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智能仪器设计实例 设计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703.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8章 LTPA245热敏打印机驱动设计热敏打印机是利用发热元件产生热量,使紧贴在其表面的热敏纸迅速变色,从而在纸上形成相应点阵字符或图形的一种打印机。
相对于针式、笔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噪声小、功耗低、印字质量高、价格便宜、运行成本较低及使用可靠等一系列优点。
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仪器、银行柜员机及POS终端等各种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和智能化设备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便携式硬拷贝输出设备。
本章以精工(SEIKO)SII生产的一款高速热敏打印机LTPA245为例,介绍一种通用热敏打印机的驱动设计。
8.1 热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8.1.1 热敏打印机结构原理热敏式打印机的关键部件是打印头。
它包含很多微型发热元件,这些发热元件一般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和光刻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在陶瓷基片上加工制成。
为防止发热元件与热敏纸接触时产生的磨损,表面涂了一层类似玻璃的保护膜。
目前的工艺水平已将发热元件的密度做到8点/mm (分辨率达200dpi)、16点/mm,甚至更高。
在印字速度低于100cps时,热敏头寿命可达1亿字符,或记录纸滑行30km的可靠性。
热敏打印机所用的打印纸不是普通纸,而是经特殊处理过的感热记录纸。
这种记录纸是将两种混合成份材料涂复在纸上而成,基层纸上涂有一层几微米厚的白色感热生色层。
在这个感热生色层上涂有无色染料和特殊生色剂。
为使他们能有效地附在纸上,在它们周围的空隙里还填充有粘合剂。
感热生色层一经加热,生色剂立即熔化,并熔进无色染料中,引起化学反应显出颜色,这一过程仅需几个毫秒即可完成。
由于感热记录纸是受热后材料熔融引起化学反应而呈现颜色,如温度过高,新的合成物质被分解,颜色又会消失。
另外,这种物质在光的长时间作用下也会自动分解,所以感热记录纸不能长期保存。
虽然热敏打印机对打印纸有特殊要求,但是这种记录纸价格并不贵,无需像针打那样经常要更换色带。
因此,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仪器仪表采用热敏打印机作为输出设备。
内蒙古科技大学智能仪表综合训练设计说明书题目:带有实时曲线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学生姓名:xx学号:xx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xx指导教师:xx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及显示。
液晶是现代电子产品中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显示器件,液晶不但用来显示各种文字,还可以动态的显示各种图案及画面。
本设计是一个基于单片机STC89C52的温湿度检测及显示装置。
该装置由温湿度检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四部分组成,本设计检测模块采用技术成熟的DHT11作为测量温湿度的传感器;控制系统芯片采用功能强大、价位低廉的AT89C52单片机;显示系统采用大屏幕的QC12864B液晶显示屏。
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由主程序、DHT11温湿度转换的驱动程序、显示子程序等模块组成。
DHT11温湿度传感器数字信号经单片机综合分析处理,实现温湿度显示以及曲线绘图各种功能。
由本设计课题做成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量程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实用性。
关键字:温湿度;STC89C51单片机;12864;DHT11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仪表已成为仪表的主体。
越来越多的智能仪表采用图形点阵液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提供了丰富灵活的显示内容 ,更符合人性化的特点。
智能仪表的功能是否强大、用户操作性是否方便 ,都必须通过界面友好的外观和可操作性来体现。
可见,人机界面是智能仪表开发中的主要环节,在开发的工作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目前已有很多文献对液晶显示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作了研究。
1.2 液晶概述某些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呈现液态晶体状态,这种状态既不同于各向同性的液体,也不同于在三维空间分子完全规则排列的固体晶体,但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和分子排列的有序性。
这种处于液体和晶体之间过渡相态的物质称为液晶。
液晶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
前者是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状态,后者是物质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而形成的。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题目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掌握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2. 学生能掌握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参数和操作方法。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智能仪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智能仪器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智能仪器使用过程中的简单故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智能仪器的功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仪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智能仪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智能仪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智能仪器原理与功能- 理解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 掌握智能仪器的核心组件、功能特点及工作方式。
- 了解智能仪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3章“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
2. 智能仪器操作与应用- 学习智能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调试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
- 分析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探讨其改进方向。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4章“智能仪器的操作与应用”。
3. 智能仪器实践案例- 介绍三种常见智能仪器(如智能温度控制器、智能测距仪、智能机器人)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 实践操作智能仪器,进行组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 分组讨论并展示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5章“智能仪器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智能仪器的原理与功能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学生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