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图像题汇编培优训练(附解析)(word)
- 格式:doc
- 大小:526.50 KB
- 文档页数:30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C.水的电解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来源】2019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B、镁粉和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 + H2SO4 = MgSO4 + H2↑,Fe +H2SO4 = FeSO4 + 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中,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铁生成的氢气质量。
镁的活动性强于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较快,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C、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而不是2:1,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D、高温煅烧的一定量石灰石,后生成氧化钙质量,质量先减小,等到石灰石反应完后生成的氧化钙为一定值,而不是0,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曲线降低,溶液冷却,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曲线上升,符合题意;B 、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222H O 2H +O ↑↑通电 ,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与图象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 、将足量MgCO 3和MgO 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氯离子质量相等,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也相等。
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 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NaOH 溶液B.NaCl 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C.Na2CO3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D.NaOH 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来源】上海市长宁区姚连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稀硫酸显酸性,pH<7,图中一开始,pH>7,与图不相符,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显中性,pH=7,图中一开始,pH>7,与图不相符,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显碱性,一开始pH>7,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7以下,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加入蒸馏水,氢氧化钠被稀释,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D .电解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碱性变弱,但是不会变成酸性,pH 不会小于7,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B 、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会被稀释,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不会增大,图像与变化不符,错误;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 溶液会发生反应;24242H SO 2NaOH=Na SO 2H O ++ 和4224CuSO 2NaOH=Cu(OH)Na SO +↓+ 刚开始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开始和硫酸铜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反应结束之后,沉淀质量不变出现一条水平线,选项符合题意,正确;D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不是2:1,图像错误;故选:C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 MnO 2 混合制取氧气B .随温度的升高,CO 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铁上分别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进行分析。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C.水的电解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来源】2019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B、镁粉和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 + H2SO4 = MgSO4 + H2↑,Fe +H2SO4 = FeSO4 + 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中,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铁生成的氢气质量。
镁的活动性强于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较快,图像与事实相符,故B正确;C、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而不是2:1,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D、高温煅烧的一定量石灰石,后生成氧化钙质量,质量先减小,等到石灰石反应完后生成的氧化钙为一定值,而不是0,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答案】B【解析】【详解】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且有催化剂的需要时间短,A错误;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烧碱会先和稀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产生沉淀,待稀硫酸反应完后才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C、向稀盐酸中滴加水,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随着水的加人,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C错误;D、锌、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与酸反应速率更快,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因此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错误。
化学图像题汇编综合分类解析(word)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C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C.将t3°C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详解】A、t2°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两物质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t1°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即等质量的水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是甲<乙,反之将等质量的甲、乙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甲>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没有指明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已知氯化钙溶液为中性溶液,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像不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过量,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选项正确;B、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选项正确;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盐酸消耗完了,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上述三个过程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不同,曲线的斜率变化有三种,选项错误;D、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了,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开始减小,选项正确。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百合外国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2.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Fe(NO3)2+ Zn=Zn(NO3)2+ Fe。
【详解】A、因为a~b都表示发生了第一个反应,故此时a点所得固体为银,没有铁,选项A错误;B、b点表示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没有硝酸银,只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选项B错误;C、c点表示第2个反应也恰好反应完全,故此时所得固体为银、铁,没有锌,选项C错误;D、c~d表示锌过量,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选项D正确。
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来源】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A【解析】【分析】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2.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如图情形一组是()A.往氢氧化钠与苏打的混合溶液中逐量滴加稀盐酸B.往硫酸与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量滴加氢氧化钡溶液C.往盐酸与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量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往氯化铜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量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优先反应原则,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一开始无气体产生,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待碳酸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根据优先反应原则,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钡,故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符合题意;C、根据优先反应原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镁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优先反应原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化学图像题汇编培优卷(word)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故选:B。
2.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
下列有关质量关系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盐酸与氯化钙混合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盐酸先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先出现气泡,在盐酸被消耗完毕后,二氧化碳不在生成,气体质量不再增加,然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再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时才有沉淀出现,质量增加,当氯化钙被消耗完毕后,不再产生沉淀,沉淀质量不在增加。
【详解】A、图像表示的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由分析可知,碳酸钠一开始加入先与盐酸反应,在盐酸消耗完毕后,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继续加热碳酸钠溶液,沉淀增加,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沉淀随碳酸钠加入量的关系时,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沉淀出现,质量增加,直至氯化钙消耗完毕,质量不再变化,选项A正确;B、图像描述描述气体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碳酸钠溶液加入后,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不断加入碳酸钠,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气体质量不改变,选项B正确;C、盐酸与氯化钙溶于水,形成溶液,在不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质量也存在,不能为零,选项C错误;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随着碳酸钠加入,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与氯化钙全部反应完毕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练习(及答案)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烧杯中盛有 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 物质,烧杯内液体的 pH 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x yA NaOH 溶液稀 HCl(过量)B稀 H2SO4Mg(适量)C Ca(OH)2CO2(适量)D稀 HCl NaOH 溶液(过量)A.A B.B C.C D.D【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份网络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稀盐酸至过量。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则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A错误;B、稀硫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
B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
且生成的水呈中性,pH等于7。
C正确;D、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
D错误。
故选C。
2.下列图像与所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等质量的粉末状金属镁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反应D.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C【解析】【详解】A、向 pH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pH只能无限接近7,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B、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沉淀一开始就有,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的粉末状金属镁和铁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由于镁比铁活泼,且比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所以镁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质量较大,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因为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的硝酸钾晶体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A.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C.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生成的氢气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A正确;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速率速率快,故B正确;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但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故D不正确。
故选D。
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滴至dg时,溶液pH>7【答案】B【解析】【详解】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培优训练(附解析)(word)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故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而原题中没有注明是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下列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 .D .【答案】D【解析】【详解】A 、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反应开始时pH>7,A 错误;B 、发生的反应为22424242NaOH H SO Na SO 2H O SO -+=+,的个数随着稀硫酸加入而不断增加,B 错误;C 、反应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随着稀硫酸的加入而不断增加,C 错误;D 、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物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由于稀硫酸的加入使得溶液总质量还在增加,因此导致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D 正确。
故选D 。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A .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加入不同的金属B .盐酸、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C.稀释氢氧化钠溶液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答案】A【解析】【详解】A、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铝和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铝和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Mg + H2SO4 = MgSO4 + 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8份质量铝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相符,故选项A正确;B、向盐酸、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开始加入的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加入的氢氧化钾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故选项B不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最终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选项C不正确;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开始煅烧的时候,固体碳酸钙不会分解,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煅烧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才会增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其溶液的pH值只能无限的接近于7,不能小于7.故A错误;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铜,所以氯化铜的量从零开始,直至氧化铜反应完,不再增加,故B错误;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刚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直到反应停止,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D、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生成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直到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
故选D。
5.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 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 Ba (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 Ba(OH)2 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H2SO4和 CuCl2一定有,HCl 一定无,可能有 NaNO3B.HCl、CuCl2 一定有,H2SO4一定无,可能有 NaNO3C.HCl、CuCl2、NaNO3一定有,H2SO4一定无D.CuCl2一定有,HCl、H2SO4可能有,可能有 NaNO3【答案】B【解析】【分析】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
【详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盐酸,如果含有硫酸,则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一定不含有硫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氢氧化钡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开始没有生成沉淀,然后氢氧化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一定不含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定量后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A分析可知,一定不含硫酸。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6.下列四个图形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B.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恒温蒸发水C.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足量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的活动性强,所以镁反应时间短,金属足量,而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所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B、接近饱和的碳酸的溶液恒温蒸发到饱和后再蒸发一直饱和,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和氯化钡都能与稀硫酸反应,而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所以加入硫酸后立即生成沉淀;故选项错误;D、pH=2盐酸溶液加水稀释酸性会减弱,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应始终小于7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如图的是选项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HCl和Na2SO4BaCl2溶液B Cu和Fe稀HClC稀H2SO4和MgCl2NaOH溶液D NaHCO3和K2SO4稀HCl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象,滴加X到一定量时才有气体或沉淀产生,说明刚开始时X与某种物质反应不产生气体或沉淀。
【详解】A、往稀HCl和Na2SO4混合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沉淀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B、往Cu和Fe混合固体滴加稀HCl,铜不与稀HCl反应,铁能与稀HCl反应,产生氢气,气体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C、往稀H2SO4和MgCl2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硫酸反应完后,NaOH溶液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沉淀曲线与图示相符合,符合题意;D、往NaHCO3和K2SO4混合液滴加稀HCl,K2SO4溶液不与稀HCl反应,而NaHCO3溶液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到一定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数据与量的关系,下图为某实验小组绘制的关于向硫酸与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化过程的有关图像,横坐标为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纵坐标为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B.纵坐标为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C.A-B段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在反应D.O-A、A-B、B-C段硫酸钠的质量经过了不变、变大、不变三个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Na2SO4。
由于氢氧化铜还可以被硫酸消耗,所以可以分析出,该反应中,应该是滴加的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被消耗尽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详解】A、纵坐标若表示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
通过分析可知,沉淀是氢氧化铜。
由于初始条件下,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结束之后再和硫酸铜反应。
所以OA段描述的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AB段描述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BC段描述的是氢氧化钠过量,不反应。
所以OA过程中,不产生沉淀,AB过程中产生沉淀,BC过程中不产生沉淀。
符合题意。
A正确;B、纵坐标若表示反应体系中水的质量,在初始状态下,烧杯中盛装的是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溶液中已经含有水,而且质量一定大于0,所以起点不为0。
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OA段描述的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AB段描述的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BC段描述的是氢氧化钠过量,不反应。
C错误;D、OA段有硫酸钠生成,AB段也有硫酸钠生成,BC段没有硫酸钠生成。
所以该阶段硫酸钠的质量经过了增大、增大、不变的过程。
D错误。
故选A。
9.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酸性就越弱,PH就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0,错误;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生成的沉淀质量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而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故选D1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生石灰C . 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 . 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答案】A【解析】【详解】A 、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值大于7,逐渐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 值减小到7,最后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B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恢复至原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由于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氧化钙前相等,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硫酸钠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D 、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22Mg +2HCl MgCl +H 242═,22 Fe+2HCl FeCl+H 562═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图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