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_需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12.50 KB
- 文档页数:39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一、运输需求概述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3.运输需求要素(1)流量——运输需求量(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3)流程-—运输距离(4)流时——运送时间(5)流速——送达速度(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3。
派生性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4。
规律性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1.旅客运输需求(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2.货物运输需求(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6)人口增长与分布四、运输需求函数(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分析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种统计模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有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以西方经济学中“总供给=总需求”的理论模型为框架,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物概念出发,就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即已经实现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进行统计。
由于这种模式是对同一问题从两种不同角度进行反映,已实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
这种模式的计算结果不能直接判断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
如要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必须借助于其他指标来间接进行分析,如通过就业率或失业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的波动等来观察。
所以,这种模式对社会总供需均衡与失衡的测度与分析,采用的是间接反映的方法。
这种模式通常被称为“间接法”。
另一种模式是从社会总供求运行的客观过程,即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过程出发,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统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运行过程的数量特征。
它不仅包括实际发生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统计,而且还包括未实现平衡的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统计。
在这种模式下,总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不相等,经常存在供求缺口。
这一缺口的绝对总量和相对量大小及其评判,正是宏观经济运行平均与否的分析依据。
所以这种模式可以直接用来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故而这种模式被称为“直接法”。
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对中国1997年总供求的实际测算在测算社会总供求的第一种模式下,供给和需求统计核算是从市场交换的销售方和购买方分别统计的,尽管统计反映的方面不同,但它们都是来自同一实物流量,所以供给和需求的统计核算结果是相等的。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核算包括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全部,也包括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发生的进口、出口以及劳务输入和输出形成的供给和需求。
一般分别从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统计核算。
表9-1中列出的是中国1997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实际测算结果。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需求分析在现代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就像是建筑工程中的蓝图设计,为后续的软件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如果在需求分析阶段出现偏差或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
那么,什么是软件需求分析呢?简单来说,软件需求分析就是要弄清楚用户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软件,这个软件要具备哪些功能,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哪些期望和要求。
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首先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用户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他们对于软件的需求和期望也各不相同。
有些用户可能对技术比较了解,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有些用户可能对技术一无所知,只能用一些比较模糊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就需要需求分析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能够从用户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并通过进一步的询问和引导,帮助用户明确自己的需求。
与用户沟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访谈、电话交流、问卷调查、邮件往来等方式获取用户的需求。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用户的意见和想法,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免影响用户的思路。
同时,要做好记录,将用户的需求和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后续进行整理和分析。
获取到用户的需求之后,接下来就要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需要需求分析人员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明确哪些需求是核心需求,哪些需求是次要需求,哪些需求是可以暂时忽略的。
同时,还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这些需求是否能够在技术上实现,是否符合项目的预算和时间要求。
在整理和分析需求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用户的需求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的地方。
这就需要需求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达成一致的意见。
同时,还要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哪些需求需要优先实现,哪些需求可以放在后续的版本中进行开发。
客户需求分析及客户满意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使客户满意度获得连续提升,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客户需求分析第一节客户需求调研1.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各部门应每季度进行客户需求调研,包含但不限于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2.调研内容应包含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和看法,以及对市场趋势的了解。
第二节需求分析1.各部门应依据客户需求调研结果,结合市场趋势和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
2.需求分析包含但不限于对客户需求的分类、优先级确实定以及需求的具体化。
3.需求分析应成为产品研发、服务改进等决策的紧要依据。
第三节需求更改管理1.若客户需求发生更改,相关部门应及时记录、跟踪和评估更改的影响。
2.若更改对公司产品、服务有重点影响,应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依据实际情况决议是否接受更改。
第三章客户满意度管理第一节客户满意度评估1.各部门应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评估,评估周期不得超出半年。
2.满意度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客户反馈以及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
3.评估结果应反映客户对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节满意度指标与评价体系1.设定客户满意度指标,包含但不限于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交货按时性等。
2.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对客户满意度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绩效考核。
3.各部门应依据评价结果,对不满意度指标进行分析和改进。
第三节满意度提升措施1.依据客户满意度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各部门应订立满意度提升措施。
2.提升措施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升级、服务流程优化、员工培训等。
3.提升措施的实施应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第四节客户投诉处理1.当客户对公司产品、服务不满意或提出投诉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处理。
2.对客户投诉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依据投诉的性质和原因进行改进措施的订立。
3.投诉处理应乐观回应客户,并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第二章需求分析价格上升意味着收益的增加。
收益=P×Q,当Q一定时,P上升---利润的增加。
有时,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收益的减少。
由于P上升,转为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我们需要了解价格的变化量对需求量的敏感性的度量。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弹性理论。
供需法则说明了当P变化时,需求和供给的方向变化,不能说明其变化的数量。
只“定性分析”而非“定量分析”,弹性理论可以说明这种量的变化程度:定量需求分析。
第一节弹性的一般原理1、弹性的概念弹性(Elasticity)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泛指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应能力。
经济分析中引用弹性的概念,测算因变量变化率对自变量变化率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通常对y=f(x)这一函数的弹性系数E。
则有:()()变化的百分比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因变量xyE=例(a)(b)(c)图1(a)、(b)、(c)三种情况,价格变化率相同,而需求量的变化率却是不相等。
(a)最小,(c)为最大,(b)为二者之间。
说明,三者在这一价格区间的(P0、P1)弹性不同。
2、弹性分析的重要意义弹性分析对企业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格上升5%,对销售额有什么影响?销售额增加20%,价格需下降多少?如果大米和彩电同时涨价20%,为什么人们可能继续买大米而暂时放弃买彩电等等。
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一样都是管理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弹性理应用最广泛莫过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二节、需求弹性需求量受众多的因素的影响,最主要: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称为需求价格弹性。
(2)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称为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称为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Q P P Q PP Q QEd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1)Ed 被定义为自变量变动(ΔP )的百分比(PP ∆)与因变量变动(ΔQ )的百分比(Q Q∆)这两个百分比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