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体格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3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根据一系列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般检查的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详细描述:一、一般情况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体重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身高、年龄和性别,评估其体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体重正常得2分,偏轻或偏重扣分。
2. 身高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评估其身高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身高正常得2分,偏矮或偏高扣分。
3. 体型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评估其体型是否匀称。
体型匀称得2分,不匀称扣分。
4. 体态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站立姿势和行走姿势,评估其体态是否正常。
体态正常得2分,不正常扣分。
5. 皮肤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弹性和湿润程度,评估其皮肤是否健康。
皮肤健康得2分,异常扣分。
二、头颈部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头颅评分(2分):根据患者头颅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评估其头颅是否正常。
头颅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2. 颜面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面色和面部特征,评估其颜面是否正常。
颜面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3. 颈部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和颈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评估其颈部是否正常。
颈部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4. 甲状腺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大小、质地和活动度,评估其甲状腺是否正常。
甲状腺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5. 淋巴结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和触痛,评估其淋巴结是否正常。
淋巴结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三、胸部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胸廓评分(2分):根据患者胸廓的形状、对称性和呼吸运动,评估其胸廓是否正常。
胸廓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2. 乳房评分(2分):根据患者乳房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评估其乳房是否正常。
乳房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3. 肺部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音、呼吸节律和呼吸运动,评估其肺部是否正常。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
背景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上肢功能的一种工具。
通过对上肢功能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项目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 肌力:通过对上肢关键肌群进行力量测试,评估患者的肌力水平。
2. 活动幅度:检查患者上肢在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患者的关节灵活性和活动幅度。
3. 协调性:通过观察患者上肢协调运动的能力,评估患者的协调性。
4. 感觉:检查患者上肢的感觉功能,评估患者的触觉、温度感知和位置感知等。
评分标准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而有所不同。
每一项评估指标都有对应的评分标准,评分通常是根据功能水平、
活动幅度、正常对比、协调性和感觉功能等方面进行判定。
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医学研究和专业机构的指南制定,
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神经学、运动医学等
领域。
在康复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康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在神经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上肢查体评分
标准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疾病和运动障碍对上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上肢查体评分标准是一种有助于评估上肢功能的工具。
通过系
统观察和测量上肢的肌力、活动幅度、协调性和感觉功能等项目,
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为康复治疗和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参考。
上肢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考核内容
本次上肢体格检查的考核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系统检查
2.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3. 特殊体位和手势检查
评分标准
考生在每个方面将获得0-10分的评分,总分为30分。
评分标准如下:
神经系统检查
1. 听力: 听清考官的指令,得2分;需要再次确认,得1分
2. 视力: 看清考官的手势,得2分;需要再次确认,得1分
3. 触觉: 检查5个触点(指尖、指甲、手掌、掌根、前臂),每个触点检查得分为1分
4. 反射: 检查三个反射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每个反射点检查得分为1分
5. 肌力: 检查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的肌力情况,每个部位检查得分为1分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1. 活动度: 检查肩部、上臂、前臂和手部的活动度情况,每个部位检查得分为1分
2. 稳定性: 检查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稳定性情况,每个关节检查得分为1分
3. 压痛: 检查肩、肘、手腕和手部的压痛点,每个压痛点检查得分为1分
特殊体位和手势检查
1. 肩关节捏压:检查肩关节稳定性和肩袖损伤,得2分
2. 肘关节折叠:检查肘关节稳定性和肘部骨折、脱位情况,得2分
3. 手握力检查:检查手握力的情况,得2分
4. 特殊手势检查:检查手部特殊姿势,比如大拇指对掌指,得2分
总结
本次上肢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涉及多方面评分,考生需要全方位进行实际操作和考查。
只有真正掌握了各项技巧和细节,才能顺利通过考核。
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临床上有些内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表现为体表*些区域疼痛;因此遇到肩部疼痛的病人,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疼痛。
如左肩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右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病。
另外有些肩痛是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之为"颈肩综合征〞。
所以对肩部疼痛进展整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整理上肢及肩部的体格检查。
肩部望诊肩部的望诊必须两侧比照检查。
检查时,两肩都要裸出,比照两肩是否等高,外观其皮肤颜**况,肩部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比照两侧三角肌的发育及锁骨上、下窝的深浅是否对称,肌肉有否萎缩;然后检查反面,比照两肩胛骨上下是否一致,肩胛骨内缘与脊椎距离是否相等,肩胛冈的上下肌肉有无萎缩。
还要借助肩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来观察其肌肉及关节的形态和功能状况,如果发现两侧不对称,则应进一步检查。
假设肩胛骨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胛骨高耸症;假设肩胛骨内缘向后突起,尤在用手抵墙时更为明显,则为前锯肌瘫痪,又称翼状肩;对于急性损伤患者,如果在肩后部有明显肿胀,则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或肩胛骨骨折。
三角肌膨隆消失成"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
比照两肩,看锁骨外端是否高突,患肩是否向下、前、内移位,前者说明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后者则为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
触诊肩部触诊,首先要了解肩部的正常解剖构造、活动幅度及其骨性标志,肩峰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处;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为肱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端锁骨外、中l/3交界的下方一横指、肱骨头内上方为喙突。
触诊时,用拇指、按压检查,寻找压痛点,并注意关节构造是否正常,活动时有无异常状态及摩擦音等,并应注意排除骨折。
对肩部压痛点,须和肩关节功能检查结合,来判断病变的部位。
如压痛点在肩峰前下方,一般是肱骨小结节附近的病变;压痛点在肩峰外侧,多见于肱骨大结节附近的病变。
在望诊时如发现两侧上肢不等长,肌肉萎缩,需进展测量。
上肢的长度一般测量从肩峰至肱骨外髁或尺骨茎突的距离,两侧比照;测量上肢周径时一般选择两臂相应的部位,并标明该部位距离肩峰或尺骨鹰嘴突的长度。
1、Hoffmann征:为上肢的锥体束征,检查方法是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
在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双侧对称性阳性,并无诊断意义。
在物理诊断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此病理征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及腕关节不同屈伸角度有关。
反射中枢位于颈7至胸1。
2、Babinski征为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的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踝和趾背伸的反射作用.①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②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Oppenheim征①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②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4、Gordon征①检查方法: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
②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一侧阳性考虑锥体束受损或更高位中枢病变。
双侧阳性为下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病变致双侧都失去高位中枢的抑制而出现,注意1岁内小儿可以锥体束征阳性。
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检查对侧锥体束征,还有其它体征检查如运动和感觉等检查,定性定位评估病变位置。
、(1)肱二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检查者用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出现前臂屈曲。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2)肱三头肌腱反射【临床表现】仰卧位是此反射检查的最佳办法:肘关节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及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厘米处),反应为前臂伸直。
体格检查的操作流程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种基本手段。
下面是一般体格检查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格检查前,医生应该先洗手、戴口罩,并准备好所需的检查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2. 一般状况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外貌、营养状况、体位、步态等,以及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 头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头颅外观、头发、头皮、囟门、眼、耳、鼻、口等。
4. 颈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外形、甲状腺、气管、颈部血管等。
5. 胸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胸部外形、呼吸运动、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胸膜摩擦感、叩诊音、呼吸音、啰音等。
6. 腹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腹部外形、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脏、脾脏、肠鸣音等。
7. 四肢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上肢和下肢的肌肉、骨骼、关节、血管等。
8.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反射、感觉、运动等。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应该注意操作规范、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同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上肢检查介绍上肢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肩、臂、肘、前臂和手。
上肢检查,就是对肩、臂、肘、前臂和手进行检查。
上肢检查是全身体格检查中的其中一个项目。
上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
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
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
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上肢检查有以下的内容: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观察双手及指甲。
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检查指关节运动。
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触诊腕关节、检查腕关节运动。
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检查肘关节运动。
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视诊肩部外形、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检查肩关节运动。
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检查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
检查Hoffman征等。
上肢无力应该做哪些检查很多时候,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中年人容易感到上肢无力。
但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泰国操劳的原因,多加休息就没事了。
其实上肢无力并没有把么简单,过渡劳累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上肢无力多于40~60岁隐袭发病,单/双上肢/下肢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
早期多为上肢无力。
具有典型上、下神经元损害的特征,同时可影响颈、舌、咽、喉而出现延髓麻痹症状,最后躯干和呼吸肌受累,危及生命。
即使病程很长,病情很重,患者始终无感觉障碍。
上肢无力的病因不明确,病因学说较近多。
近年来的研究支持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有多种免疫学理论。
其他的病因包括中毒,微量元素、氨基酸代谢障碍,病毒感染。
部分病例有遗传特征。
关岛地区发病率高出世界其他地区50~100倍,但未探明环境毒物,饮食结构异常的证据。
那么出现上肢无力这种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呢?上肢无力只是一个症状,引起上肢无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等,也有可能是肝肾阴虚,如果体型偏瘦,脾胃也有可能虚弱,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就会造成四肢无力,精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