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8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压泵抽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压强。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文档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海绵、砖块、针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步行在沙滩上感觉脚痛,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 请列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并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均符合教学实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及计算至关重要。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
具体内容涉及: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 p = \frac{F}{A} \],其中\[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 F \]表示力,单位牛顿(N);\[ A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3.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不同形状的容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踩气球、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分析生活中实际的压强例子,如水坝、气垫船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压强计探究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现场出题,让学生即时解答,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
2. 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压强的实际应用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压强现象。
3. 根据压强公式,分析一个受力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时,压强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和受力面积。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气垫船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2. 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2)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计算压强的公式;2. 能够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3. 学会使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是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压强计;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用力压一块泥巴,泥巴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解释公式的应用。
3. 实验演示:使用压强计进行实验,展示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压强,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练习:给出一些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让学生计算压强;2.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压强现象。
作业答案:1. 计算练习:根据给出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出压强;2. 应用练习: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压强现象,给出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压强的应用,如流体的压强、大气压强等,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需要明确压强的定义。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计算公式为: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是理解压强与其他两个因素关系的基石。
1. 压力大小对压强的影响: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p = F/S,其中 F 表示受到的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滑轮组、细线、砝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展示压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讲解: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讲解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压力为20N,受力面积为0.01平方米时的压强。
(3)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