入第二介质,此即透射。
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财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射入第二介质愈多,甚至可以没有反射,只有透射,如超声波在均匀介质水中的传播就是如此。
超声诊断常用这一特性来鉴别病变的囊性、实质性及结构是否均匀。
反之,两种不同介质的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射入第二介质愈少,甚至难以透过,超声波的这一特性限制了超声在肺和骨的应用。
超声在传播时,遇到与超声波波长近似或小于波长(小界面)的介质时,产生散射与绕射。
散射为小介质向四周发散超声,又成为新的声源。
绕射是超声波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
散射回声强度与超声波入射角无关。
穿过大界面的透射波如果发生声束前进方向的改变,称为折射。
折射是由于两种介质声速不同引起的。
超声检查时,通过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界面反射和散射回声,不仅能显示器官的轮廓及毗邻关系,而且能显示其细微结构及运动状态,故界面的反射和散射回声是超声成像的基础。
3.吸收与衰减当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而声波由强变弱的过程即为衰减。
吸收与衰减的多少和超声波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声能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超声衰减,其原因有反射、散射、声束的扩散及吸收。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医学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很高的频率,大约从20千赫到10千兆赫。
超声波与音波
类似,但频率比声波高得多,因此可以穿透生物组织并产生图像,被广泛用于医学诊断和
治疗。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超声诊断
超声波可以用于产生人体内部的图像,帮助医生诊断不同器官的疾病。
通过将超声波
辐射到身体里,反射回来的波可以生成图像,这种技术被称为超声成像。
医生可以利用这
些图像来诊断疾病或检查怀孕情况。
2. 超声治疗
超声波也被用于治疗身体内部的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聚焦超声波(HIFU)。
超
声波可以通过身体组织并定位到有问题的位置,并以高强度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到那个区域。
这种方法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如肿瘤、帕金森病等。
3. 超声测量
超声波也可以用于测量身体部位的运动和血流速度。
这种技术称为多普勒超声。
它可
以帮助医生检测血液循环障碍和心血管疾病。
除了上述应用外,超声波还被用于许多其他医疗应用,如超声切割、超声定位和超声
波制药等。
总结来说,超声波具有许多的物理特性,例如可以穿透生物组织、在高频率下运行和
产生清晰图像等等。
这些特性使其在医疗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诊断到治疗都有发挥重
要作用。
虽然超声波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研究仍在继续,许多新的
应用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超声波疗法简介: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2、生物物理特性:机械作用(能对人体组织细胞产生微细按摩作用)热作用(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空化作用(加速组织修复,缓解疼痛)3、治疗作用:神经系统一定剂量之内,使周围神经兴奋性增加,传导速度加快,减轻神经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的损伤愈合,提高痛阈,减轻疼痛。
皮肤提高皮肤血管的通透性,使皮肤轻微充血,但无红斑;增强皮肤汗腺分泌,促进皮肤排泄功能,增强真皮再生能力。
肌肉与结缔组织使肌肉松弛,降低肌张力;使结缔组织伸展性改善,并能刺激结缔组织增生。
骨骼小剂量促进骨痂生成;大剂量延缓骨愈合。
消化系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胆汁排出。
心脏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使痉挛的冠状动脉扩张,建立侧枝循环,促进心肌细胞修复;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
血液使血沉加快,血红蛋白增加,血液PH值增加。
生殖系统使精子数目增加,精子活动性增强,受孕率提高等。
4、治疗仪器:838B-M-C-I超声波治疗仪产品特性:独特的硅胶囊治疗头配置心脏治疗头、组合式治疗头、手持式治疗头以适应不同治疗部位的需要;840KHz的频率39个处方供医生选择医生可自定义工作处方患者数据库自动保存功能针对患者的数据库病历调用功能多点循环扫描式工作双通道输出移动式台车15寸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高能品牌电脑配置病历打印功能预置网络接口作用与机理:非介入超声波治疗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声强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理化效应等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局部组织代谢活性、增强细胞的原浆微流、膜通透性、粒子震荡及扩散速度、增加线粒和溶酶体活性、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刺激蛋白质合成,对于纤维组织和血栓具有解联、拉长、软化和破解、溶栓及消斑块、降血压、降血脂、促进病灶消炎、止痛、修复等独特疗效。
适应症:心血管类: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闭塞性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炎脑颈血管类:脑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瘫、颅脑损伤恢复期、颈内动脉粥样斑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