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 格式:docx
- 大小:19.40 KB
- 文档页数:9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夜晚的实验》,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夜晚生活的兴趣,增加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夜晚动物的生活习性。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夜晚的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认知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后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夜晚动物生活习性。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拓展。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课后练习题。
3. 观察夜晚的生活,下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的完成情况?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5.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夜晚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夜晚的音频、展示夜晚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夜晚氛围,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互动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苏教版十二册《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之一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探究与发觉”,共选用了《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期望》《学会合作》三篇课文,《夜晚的实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
这篇课文要紧讲述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掀开蝙蝠夜间飞行隐秘的通过。
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认识与研究,给人类带来了庞大的恩惠。
《夜晚的实验》注重对科学家个体的描写,《海洋——21世纪的期望》更侧重于站在整个人类探究的角度上来阐述,而《学会合作》更进一步阐明:在“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中,我们还更需要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要紧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如何样做的?结果如何样?交流。
如此的文章,语言平实,又有一定科学性,学生一读就明白,作者在记叙中专门详细地记叙了第一次实验的通过。
至于另外三个实验,作者较为简略地进行了介绍,如此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
一、自主与合作结合进行批注本课的课堂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主。
在让学生了解实验通过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表格的填写。
这事实上也是一种批注,那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会填写表格语言要简洁明了。
也为复述课文那个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最后结尾部分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说出斯帕拉捷什么缘故能掀开蝙蝠夜行的隐秘,并在书上画一画,既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又激发了对斯帕拉捷的崇敬之情,尊重了学生的专门体验。
文中四次实验过程不仅启发我们在写比较复杂的实验时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还要学习如何将第一次实验写具体,作者在写第一次实验时,依旧从结果写起,最后写引起的摸索,应该也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让学生摸索这同平经常规的写实验的方法比起来又有什么优点呢?如此一来,学生也开始进行摸索,并从中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写实验时就有方法的引领了。
二、围绕关键处进行批注在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说出斯帕拉捷什么缘故能掀开蝙蝠夜行的隐秘?”这一问题时,学生谈到了专门多的精神,如:认真观看、善于摸索、大胆实验、不怕失败、有好奇心、坚持不懈等,尽管都说出来了,但显得较为杂乱,事实上,认真摸索之后,我们不难发觉,最要紧的是三种精神:认真观看、善于摸索、坚持不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夜晚的试验》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看、擅长思索、大胆试验、潜心讨论、患病失败不气馁、擅长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看、擅长思索、大胆试验、潜心讨论、患病失败不气馁、擅长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事,人们就仿照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行的本事,人类就仿照鸟儿的构造制造飞机。
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
今日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试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试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诞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状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推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把握课文的力量。
3.通读课文,答复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能不能依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奇怪。
其次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屡次试验,最终揭开蝙蝠出行的隐秘。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试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讨论,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局部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构造的字,留意安排好各局部的比例。
《夜晚的实验》教学案例与反思《夜晚的实验》教学案例与反思(3篇)《夜晚的实验》教学案例与反思篇1【片段】师:斯帕拉捷为什么要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生:因为蝙蝠夜间灵活的飞行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师:大家能把他的好奇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练,交流。
)师:那么,斯帕拉捷如何通过实验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呢?生:他先后做了四次实验,解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
生:不,课文中写了四次,其实,也许他做的实验远不止四次。
师(颔首,示意学生继续发言。
)生:斯帕拉捷首先蒙上蝙蝠的眼睛,把它们放回天空,没有想到它们依然"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他不禁惊叫起来。
师:他为什么惊讶?生:因为他原先以为,蝙蝠和我们人一样,是靠眼睛行动的,只不过它们的眼睛更加敏锐罢了。
当发现,"瞎子'蝙蝠还是那么灵巧时,自然惊讶。
师:你们惊讶吗?生:惊讶。
师:请同学们练读课文,把惊讶的感情读出来。
师:"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斯帕拉捷很奇怪。
他接着又怎么做的?生: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上,让它们在天空中飞,结果,它们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师:这下,斯帕拉捷怕没辙了吧?生:不。
他想:"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于是,他又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但是,依然没有影响它们的飞行。
师:斯帕拉捷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失败,又不断地提出新的猜想。
你们能读出他进行假设、猜想时的特定的语气来吗?(生练,交流。
)师:既然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鼻子和翅膀,那是依靠什么呢?生:靠耳朵。
生:"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师:斯帕拉捷是如何发现的?生:他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
"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简短: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引言夜晚的实验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天文学和科学实验的兴趣的课程。
本文将对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进行反思,并探讨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程目标在第二课时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从而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并借助教学资源,学习如何辨认不同的星座和行星。
教学过程1. 知识预热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关于星星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我介绍了星座的概念,并提到了一些常见的星座,如大熊座和天琴座。
我还简要地介绍了太阳系中的行星,包括地球、火星和土星。
2. 实地观察夜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星星和行星的过程,我们安排了一个夜晚实地观察的活动。
我们选择了学校附近一个较为清晰的地方,远离人工光源干扰。
在观察之前,我们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星星和行星。
3. 辨认星座和行星在观察完夜空后,我们回到教室并展示了一些天文学家拍摄的夜空照片。
学生们利用这些图片辨认并确认他们在实地观察中看到的星座和行星。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比较照片和实地观察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星座和行星的认识。
4. 小组讨论和总结最后,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星座和行星,并讨论这些对他们的意义和知识。
我们还总结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学反思1. 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观察夜空和比较照片,学生们对星座和行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学会了辨认一些常见的星座和行星,并且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
许多学生表达了对天文学的兴趣,并表示希望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进尽管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我认识到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小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晚的实验》,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进行夜晚实验的原因,以及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夜晚实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夜晚的实验》文本;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4. 实验器材(如手电筒、望远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夜晚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心,进而导入《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夜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7.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反思;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实验心得,以作文形式提交。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夜晚实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提问和引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实验环节,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夜晚的实验内容,知道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夜晚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理解夜晚实验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夜晚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夜晚。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夜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夜晚实验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2)讲解夜晚实验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进行类似的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让学生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夜晚实验的设计,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是否突出夜晚实验的科学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实践环节学生的参与度。
《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精选3篇《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1】读写结合,领会详略有致的写法。
如此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锤炼和提高。
在填写“蝙蝠实验”表格的时候,要求用“简洁的词语”,但是许多学生从课文中摘录了太多的语句,明显概括能力存在问题,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应该是心领神会了。
“感悟科学精神”环节明显是本课的重点。
交流中显现了如此的镜头:第一位女生发言一口气报出了一连串的答案:善于观看、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坚持不懈……我赶忙就反应过来了:这是一位学习专门用功的女生,她的手头明显有《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然而她的发言明显没有结合语言文字说出自己的感悟,而只是把参考书中的答案一股脑儿搬出来了。
她发言刚停,我赶忙就追问她;她的表现还好,当即从课文中找到一个句子,说出科学家好奇心强的特点。
或许其他的学生都从中受到启发,接下来的发言差不多上有根有据的。
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我还真有点感到庆幸。
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感悟”,或者说是没有经历大脑摸索的“标准答案”,又有什么用呢?进行如此的默读训练,最要紧的任务因此确实是“让学生生活在摸索的世界里。
”领会详略写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
《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2】本课教学要紧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如何样做的?结果如何样?交流。
如此的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明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依旧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假如上不行,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
那么这篇课文如何来教?确实是在人文性上下工夫,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掀开蝙蝠夜间飞行隐秘的无比欢乐兴奋的心情。
课后有一个差不多要求是复述课文,在体会的基础上,能够按照“设疑——假设——实验——结果——再反思……”的顺序说一说,重组文章的结构。
如此一来,尽管打乱了文章的结构,缺少了几分文学性,然而关于阐述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课文内容,关于训练学生语言依旧有关心的。
苏教版《夜晚的实验》语文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鼓励同学质疑问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独立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同学字词。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喉咙苍蝇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找近义词协助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1)默读考虑:课文哪一局部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第2。
苏教版《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及课
后反思推荐
《夜晚的实验》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鼓励同学质疑问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独立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同学字词。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喉咙苍蝇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
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找近义词协助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1)默读考虑:课文哪一局部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第2—6自然段)(2)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布置好各局部的比例。
大局部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同学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
揭(jie xi )开矿藏(cang zang)漆(qi xi )黑捕(pu bu) 捉2、组词。
堵()蝇()判()漆()赌()绳()叛()膝()3、写出近义词。
好奇()灵巧()恩惠()微妙()猜测()迅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资料。
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课时重点:
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资料。
课时难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考虑、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
图表一份、小黑板、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第一段1、播放课文录音第一段。
2、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引导同学就看到这句话进行质疑。
(什么现象?好奇什么?)3、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时,经常看到现象,发生好奇:。
4、齐读,考虑: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想象敏感,好奇心强。
(1)他经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2)蝙蝠凭什么特殊的身手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5、指导朗读这两句,突出重点词语,读好疑问语气,表示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
6、过渡: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啦,实验的情况应怎样来写?(重点写,具体写)
三、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默读,考虑: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次数实验做法实验结果
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上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
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第一次)3、轻读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点拨。
(指导读有关语句并概括)(1)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考虑。
师生
问答:时间——?地点——?做法——?结果——?考虑——?(2)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3)“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
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考虑: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1)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测。
(2)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3)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6、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考虑,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时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局部复述。
借助板书,
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五、作业设计:1、按课文内容填空。
后来人们继续(),终于弄清了其中的()。
原来,蝙蝠*()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这种声音()传达,一碰到物体就()回来。
蝙蝠用()接收到这种(),就能迅速(),()地自由(),捕获食物。
2、欣赏佳句。
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
这是一个()句,把()比作(),这样的比喻好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全文,内化课文语言。
2、初步认识“超声波”,了解“仿生学”。
教具准备:
图表一份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导入。
1、斯帕拉捷是怎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
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考虑,要勇于探索等)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
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到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局部。
(1)作图揭示其中微妙。
(2)把自身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超声波”)蝙蝠的(喉咙)物蝙蝠的(耳朵)体(“超声波”)
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
(实验造福了人类)
5、交流:读了这一局部,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赴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效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
6、复述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复述全文。
1、课文记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恩惠。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少的收获。
谁想说说?2、自由练习复述全文。
四、板书设计:
7 夜晚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