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_行政强制的种类、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实
- 格式:doc
- 大小:86.47 KB
- 文档页数:11
《行政强制法》讲解《行政强制法》讲解一、概述行政强制法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
它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滥用强制权力。
2.必要性原则:行政强制的措施必须是达到目的的必需手段,不能出于过度或不必要的考虑。
3.适当性原则: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与行为的性质、程度和影响相适应,不能过轻或过重。
4.公正性原则: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公正、公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强制的种类1.财产性行政强制措施:(1) 拘留财产:行政机关依法拘留违法财产,以保全或执行财产。
(2) 查封财产:行政机关依法查封违法财产,禁止其进行交易或处分。
(3) 扣押财产:行政机关依法扣押违法财产,作为案件证据或执行依据。
(4) 暂时征收财产:行政机关依法暂时征收违法财产,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2.人身性行政强制措施:(1) 行政拘留: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进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2) 行政扣留:行政机关依法扣留违法行为人并对其进行教育改造。
(3) 行政处分: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罚款、暂扣证照等行政处罚。
四、行政强制的程序1.立案阶段:(1) 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查明事实。
(2) 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行政强制措施。
(3) 通知当事人,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2.强制执行阶段:(1) 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2) 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进行救济。
(3) 行政机关应及时履行相应的义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行政强制法实施细则2.相关法律法规解读3.典型案例分析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政机关:指行政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或机构。
2.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行为。
3.强制措施: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采取的限制、拘留、查封、扣押等措施。
《行政强制法》讲解行政强制法讲解一:概述行政强制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执行行政行为的一种法律规范。
它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
二: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必须有法律依据。
2. 公正性原则:行政强制的行为必须公正,不能带有歧视性。
3. 限制性原则:行政强制的范围和方式必须限制在法定范围内。
4. 适度原则:行政强制的力度必须适度,不能过分强制。
三:行政强制的程序1. 强制决定的制定: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被执行的行政行为做出强制决定。
2. 强制通知的送达:行政机关需要向被执行人送达强制通知书,告知被执行的内容和强制截止日期。
3. 强制执行的实施:行政机关根据强制决定的内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进行执行。
4. 强制执行的监督:行政机关应定期对强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执行结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行政强制的措施1. 罚款:对行政违法行为可以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普通由法律规定。
2. 扣押:对违法行为涉及的财物可以进行扣押,待解决问题后再行处理。
3. 暂扣许可证:对违法行为涉及的许可证可以进行暂扣,限制被执行人的相关行为。
4. 查封:对违法行为涉及的场所或者设施可以进行查封,禁止相关行为的进行。
5. 拆除:对违法行为涉及的建造或者设施可以进行拆除,彻底消除违法行为。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如下附件:1. 强制决定书样本2. 强制通知书样本3. 强制执行监督记录表范本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强制: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执行行政行为的行为。
2. 强制决定: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被执行的行政行为做出的决定。
3. 强制通知:指行政机关向被执行人送达,告知被执行的内容和强制截止日期的通知书。
4. 罚款:指对行政违法行为可以处以的经济处罚。
5. 扣押:指对违法行为涉及的财物进行暂时扣押的措施。
行政强制知识点总结一、行政强制概述行政强制是指国家机关对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非自愿行为强制执行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职权的行为。
行政强制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体现,是国家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强制措施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在我国行政管理中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包括对违法行为、行政处分的执行、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等。
行政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行政强制的法律基础1. 行政法律基础:行政法律是行政强制的法律基础,包括宪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则具体规定了行政强制的程序和方式。
2. 行政职权基础:行政职权是行政强制的法律基础之一。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有对特定对象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利。
3. 行政处罚基础:行政处罚是行政强制的一种形式,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
三、行政强制的种类行政强制包括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对违法行为的强制执行、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对行政处分的执行等。
1. 对违法行为的强制执行: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职权规定时,行政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法定的义务或停止违法行为。
2. 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决定,对特定对象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按照行政决定的要求履行义务或行为。
3. 对行政处分的执行: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行政处分措施后,有权对行政处分进行执行,包括责令停产停业、追缴罚款等。
四、行政强制的程序行政强制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强制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决定阶段:行政机关在对违法行为、行政决定或行政处分进行强制执行前,需要作出相应的决定,并通知相关对象。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条件下对个人和组织实行的强制性措施。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是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有效行使职权、保正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下面,本文将就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展开阐述。
一、行政强制的种类1. 行政警告:是行政机关根据执法权限或执法职责规定对被行政行为人进行的警告性通告,目的是要求被行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防止行政违法行为和侵害公共利益行为的发生。
2. 行政罚款:是行政机关根据执法权限或执法职责规定对被行政行为人进行的强制性措施,在依法裁决的情况下,由被行政行为人按照规定支付一定金额的罚款,以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和教育。
3. 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程序依据执法职责规定对被行政行为人进行的强制性限制措施,目的是要求被行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防止其继续侵害公共利益。
4.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根据执法职责规定对行政行为人采取强制执行,强制将行政行为人违法违章行为导致的损害、擅自占有的违法财物以及其他被法律规定要求执行的内容强制执行。
5. 行政吊销许可证:是行政机关依法对从事需要行政许可的经营或行业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的强制措施,要求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取消或吊销经营或从业资格,以保障公共利益。
二、行政强制的设定1. 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是法律规范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法律制度,必须有法律的授权或法律规范才能实施。
2. 权限授予:行政机关的执法工作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赋予相应的权限,具体表现为监管权限、调查证据权限和处罚权限等。
3. 条件限制: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方法,在实施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和证明,审慎使用行政强制。
4. 监督机制: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使用行政强制的选拔、培训、管理和工作监督,确保其合法、合理、公正的执行。
综上所述,行政强制是行政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保障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必须在法律规范下进行合理、程序化的实施,避免滥用权力和侵害公民权益。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为维护公共利益或保障公民权利,采取强制手段对其实施的活动。
行政强制是行政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行政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一种强制性反应。
行政强制的种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清理、行政征收、行政拘留和行政强制改正。
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主要针对那些拒不接受行政处罚或未按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被处罚人。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的主要程序包括责令执行、自行强制执行、强制拘留和强制驱逐等措施,此外还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委托和行政处罚强制执行保证金等方式。
二、行政强制清理行政强制清理主要是针对那些违法建设、违法占用土地、违法拆迁等活动进行的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清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勒令停工停业、责令拆除、行政强制拆除、强制撤销批准等,行政强制拆除还可采取住户搬迁补偿等措施。
三、行政征收行政征收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将私人财产转为国家所有的强制要求,例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行政征收的方式包括协商征收和强制征收两种。
当征收方以协商的方式向财产所有人提出征收要求,并与财产所有人达成征收协议后,行政征收便得以实现。
如诉讼征收,征产时必须取得法院强制执行的批准。
四、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为了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和谐、保护公民人身财产等采取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拘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日。
除了各种刑事犯罪外,行政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和交通安全规定的行为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
五、行政强制改正行政强制改正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等目的,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改正的主要手段包括责令改正、强制停业或关闭、强制改建、强制停产等措施。
在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事,并注重程序的公正和合法性,防止过度滥用行政权力。
此外,在行政强制措施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和人权保障原则。
3.税务行政强制
税务机关收缴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都是税收特别法规定的具体执法措施,属于税务行政强制范畴。
【2017·多选题】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包括()。
A.代履行
B.税务机关强制执行税款
C.查封、扣押
D.税务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款
E.冻结存款账户
【答案】CE
【解析】(1)选项AB: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2)选项D:属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13·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和《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下列行政行为中,性质上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A.有权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拆除当事人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
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合理性原则)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合理,应当符合比例原则。
(1)对于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2)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价值应当适当。
(3)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时所选择的强制手段应当适当:
①当事人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时,应当优先使用非强制手段。
②行政机关应当优先使用间接强制手段(代履行、执行罚),在代履行和执行罚无法实现行政目的时,才适用直接强制执行。
③多种强制手段都可以实现行政目的,应当选择对当事人损害最小的方式,即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
2.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1)由法律设定。
(2)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017·单选题】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强制设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强制执行由行政法规设定
D.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划拔存款的行政强制执行
【答案】A
【总结】
第二单元行政强制措施
2.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10项)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提示】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限制人身自由: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2)由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3.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10+3项)
除应当履行一般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
(2)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而非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3)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
2.查封、扣押的范围
6.解除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
①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②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③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④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
⑤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2)解除程序
①应当立即退还财物;
②已将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的,退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
③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2013·单选题】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查封扣押权及其实施程序和人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或者社会危害性小,则行政机关不得行使查封扣押权
B.事先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是查封扣押的法定必经程序
C.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社会组织行使查封扣押权
D.查封扣押不得由行政机关以外的人员实施,但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均可实施
【答案】B
【解析】(1)选项A:对于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2)选项B:原则上应当事先报请批准;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不能省略)。
(3)选项C: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4)选项D: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如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2013·多选题】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的法定情形包括()。
A.当事人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
B.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C.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
D.作为当事人的法人解散
E.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答案】BCE
【解析】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1)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选项E);(2)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选项B);(3)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4)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选项C);(5)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三、冻结(存款、汇款)(★★★)
1.实施主体
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包括税务机关,但不得委托。
2.范围
(1)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
(2)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3.实施程序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制作现场笔录;
(5)向金融机构交付“冻结通知书”。
4.金融机构的配合
(1)金融机构接到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冻结通知书后,应当立即予以冻结,不得拖延,不得在冻结前向当事人泄露信息。
(2)法律规定以外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要求冻结当事人存款、汇款的,金融机构“应当”拒绝。
5.交付冻结决定书
(1)依照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日内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
(2)冻结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①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②冻结的理由、依据和期限;
③冻结的账号和数额;
④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7.解除冻结
(1)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冻结的决定:
①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②冻结的存款、汇款与违法行为无关;
③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冻结;
④冻结期限已经届满;
⑤其他不再需要采取冻结措施的情形。
(2)行政机关作出解除冻结决定的,应当及时通知金融机构和当事人。
金融机构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解除冻结。
(3)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或者解除冻结决定的,金融机构“应当”自冻结期满之日起解除冻结。
【2017·单选题】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下列关于实施冻结存款、汇款强制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可以重复冻结
B.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
C.依照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
D.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实施
【答案】A
【解析】选项A: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
【2012·多选题】《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冻结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有()。
A.提出陈述和申辩意见的权利、途径和期限
B.冻结决定书交付的期限
C.冻结的账号和数额
D.冻结的理由和依据
E.冻结的期限
【答案】CDE
【解析】冻结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冻结的理由、依据和期限;(3)冻结的账号和数额;(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5)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