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
- 格式:docx
- 大小:7.34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对人的代称咱中国人啊,从古至今对人可有好多有趣的称呼呢!你想想,要是没了这些丰富多样的称呼,那得多无趣呀!比如说“君子”,这可是对品德高尚之人的尊称哟!就好像那高洁的兰花,在花丛中独自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咱要是被人称作君子,那心里得多美呀!这不就代表着咱是个正直、有道德的人嘛!再看看“佳人”,那肯定是形容美丽动人的女子呀!就如同那盛开的桃花,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要是说谁是佳人,那肯定是对她容貌的极大赞美呢!还有“壮士”,这一听就是形容那些英勇无畏、有气魄的男子呀!他们就像是那威猛的老虎,充满了力量和勇气,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毫不退缩。
你说,这样的称呼是不是特别带劲?还有“雅士”,这是说那些有高雅情趣、有文化修养的人呢!他们就如同那飘逸的白云,自由自在,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咱再说说“老夫”,这一般是年纪稍大的男子对自己的自称呢!是不是有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就好像那古老的松树,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还有“老妪”,这是形容年老的妇女呀!她们就像那温暖的炉火,虽然不再年轻,但却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温暖的情怀。
“郎”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称呼呢!可以是对年轻男子的爱称,也可以是对情人的称呼。
就好像那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娘”呢,那自然是对母亲的称呼啦,母亲可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呀!她就像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的道路。
你说,这些古代对人的称呼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呢!它们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就拿现在来说吧,我们虽然有了很多现代的称呼,但这些古代的称呼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呀!有时候,我们用一用这些称呼,还能增添不少乐趣呢!比如说,你叫你的好朋友一声“壮士”,他肯定会觉得特别新奇,说不定还会摆出一个很帅气的姿势呢!或者你对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说一声“佳人”,她肯定会心里美滋滋的,对你的好感也会增加不少呢!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些古代对人的称呼呀!它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敬辞类令:多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别人对自己询问)、垂询(别人对自己询问)、垂念(对方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赐教(给予指教)、赐复(对方给自己答复)。
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对方高明的见解)、高论(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高就(常用于问对方在什么地方工作)、高朋(尊称友人)、高邻(尊称邻居)。
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对弟弟或年幼者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敬称)。
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伴,陪同做某事)。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贵姓:是问人姓氏。
贵庚:问人年龄。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谦辞类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如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舍妹(对人称自己的妹妹)。
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愚:用于自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古代对人的尊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对父母称、椿萱;称别人父母为令尊、;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间称手足、、堂棣;夫妻之间称伉俪、配偶、伴侣;父母死后称呼前加先字,父死称先父。
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再如:称老师为恩师、夫子,称学生为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舍下、草堂。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表示请人谅解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对女子的敬称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做秀才:指才女。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16、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17、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18、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1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20.小娘:对女性的统称。
南朝以后,很多代的诗都是指男人爱的女人。
21.单鹃:美丽色彩的意义。
用来指美丽的女人。
22.娇娃:也叫娇娘。
指一个漂亮的女孩。
23.花卉基地:百花齐放的龙头。
古代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古代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古人对别人的尊称
古人对别人的尊称如下:
令、尊、贤——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尊——对方父亲。
令堂——对方母亲。
令阃——对方妻子。
令兄——对方的哥哥。
令郎——对方的儿子。
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
尊亲——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晚辈。
贤家——称对方。
贤郎——称对方的儿子。
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仁兄——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
仁公——称地位高的人。
古代对人的尊称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对父母称、椿萱;称别人父母为令尊、;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间称手足、、堂棣;夫妻之间称伉俪、配偶、伴侣;父母死后称呼前加先字,父死称先父。
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再如:称老师为恩师、夫子,称学生为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舍下、草堂。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表示请人谅解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中国古代称谓中国古代称谓大全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欢迎大家参考!中国古代称谓1一、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称代词1、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
2、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
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
3、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
4、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
6、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
7、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
8、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9、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
10、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1、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
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的通称列侯。
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的,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
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2、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
臣:臣子。
君:君主。
3、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4、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的外交使节。
5、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
行则叫商,坐则叫贾。
6、、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古人称呼一个人的15种方式古人称呼一个人的15种方式山上千海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等。
6、【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7、【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对父母称高堂、椿萱;称别人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令爱、;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间称手足、昆仲、堂棣;夫妻之间称伉俪、配偶、伴侣;父母死后称呼前加先字,父死称先父。
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再如:称老师为恩师、夫子,称学生为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在古代社会,老人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载着家族的传统和智慧,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因此,古代人对老人的尊敬和敬重是深入人心的,这种尊敬不仅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还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和尊敬。
一、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古代人对老人的尊称有很多,比如“长者”、“长辈”、“老人”、“老爷子”、“老祖宗”等等。
这些尊称都体现了对老人的敬重和崇拜,尤其是“长者”和“长辈”这两个词,它们不仅仅是对老人的称呼,更是对老人的尊敬和敬仰。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老人的尊称还有一些规矩和讲究。
比如,对于家中的长辈,子孙们要称其为“大爷”、“大娘”、“大爷爷”、“大奶奶”等,而不能直呼其名。
在礼仪上,还要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即年长者在前,年幼者在后,以示尊重和敬重。
二、古代对老人的尊敬古代人对老人的尊敬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称谓上,还体现在行为和思想上。
在古代社会,老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权威和代表,他们的话语和行为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因此,古代人对老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事务中,他们的决策和指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中,孝道是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而对老人的尊敬和敬重则是孝道的核心内容。
孝道强调子女要尊敬和养老,不仅要供给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要关心和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种尊敬和关爱老人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
三、古代对老人的权益保障在古代社会中,老人的权益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社会制度和法律上,古代社会对老人的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老年人的财产和遗产继承权得到保障。
在古代社会,老人的财产和遗产继承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一生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保障。
因此,古代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制度,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和遗产继承权。
2. 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得到保障。
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保障也非常重视,一些寺庙、教堂和慈善机构会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
对人的称呼一、古人对女子的尊称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二、古人对美女的称呼美人:此乃对美女的通称。
古代对逝者的尊称
在古代,对于逝者有多种尊称,以下是一些例子:
1、驾崩:专用于称呼皇帝的死亡。
2、薨:用于称呼诸侯或大官的去世。
3、香消玉殒:一般用于年轻女性的去世。
4、辞世、别世、与世长辞、寿终内寝:比较文雅的称呼,可用于各种情况的去世。
5、驾鹤西归:比喻人死后到达极乐世界。
6、归西、千古:常用于男性或女性的去世。
此外,对于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去世,有时会使用一些更为文雅的称呼,如安息、安眠、长眠等。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习惯,也有一些不同的尊称和俗称,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时会称逝者为“仙游”等。
古代对人的尊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我国古代对人的尊称对父母称、椿萱;称别人父母为令尊、;称别人的兄妹为令郎、、;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亲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之间称手足、、堂棣;夫妻之间称伉俪、配偶、伴侣;父母死后称呼前加先字,父死称先父。
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妹等。
再如:称老师为恩师、夫子,称学生为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舍下、草堂。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表示请人谅解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成人的雅称中国古代历史长久,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等级对成年人有不同的雅称。
这些雅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对成年人的尊重。
下面将介绍一些古代成人的雅称。
1. 士人:士人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阶层,他们通常是读书人、学者、官员或者军人。
士人雅称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士人被视为社会精英,雅称体现了他们高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2. 大人:在古代社会中,大人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这个雅称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和孝道的重视。
大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被视为宝贵财富。
3. 家父:家父是对家族的家长的尊称。
在古代中国,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父作为家族的领导者,承担着维系家族秩序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任。
雅称家父体现了对家族长者的尊重和家族的重要性。
4. 天子:天子是古代中国帝王的尊称。
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他们被视为天命所归、统治天下的君主。
雅称天子体现了对帝王的崇敬和尊崇。
5. 令公:令公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在古代中国,官员是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他们负责治理地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的福祉。
雅称令公体现了对官员的敬重和对其公正执法的期望。
6. 大夫: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位较高的职业,他们是医学、卜筮、教育等领域的专家。
雅称大夫体现了对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可和尊重。
7. 先生:先生是对古代中国的学者、教育家的尊称。
先生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地位较高,他们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
雅称先生体现了对他们学术造诣和教育贡献的肯定和赞赏。
8. 侠士:侠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特殊角色,他们以义气、忠诚和正义为荣,以行侠仗义、保护弱者为己任。
雅称侠士体现了对他们的英勇和正直的赞美和崇敬。
9. 长者:长者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和敬意。
长者在古代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教诲。
以上是古代成人的一些雅称,这些雅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成年人的尊重和重视。
在古代如何称呼别人
初一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中称谢安为谢太傅、称陈寔为陈太丘,这反映了古代有别于今日的“称呼”文化。
古代为表示对某人的尊敬,不直呼人名,而用官名、地名、字、号、谥号等称之。
例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柳宗元,山西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李白,字太白,世称“李太白”;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称谢安为“谢太傅”,是以官名(谢安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称之;称陈寔为“陈太丘”,是以地名(陈寔曾做太丘这个地方的长官)称之。
因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尊称一个人,所以有的人有多个别称。
例如:李白,世称“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李青莲”等;杜甫,世称“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等。
平辈、朋友之间如何称呼呢?那就叫这个人的排行。
白居易称元稹为“元九”、称李绅为“李二十”、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
同理,人们尊称白居易为“白乐天”、“白香山”,平辈、朋友之间,则称他为“白二十二”。
长辈称晚辈、上级称下级,则是可以直呼其名的。
至于仇敌之间,更没有敬意在,当然更是可以直呼其名的。
这就毋须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