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摘要: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从美学角度出发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很多时候,艺术设计的创作并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作品本身。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料美学;内涵;应用1艺术设计美学的内涵艺术设计的内涵美是更高层次的美学,是人类在实现了艺术设计产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对艺术设计作品更深刻的审美领悟。
艺术设计中丰富的美学情感内涵是设计美学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所以艺术设计美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基于情感进行创作。
艺术设计是表达人们情感世界客观载体的艺术,又是情感外化的设计活动,体现了人类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代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
所以艺术设计是人们对于客观物象情感的诊释,它必须基于一定的人性化需求,从而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将科学技术与设计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产品当中。
艺术设计美学中的科技内涵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艺术的繁荣发展,科技是艺术设计中美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从科学技术发现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品的实用功能。
艺术设计的科技内涵的实质就是要找到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在艺术设计中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品设计中实用功能,科学技术它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将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有效载体,精湛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用性,让人们从艺术设计的科学性中获取心灵深处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科学艺术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艺术设计层次。
2 艺术设计中美的具体问题柏拉图在美学史上首次对“美是什么”和“什么东西是美的”做出了严格的区分,在这里我们亦可假想似地提出两个类似的问题即“艺术设计中的美是什么”和“什么样的艺术设计是美的”。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每件作品中,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
综合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运用作者:于佳彤申洁来源:《大观》2016年第01期摘要:纤维艺术属于材料的艺术,以综合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运用为中心,论述了纤维艺术与综合材料各自的发展,以及在作品中的运用。
通过对纤维艺术中使用综合材料的原因与优势的论述,表达综合材料的使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重要性。
使更多的人对综合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表现技法与艺术效果进行更多的探索。
关键词:纤维艺术;综合材料;发展;运用“纤维艺术是指以各种纤维为材料,以传统和现代的各种造物工具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或实用或观赏、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
”[1]纤维艺术起源于壁毯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许多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与现代艺术观念相融合,整体艺术形式古老而又年轻。
在七、八十年前,纤维艺术就逐渐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演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纤维艺术表现出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并且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文化与科技都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的纤维艺术不仅仅继承了传统的编制工艺,并且也在材料、材质、艺术形式和空间上超越了传统纤维艺术,增加了纤维艺术范围的深度和宽度,展现出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同时还给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运用大量综合材料的纤维艺术作品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地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的使用在纤维艺术中越来越重要,综合材料在纤维艺术中不断发展,就是受到了各种艺术思潮、工艺运动这些艺术运动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
纤维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的社会体制,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使纤维艺术的发展停滞不前。
渐渐的我国打开了国门,开始迎接世界的多元文化,20世纪80年代开设了万曼壁挂研究所,加上受到世界各国艺术思潮的影响,我国的年轻艺术家们也开始了纤维艺术的设计之路,并且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从此我国的纤维艺术也开始了新的发展。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举办标志着我国的纤维艺术开始蓬勃发展,从2000年到2012年,展览的作品中运用的综合材料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传统纤维材料与综合材料的所占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95%与5%发展成21%与79%。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一、环境艺术中的美学内涵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美学手法,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学科相当广泛,包括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等。
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属于设计范畴,设计受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所影响,正确的设计理念应当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吻合。
环境艺术设计又被大致区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
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需要注意到实用性,既要满足人们的观赏、使用需求,又要注意到整体风格、具体细节等方面的考量。
室内设计需要多与业主进行沟通,了解业主的兴趣爱好,所需所想;而室外设计大多是设计师结合原景和游客所需进行精心设计的。
其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需要注重美感,设计师通过色彩、造型、装饰物等来体现设计作品的美感,设计师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反射产生预料当中的视觉效果;整个设计作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造型来显现,设计师赋予不同的作品以不同的造型来表达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不同类型的装饰物能够突出作品的特点,增强作品张力。
最后,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调节身心,陶冶性情等多重作用。
不论何种形式都可以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美学特征。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性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美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技基础上的学科,因此它必然对现代环境科技所倡导的生态世界观的美学观念作出回应。
建立在新兴生态世界观上的生态美,不是指将人与自然放在完全对立的关系之上,片面的强调自然美,而是从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共生共存的关系来确定美。
在生态美的视角下,美学观念是科学的生态观念,是人类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下的意识体现。
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当重视降低污染,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并且也需要注意当地的文化制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尊重民俗民生,尊重环境特征,不要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设计中的美学因素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旨在创造出具有功能、美感和寓意的产品或环境。
美学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它涉及到形式、比例、色彩、质感、空间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设计中的美学因素进行探讨。
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之一是形式。
形式是指设计物体或环境的外部轮廓、线条和结构。
一个好的形式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吸引力,还能够传递出产品或环境的功能和特点。
形式的设计要注意比例的协调,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要和谐统一,整体呈现出一种美的效果。
色彩是设计中的重要美学因素之一。
色彩可以给产品或环境带来丰富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安宁。
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色彩的互补和对比,以及色彩的明暗变化。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设计效果。
质感也是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质感是指触感和材质的质量感受。
不同的质感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体验,比如光滑的质感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粗糙的质感可以让人感到自然和朴实。
质感的设计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表面的处理和纹理的创造。
通过巧妙地运用质感,可以增加设计的表现力和触感的体验。
空间也是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空间是指产品或环境的三维空间,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
一个好的空间设计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和舒适感。
空间的设计要注意尺度的协调和比例的处理,以及空间的布局和组织。
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可以创造出开阔、通透和有层次感的设计效果。
符号和意义也是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设计可以通过符号和意义来表达出产品或环境的独特性和含义。
符号可以是标志、图标或符号,它们可以代表特定的概念、价值观或品牌形象。
意义是指设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可以传达出一种思想、情感或情绪。
通过巧妙地运用符号和意义,可以增加设计的意义和认知。
设计中的美学因素包括形式、色彩、质感、空间和符号意义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和影响,共同决定了设计的美感和表现力。
九大美学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色彩、造型、质感、空间、比例、平衡、对称、对比和协调等九个方面。
这些标准在艺术设计和美学的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色彩: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受。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色彩标准要求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要符合主题和设计目的,同时要具有和谐和平衡感。
2. 造型:造型是指艺术作品的形状、结构和线条等。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造型标准要求造型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具有简洁、流畅、动态和平衡等特点。
3. 质感:质感是指艺术作品的表面质地和纹理。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质感标准要求质感要符合设计目的和主题,同时要具有真实感和触感。
4. 空间:空间是指艺术作品所占用的空间和空间感。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空间标准要求空间要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同时要符合设计目的和主题。
5. 比例:比例是指艺术作品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比例标准要求比例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具有和谐和平衡感。
6. 平衡:平衡是指艺术作品各部分之间的相对重量关系。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平衡标准要求平衡要符合设计目的和主题,同时要具有稳定感和安全感。
7. 对称:对称是指艺术作品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对称标准要求对称要符合形式美法则,具有简洁和和谐感。
8. 对比:对比是指艺术作品中各元素之间的差异和对比关系。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对比标准要求对比要符合设计目的和主题,同时要具有鲜明感和生动感。
9. 协调:协调是指艺术作品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效果。
九大美学标准中的协调标准要求协调要符合设计目的和主题,同时要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
这些九大美学标准在艺术设计和美学的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美观、和谐和有意义的作品。
美学在设计艺术品中的体现作者:张义妮李玉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29期摘要:本文开始时循序渐进地探析了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品之间的关系,之后分析了美学当中的技术美学在具体的设计艺术品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美学技术美设计艺术品体现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2-01人类的审美意识同人类的产生一起产生,在认识美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把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艺术是审美心理的物态化产品,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记录和保存了人类审美心理的结晶。
1 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的关系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科学,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是一门边缘性科学,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和艺术理论有密切的关系[1]。
美存在于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也存在于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
设计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律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段,使产品的功能、物质条件和艺术性通过结构、形体、色彩、装饰、质感等体现出来,从设计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以其形象来体现它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技术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在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应用美学学科。
2 美的分类美既存在于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美可以用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加以区分。
社会美是人类主体生产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产品与结果的审美价值形式系统,包括生产美、生活美和人性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形式,主要包括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和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
自然美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艺术美是艺术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或审美形式,是艺术审美客体系统,主要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
形式美是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等领域中的审美客体的形式因素及其有规律的组合,即一定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节奏等的组合安排等[2]。
艺术设计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设计的美学之道艺术设计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设计的美学之道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创造力和美学的艺术形式,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设计师们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眼光,还需要寻找灵感源泉,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中的灵感来源以及设计的美学之道。
一、自然之美——自然元素的灵感自然是艺术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
大自然中充满了绚丽多彩的景观、完美无瑕的生物和独特的自然现象,这些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们灵感的原点。
例如,设计师可以借鉴大自然中的色彩搭配,将其运用到平面设计或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艺术作品。
二、文化之美——传统与当代的融合文化是设计师们寻找灵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这些文化元素既是设计的灵感源泉,也是设计师们表达文化认同的方式。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将传统和当代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
三、人性之美——情感与体验的传递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它还要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和体验。
设计师们可以从人性中寻找灵感,探索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色彩和形状来唤起观众的共鸣,将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四、科技之美——数字时代的设计灵感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成为了艺术设计的一种新形式。
设计师们可以从科技创新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具前卫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五、社会之美——反应与引导艺术设计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产物,设计师们常常通过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
社会可以成为设计师们寻找灵感的来源,设计师们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并将其融入作品中,通过艺术的方式引导社会的思考和改变。
在艺术设计中,美学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美学是对艺术和美的思考和研究,它涉及到色彩、形状、比例、对比、节奏等多个方面。
浅析设计艺术的美学内涵【摘要】设计艺术是一门融合美学内涵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标准主要受到个体审美观念、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影响。
设计艺术与人类情感密切相关,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并传递设计师的情感表达。
在文化表达方面,设计艺术承载着不同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展现出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形式。
创新性是设计艺术的核心力量,通过不断创新和突破传统,设计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变。
功能性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良好的功能性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并提升生活品质。
设计艺术在美学内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美学内涵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能够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认知。
展望未来,设计艺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美学内涵的启示和创新。
【关键词】设计艺术,美学内涵,审美标准,人类情感,文化表达,创新性,功能性,社会影响,展望。
1. 引言1.1 设计艺术的概念设计艺术是指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形式、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和艺术感知,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的过程。
设计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样式设计或装饰,更包括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设计艺术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感受,还包括了对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可以通过其表达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义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设计艺术的核心是审美,通过对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处理,达到让人产生美的感受。
设计艺术也需要考虑作品与人类情感的关系,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设计艺术的文化表达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品背后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能够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和人类精神面貌。
1.2 美学内涵的重要性美学内涵是设计艺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关乎作品的审美价值,更是设计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美学内涵的存在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人们对作品的共鸣和情感回应。
生物面料美学知识点总结生物面料美学是指运用生物材料制作的面料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点和美学价值。
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物面料作为一种环保、天然的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生物面料美学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特点和美感,还包括生物面料所传递出的生态理念和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生物面料的特点、制作工艺、设计美感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生物面料的美学价值。
一、生物面料的特点1.环保:生物面料通常采用天然植物纤维或动物纤维作为原料,如棉、亚麻、丝绸等,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与合成面料相比,生物面料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危害要小得多。
2.舒适:生物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柔软度,能够与人体的皮肤紧密贴合,给人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
尤其是天然纤维面料,其纤维结构和表面形态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皮肤干燥和舒适。
3.健康:生物面料无毒无害,不含有害物质和化学添加剂,对人体不会产生刺激和影响。
因此,生物面料被广泛应用于内衣、家居用品、婴儿用品等需要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上,能够有效保护人体的健康。
4.美感:生物面料具有自然的纹理和色彩,它们的表面经过特殊的处理和加工,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光泽,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而且,生物面料在经过染色和印花等工艺后,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图案和图案,增加了面料的美感和装饰效果。
5.可持续:生物面料的原料通常来自可再生资源,如棉花、大豆、竹子等,它们的生长速度较快,再生周期较短,利用这些原料进行生物面料的生产,能够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二、生物面料的制作工艺1.纺纱:生物面料通常是由天然植物或动物的纤维制成的,这些纤维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纺纱的环节,将原材料进行纺成纱线,以备后续的织造、针织和编织等工艺使用。
2.织造:在织造生物面料时,要根据不同的纤维特性和材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织造方式和机型,如提花、斜纹、平纹等,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和设计要求。
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
作者:孙卉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作为艺术设计的承载者,材料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并将其看作艺术理念表达的媒介。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了设计灵感的源泉或直接作为作品存在。
本文对材料和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包括材料美学出现的原因、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等,希望能给艺术设计特别是综合材料艺术的设计师们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料美学;肌理
引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进步是以材料作为根基的。
艺术在人类创造性活动金字塔居于顶端,材料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设计作品展现出来,而材料则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载体。
随着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升级,材料受重视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1材料美学的内涵和体现
人们对于材料的物理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但是对于审美功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在艺术设计和工艺制造中,材料能够讲审美信息很好地体现出来。
经实验发现,材料能够对判别产品造型产生非常直观的影响。
以金刚石为例,作为一种非人工合成的物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而某些黄色、蓝色、紫色、红色或无色的宝石最受重视。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金刚石得进行加工,比如通过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撞击就能使颜色发生改变,由此达到想要的审美标准。
通过合理地雕琢能够提高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在光线的照耀下显得更亮眼。
所以材料的美学不单单局限于原材料的审美,加工材料时生成的审美效应也包含在内所以材料美学的审美价值是具有流动性的,是不断变化的。
材料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材料审美的属性特征、美的规律性及其处理和使用的方法。
将材料美学细化后得到的结果是质感设计。
[1]人们对于物体材质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效应就是质感,它体现的是物体表面在某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整体架构,这种印象是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形成的。
对材料进行简单定义后发现,其实材质就是材料本身的构造和组织,人们从它那里获取到的感受叫做质感。
能够体现材料美感的结构特征有很多,包括颜色、肌理、构造、质地等,而且不同的材料给人的感觉是存在差异的,即时是相同的材料但加工的方法存在差异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人们在发现材料的美感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包括触觉、视觉、嗅觉等。
材料使用的材质不同,人们的体验、思考和感悟也是存在差异的。
作为物体的一种重要表现特征,质感很好地体现出了材料结构和形式的特点[2]。
材质美感能充分反映出材料的艺术美,而肌理美则是它的本质属性和内在核心,它既能展现材质的外观特征,又能将其深刻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
这说明人类既能欣赏美更能创造充满
美感的事物,所以肌理能够充当材料表现力的介质。
肌理对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提升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肌理主要由视觉和触觉肌理两部分组成。
视觉肌理主要是以人的眼睛作为感知器官,从自己最初的想法出发,使造型的具体形象重新浮现在脑海中。
而触觉肌理是人们用手去触摸体验到的感觉,比如表面的平滑度、重量、硬度、湿度等。
所以肌理能充分反映出质感的特征,两者在多数情况下对一致性。
在设计造型时要想让质感达到不错的效果,就要学会对肌理做出适当的处理。
概括来说,肌理其实就是物体最表层的组织结构,它能够将物体材质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体现出来,能够充分展现材料的特殊性。
肌理能够让我们产生触摸物体的欲望,尽管人们没有触碰到真实事物,但通过以前触摸过的记忆或者发挥联想可以将这种触感唤醒。
虽然肌理不同,但其形成的明暗效果可以让人们获得相同的快感。
每一个物体都有肌理,有些物体看起来非常工整平滑,也没有颗粒状,其实它也是有肌理的[3]。
2材料美产生的原因
2.1材料美的自然属性
钢铁、合金、塑料、磨砂等材质具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而木材、泥土、金刚石等材质体现出了非常古朴、原始的气息,不同气质的材料在被运用到产品中时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情感色彩。
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材质的主要目的是将设计者的理念和思考体现出来。
不同材质的合理搭配能够使作品更加和谐,符合人们的欣赏水品。
好的材质可以促成优秀的设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材质设计最终呈现的效果和投入的成本可能是负相关。
虽然有的材料经过了精心的修饰,外表可能被打磨的更“漂亮”,然而其精神内涵却有可能受到了损伤。
大多数情况下,强行修饰的纹理会表现的不够自然大方,效果也大打折扣[4]。
2.2材质美的社会属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绿色材质的呼吁和推崇。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设计师和人民群众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过度重视设计的商业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这无疑向人们传达了过度消费的信号,所以引起了部分人群的质疑,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工业设计承担的重任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要想解决材质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就要用将新的理念注入到设计中。
绿色材质的美感来源于正确对待了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将环境效益的作用置入到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5]。
总而言之,产品的材质美表现在多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则是两个重要内容。
在产品设计中材质的美感极具价值,它对产品最终的呈现效果和审美情趣能够产生引导作用。
3综合材料艺术
随着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综合材料艺术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它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理念进行了重新阐述,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认知视角,不仅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大力追捧,也满足普罗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6]。
材料是制作作品的基础要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然后在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下合理将设计者的理念表达出来,这在二维作品和三维作品中都能得到灵活运用。
综合材料艺术不,是各种不同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以材料的某一属性为依据,将全新的灵魂注入其中由此使人们获得新鲜的视觉体验。
尽管很多构成主义的逻辑元素都包含在材料作品之中,然而其材料的作用却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其浓厚的材料感使其占据了别的要素无法取代的地位。
由于艺术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升级,在设计时应用的材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材料对于造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具有特殊性,如果造型采用了适合于自己气质的材料会有如虎添翼的效果。
设计者在进行材料选取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考量,比如材料偏好、功能特点、表现形式和逻辑思维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材料也从之前的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演变,[7]应用
的素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所以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产品时突破传统观念,对新兴的材料多加试用,这样才能为设计提供新的切入点。
结语:
人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发现和创造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以后的产品设计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综合材料,这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也为人们在审美上提供了多种选择。
材料的开发和采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在艺术语言的开拓和创新上,综合材料、制作的可塑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设计师的审美偏好、对事物的感触和思考能够通过设计中的材料因素体现出来,这对于材料美学的研究极具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磊,黄媛.试论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及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268.
[2]杨嵩.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1):38-39.
[3]戚凤国.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美学与艺术美学[J].美与时代(上),2012,(01):119-120.
[4]娄雨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理念[J].企业导报,2011,(12):266.
[5]刘国峰.对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0,(16):210.
[6]李斌.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J].文艺争鸣,2010,(10):135-138.
[7]李龙生.设计美学范畴论[J].设计艺术,2001,(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