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分类
结缔组织 神经肌肉 内分泌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致病因素共 同作用.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因素
1.隐蔽抗原释放:
体内某些自身抗原如精子,眼晶状体,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等,处于 特殊的解剖部位,自胚胎期始从未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其相应自身反 应性淋巴细胞克隆也未被清除,称为隐蔽抗原.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 1.抗感染:抗生素针对病原体感染 2.抗炎:缓解症状,抗炎性细胞因子药物 3.免疫替代疗法:胰岛素控制血糖 4.免疫净化疗法:清除血液中相关病理性成分 5.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AID的实验研究
1.T细胞疫苗:以自身T细胞为疫苗,诱导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Some autoreactive B cells developed are
anergized in peripheral tissue
Anti-heart Ab Anti-insulin Ab
Th细胞的旁路激活机制
2)独特型旁路激活途径
公有独特型:某些外来抗原或相应的抗体与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抗原 受体具有公有独特型,从而可激活特异性独特型Th细胞,使之辅助携带 相应公有独特型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应答.
所产生的抗体引起交叉反应.
微生物的分子模拟
4.表位扩展:随疾病进程,免疫系统可能不断扩大所识别自身抗原表位 的范围.
隐蔽表位:隐藏于抗原大分子内部的某些表位.其相应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中可逃逸阴性选择,并出现于成熟淋巴细胞 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