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电生理学(C2)2017-12
- 格式:ppt
- 大小:21.00 MB
- 文档页数:70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需要通过电生理评定方法来帮助诊断和治疗。
此类方法是通过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电生理评定方法:1.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通过电刺激神经并测定刺激信号传导的速度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测试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贴电极在神经上并施加短暂的电刺激,然后记录刺激信号从刺激点到肌肉的传导速度。
通过比较正常值,可以判断神经传导速度是否受损,是一种主要用于评估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
2. 肌肉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肌肉电图是通过在肌肉上放置电极来检测肌肉电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肌肉的电活动,从而评估肌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肌肉电图通常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一起使用,可以全面评估周围神经损伤。
3.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视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视觉系统并记录大脑皮层潜伏期反应来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视觉神经损伤,可以通过比较潜伏期反应的正常值来判断视觉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4.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听觉系统并记录大脑皮层潜伏期反应来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听觉神经功能,可以帮助诊断听觉系统疾病和损伤。
总结起来,以上是常用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评定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生理评定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目的。
通过电生理评定方法可以更准确、客观地评估神经损伤或疾病的程度和病情发展趋势。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电生理学常用中英文名词及缩写对照电生理学是研究生物电活动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和缩写。
下面是一些电生理学常用的中英文名词及其缩写对照:1. Action Potential(AP):动作电位2.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静息膜电位3. Depolarization:去极化4. Repolarization:复极化5. Hyperpolarization:超极化6. Excitable Membrane:可兴奋膜7. Ion Channel:离子通道8. Voltage-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9. Ligand-gated Channel:配体门控通道10. Patch Clamp Technique:膜片钳技术11. Excitability:兴奋性12. Threshold:阈值13. Refractory Period:绝对不应期14. Repetitive Firing:重复放电15. Conductance:传导率16. Voltage Clamp Technique:电压钳技术17. Current Clamp Technique:电流钳技术18. 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19. Electromyogram(EMG):肌电图20. 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这些术语和缩写在电生理学的研究中经常被使用。
研究者通过对动作电位、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电活动特征,从而深入研究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心电图(ECG)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肌电图(EMG)可以用来研究肌肉的电活动,脑电图(EEG)可以用来观察大脑的电活动。
膜片钳技术和电压钳技术是常用的电生理实验技术。
膜片钳技术通过将玻璃微电极贴附在细胞膜上来测量膜电位的变化,从而观察细胞的电活动。
电生理课个人总结引言电生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电流传导、细胞膜电位以及神经和心脏电活动等等。
本文将对我在电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电生理的基础概念1. 细胞膜电位细胞膜电位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外液之间的电位差。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质膜相对于细胞外液带负电位,约为-70毫伏。
这种负电位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进而控制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和电活动。
2. 神经元动作电位神经元是电生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神经元的传导是通过动作电位来实现的。
动作电位是指神经元膜电位在被激发后发生瞬时变化,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生物电活动,通常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受到细胞质中离子通道的控制,其传导速度和幅度可由不同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程度来调节。
3. 心脏电活动电生理学在研究心脏电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心肌细胞具有自身起搏和传导的能力。
心脏电活动主要通过传导系统来进行,其中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等。
正常的心脏电活动可以通过心电图等工具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判断心脏的正常功能和异常情况。
电生理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1. 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分析是电生理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使用生物电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生物体内的电信号(如脑电图、心电图等)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和解读。
这些信号的分析有助于医学领域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 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设计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是电生理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另一个应用领域。
起搏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刺激来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设备,而除颤器则可以通过电击来处理心脏停跳时的紧急情况。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研发都离不开电生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研究细胞膜电位和神经元动作电位等电生理参数,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调节心脏电活动,从而提高设备的效果和安全性。
心内电生理检查基本方法回顾电生理检查-多导显示EarliestA waveEarliestv wave2腔内电图记录–导管摆放QT IACTP-AA-H H-VST segmentPR segmentP wave 正常范围PR 120-200msQRS 80-120msAH 50-130 msHis 10-25 msHV 35-55 ms5His HB PF SAN:Sinus nodeAVN:AV nodeHis: Penetrating portion of the bundle of HisHB : Branching portion of the bundle of HisPF:Purkinje fibersSAN AVNA H V TAtriumPA AH HVHBE传导系统腔内电图与体表电图的关系单级VS 双极Advantage DisadvantageUnipolar Give directionalinformation Pick up noise and far-field signalsCan help detect the origin of ectopic sites To decrease noise may need placement of an IVC electrodeBipolar Good for finding earliestactivation Does not give directional informationUsually much cleanerthan unipolarEasy to do7电生理检查程序电刺激(PES)•PES是一种通过接触心内膜的电极导管间断或持续发送电流的起搏技术。
•临近电极的细胞会除极并扩布到整个心脏。
•程序电刺激的作用1.传导功能测试2.心律失常诱发•PES 包括以下三种起搏方式: –递增刺激(burst)–递减刺激(ramp)–额外刺激•PES 用于测量和评估….–不应期–传导特性–心肌激动的特性–心律失常的特性•诱发•终止•鉴别●递增刺激–每组以固定频率刺激心脏。
电生理行业简介一、电生理行业概述电生理行业,顾名思义,是与电生理学相关的产业。
电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电信号产生、传导、调节和生物效应的科学。
电生理行业涉及到基础研究、医疗器械、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生理行业的发展历程电生理行业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
从最初的生物电的发现,到电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再到现代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电生理行业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三、电生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电生理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电生理市场规模已从数十亿美元增长至百亿美元,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四、电生理行业的技术前沿当前,电生理行业技术前沿主要体现在高通量测序、单细胞电生理技术、光遗传学、脑-机接口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不断突破,为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和高效的手段。
五、我国电生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电生理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国际竞争中仍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电生理企业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方面仍面临挑战。
此外,我国电生理行业监管政策、行业标准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电生理行业的未来展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电生理行业前景可期。
未来,电生理行业将继续向高度集成、高度智能化、个体化治疗等方向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电生理行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领域。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电生理行业将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性成果。
电生理系统电生理是医院重要的检查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心电图类、脑电图类、神经电生理类、五官科的测听仪、眼压监测、肺功能等检查项目不在DICOM标准以内,与放射检查、核医学检查、超声检查、内镜内检查、病理检查共同组成了医院医疗检查体系,一直以来,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科室。
电生理系统是为医院所有心电图检查设计的管理系统,可以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利用医院现有的系统运行,也可按照需求进行扩展除院内心电图检查网络以外可以开展,院外急诊救护车心电图传输,分院心电图传输,动态心电图传输,连接医院及患者家庭心电图传输等远程心电图传输模式,随时连接入系统。
也包括常规心电:常规心电的检查流程,包括门诊、住院、随访、体检等,包含在系统平台中。
在医院的计算机中心设立心电服务器,建立医院的心电图数据管理库。
安装:数据库服务模块、存储管理器模块。
门诊安装心电图预约、登记系统。
患者有秩序候诊。
心电检查网络系统与HIS系统无缝连接,信息交互。
由临床或门诊医生在CIS系统中开具电子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带有条形码。
另一种方式是临床或门诊医生开出手工申请单,经收费在HIS系统中形成检查项目。
另一个申请来源来自体检系统,体检系统开出包含检查申请的体检指引单,指引单带有条形码。
对于病区向心功能中心或其它检查室开出的床边检查申请,在心功能中心或其它检查室应有及时的提示措施。
对于住院检查,在检查申请提交后,就应将相关信息传入本系统,并针对需要进行预约安排的检查申请,按照预约处理策略可返回预约结果,可打印出预约单。
对于门诊检查,患者交费后可前往相关检查科室进行预约,系统提取检查项目,按相应策略处理并可打印出预约单。
预约单含有患者姓名、ID、检查项目、预约时间等信息,以及识别条码。
预约采用策略加人为安排和完全人为安排的两种模式,对于前一种模式首先按策略自动安排,对于无法自动安排(如不能安排到申请日期等)的和已经安排的预约可以人为安排或再安排。
比如,急诊和特殊病人,护士在预约窗口中不能预约到合适的时间时,可以与检查科室联系,由检查科室修改或直接安排到合适的预约时间,护士再打印预约单。
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8-25T15:01:26.3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军[导读] 患者在经过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后,其受损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 413000)摘要:目的探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功能性电刺激(即FES)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0例,通过低频脉冲治疗仪—神经肌体仪对其进行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即EMG)、运动功能评定(即SS)和感觉功能评定(即MS),对其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EMG变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即SCV)的变化和受损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即MCV)进行比较。
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有45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到S3M3及其以上,有效率达到75.0%,并且根据神经电生理研究的结果表明,有19例患者在治疗后再生电位出现,有效率为47.5%;患者MVC的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
结论患者在经过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后,其受损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明显恢复,FES能够为周围神经受损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周围神经受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目前使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加上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神经再生的速度并不可观。
另外,骨骼肌会因为丧失了来自神经的营养支持而迅速发生萎缩,加上周围神经缓慢的再生速度,会导致骨骼肌失神经的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功能性电刺激是通过对电流作用的利用来预防骨骼肌失神经萎缩和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一种低频电刺激的疗法。
为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功能性电刺激的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电生理基础知识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LAO下两个瓣环的大概位置注意CS电极的形状RAO下4个电极的位置正位AP注意一下脊柱的位置和电极弧度的变化上两图为RAO、下为LAO分别显示了环肺标测电极分别进入左上LSPV、右上RSPV、左下LIPV、右下RIPV肺静脉的情况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已经从原来的二维观察过度到现在的三维重建,目前三维的的操作界面有两种,一种为圣犹达的Ensite3000系统分NavX和Array,NavX系统为接触式标测,Array为非接触式标测,就是熟称的“球囊”再有一种就是强生的“CARTO"介绍一下Ensite3000指导下的常见消融这是该系统的电极贴片Ensite系统采用的是贴片定位技术,分六块贴片,前后、左右、头颈后部,和左大腿内侧中间的是一个计时模块,一旦激活计时模块,系统便倒计时18小时。
这是ensite系统的组成,想有些同道在导管室已经见过了,但还是给大家看一下以房颤消融AF为例简要说明一下,第一步,导管进入心腔后由于AF需要穿房间隔,待穿刺后激活系统,系统可以显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注意,图中一个长的是放在CS的冠状窦电极,一个是在心房4极电极这是用导管在建立左心房模型,导管到过的位置就可以被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用导管在心腔内勾画一个模型,而且是立体的,图中是建的左房,因为房颤要打左房和肺静脉也可以让患者先做一个心脏CT造影,然后将CT导入改系统,先用导管建模,建完后和CT的三维成像融合,下面就是这个过程这是用导管建的左房和左上和左下肺静脉的过程,图中是在进行左下肺静脉的修模,注意,下面那个是CS电极做参考同体位下可任意转动体位,看见肺静脉和左房的交界口,做房颤消融肺静脉的定口非常重要,图中是个头位,注意看肺静脉和心房的交界处这是建完模后的左房这是网格图这是导管建模和CT融合后的左房,图中是因为正在做房颤消融后的房速的激动顺序标测,看起来眼花,实际看以从颜色看出哪里最早,图中有个大头的影子,注意看,做完了比这个要好看得多这个费用比较高,一台AF下来要5-6万RMB五六万算便宜了,我们这用CARTO,得八万多详细的EPS检查是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心内科医生来说就更重要子,一步一步做,不去抢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并且最好至少放三根标测电极。
【2017年整理】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12导联位置: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肢体导联: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
黄配绿。
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五个颜色分别在身上的哪几个部位黑白棕红绿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不要紧的,例如RA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
如果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效果是最好的: 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红线(LL):左下腹;绿线(RL):右下腹;棕线(C) :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C3 C2与C4两点连线之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这六种指的是测六个位置的胸电极,即在测量时贴电极时,贴V或C胸电极时,只贴c1-c6其中之一。
电生理基本技术一电刺激。
二生物放大器正确选择,植物性神经冲动幅度多为50-100μV。
不同组织,应采用不同的参数。
如 ECG:振幅0.1-2mV,灵敏度0.5-1mV,时间常数0.1-1.0s,高频滤波1KHz 植物性神经冲动:振幅50-150μV,灵敏度25-100μV,时间常数0.01-0.1s,高频滤波3-5KHz 中枢神经元单位放电振幅100-300μV, 灵敏度50-100μV,时间常数0.01-0.1s,高频滤波5-10KHz三玻璃微电极常用尖端0.5-5μm,向细胞内插入时,需小于0.5μm(细胞直径的1/10~1/100),且尖端的倾斜度应相当缓和,一般微电极可分为金属微电极和玻璃微电极两类。
金属微电极,现多用镀铂钨丝电极(platinum-plated tungsten electrode),在钨丝上镀铂,可极大改善电极的电学特性,噪声可大大降低,加之机械强度大,适合长期体外记录(paré D, Gaudreau H. Projection cells and interneurons of the lateral and basolateral amygdala: distinct firing patterns and differential relation to the thera and delta rhythms in conscious cats. J Neursci, 1996,16(10):3334-3350现要也常用镀银碳纤维电极。
玻璃微电极记录易受机械位移的影响,加之尖端的电解质会漏出或堵塞,不适合半小时以上的长时间记录,玻璃微电极可分单管和多管微电极。
毛坯管在国外多用Pyrex管,国内多用GG-17和95料玻管。
细胞外记录多采用外径1.5-2mm 玻璃,细胞内记录则采用外径1mm细玻管,内外径之比约为2:3或5:6,长6-8cm。
拉制前必须经过清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