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课件包括课文所有重点词的解释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8
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的相关知识,强调信息提取的全面准确性。
2.品味散文大家笔下准确、简明、富于趣味的说明语言。
3.通过对文章字里行间信息的捕捉,体会作者以及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简明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趣味。
四、教学方法交流研讨。
五、教学过程1.播放学生作业中有关牡丹诗配画的幻灯片,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的网络作业是缩写《洛阳牡丹记》,要求用白话文,百字左右。
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缩写的情况。
2.展示学生作业中三个缩写段(有关牡丹的知识)的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明确提取信息需全面、准确的要求。
牡丹花最好的是出自洛阳。
牡丹花品种甚多,有的花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也有的是以地名命名的,还有的是以颜色或寓意命名的。
牡丹花中,有一种名叫千叶肉红花的,它最早是被一个砍柴人在山中寻得,后又卖给了魏仁浦,然后开始受众人所喜爱的。
牡丹花花期不长,因此古代人把花蒂用蜡封起来。
要想种出好的牡丹,那么就要靠嫁接了,有的接花人把接头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也许是方法吧!——魏立桐[问题:翻译不准确、主要信息点有遗漏、信息点不准确等]牡丹在各地都有盛产,而洛阳所出的牡丹为天下第一。
洛阳人最爱牡丹,牡丹花的花名以不同方式命名。
花王为姚黄,花后为魏花。
牡丹在宋朝时达到了鼎盛。
洛阳的风俗是爱花,春天,所有人都插花到花败时。
洛阳向宫廷进花,用菜叶包裹保鲜,民间插花技术也盛传。
——王晓烨[问题:比上一段好,但仍有信息点不准确与信息点有遗漏的问题]牡丹非洛阳独有,唯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牡丹始盛于唐,繁盛于宋,品种多达24种,花型硕大,花色斑斓。
其中姚黄为王,魏花为后。
洛人甚爱牡丹,每至牡丹盛开之日,人皆鬓插牡丹,竞为游遨。
好品种需嫁接,为进贡还需用“菜叶藉覆法”“蜡封花蒂法”储运,因此,这些技术也日趋完备。
——郭怡亭[相对较好,由学生进行解读]以上均由学生点评、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洛阳牡丹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梳理并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知识。
2、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其相关的文化知识。
3、熟读课文,感悟欧阳修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生活情趣,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学习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精读第3、4段,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生活情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文疏通要求:通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要逐字逐句,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强调句子翻译。
有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2、收集资料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包括图片、诗词、故事传说等(制作卡片或PPT)。
3、走近作者,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题目自拟。
二、积累整合掌握本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其他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现象|:_ 2重要实词: 3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并解释4 一词多义|:解释划线词语r 一岁不过数朵岁-I岁遣衙校一员,乘驿马r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名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I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为为"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
I人家治地为畦膛种之。
至春见花乃归其r 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
然予甚以为不然。
I 虽负担者亦然。
r 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
虽虽负担者亦然I 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或J 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r 牡丹出丹州出< 列第不出三已下I 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中J 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者多.此盖天地之中 5古今异义 6重点虚词:解释划线词语乃f 洛阳..百九州之中。
今普明寺后林池,0其地。
“ 0得登舟渡池至花所。
至花落0罢。
、0数日不落。
以[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
寺僧耕之以植桑麦。
《洛阳牡丹记》习题一、积累•整合F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鬻文(0绯红(e记载(0惆怅()幄幕(0罕见(◎数缗()1旌旗()花萼(个凭藉a 斧斫(©畦塍!(g花蒂()1立契()i樵夫(a痈肿(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美誉磅礴雍荣华贵千钧一发体查妖艳涉笔成趣启人深思堕落凭藉卓尔不群仪态万方烘托翔实引经据点风雨寒暑、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得备众花之一种备:准备.(越之花)不见齿齿:提及,重视。
.寒暑风雨乖.与顺乖:不顺.旌其所异者而志之旌:表明,显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士庶竞为游遨,……至花落乃.罢•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L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丑好虽异,而得分气之偏病则均.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 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L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几年-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洛阳牡丹记》原文由花品序、花释名”及风俗记”三部分组成。
.《洛阳牡丹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幼孤贫好学,后有文名,号醉翁。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文忠公集》是以他的尊称命名的。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独撰《新五代史》、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欧阳修晚年自号______________ ,曰:吾《集古录》一千卷,____________ 一万卷,有_一张,有——一局,而常—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请将下面句子的译文写在横线上①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
②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阳甚远,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③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洛阳牡丹记一.教学内容:二、本周学习目标通过讲解,达到三个目标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品读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射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三、知识归纳总结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为谏官,正直敢言,要求改革政治,受到政敌打击,多次被贬降。
以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晚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趋向保守。
欧阳修是史学家,与宋祁共同重编《唐书》,为区别于后晋刘昫监修的《唐书》,后称《新唐书》。
又独自编写了《五代史记》,为区别于宋初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新五代史》。
他又是目录学家、金石学家、考古学家。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诗话”形式。
他也懂园艺和工艺美术,著有、《砚谱》。
他还精于书法、绘画的鉴赏。
他提倡文学革新运动,主张要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
大力奖励后进,居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地位,对诗文革新贡献巨大。
嘉佑二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极力提倡平实的文风,并以主考官的身份把那些写作浮文的考生一律“刷”掉。
就是这一次,苏东坡、苏辙和曾巩及其弟曾牟、曾布同中进士。
他还扶持了王安石、苏舜钦、尹洙等一批新文学的中坚力量。
一时间,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文学俊杰风起云涌,这是继唐代李白、杜甫之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又一巅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是中国古代八位最杰出的散文大师,其中有六位出现在这一时期。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他的散文成就很高,有丰富的政治内容,风格平易流畅,委曲婉转,长于以情动人。
尤其是一些文艺性散文,写得风神绵邈,跌宕生姿,抒情气息十分浓厚。
散文风格:明白流畅、委曲婉转。
诗风平易疏朗,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之作。
《洛阳牡丹记》教案2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作者欧阳修、了解积累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⑵认识文言说明性文字的写作特点。
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词语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⑴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
⑵精读文本主体部分,进而感悟文章中渗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读文章简明流畅的说明性文字,鉴赏文本涉笔成趣、折光现实的独具一格的大家手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领悟作者对生活中各类事物是何等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⑵了解作者对待知识性问题是何等严谨,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学重点:精读文本主体部分,感悟、鉴赏作者对洛阳牡丹知识多方面的翔实记述。
5.教学难点:在总体感受文本基础上,启发学生对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⑴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不能独立解决的疑点(如:意思无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组内研讨。
如还不能解决,可以把问题汇总,留待课上解决。
在阅读中,如有所感,可加注旁批。
⑵布置学生准备一份2-3分钟的发言。
题目:《我眼中的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与欧阳修》⑶分组收集整理有关牡丹的资料。
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图片、文章(包括诗词等)。
此项工作可分组进行。
2.课堂活动⑴学生展示预习成果①学生介绍欧阳修及相关材料,并梳理整合。
使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及思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关牡丹的资料。
⑵逐段诵读课文,质疑段内无法理解之处,由学生做出旁批。
⑶老师和学生一道解决疑难问题,疏通整合文章中应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以下这些可作为重点。
实词:备、第、见、齿、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虚词:者、而、其、以、乃⑷研读、讨论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这11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设置问题:①为什么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②洛阳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是缘于个性,你认为它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③“魏紫”、“姚黄”在洛阳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特点?④历代咏赞牡丹的诗很多,何以欧阳修言“未闻有以名著者”?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洛阳牡丹给洛阳人带来的特殊生活内容?参考答案:1—3段,主要写牡丹的品种,突出洛阳牡丹是牡丹之王,并进一步说明在洛阳牡丹是花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