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骨关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66
四肢及骨关节MRI检查技术基本原则:根据病变性质及部位选择在主要优势方位上同层厚、同层间隔扫描的2 ~3 个不同序列,主要用于定性诊断,辅以另外2 个方位的1 ~2 个序列,用于辅助定位诊断。
骨骼、软骨、滑膜病变以质子脂肪抑制(protein density weightedimaging ,PDW)I -fs 、T2WI、T1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组合为主,软组织病变以fs-T2WI 、T2WI 、T1WI 序列组合为主。
第一节肩关节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 线圈:肩关节专用线圈、四肢关节软线圈或体部相控阵线圈。
2. 体位:头先进,仰卧位,被检侧肩关节对侧身体抬高30°,使被检侧肩关节紧贴检查床并尽量位于床中心。
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肱骨头。
3. 方位及序列:平扫序列:(1)轴面快速自旋回波PDWI-fs 或梯度回波T2*WI 序列,扫描基线垂直于关节盂及肱骨长轴,扫描范围覆盖肩锁关节至关节盂下缘;(2)斜冠状面fs-T2WI 及T1WI,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垂直于关节盂或平行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包含肩关节软组织前后缘或病变区域;(3)斜矢状面PDWI-fs ,扫描基线在轴面像上平行于关节盂或垂直于冈上肌腱长轴,范围覆盖肱骨头外侧软组织至关节盂内侧或病变区域。
增强扫描:轴面、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fs-T1WI 均需扫描。
关节腔造影:穿刺并向关节腔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100 ~500倍的钆对比剂,采用fs-T1WI 序列,扫描上述平扫的3 个方位,必要时可加扫外展外旋位。
4. 技术参数:薄层、高分辨率扫描。
二维序列层厚≤4.0 mm,层间隔≤层厚× 10%,FOV(160~200)mm× (160~200)mm,矩阵≥256×224。
5. 图像要求:(1)显示肩关节骨性结构及软组织结构,关节唇、肱骨头、肩锁关节、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显示清晰;(2)扫描方位标准;(3)无明显运动伪影。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1.引言1.1 概述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和患者关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详细信息,包括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多种病变。
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变范围、累及结构、骨骼稳定性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X射线检查是骨科常用的最基本和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可以快速获取骨骼的二维影像,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检测关节畸形和退行性改变。
CT扫描是一种三维重建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影像。
与X射线相比,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骨折线、骨折碎片的位置和分布,对复杂骨折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利用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骨骼的高分辨率影像。
MRI可以显示骨骼的软组织结构,辅助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还能评估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等结构的损伤程度。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测关节腔内积液、软组织肿块,以及评估关节囊、滑膜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核医学检查是利用放射性药物追踪标记体内代谢和功能的影像检查方法。
骨科中常用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和白细胞扫描,可帮助鉴别骨折、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程度,是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D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等。
综上所述,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各具特点,能够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病变信息,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影像学在骨科诊断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首先将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进行概述,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介绍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超声波检查、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这几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且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源)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的碎骨块;(缘)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远)术中摄载线片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苑)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移位。
我们认为骨折要获得满意的复位主要依靠骨折的临床分型,选择合适膝内侧或膝外侧入路,显露好平台关节面及骨折线走向再复位,对于平台粉碎骨折伴嵌压、塌陷骨折,应骨断端或在平台下开骨窗,通过撬拔复位边顶压边活动关节,使关节面复位平整,然后充分植骨填充,临时用复位钳或克氏针将内外髁固定后透视了解复位情况。
对于部分内后方移位骨块影响骨折复位可通过小切口辅助或从切口向内侧皮下分离,牵引后间接复位。
对于骨折严重粉碎骨折片多时,大骨块用螺钉先行固定,小骨片采用“胶布原理”,进行间接技术复位,即利用骨折间及周围的连接复位,不要试图将骨块逐块复位,应以恢复力线为主,避免局部血运进一步破坏[猿]。
术中悦型臂载线机反复多角度透视是关键,既要观察整个关节面,又要观察下肢轴线,避免复位良好的假象。
对合并有韧带、半月板损伤的骨折,除对骨折治疗外,要尽可能早期进行修复提高疗效。
猿援圆摇手术时机摇主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骨折类型而定,开放骨折在全身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争取急诊手术,尤其伴神经血管损伤。
伴有多发伤需待其他危及生命伤处理好再行骨折固定,闭合性骨折可先行石膏托暂时固定,如骨折粉碎移位严重,最好行跟骨骨牵引,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待局部肿胀消退后尽早手术。
最好在伤后员耀圆周内手术,以免影响骨折复位。
病人的全身情况术前也要准确评估(如心脏疾病和糖尿病等),防止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骨折以外的意外。
膝关节酝砸陨检查可以了解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情况,确定术时是否同时修复。
猿援猿摇内固定物的选择摇骨折复位后坚固而有恰当的内固定是术后关节稳定的保证。
单纯劈裂型骨折拉力螺钉可以起到固定作用,但如骨折块累及关节面较大时单纯应用拉力螺钉难以对抗剪切应力,可以先用数枚拉力螺钉固定大骨块,再加用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