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度45度60度三角函数

30度45度60度三角函数

30度45度60度三角函数
30度45度60度三角函数

课题名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推理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 会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3. 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4. 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5. 体验特殊锐角300、450、600三角函数值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6.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从中感受获得新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特殊角与其三角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求值和化简。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 1.创设教学情境:

(1)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你能分别说出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吗? (2)你能分别说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2.出示学习目标:

(1)能通过推理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会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3)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 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题: (1)若sin α=

2

2

,则锐角α=____.若2cos α=1,则锐角α=____. (2)若sin α=

21,则锐角α=____.若sin α=2

3,则锐角α=_____. (3)若∠A 是锐角,且tanA=

3

3

,则cosA=_________.

4.组内交流质疑 二、展示交流

知识再现:

在△ABC 中,∠C=90°

锐角A 的对边为a ,邻边为b , 斜边为c ,则 sinA= , cosA= ,tanA= 。

点拨解读:

1、300、450、600三角函数值

『思考』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求出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哪种方法求出的三角函数值最精确?

『点拨』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方向经历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过程: (1)量出三角尺的各边长度,利用定义求得各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近似值; (2)利用计算器,求得各个特殊角三角函数更加精确的近似值;

(3)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各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精确值。 根据以上探索完成下列表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大小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有两个方面的运用: ①已知一个特殊角求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②已知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该角的度数 5.小组汇报交流

6.教师精讲点拨: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2sin30°-cos45° (2)sin60°·cos60° (3)sin 230°+cos 2

30°

例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α: (1) cos α=2

3

(2)2sin α=1 (3)2sin α-2=0 (4)3tan α-1=0 三、反馈拓展 7.课堂巩固训练:

1. 若sin α=

2

2

,则锐角α=________.若2cos α=1,则锐角α=_________. 2. 若sin α=

21,则锐角α=_________.若sin α=2

3,则锐角α=_________. 3. 若∠A 是锐角,且tanA=

3

3

,则cosA=_________. 4.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α: (1)cos α-

2

3

=0 (2)-3tan α+3=0 (3)2cos α-2=0 (4)tan (α+10°)=3

8.教学小结提升

(1)300、450、600三角函数值

(2)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大小 9.课堂达标检测

1、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45°-sin30° (2)sin 260°+cos 2

60°

(3)tan45°-sin30°·cos60° (4) 0

20

230tan 45cos

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锐角α:

(1) cos α=

2

3

(2)2sin α=1 (3)2sin α-2=0 (4)3tan α-1=0

(完整版)三角函数特殊角值表

角度 函数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角a 的弧度 0 π/6 π/4 π/3 π/2 2π/3 3π/4 5π/6 π 3π/2 2π sin 0 1/2 √2/2 √3/2 1 √3/2 √2/2 1/2 0 -1 0 cos 1 √3/2 √2/2 1/2 0 -1/2 -√2/2 -√3/2 -1 0 1 tan √3/3 1 √3 -√3 -1 -√3/3 1、图示法:借助于下面三个图形来记忆,即使有所遗忘也可根据图形重新推出: sin30°=cos60°=2 1 ,sin45°=cos45°=22, tan30°=cot60°=33, tan 45°=cot45°=1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x/r 正切函数 tanθ=y/x 余切函数 cotθ=x/y 正割函数 secθ=r/x 余割函数 cscθ=r/y 2、列表法: 说明:正弦值随角度变化,即0? 30? 45? 60? 90?变化;值从0 2 1 22 23 1变化,其余类似记忆. 3、规律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可总结为下列记忆规律: ① 有界性:(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即当0°<α<90°时, 则0<sin α<1; 0<cos α<1 ; tan α>0 ; cot α>0。 ②增减性:(锐角的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当0<A <B <90°时,则sin A <sin B ;tan A <tan B ; cos A >cos B ;cot A >cot B ;特别地:若0°<α<45°,则sin A <cos A ;tan A <cot A 若45°<A <90°,则sin A >cos A ;tan A >cot A . 4、口决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 正弦、余弦值可表示为 2m 形式,正切、余切值可表示为3 m 形式,有关m 的值可归纳成顺口溜: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 30? 1 2 3 1 45? 1 2 1 2 60? 3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

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的学习,在数学中只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即可。日常考试 正弦和余弦的相关题目一般不会很难,是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牢的同学拿分的好题目。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还是很难拿分,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 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 A.30° B.45° C.60° 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 A.15° B.30° C.45° 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三角函数特殊角值表

三角函数特殊值 1、图示法:借助于下面三个图形来记忆,即使有所遗忘也可根据图形重新推出: sin30°=cos60°= 21 sin45°=cos45°=2 2 tan30°=cot60°=3 3 tan 45°=cot45°=1 2 30? 1 2 3 1 45? 1 2 1 2 60? 3

说明:正弦值随角度变化,即0? 30? 45? 60? 90?变化;值从0 2 3 1变化,其余类似记忆. 3、规律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可总结为下列记忆规律: ① 有界性:(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即当0°<α<90°时, 则0<sin α<1; 0<cos α<1 ; tan α>0 ; cot α>0。 ②增减性:(锐角的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当0<A <B <90°时,则sin A <sin B ;tan A <tan B ; cos A >cos B ;cot A >cot B ;特别地:若0°<α<45°,则sin A <cos A ;tan A <cot A 若45°<A <90°,则sin A >cos A ;tan A >cot A . 4、口决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 正弦、余弦值可表示为 2m 形式,正切、余切值可表示为3 m 形式,有关m 的值可归纳成顺口溜: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 巧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初学三角函数,记忆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易错易混。若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经过变形,使其呈现某种规律,再配以歌诀,则可浅显易记,触目成诵。 仔细观察表1,你会发现重要的规律。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提高)

苏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巩固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ABC 中,∠C =90°,cosA =3 5,则tan A 等于 ( ) A .3 5 B .45 C .34 D .43 2.在Rt △ABC 中,∠C=90°,把∠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a b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tanA?cotA=1 B .sinA=tanA?cosA C .cosA=cot A?sinA D .tan 2A+cot 2 A=1 第2题 第3题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別是AB 、AD 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 等于( ) A . 34 B .43 C .35 D .45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7 B .3 C .724 D .1 3 5.如图所示,已知∠α的终边OP ⊥A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则cos α等于 ( ) A . 1 2 B C D

6.(2015?南充)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55°方向,距离灯塔2海里的点A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方向,海轮航行的距离AB长是() A.2海里B.2sin55°海里C.2cos55°海里D.2tan55°海里 二、填空题 7.设θ为锐角,且x2+3x+2sinθ=0.则θ=. 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沿CE折叠矩形ABCD,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若AB=4,BC=5,则tan∠AFE的值为 . 9.已知△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3,AC=4,则sinB= . 第8题第9题第11题 10.当0°<α<90的值为. 11.如图,点E(0,4),O(0,0),C(5,0)在⊙A上,BE是⊙A上的一条弦.则tan∠OBE=.12.(2015?牡丹江)在△ABC中,AB=12,AC=13,cos∠B=,则BC边长为 . 三、解答题 13.(2015?泰州)如图,某仓储中心有一斜坡AB,其坡度为i=1:2,顶部A处的高AC为4m,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求斜坡AB的水平宽度BC; (2)矩形DEFG为长方体货柜的侧面图,其中DE=2.5m,EF=2m,将该货柜沿斜坡向上运送,当BF=3.5m 时,求点D离地面的高.(≈2.236,结果精确到0.1m)

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文) 已知Δ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设向量(,)m a b =, (sin ,sin )n B A =,(2,2)p b a =-- . (1)若m //n ,求证:ΔABC 为等腰三角形; (2)若m ⊥p ,边长c = 2,角ΔABC 的面积 . 答案: 证明:(1)//,sin sin ,m n a A b B ∴=u v v Q 即22a b a b R R ? =? ,其中R 是三角形ABC 外接圆半径,a b =.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由题意可知//0,(2)(2)0m p a b b a =-+-=u v u v 即 a b ab ∴+= 由余弦定理可知, 2 2 2 4()3a b ab a b ab =+-=+- 2()340ab ab --=即4(1)ab ab ∴==-舍去. 11 sin 4sin 223 S ab C π ∴==??= 来源:09年高考上海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

(文)在ABC ?中,A C AC BC sin 2sin ,3,5=== (Ⅰ)求AB 的值。(Ⅱ)求)4 2sin(π - A 的值。 答案: (1)解:在ABC ? 中,根据正弦定理, A BC C AB sin sin = ,于是522sin sin ===BC A BC C AB (2)解:在ABC ?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C AB BC AC AB A ?-+=2cos 2 22 于是A A 2cos 1sin -== 5 5, 从而5 3sin cos 2cos ,54cos sin 22sin 22=-== =A A A A A A 10 2 4 sin 2cos 4 cos 2sin )4 2sin(= -=- π π π A A A 来源:09年高考江西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容易 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巧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巧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计算,求值,解直角三角形和今后的学习中,常常会用到,所以一定要熟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巧妙的方法加强记忆.这里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明白和掌握这些三角函数值是怎样求出的,既便遗忘了,自己也能推算出来,切莫死记硬背.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记熟它们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三角板”记法 根据含有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利用你手里的一套三角板,就可以帮助你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不妨称这种方法为“三角板”记法. 首先,如图所标明的那样,先把手中一套三角板的构造特点弄明白,记清它们的边角是什么关系. 对左边第一块三角板,要抓住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是斜边的一半的特点,再应用勾股定理.可以知道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邻边、 斜边的比是掌握了这个比例关系,就可以依定义求出30°、60°角的任意 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如:001sin 30,cos302== 求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还应抓住60°角是30°角的余角这一特点. 在右边那块三角板中,应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锐角为45°,则此三 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两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1∶1 住:00sin 45cos 452 == ,00tan 45cot 451==。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简单、易记,同时巩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 二、列表法:

说明:正弦值随角度变化,即0? →30?→45? →60? →90?变化;值从 0→2 1 →22→23→1变化,其余类似记忆. 三、口诀记忆法 口诀是:“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弦是二,切是三,分子根号不能删.”前三句中的1,2,3;3,2,1;3,9,27,分别是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分子根号内的值.弦是二、切是三是指正弦、余弦的分母为2,正切的分母为3.最后一句,讲的是各函数值中分子都加上根号, 不能丢掉.如tan60°= =tan45°1=.这种方法有趣、简单、易记. 四、规律记忆法:观察表中的数值特征,可总结为下列记忆规律: ①有界性:(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即当0°<α<90°时, 则0<sin α<1; 0<cos α<1 ; tan α>0 ; cot α>0。 ②增减性:(锐角的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即当0<A <B <90°时,则sinA <sinB ;tanA <tanB ;cosA >cosB ;cotA >cotB ;特别地:若0°<α<45°,则sinA <cosA ;tanA <cotA ;若45°<A <90°,则sinA >cosA ;tanA >cotA . 例1.tan30°的值等于( )

苏教版: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 级: 教 师: 科 目: 班 主 任: 日 期: 时 段: 教学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教学目标 重难点透视 薄弱点分析 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 反馈、反思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的考查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即运用sin a 、cos a 、tan a 、cot a 准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a 为锐角),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互为余角、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精典例题: 【例1】在Rt △ABC 中,∠C =900,AC =12,BC =15。 (1)求AB 的长; (2)求sinA 、cosA 的值; (3)求A A 22cos sin +的值; (4)比较sinA 、cosB 的大小。 变式:(1)在Rt △ABC 中,∠C =900,5=a ,2=b ,则sinA = 。 (2)在Rt △ABC 中,∠A =900,如果BC =10,sinB =0.6,那么AC = 。 【例2】计算:020045sin 30cot 60sin +? 注意:熟记00、300、450、600、90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进行运算。 【例3】已知,在Rt △ABC 中,∠C =900,2 5tan =B ,那么cosA ( ) A 、 25 B 、35 C 、5 52 D 、32 变式:已知α为锐角,且5 4cos = α,则ααcot sin += 。

【例4】已知3cot tan =+αα,α为锐角,则αα22cot tan += 。 变式:【问题】已知009030<<<βα,则αβαβcos 12 3cos )cos (cos 2-+---= 。 变式:若太阳光线与地面成α角,300<α<450,一棵树的影子长为10米,则树高h 的范围是( )(取7.13=) A 、3<h <5 B 、5<h <10 C 、10<h <15 D 、h >15 【例5】某市正在进行商业街改造, 商业街起点在古民居P 的南偏西60度方向上的A 处, 现已改造至古民居P 的南偏西30度方向上的B 处,A 与B 相距150米, 且B 在A 的正东方向 .为了不破坏古民居的风貌,按有关规定,在古民居的周围100 米内不得修建现代化商业街,若工程队继续向正东方向修建200米商业街到C 处, 则 对于从B 到 C 的商业街改造是否违反有关规定?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在Rt △ABC 中,∠C =900,若4 3tan = A ,则sinA =( ) A 、34 B 、43 C 、35 D 、53 2、已知cos α<0.5,那么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600<α<900 B 、00<α<600 C 、300<α<900 D 、00<α<300 3、若1)10tan(30=+α,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4、在Rt △ABC 中,∠C =90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cosA =cos B B 、cosA =sinB C 、cotA =tanB D 、2cos 2sin B A C += 5、在Rt △ABC 中,∠C =900,3 1tan =A ,AC =6,则BC 的长为( ) A 、6 B 、5 C 、4 D 、2 6、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米,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A 、βsin 100米 B 、βsin 100米 C 、β cos 100米 D 、βcos 100米 7、计算0030cot 3 360cos +的值是( )

三角函数之正余弦定理

教师寄语: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1 戴氏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谢谢使用!!!】 主管签字:________ §3.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考点、热点回顾 2014会这样考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 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 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 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30度,45度、60度的三件函数值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究30°,45°,60°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要求能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基本的运算,并能根据三角函数特殊值求出特殊角;能根据生活中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定的几何模型,并由抽象出来的几何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实际问题中需要的结果,在教学中要进一步渗透三角函数中量与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对已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要求很理解并掌握任意两个锐角互余时,正、余弦之间的关系和正切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进行简单的三角变换或相应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活动内容:如图所示 在 Rt △ABC 中,∠C=90°. (1)a 、b 、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 . (2)sinA= ,cosA= ,tanA= . sinB= ,cosB= ,tanB= . 教师可引导学生,sinA 和cosB 之间的关系tanA 和tanB 之间的关系,让能力强的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内部之间的关系 讲解新课 1、探索30°角的三角函数值 ①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② 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③ 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学生探讨、交流,得出 3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师提示学生BC=a ,分别求出另外两条边的长. 2、求出了30°角的三角函数值,在同一个图中求出60°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3、让学生画出45°角的三角形,根据图形求45°三角函数值.并完成下表 A A

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难点: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如图所示 在 Rt △ABC 中,∠C=90°. (1)a 、b 、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 . (2)sinA= ,cosA= ,tanA= . sinB= ,cosB= ,tanB= . (二)探究新知: 1.如右图,在 Rt △ABC 中,∠C=90° (1)当∠A=30°时,你能计算下面的函数值吗? sin30°= ,cos30°= ,tan30°= sin60°= ,cos60°= ,tan60°= (2)当∠A=45°时,你能计算下面的函数值吗? sin45°= ,cos45°= ,tan45°= 2. A A

3.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 (1) 正弦、正切的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_____,随角度的减小而_____. (2)余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_____,随角度的减小而_____。 (3)锐角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三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例讲解: 例1、计算: (1)sin30°+cos45°; (2)sin 2 60°+cos 2 60°-tan45°. (四)巩固训练: (1)sin600 -cos450 ; (2)cos600 +tan600 (五)学以致用: 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 ,当秋千向两 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 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 ( ) .45cos 260sin 45sin 2 2 3000-+() .45cos 260cos 30sin 2 2402020 2-+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高三文科数学: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专题 一、选择题: 1.sin 68°sin 67°-sin 23°cos 68°的值为( ) A .-2 2 B.22 C.3 2 D .1 2.(2013·江西高考)若sin α 2=3 3,则cos α=( ) A .-2 3 B .-1 3 C.1 3 D.2 3 3.已知tan ????α-π 6=3 7,tan ????π 6+β=2 5,则tan(α+β)的值为( ) A.29 41 B.1 29 C.1 41 D .1 4.把y =sin 1 2x 的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y =sin ωx 的图像,则ω的值为( ) A .1 B .4 C.1 4 D .2 5.要得到函数y =cos(2x +1)的图像,只要将函数y =cos 2x 的图像(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 B .向右平移1个单位 C .向左平移1 2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 2个单位 6.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二、填空题: 7.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1),则sin α=________. 8.已知扇形周长为10,面积是4,求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 9.函数y =cos ????2x +π 6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 10.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 ,3sin A =5sin B , 则角C =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2015·山东高考)设2()sin cos cos ()4f x x x x π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02A f =,1a =,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12.已知2tan =θ, 求(Ⅰ)θ θθθsin cos sin cos -+;(Ⅱ)θθθθ22cos 2cos .sin sin +-的值.

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二)思维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具重点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尺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 (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生]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 让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尺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B 处,使这位同学拿起三角尺,她的视线恰好和斜边重合且过树梢C 点,30°的邻边和水平方向平行,用卷尺测出AB 的长度,BE 的长度,因为DE =AB ,所以只需在Rt △CDA 中求出CD 的长度即可. [生]在Rt △ACD 中,∠CAD =30°,AD =BE ,BE 是已知的,设BE =a 米,则AD =a 米,如何求CD 呢? [生]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AC =2CD ,根据勾股定理,(2CD )2=CD 2+a 2, CD = 3 3 a . 则树的高度即可求出.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大小确定,那么它的正切、正弦、余弦值也随之确定,如果能求出30°的正切值,在上图中,tan30°= a CD AD CD ,则CD =a tan30°,岂不简单. 你能求出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Ⅱ.讲授新课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生]一副三角尺中有四个锐角,它们分别是30°、60°、45°、45°.

苏教版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7.2 正弦余弦

7.2正弦余弦(1) 1.在Rt△ABC中,∠C=90°, AC=7.AB=25.则sinA=_____ cosB=_______tanB=_______.2.在Rt△ABC中,∠C=90°,BC=3,sinA=0.6,则AC=______AB=________ tanB=__________. 3.在Rt△ABC中,∠C=90°,AC=2,cosA=0.8,则BC=______ cos B=______ tanA=_____.4.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能确定 5.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 sinB; (2)若∠A<∠B,则sinA sinB;cosA cosB;tanA tanB 6.如图,在Rt△ABC中,∠C=90°,BC=10,cos A=12 13 ,求:AB、sinB 7.如图:在Rt△ABC中,∠C=90°,BC=20,sinA=4 5 , 求△ABC的周长. 8.在Rt△ABC中,∠C=90°, cosA=3 5 ,BC=12,求斜边AB上的中线CD长. A B A B C

答案 1.24247 ,, 252525 2. 4,5,4 3 3. 1.5,3 5 , 3 4 4.C 5.=,<,>,< 6.AB=26,sinB=12 13 7.60 8.15 2 7.2正弦余弦(2)

1.已知Rt △ABC 中,∠C =90°,AB =m ,40B ∠=,则BC 的长是( ) A .sin 40m B .cos 40m C .tan 40m D . tan 40 m 2.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与AB 垂直的方向点C 处测得AC =a ,∠ACB =α,那么 AB 等于( ) A .a ·sin α B .a ·tan α C .a ·cos α D .αtan a 3.在Rt △ABC 中,∠C =900,∠A 、∠B 的对边分别是a 、b ,且满足022 =--b ab a ,则tanA 等于 ( ) 151515 1222 A B C D -+±?? ?? 4.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 A .(cos α,1) B .(1,sin α) C .(si n α,cos α) D .(cos α,sin α) 5.如图,在△ABC 中,∠C =90°,AC =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 5 3 ,则BC 的长是 (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在Rt △ABC 中,∠ACB =900,SinB = 27 则cosB . 7.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 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_________米. 8.在Rt △ABC 中, ∠C =90?,AB =4,AC =1,则cos A 的值是_______. 9.已知α是锐角,s in α= a+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6cm ,则其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A B C a α B N A C D M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2019-2020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理夯基提能作业本文 1.在△ABC中,若=,则B的值为( ) A.30° B.45° C.60° D.90° 2.(xx广东,5,5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cos A=且bc.已知·=2,cos B=,b=3.求: (1)a和c的值; (2)cos(B-C)的值.

特殊三角函数数值表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半角公式 sin(A/2) = √{(1--cosA)/2} cos(A/2) = √{(1+cosA)/2} tan(A/2) = √{(1--cosA)/(1+cosA)} cot(A/2) = √{(1+cosA)/(1-cosA)} 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 和差化积 sin(a)+sin(b) = 2sin[(a+b)/2]cos[(a-b)/2] sin(a)-sin(b) = 2cos[(a+b)/2]sin[(a-b)/2] cos(a)+cos(b) = 2cos[(a+b)/2]cos[(a-b)/2] cos(a)-cos(b) = -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积化和差 sin(a)sin(b) = -1/2*[cos(a+b)-cos(a-b)] cos(a)cos(b) = 1/2*[cos(a+b)+cos(a-b)] sin(a)cos(b) = 1/2*[sin(a+b)+sin(a-b)] cos(a)sin(b) = 1/2*[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π/2-a) = cos(a) cos(π/2-a) = sin(a) sin(π/2+a) = cos(a) cos(π/2+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苏教版】中考数学专题测试:15-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含)资料

专题15 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江苏省无锡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tan45o的值为( ) A .12 B .1 C .22 D . 2 【答案】B. 【解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tan45o=1,故选B. 【考点定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如图,△ABC 中,∠C=90°,AC=2,BC=1,则cosB 的值是( ) A . 12 B .2 C .5 D .5 【答案】C .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如图,若锐角△ABC 内接于⊙O ,点D 在⊙O 外(与点C 在AB 同侧), 则下列三个结论:①D C ∠>∠sin sin ;②D C ∠>∠cos cos ;③D C ∠>∠tan tan 中,正确的结论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圆周角定理. 4.【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海安县城中心,馆内纪念碑碑身造型似一把刺刀矗立在广袤的苏中大地上,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刺刀”.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测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小明在D处用高1.5m测角仪CD,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纪念碑碑身前进20m到达E处,又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45°,已知纪念碑碑身下面的底座高度BH为1.8m.则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为()m(结果 ≈ 1.732 1.414 ≈) ≈ 2.236 A.27 B.16 C.37 D.15 【答案】A .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

§4.1 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1.弧度制 (1)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 rad ,180°=________rad ,1°= rad ≈0.01745rad ,反过来1rad = ≈57.30°=57°18′. (2)若圆心角α用弧度制表示,则弧长公式l =_____;扇形面积公式S 扇=________=__________.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与原点的距离为r (r >0),则sin α=__________,cos α=__________,tan α=__________ (x≠0). (3)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sin α cos α tan α 基础自测: 如果sin α>0,且cos α<0,那么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已知α是锐角,那么2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小于180°的正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点P 在2π 3 的终边上,且|OP |=2,则点P 的 横坐标为( ) A .1 B .-1 C .3 D .-3 若点P ()x ,y 是3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y x 的值为________. 半径为R 的圆的一段弧长等于23R ,则这段 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已知扇形AOB 的圆心角 ∠AOB =120°,半径R =6,求: (1)AB ︵ 的长;(2)弓形ACB 的面积. 扇形AOB 的周长为8 cm .若这个扇形的面 积为3 cm 2,求圆心角的大小.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m -9,m +2). (1)若m =2,求5sin α+3tan α的值; (2)若cos α≤0且sin α>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作业: 1.若sin θcos θ<0,则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 .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 .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 .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2.(2014·全国)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4,3),则cos α=( ) A .45 B .3 5 C .-3 5 D .-45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4a ,3a )(a <0),则2sin α+cos α的值为( ) A .-25 B .2 5 C .0 D .25或-2 5 4.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A .2 B .2sin1 C .2 sin1 D .sin2 5.函数y =sin x |sin x |+|cos x |cos x +tan x |tan x |的值域是( ) A .{-1,1} B .{1,3} C .{1,-3} D .{-1,3} 6.点P 从(1,0)出发,沿单位圆x 2+y 2=1逆时针

三角函数之正余弦定理

戴氏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使用!!!】 主管签字:________ §3.6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考点、热点回顾 2014会这样考 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 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 以变形:(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 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 b 2+ c 2-a 2 2bc ,cos B = a 2+c 2- b 2 2ac ,cos C = a 2+ b 2- c 2 2ab . 3. 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 2 (a +b +c )·r (r 是三角形切圆的半径), 并可由此计算R 、r . 4. 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