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肠道原因的超声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33.79 KB
- 文档页数:2
7种小儿消化道急症超声表现小儿急腹症的特殊体征婴幼儿:异常哭闹,辗转不安或蜷卧不动儿童:行走缓慢、身体前驱,家长背抱小儿腹痛的起病方式•无任何症状,爆发性起病:穿孔、血管意外•起病迅速,很快恶化:胰腺炎、坏死性小肠炎•渐进性起病,缓慢加重:阑尾炎•阵发性,有缓解期:肠套叠小儿急腹症的病理特点•先天畸形•以肠道为主•局限疾病的泛化反应•进展快•不易形成板状腹、肌紧张不明显小儿急腹症的年龄特点•新生儿期:先天性畸形、肠闭锁、巨结肠•<2个月:胎粪性腹膜炎、肠粘连•2个月~2岁:肠套叠、嵌顿疝•2岁~学龄前:肠蛔虫症、阑尾炎•较大儿童: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肠道由脐腔回纳腹腔时,旋转和位置分布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上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肠旋转不良胚胎期肠管在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覆着不全,可引起上消化道梗阻和肠旋转坏死。
中肠末端的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在妊娠第10周时位于腹腔左方,在旋转时按逆时针方向从左向右旋转,至盲肠转到右下腹髂窝为止。
如果发育不正常,结果盲肠不在右髂窝,同时结肠系膜和小肠系膜都不覆着于后腹壁上.病因: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病理类型: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第二段肠扭转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空肠上段膜状组织压迫和屈曲空肠第一段临床表现:生后反复呕吐,含胆汁,大便,量较少,血便,上腹略饱胀肠扭转→完全性肠梗阻肠旋转不良是脐膨出最常见的并发症超声检查方法第一步(一步扫查法):常规扫查观察有无扩张肠管、增厚肠壁,有无Whirlpool征。
同时于剑突下横切面平移探头观察SMA及SMV主干位置关系,判定有无位置逆转,这一步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扫查方法。
肠系膜上血管根部呈现SMV/SMA位置逆转,即SMV位于SMA左侧第二步(两步扫查法):重点进行肠系膜血管走行的扫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探头顺时针旋转180°、配合患儿呼吸适度加压,并实时左右侧动探头,必要时做轻微的角度调整,清晰显示SMA和SMV主干血管直至纤细的末端,同时尽可能显示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走行情况。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小儿急腹症的手段之一,具有损伤小,速度快的特点。
急腹症是儿科门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该疾病会严重危及孩子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因为急腹症有早期无典型症状、病程发展快的特点,而且这一类疾病误诊率很高,会使病情造成延误,因此很多大夫在患者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时候,会通过让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来进一步协助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有梗阻或者脏器感染、出血等,对小儿急腹症诊断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频超声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价值于海霞【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评价它在小儿腹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其中以右下腹和脐周最多见;腹痛组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正常组增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正确判断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07【总页数】2页(P816-817)【关键词】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高频超声【作者】于海霞【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037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小儿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多种多样,在发生上感、中耳炎、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幼儿及儿童往往伴有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
近年来由于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但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却不尽相同。
为了正确认识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达到正确诊断和鉴别腹部淋巴结疾病的目的。
现对我科超声探查到肠系膜淋巴结的31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做回顾性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2010我科超声探查的408例儿科门诊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资料,对其中能探查到肠系膜淋巴结的31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声像图资料做总结、分析。
316例中男198例,女118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7.0±2.65)岁。
本组病例均因程度不同、时间不等的间歇性或持续性腹痛而就诊,并且已经排除有明确病因的腹痛(如阑尾炎、肠套叠、肠蛔虫、淋巴结核、肝、胆、胰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Siemens 300型及Philips 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MHz。
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一、阑尾炎1.超声表现在超声表现上,阑尾炎可表现为阑尾壁明显肿胀,直径增大,超声呈现的典型表现为压痛时阑尾明显扩大、壁厚、血流增强。
阑尾腔内可有液体积聚,呈现为暗区或有点状回声。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1.超声表现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超声上可表现为肠系膜区域淋巴结肿胀增大,呈现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三、胆囊炎1.超声表现胆囊炎在超声上可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形态发生改变,胆囊腔内可见到结石形成,引起胆囊积液,此外在压痛时可见到胆囊区域受压后疼痛加剧。
四、肠梗阻1.超声表现肠梗阻在超声图像上可观察到肠管明显扩张,呈现为长段或短段性肠管扩张,肠管内可见液气平面,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五、腹腔积液1.超声表现腹腔积液在超声上呈现为腹腔内回声不均的暗区,根据积液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出血性积液、浆液性积液、脓液性积液等,可通过超声检查对积液进行定性。
六、急性胰腺炎1.超声表现急性胰腺炎在超声上可表现为胰腺肿胀增大,边界模糊,可见胰腺内低回声区,此外可见胰周围积液,局部压痛时胰腺肿胀明显,局部血流增强。
七、肾积水1.超声表现肾积水在超声上呈现为肾盂明显扩张,肾盏增大,肾脏形态发生改变,肾脏内回声均匀,肾积水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并可对肾盂积水的原因进行评估。
通过对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快速地进行诊断。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腹症中的应用,对于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超声检查的技术要点,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面分析患儿的情况,为患儿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儿童常见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点击蓝色小字“超声”订阅哦!节日快乐,\(^o^)/~为什么选择超声?
减少放射线辐射相对经济性较好避免使用镇静剂基于问题解决模式
儿科腹部超声使用适应症
幽门狭窄肠套叠阑尾炎腹部包块
儿童呕吐常见病因
幽门狭窄肠扭转胃肠炎小肠梗阻
儿童腹痛病因
肠套叠阑尾炎占位病变肾结石胆囊结石卵巢扭转其他
幽门狭窄好发年龄:小于6月婴儿
发病症状:喷射性呕吐、体重下降、容易饥饿、脱水及嗜睡幽门狭窄体征:“幽门橄榄”外观,如图所示
超声影像:
肠扭转十二指肠位置
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位置变换
肠套叠小肠肠管被肠管运动推入或压缩进入临近肠管,可以套叠进入临近小肠也可以是结肠肠管中。
病因:自发、病理因素
好发年龄段:6月至四岁婴幼儿临床症状:急性、间断性腹痛,呕吐、腹泻,脓血便,肠鸣音异常,触诊腹部包块。
超声影像
阑尾炎超声检查技巧:选用线阵探头,扫描阑尾的纵切面及横切面,注意阑尾盲端,探头按压肠管确定是否阑尾组织。
超声特征:右上腹肿胀肠管。
测量阑尾外径:如按压肠管外径大于6mm,确证阑尾炎,敏感性在98%。
阑尾炎周围血流丰富。
肠管周围可有积液。
阑尾、结肠炎症变化,容易并发穿孔。
阑尾炎鉴别诊断:便秘、卵巢扭转、卵巢皮样囊肿、腰大肌脓肿/血肿、胃肠炎/结肠炎、炎性肠病、Cohn's病、尿路梗阻。
超声检查应用于小儿腹痛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袁宗成;钱维成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8(003)009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应用于小儿腹痛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院
进行治疗且经超声诊断的900例小儿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临床
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超声诊断效果.结果经超声诊断,900例患儿中,73例被诊断为阳性,阳性率为8.11%,其中阑尾炎12例,肠道蛔虫3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不良
2例,腹股沟斜疝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49例.且除阑尾炎符合率为92.31%外,其余
病症符合率均为100.00%.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痛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该检测方法对患儿无辐射影响,有可重复操作、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袁宗成;钱维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超声科,陕西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茅坪中心卫生院超声科,陕西安康,7258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中的应用 [J], 毛小萍;唐媛;聂晓程;刘媛;王敏
2.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魏秀华;王兆富
3.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中的应用 [J], 陈四华
4.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杨晓樨; 马吉芳; 孙澜; 王镱达; 宋明慧; 赵营营
5.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采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王苗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