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橡胶材料来料检验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
塑胶件来料检验标准一、目的:为了加强塑胶件来料检验工作力度,减少因塑胶件来料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不便和质量隐患。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塑胶件的来料检验。
(D1008-;D1026-)三、抽样方案:GB2828-2003 正常检验一次检验Ⅱ级水平,重缺陷(MA)AQL0.65,轻缺陷(MI)AQL1.5。
四、缺陷分类:(一)重缺陷MA:严重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重要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能完成且生产线无法修复使用。
(二)轻缺陷MI:影响整机外观及其他特性,造成生产操作不便但生产线能修复使用。
五、检验环境:(一)温度:15°~35°(二)相对湿度:45%~75%(三)亮度:500lux以上七、操作方法与步骤:(一)检查有无来料物料标签,物料标号、日期及厂家名称有无缺漏或错;(二)检查包装箱有无破损,表面有无污垢;(三)检查有无混装物料;(四)在垫有珍珠棉的平台上方1M处物料自由跌落检查物料有无开裂破损;(五)对比封样检测物料的硬度,重量与封样是否一致;(六)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有无色差,划伤,破裂等缺陷;(七)60CM距离正对物料左右45°上下15°检查物料表面有无缩水纹,疤痕,拉白;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变形现象;(八)对比封样检查物料丝印有无印错位置是否正确,60CM距离目测丝印有无模糊;(九)用透明胶纸贴在塑胶件表面,用力将胶纸撕起,检查表面有无脱漆;如有掉漆测量掉漆面积;(十)检测物料外观尺寸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是否在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检查孔径孔位;(十一)用相应的组装件组装,在60CM处目测是否有明显间隙;(十二)对上面的检查项目做好记录,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判定合格与否;并填写IQC检验单。
八、引用标准:8.1 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8.2 GB98384-88 跌落实验标准。
品质部塑胶件来料及成品检验标准1、制定目的规范和指导本公司品质部IQC 塑胶件来料检验作业、确保经品质部检验之产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合所有供应商塑胶件来料检验。
3、职 责3.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
3.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工程师协调处理。
3.3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品质工程师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4、检验依据及引用文件:4.1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4.2《零部件确认书》、《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及样品。
4.3《产品验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外观区域划分AA 面:作为电池壳体同时又作为电池盖暴露在客户产品的外表面,直接影响客户产品外观的表面。
(例如:南通友联、中海达、联迪703胶壳)。
如下图例:A 面:指电池正面(即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如下图例:B 面:指电池的四个侧面,不在直视范围,需将物品偏转45º~90º才能看到的部分。
C 面:指电池底面,需将物品偏转90º~180º才能看到的部分;(说明:A 面与C 面是相对而言的,有时可互换,须根据产品结构特点而定).如下图例: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B 面AA 面亦为A 面AA 面亦为A 面 AA 面亦为A 面D 面:胶壳的内表面,, 如下图例:6、检验条件6.1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500 lux 的近似自然光下。
6.2 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参见下图)AA 面 A 、C 面 B 面 D 面 检查时间(秒) 10 10 10 10 检查距离(mm) 300 300 300 300 是否旋转旋转旋转旋转旋转7、抽样计划:7.1外观:按MIL-STD-105E Ⅱ级抽样;当来料数在1~50PCS 全检。
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 3 of 106.3 表面质量检验6.3.1 区域定义使用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编码指示塑胶制品不同等级的表面或区域,表面的重要程度用罗马数字分类区分,最终使用者目视频率用英文字母排列区分。
①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
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②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③Ⅲ类:内部表面。
④ A面:最终使用者经常看得到的表面。
⑤ B面:最终使用者可以看得到的表面,但正常的操作使用中很少注意到的。
⑥ C面:最终使用者看不到的表面,但在产品组装、维修过程中可以看到的。
6.3.2 检验检验方法及接收标准塑胶制品外观检验使用“时间和距离”的目视检验方式<表1>,当在指定时间和距离内发现不良缺陷时,参考<表2>内容来判定接收或拒收。
<表1>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 4 of 10 <表2>6.4 丝印检验6.4.1 丝印标准文字、图案位置依图纸图面要求,无偏斜、模糊、重影、针孔等缺陷。
6.4.2 附着力试验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7 of 109.2·SJ/T 10628-1995塑料件尺寸公差(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9.2.1公差等级的选用(引用标准5)*公差测量条件a.标准测量温度为20±2℃b.相对温度为(65±5)%c.待塑料件成型后24h及“后处理”后进行测量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8 of 10 9.2.2公差等级及数值(引用标准4.2)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9 of 109.3·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义尺寸的公差(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9.3.1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引用标准5.1)9.3.2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引用标准5.1)9.3.3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引用标准5.2)9.4 GB/T 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9.4.1 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9.4.2垂直度未注公差值指导文件塑胶件类产品检验要求及方法REV 版本APAGE页码10 of 10 9.4.3对称度未注公差值。
塑胶件进料检验规范1.目的制定本规范是为了对进料检验有一个更明确的规定,正确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进料检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客供物料及自采物料。
3.职责3.1 品保主管:按此规范指导下属进行开展进料检验工作。
3.2 IQC拉长:要配合上级安排的工作从而指导下属作业。
3.3 IQC检验员:正确地按规范要求作业。
4. 检验内容4.1 塑胶件须进行尺寸,外观检验。
4.2 工具:卷尺、卡尺、3M胶纸等。
5.检验程序5.1 每批依GB/T2828.1-2003/ISO.2859-1:1999 ⅡCR:O MAJ:0.65%MIN:0.25% 进行检验。
(各户特殊要求除外)检验结果并记录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
5.2 所检出的不良品,应贴上红色箭头纸,及时隔离,并在外箱或实物上贴上IQC拒收章,同时IQC检验员并填写检验日期及签名,然后将不良品退回仓,并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记录。
5.3 检验中如发现无法判定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HOLD”标签,然后发出《品质异常联络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确认。
5.4抽检中如发现有异常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拒收”标签,同时并发出《品质异常通知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并根据《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理。
5.5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塑胶件进料检验规范1.目的制定本规范是为了对进料检验有一个更明确的规定,正确指导作业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进料检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客供物料及自采物料。
3.职责3.1 品保主管:按此规范指导下属进行开展进料检验工作。
3.2 IQC拉长:要配合上级安排的工作从而指导下属作业。
3.3 IQC检验员:正确地按规范要求作业。
4. 检验内容4.1 塑胶件须进行尺寸,外观检验。
4.2 工具:卷尺、卡尺、3M胶纸等。
5.检验程序5.1 每批依GB/T2828.1-2003/ISO.2859-1:1999 ⅡCR:O MAJ:0.65%MIN:0.25% 进行检验。
(各户特殊要求除外)检验结果并记录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
5.2 所检出的不良品,应贴上红色箭头纸,及时隔离,并在外箱或实物上贴上IQC拒收章,同时IQC检验员并填写检验日期及签名,然后将不良品退回仓,并在《IQC进料检验报告》上记录。
5.3 检验中如发现无法判定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HOLD”标签,然后发出《品质异常联络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确认。
5.4抽检中如发现有异常时,应立即隔离,并在外箱及实物上贴“拒收”标签,同时并发出《品质异常通知单》回馈给客户或供货商,并根据《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理。
5.5术语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8)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塑胶原材料检验标准塑胶原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制造业中,如塑料制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为了确保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塑胶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首先,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方面。
外观质量包括颜色、光泽、表面平整度等指标,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指标,化学性能包括耐酸碱性、耐溶剂性、耐热性等指标,加工性能包括流动性、熔体指数、成型收缩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是评价塑胶原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塑胶制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检查、仪器测试和实物试验等。
目测检查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塑胶原材料的外观质量,如颜色、光泽、表面平整度等指标。
仪器测试是利用各种专业仪器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测试,如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热变形温度仪等。
实物试验是将塑胶原材料加工成实际制品,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通过实际加工过程检验其加工性能。
最后,塑胶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行业标准来确定的。
例如,食品包装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标准,医疗器械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汽车零部件用塑胶原材料需要符合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
因此,塑胶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
综上所述,塑胶原材料的检验标准是确保塑胶制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可以确保塑胶原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塑胶制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塑胶制品符合质量要求,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塑料件来料检验标准塑料件来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塑料件来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来料检验标准。
一、外观检验。
1.1 外观质量。
外观应无裂纹、气泡、烧伤、变色、变形等缺陷,应光滑、均匀、无明显的毛刺和划痕。
1.2 尺寸检验。
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二、物理性能检验。
2.1 强度检验。
应进行拉伸、弯曲等强度测试,确保其强度符合要求。
2.2 硬度检验。
硬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软化和变形。
三、化学性能检验。
3.1 耐腐蚀性检验。
应进行酸碱腐蚀试验,确保塑料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3.2 耐热性检验。
应进行高温试验,确保塑料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发生软化和变形。
四、其他检验。
4.1 包装检验。
包装应完整、无损坏,符合运输要求。
4.2 标识检验。
应检查标识是否齐全、清晰、准确。
通过以上的来料检验标准,我们可以有效地确保塑料件来料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我们也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确保供货的塑料件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来料检验标准,以适应市场和产品的需求变化。
只有不断提高来料检验的标准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在制定和执行来料检验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来料质量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来料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塑料件来料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严格执行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来料检验的质量,从而为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全公司员工都能认真执行来料检验标准,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