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 格式:docx
- 大小:38.94 KB
- 文档页数:38
国学智慧读后感国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博大精深和对于生活智慧的指导。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国学智慧的读后感。
一、修身养性国学智慧之所以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是因为它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修炼。
在古代,人们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注重品德修养。
通过读国学经典,我了解到修身养性是国学智慧的核心。
例如《论语》中的“弟子规”教导人们要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要从自我修炼做起,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这些智慧启发了我,使我意识到要从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做起,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二、人生哲理国学智慧在阐述人生哲理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容。
通过读国学经典,我发现其中蕴含许多道理和启示。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对他人抱有同情心和尊重;《孟子》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人性本善,要善待他人等。
这些智慧让我明白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智慧之道国学智慧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深邃而宽广的智慧之道。
通过读国学经典,我了解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和智慧方法。
例如《道德经》中的“致虚极,守静笃”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保持平静的心态;《周易》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启示我们要坦荡做人,远离小人的庸俗思维。
这些智慧让我认识到,要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世界,保持平和和正直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体验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对于我们的指导意义。
国学智慧教会了我如何修身养性,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它向我展示了人生的哲理,让我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国学智慧教会了我一种智慧之道,让我以开放的心态和正直的品德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我将继续学习和领悟国学智慧,用智慧的力量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国学智慧学习体会一、引言国学智慧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
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智慧。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国学智慧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二、学习国学智慧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国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先贤的智慧。
2. 增进修养: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学,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养,成为更好的人。
3. 增长智慧:国学智慧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三、学习国学智慧的方法和途径1. 阅读经典著作: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是学习国学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仔细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能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
2. 参与讲座和研讨会:许多学术机构和社团经常举办国学智慧的讲座和研讨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能够与专家学者交流,深入了解国学智慧。
3.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国学智慧,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学习国学智慧的体会和收获1. 增强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这使我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2. 增长道德修养:国学智慧中强调的道德观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不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3. 提升思维能力:国学智慧中的哲理思辨和逻辑推理对我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我学会了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增进家庭和睦:国学智慧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我家庭关系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学会了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家庭和睦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目标。
五、总结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国学智慧对个人修养和智慧的提升作用。
国学智慧的意思国学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专攻哲学、历史、儒家伦理学、礼仪、文献、释文典籍、绘画、书法等,内容涵盖理学、礼学、书学、史学等,其目的在于让人们洞悉历史、学习礼义、运用哲理,汇集智慧及晓得先贤之说。
现在的中国,国学仍然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一直受到世人尊重和喜爱,被提倡为当今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智慧在其中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桥梁连接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一种深思熟虑的方式来反映,梳理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它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汇。
国学智慧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不可思议的是它的智慧能够给人们更有深度的思考、新的认知,让人们从不同角度来洞悉人世万象,它不仅拓展了人们对不同文化侧面的认知,还拓宽了人们思维的空间,从而使人们从一个新角度来理解事物。
国学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传统文化中许多博大精深的东西。
它反映出中华民族智慧的智慧,教化人们如何应对形形色色的困境,以及如何看待宇宙的宏大规律。
它包括对生活的省思思考、对历史的洞察及对社会的宏观规律的把握,赋予中国文化更加宽广的内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模式,让我们有机会去尊重、领悟和借鉴国学智慧,将其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收获更多的智慧和愉悦。
国学智慧也让人们有机会进行自我反省,思考和审视自身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以自省之心和谦逊之心来审视自我,把握机会,坚守原则,行事端正,归趣于谦逊的修养,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国学智慧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与国际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
它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过程,领悟古今中外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洞悉宇宙法则,启示人们以正确良好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拥抱新思维,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实现自我成长,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期望。
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能够启迪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以下是人生必读的国学智慧:
1. 修身养性:《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修养,要求人们要懂得自我反省、修身养性,以达到德行高尚、慈善仁义的境界。
2. 尊师重教:《孟子》、《荀子》等经典,强调尊重师长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人们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提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和品德的人才。
3. 诚信正直:《礼记》、《尚书》等经典,强调诚信正直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合作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4. 顺应自然:《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强调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和天地相应,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5. 恒心不懈:《论语》、《孟子》等经典,强调恒心不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这些国学智慧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
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1 -。
国学智慧,智慧人生引言概述:国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对于人生的指导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学智慧如何指导我们过上智慧人生。
一、修身养性1.1 注重修身:国学智慧强调修身养性,要求人们修炼内心,培养高尚品德,保持清净心灵。
1.2 尊重传统:国学智慧倡导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1.3 培养品德:国学智慧注重培养人的品德修养,提倡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孝顺父母等美德。
二、修身养心2.1 培养心灵:国学智慧强调培养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远离浮躁和功利。
2.2 善待他人:国学智慧倡导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 悟道修身:国学智慧主张悟道修身,通过悟道修心,达到心灵的平和与升华。
三、修身养智3.1 勤学好问:国学智慧提倡勤学好问,不断学习进取,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3.2 明辨是非:国学智慧教导人们要明辨是非,懂得分辨善恶,遵循道德准则。
3.3 慎思明辨:国学智慧强调慎思明辨,不轻信谣言,不被外界干扰,保持清醒头脑。
四、修身养性4.1 培养气质:国学智慧注重培养人的气质,提倡端庄慷慨、礼貌谦和的处世之道。
4.2 知行合一: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4.3 善待自然:国学智慧倡导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
五、修身养心5.1 善待他人:国学智慧倡导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2 悟道修身:国学智慧主张悟道修身,通过悟道修心,达到心灵的平和与升华。
5.3 培养心灵:国学智慧强调培养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远离浮躁和功利。
结语:国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指导我们过上智慧人生。
通过修身养性、修身养心、修身养智,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智慧水平,实现心灵的升华与和谐。
愿我们能够珍惜国学智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追求智慧人生的目标。
学习国学智慧体会国学智慧体会国学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经典著作和智慧思想。
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智慧。
一、国学智慧的背景和意义国学智慧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思想体系,以及《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二、学习国学智慧的方法和途径1. 阅读经典著作:学习国学智慧的首要途径是阅读经典著作。
《论语》中有孔子的言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智慧;《道德经》中有老子的哲理,可以引导我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金刚经》中有佛陀的教诲,可以启迪我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2. 学习国学名家的思想:除了阅读经典著作,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学名家的思想。
如程颐、朱熹等儒家思想家,他们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智慧;王阳明、陆九渊等心学家,他们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可以引导我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 参观国学文化遗址和博物馆:除了书本学习,我们还可以亲身体验国学智慧。
参观国学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如孔庙、孔府、岳阳楼等,可以让我们更加贴近国学智慧的源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学习国学智慧的益处和应用1. 培养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 提升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国学智慧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国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国学智慧,我们可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现实中的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
史中,包含了广泛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智慧。
以下是现实中的国学智慧的一些例子:
1.“和为贵”——和睦相处、和睦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甚至个
人的基本要求和智慧。
2.“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保持平衡,追求稳定和持续发展,是
一种重要的领导智慧。
3.“以德治国”——依靠道德规范和道德引领来引导国家发展,以德
治国才能确保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4.“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是构建良好商业信誉和
信任关系的重要基础。
5.“礼仪之邦”——尊重礼仪、注重人文关怀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6.“勤俭节约”——勤俭是一种生活智慧,让人们莫忘初心、崇尚简朴、珍惜资源。
7.“因势利导”——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开展复杂工作时,因势利导是
一种很实用的智慧。
8.“仁义礼智信”——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领导管理时,仁义礼智信是
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
古之圣贤,博学多才,言辞典雅,其所言者,皆国学之智慧也。
夫国学,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智慧,历久弥新,启迪后人。
今人欲领略国学之精髓,须先通文言文,方能窥见其中之奥妙。
以下,试以文言文翻译国学智慧,以飨读者。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大学》说:“修养自己,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此句言修身之道,以己为重,内修己身,外治家国,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之境界。
修身者,心灵之修养,道德之提升;齐家者,家庭和睦,亲情融洽;治国者,国家强盛,百姓安居;平天下者,世界和平,人类和谐。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论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论语》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此句言人际交往之道,倡导以德服人,以仁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此乃人际交往之根本,为人处世之智慧。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文:《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论语》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此句言学习之道,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生之根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学而时习之,即在学习中不断温习,巩固所学,使知识更加牢固。
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文:《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老子》说:“千里的旅程,始于脚下。
”此句言人生哲理,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着成功之路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坚持和努力。
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原文:《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庄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此句言人际交往之道,强调君子之交以道德为基础,淡泊名利;而小人交往则以利益为纽带,虚伪奉承。
君子之交,真诚相待;小人之交,虚伪敷衍。
总之,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文言文翻译国学智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先贤之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提供指导。
国学智慧的四个层次国学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涵盖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智慧,不仅是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源头,也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
而国学智慧的四个层次,简要概括如下:一、修身层次修身是国学智慧中的首要层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是指对人自我内心的提升和修炼,包括对自己的素质、品德、情操、学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表现。
国学智慧中的修身强调了内心的正直、道德、善良和谦虚等品质的重要性,同时也着重于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二、涵养层次涵养是国学智慧中的第二层次。
涵养是指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关注和维护,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保护。
国学智慧中的涵养,强调了对环境的敬畏和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平和、宽容、包容的心态,与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人际关系。
三、治理层次治理是国学智慧中的第三层次。
治理是指在社会和国家中,对行政、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国学智慧中的治理,强调了以民为中心、人本思想和全面发展的原则,需要我们合理运用公共资源,将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不断优化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保持勤政、廉洁,艰苦创业、担当实干的精神。
四、成就层次成就是国学智慧中的最高层次。
成就是指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国学智慧中的成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行动起来,创造出人生的价值和人类的价值。
同时,成就也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道德、性格的素养,摒弃虚荣和功利,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总之,国学智慧的四个层次,从人生、社会、国家、历史等多个层面,阐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智慧和精神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2个国学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72个值得珍藏的国学智慧,希望能给您带来启示和帮助。
1. 仁者自有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4.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5. 人心难测,道心易知。
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7.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 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达成。
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0.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1.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芝麻满仓粮。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不耻下问,才能有所长进。
18. 虽千万人吾往矣。
1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0. 贵人之言,其出必行;卑人之言,其入必止。
21. 刻舟求剑,徒劳无功。
2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30.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3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 知识的积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6. 行百里者半九十。
37. 知耻近乎勇。
3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0. 人生在世,须学会放下。
41. 知足常乐。
42. 命运多舛,不要轻言放弃。
43. 虑未可知,谋已可成。
44. 桃花扇底,见人不言,知人不疑。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1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1.0 分A、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B、时空关心C、中听,契合事理D、人的内心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1.0 分A、资产阶级B、中产阶级C、无产阶级D、共产阶级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1.0 分A、《大学》B、《周易》C、《诗经》D、《尚书》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4要想成为君子从立心上讲需要什么?0分A、务本B、务实C、务真D、务业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B5孔子是用什么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1.0 分A、财富B、地位C、声望D、道德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6“今文尚书”是用那种字体传播下来的?1.0 分A、楷书B、小篆C、隶书D、草书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7哪本书详细记载了儒生在战国时的遭遇?1.0 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8孔子最提倡用哪种方法来区分君子和小人?1.0 分A、地位和财产B、格局的大小,气象的有无,眼界的高低,胸怀的宽侠C、道德D、三个都是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9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的人家不包括?1.0 分A、欧阳高B、夏侯渊C、夏侯胜D、夏侯建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0礼在其前两个功能形成之后就会担负起的第三个功能什么?1.0 分A、司法B、哲学C、教化D、伦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1我们学习《周易》 的目的是什么?1.0 分A、学会占卜B、避免灾祸C、提高自己的视野,品味,扩大自己的格局D、通晓鬼神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2汉代尊君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1.0 分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夹氏传》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3“读书的目的是改变气质”这句话出自?1.0 分A、《中庸》B、《论语》C、《经学理窟》D、《周易》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4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1.0 分A、《国学通论》B、《从汉风到唐音》C、《唐朝简史》D、《汉赋与汉代文明》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5法家的用人之术都有哪些?1.0 分A、顺上,实能,专任,易制B、顺下,实能,专任,易制C、实能,专任,顺下,慎独D、专任,顺下,慎独,实能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16《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1.0 分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7因性说是哪家的观点?0分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A18最晚列入到儒家经典当中的是哪一部作品?1.0 分A、《大学》B、《孟子》C、《周易》D、《诗经》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9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0分A、子贡B、彦回C、子夏D、张仪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A20孔子去世于哪一年?1.0 分A、公元前 342 年B、公元前 551 年C、公元前 782 年D、公元前 479 年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1《谷梁传》和《公羊传》分别是哪一国家的学说?1.0 分A、鲁学,秦学B、秦学,齐学C、齐学,鲁学D、鲁学,齐学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2儒家所讲的“道”不包括?1.0 分A、义B、孝C、仁D、礼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2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什么词性?1.0 分A、形容词B、名词C、动词D、助词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24当天下大乱的时候,往往现出来的做事的人会得到怎么样的结果?1.0 分A、烈士,先驱B、称王C、控制天下D、被人唾弃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5《诗经》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哪种运用的最少?1.0 分A、赋B、比C、比兴一样少D、兴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6决定并影响中国地质建构的基础性的学术是什么?1.0 分A、法家学说B、儒家学说C、道家学说D、墨家学说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7礼的空间感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1.0 分A、乐B、主持人C、所处时间段D、规矩和制度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8五经中成书比较早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是?1.0 分A、《周易》B、《诗经》C、《尚书》D、《礼义》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9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1.0 分A、《周易》B、《诗经》C、《尚书》D、《礼义》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0《春秋》一书中总共记载了多少位国君的历史?1.0 分A、10.0B、11.0C、12.0D、13.0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1在道家思想中,“道”指的是?1.0 分A、天道B、正道C、本道D、法道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2礼本身起源于哪里?1.0 分A、道德B、道C、政治学D、祭祀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33秦朝的苛法其实是说的什么?0分A、刑法严峻B、刑法不公C、刑法细密D、刑法无道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34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1.0 分A、经学B、子学C、佛学D、心理学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5《春秋》这本书的名字来源是?1.0 分A、在古代春天与秋天是朝聘的重要季节B、春秋是古代农业耕种与收获的重要季节C、周朝皇帝格外偏好者两个季节D、古代战争多发生于春天与秋天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6羲和之官在古代是掌管什么的?1.0 分A、教化B、天文C、礼仪D、历史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7《墨子》的十大主张中只有上篇的是哪个?1.0 分A、兼爱B、非攻C、非乐D、尚贤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8孟子认为什么是智慧的来源?1.0 分A、辞让之心B、是非之心C、羞恶之心D、廉耻之心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9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0分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D40一个人能够交到多少朋友,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家认可主要取决于什么?1.0 分A、人本身B、家庭背景C、财富多少D、知识多少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41使社会安定,但是扭曲了人的自由自在的天性的是什么?1.0 分A、幻想B、仁爱C、慈悲D、理和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42老子的智慧其实是源自于什么的智慧?1.0 分A、史官B、宗教C、儒家D、道家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43关于歌本与诗本的区别,正确的是?0分A、是否有曲调B、是否有节奏C、是否有重复句子D、是否有乐器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44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成为群体的标准是什么?1.0 分A、仁和性善B、礼和智C、信和义D、勇和信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45荀子的学生李斯最后成了哪一学派的学者?1.0 分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46史官在古代担任几种使命?1.0 分A、1.0B、2.0C、3.0D、4.0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47关于《诗经》的内容,不包括?0分A、人文B、艺术C、情感D、政治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B48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的是?1.0 分A、滕文公B、梁惠王C、齐宣王D、鲁襄公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49汉朝时期的尚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0 分A、29 篇今文《尚书》和 16 篇古文《尚书》B、29 篇今文《尚书》和 16 篇古文《尚书》以及孔安国的《序》C、29 篇今文《尚书》和孔安国的《序》D、16 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序》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50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1.0 分A、自然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B、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C、自然之天,主宰之天,文化之天D、主宰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二、 判断题(题数:50,共 50 分)1《尚书》中的“尚”我们一般理解为“上古之书”。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儒家的经典经常被称为“孔孟之道”。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尚书》和《国语》相比在记录的内容方面更正式、更重要。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阴阳”之说是周易的产物。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在周朝的时候巫官和卜官的地位上升明显。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周易》中的“天”和“地”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1.0 分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老子曾担任史官,是收藏史。
1.0 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被社会所公认的“孝顺”中的“顺”就是顺从的意思。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在《论语》中,小人这个词共出现过90多次。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0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下场极其悲惨。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1法家主张化性说,而儒家主张因性说。
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2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孔子的言论中透露出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而孟子则是滔滔辩论,一种舍我其谁的干预精神。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4墨家学说是反对天,反对命的。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5孔子的学说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向往。
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6儒家和墨家的起点是相同的,但是他们归宿是不同的。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7“礼制“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法制”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8儒学是一种打天下的学说,而不是一种守天下的学说。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9《中庸》是最晚列入儒家经典中的。
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0将《春秋》的体例阐释的最清楚的是《左传》1.0分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1《商颂》是商朝王室所管的,并不是周朝所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