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置石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66 KB
- 文档页数:2
风景园林基础理论综合分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2007年:
1、社区公园 2、波士顿公园体系 3、三远视景 4、虚实之隔 5、一池三山
6、辋川别业 7、英国自然风景园 8、生态学 9、无心画 10、径流系数
2008年:
1、囿 2、净土园林 3、古埃及园圃 4、公园绿地 5、导向岛
6、枯山水 7、三远视景 8、给水系统 9、驳岸 10、湿地
2009年:
1、《作庭记》 2、巴比伦空中花园 3、勒·诺特尔式园林 4、田园城市 5、植物季相
6、生物多样性 7、绿化覆盖率 8、公园游人容量 9、排水系统 10、挡土墙
2010年:
1、《园冶》 2、艮岳 3、三山五园 4、隐垣(Ha-ha) 5、动态景观序列
6、平曲线 7、自然安息角 8、树丛 9、城市绿线 10、林荫道
2011年:
1、对比 2、动态均衡 3、古树名木 4、波士顿的“翡翠项链” 5、排水系统
6、园路纵断面 7、带状绿地布局 8、树群 9、曲水流觞 10、哈德良离宫
2012年:
1、园圃 2、《洛阳名园记》 3、张涟(南垣) 4、京都桂离宫 5、道路绿地率
6、城市绿线 7、居住组团 8、厂前区绿地 9、风景名胜区 10、季相景观
2013年:
1、三维绿量 2、线性绿色空间 3、风景资源 4、近似协调 5、孤景树 6、用水量标准
7、水雕塑 8、王维辋川别业 9、一池三山 10、可为布朗(Capability Brown)
二、填空(每题2分)
2007年:
1、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中,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形式所形成的城市绿地系统有利于
1 / 11 园林工程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式园路转弯半径不得小于 m。D
A.3.5 B.4 C.5 D.6
2.供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m。D
A.0.8 B.0.9 C.1.0 D.1.2
3.喷灌系统可分为 。A
A.移动式、半固定式、固定式 B.自动式、半自动式、手动式
C.移动式、固定式 D.自动式、手动式
4.以下不属于特殊型园路的有 。B
A.步石 B.山路 C.汀步 D.蹬道
5.采用土球起苗的方法进行起苗时,其土球的大小一般按乔木胸径的 倍确定。 C
A.5 B.6 C.10 D.12
6.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是 。A
A.地面排水 B.沟渠排水 C.管道排水 D.人工排水
7.宋代寿山艮岳的“花石纲”主要收集 。D
A.石笋 B.青石 C.黄石 D.太湖石
8.华东地区落叶树的种植最佳时间为 。B
A.1-2月 B.2-3月 C.3-4月 D.4-5月
9.公园绿地的主要园路宜采用低功率的路灯,柱距 效果较好。B
A.10—30m B.20—40m C.30—50m D.40—60m
10.下列不属于园林工程机械的是 。
A.土方机械 B.灰浆机械 C.测量机械 D.起重机械
二、填空题
11.假山工程中置石的手法包括特置、 、 、散置、 。(群置、对置、山石器置)
12.园路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其具体的作用有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
。(组织交通、构成园景)
13.在给水管网布置形式中,有一种布局适合水网较为分散的情况,形式上呈现树干分杈分枝格局,我们将这种布置形式称为 。(树枝式管网)
论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艺术
摘要:优秀的城市园林景观应该是一个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组成的有机结合体,它应该是既开放又完整的,其各种景物之间也能够协调自然的搭配,当游客身临其中的时候,能够有一种独特的美的感受,同时游客的情趣也能够得到陶冶。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园林景观布局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了布局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最后本文阐述了对形式与主题进行深化的方式。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布局;艺术
城市园林景观布局的内涵和特点
城市园林景观布局的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塑造以及利用、园林建筑、园路和场地以及植物的布置,还有假山、置石以及小品等的设置。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艺术是工科和文科的贯穿、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和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所联合构成的一个建设与学科的系列。城市园林景观布局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布局的多样性指的是每个城市园林都不要具备自己的特色,不能够相互雷同。大到画廊、亭台楼阁等建筑的风格、外貌以及回廊等建筑的造型;小到隔断镂空的点缀以及花草树木等等都应该体现出自身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布局的统一性指的是城市园林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它们在线条、色彩、风格以及形式上面要有一定的一致性和相似性,给人以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感觉。指的主要是地面建筑等人文景观与动植物以及
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要有和谐一致的搭配,形成相互统一的结合。
[1]
布局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
在有限的空间之中,设计出山水相映、曲折多变、景物交替的环境,为了将城市园林的意境表现得更具体和集中,就必然要使用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布局手法,其设计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其基本手法和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主题多样
将整个园林分为空间尺寸不同的若干个景区,各景区都有各自的主题,或是奇石,或是山水,或是古木,或是名花,又或是修竹,这样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景观。园林都是有着固定不变的主题的,而这些主题则是透过内容来展现的。比如植物园的主题应该是对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植物进行引种和鉴定,同时展现植物界的客观规律和丰富知识给游客,所以在对植物园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使主题能够显得鲜明。
风景园林工程
第一章 场地工程
·园林工程:指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工艺过程
【1】中心内容:探讨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工程设计与园林景观之间协调统一关系,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科学的施工管理,实现优质低价的工程产品
【2】特征:生物性 艺术性 广泛性 安全性
·理论成就:(明)计成《园冶》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宋)《营造方式》
(明)文震亨《长物志》
·园林工程主要解决三个方面:做什么 用什么做 怎么做
·地形:是风景园林建设组成的依托基础和低界面,是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其他景观要素的基础
【1】地形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骨架 空间 造景 背景 观景 工程作用
·竖向设计: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以满足场地设计的需要
【1】竖向设计的原则:
1.应在总体设计指导下,充分满足场地内各种功能要求
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合理测算以及工程量的平衡,以减少土方量
3.合理确定高程,在满足场内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少投入达到设计要求
【2】竖向设计目的:将现状地形改造成符合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设计地形
·高程 :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重距离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面的假相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减少土方工程量的措施:
1.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应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地形
2.园林建筑应与地形结合——建筑和环境的联系,将直接影响土方工程
3.园林选线对土方工程量的影响——除主路和特殊要求的次路,其他路均可任其随地势蜿蜒起伏
4.多搞小地形
5.缩短土方调配运距,减少搬运
6.合理的管道布线和埋深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单选
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
A. 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 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
B.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C.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匾题和对联 也是诗文与造园艺
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D. 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3、 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
D
A. 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
B.
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
C.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D. 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 直沿袭到清代 4、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
A 威廉?肯特
B 勒?诺特
C 全能的布朗
D 威廉?钱伯斯 5、 “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
A A 汉代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
D 明清
多选
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C
A 湖园
B 庐山草堂
C 狮子林
D 信宫
E 清华宫 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BD
A 鹿柴
B 斤竹岭
C 竹外一枝轩
D 竹里馆
E 寒碧山房
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C A 后溪河 B 西天梵境 C 谐趣园
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BCE
A 艮岳
B 归仁园
C 环溪
D 沧浪亭
E 董氏西园
判断
1 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
2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黄石公园)
3 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
园林附属工程
园林附属工程主要包括园路与广场铺装工程,假山、叠石、置石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设施安装。
一、园路与广场铺装工程
1.园路工程
1)园路工程的作用及分类
园路与城市道路不同,除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外,还有划分空间、引导游览和构成园景的作用。根据路面使用材料的不同,将路面进行以下分类。
(1)整体路面。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拱坡度为1.0%~1.5%。这种路面的平整度好,耐压、耐磨、养护简单,便于清扫,色彩暗淡,长段路面的行驶易引起司机的疲劳。
(2)块料路面。包括各种天然的块石或各种预制块料铺装的路面。具有简朴、大方的特点,利用条纹之间的变化产生方向的变化和防滑,减少反光强度。路拱坡度为1.5%~2.5%。
(3)碎料路面。用各种碎石、瓦石、卵石等组成的路面。路拱坡度为1.5%~4%。
(4)简易路面。由煤屑、三合土等组成的路面,多用于临时性或过渡性园路。路拱坡度为3%~5%。
2)园路的结构
(1)面层。面层是路面最上层,直接承受人流、车辆和大气因素等的破坏。
(2)结合层。结合层是在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为了结合和找平而设置的一层。一般用3~5cm的粗砂、水泥砂浆或白灰砂浆铺装。
(3)基层。基层一般在土基之上,起承重作用,一方面支承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另一方面则把此荷载传给土基。
(4)路基。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不仅为路面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也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3)园路施工
(1)放线。放线按路面设计的中线,在路面上留20~50m放一个中心桩。在弯道的曲线上应在曲头、曲中和曲尾各放一个中心桩,并在各桩上写明桩号,根据中心桩,路面宽度定的边桩,放出路面的平曲线。
(2)准备路槽。路面每侧要放出20cm挖槽,路槽的深度应等于路面的厚度,槽底应有2%~3%的横坡度。
(3)铺筑基层。铺筑基层的厚度、平整度、中线高程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常用的做法有干结碎石基层、天然级配砂砾基层、混凝土基层、粉煤灰无机料基层和石灰土基层。
园林工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零点 :不挖不填的点
2、零点线:用平直的设计等高线和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连接点的相邻点的联线。
3、延缓系数 :即延迟系数。是设计降雨历减去地面集水时间后与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的比值
4、设计降雨历时: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是整个降雨经历的时间。
5、平整标高 :把一块高低不平的地面在保证土方平衡的提下,挖高垫低使土地成为水平的而形成水平面的高程
6、汇水面积 :汇水区内各类地面所占面积
7、水头:水力学上又将水柱高度称为“水头”。
8、水头损失 :水在管中流动,水和管壁发生摩擦,克服这些摩擦力而消耗的势能
9、经济流速:既不浪费管材、增大投资,又不致使水头损失过大的流速
10、管道比阻:在设计计算时,每一米或一千米管道的阻力
11、谷方 :为了防止其对地表的冲刷,在汇水线上布置一些借以减缓水流的冲力,达到降低其流速,保护地表的作用的山石
12、园林工程: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而运用于风景园林建设的专业课程。
13、园林用地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14、土方工程 :在建设区域,与地形整理和改造相关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
15、土壤的容重:单位体积内天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
16、土壤安息角:也叫士壤的自然倾斜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17、弯道超高:是指为防止车辆行驶时向外侧滑移,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而进行的道路转弯处的外侧抬高
18、礓石察 :为了能通行车辆,在坡度较大的地段上,一般纵坡超过15%时将斜面作成锯齿形的坡道
19、啃边:由雨水的侵蚀和车辆行驶时对路面边缘的啃蚀作用使之损坏,并从边缘起向中心发展的破坏现象
20、翻浆: 由地下水位高而造成的路面下陷,邻近部分隆起,并将泥土从裂缝中挤出来,使路面破坏的现象
21、假山: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统称。
第一章 场地工程
1. 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通常简称为高程或标高。
2. 等高线: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 坡度(i):用以表示斜坡的斜度,常用于标记丘陵、屋顶和道路的斜坡的陡峭程度。
4. 土壤密度(γ):天然状况下单位体积内土壤的重量,单位为kg/m3,可用环刀法测定。
5. 土壤含水量(ω):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之比,以百分数计。可用烘干法测定。
6. 土壤自然倾斜角(α):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7. 土壤可松性(KP):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积增的性质。
8. 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9. 坡度系数(K):坡面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与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与坡度互为倒数。
第二章 给排水工程
1. 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2. 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3. 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对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4. 园林用水最不利点:处在地势高,距离引水点远,用水量大或要求工作水头特别高的用水点。
5. 水头(mh2o):水力学上又将水柱高度称为“水头”
6. 水头损失:水在管中流动,水和管壁发生摩擦,克服这些摩擦力而消耗的势能。
7. 地表径流: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这种水流称为地表径流。
8. 径流系数(ψ:流入管渠中的雨水量(mm)与落到地面的雨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9. 设计重现期(P):某一强度的降雨重复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强度越大的降雨出现的频率越小。
概论
1.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 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 从而构成一 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 绿化:指天然植被以外, 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3. 土地和水体是园林的地貌基础。
4. 造园的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 现代园林分类
(1) 风景名胜区
(2) 公共园林
(3) 专用绿地
(4) 街坊绿地
6. 园林艺术的特点
(1) 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
(2) 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
(3) 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4) 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7. 园林风格系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 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8. 园林风格特点
(1) 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
(2) 反应地方特点
(3) 个人风格
9. 园林规划形式
(1) 规则对称式(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宫廷园)
(2) 规则不对称式
(3) 自然式(中国的山水园与英国的风致园)
(4) 混合式
10.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以山水造景著称于世, (人工写意山水园 和自然山水园)
11.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 力求神似
(2) 诗情画意
(3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12. 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艺术方式
(1 )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
(2) 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
13. 如何正确对待古典园林的问题 (1) 用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去分析
(2) 从审美观点分析,不同时代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观
(3) 生态学观点分析
(3) 经济观点分析
14. 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与生态保护运动相结合
15. 现代园林的特征
(1) 由孤立内向向开敞外向转变,从城市中的 化园向花园城市转
(2) 建筑密度减少,以植物组织改为建筑为主的景观
(3) 新材料、技术、园林机械,应用越来越广泛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2、风景园林工程: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具有风景园林特色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论述题
1、在风景园林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设计的图纸类型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1)设计说明;(2)总平面图、索引图、平面定位图、分区布局图;(3)竖向设计图、绿化种植图、照明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室外设施布置图等。
2、在风景园林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局部详图设计的图纸类型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 土方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园林工程:对组成园林的如地形、山石、水体、道路、植物和建筑按照一定原理、方法和功能要求进行加工的过程。
2、园林用地地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可创造高地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3、土方工程:在建筑区域与地形改造和整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过程。
4、土壤的容量:单位体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重量为kg/m3
5、土壤的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
6、土壤可松性: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面积增加的性质。
7、平整标高:居于某一水准面之上儿表面崎岖不平的土体,经平整后使其表面成为水平的,平整后的这块地的高度。
8、零点线:所谓零点就是既不挖土也不填土的点,将零点互相链接起来的线就是零点线。
二、简答
1、土壤工程性质对土方工程的影响?
土壤容量越大挖掘越难,土方过程的边坡坡度受安息角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过于坚实,不宜挖掘;含水量大土壤泥泞,不利施工。
2、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
(1)地形设计(2)确定园内建筑与园林小品的高程(3)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
(4)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5)拟定场地排水方案(6)安排场地土方工程(7)管道综合
1 名词解释
●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 稳定 :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 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
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 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1.园林的地形设计中,坡度在4%—10%、一般布置道路和建筑均不受限制的坡地被称为( )。
A.陡坡 B.中坡 C.缓坡 D.斜坡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施工的挖填土方量为最小( )。
A.建筑平面平行于等高线 B.建筑平面垂直于等高线
C.建筑平面45度与等高线相交 D.建筑平面60度与等高线相交
3.土壤含水量在( )以内的被称为干土。
A.1% B.5% C.30% D.50%
4.有一类挡土墙依靠墙体自重取得稳定性,在构筑物的任何部分都不存在拉应力,砌筑材料多为砖砌体、毛石和不加钢筋的混凝土。这类挡土墙是( )。
A.重力式挡土墙 B.悬臂式挡土墙 C.扶跺式挡土墙 D.桩板式挡土墙
5.在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被称为( )。
A.坡度 B.高程 C.等高距 D.垂直高差
6.在园林中,如果希望将分散的景点以水为要素联系起来,可运用水的( )。
A.基底作用 B.系带作用 C.焦点作用 D.空间作用
7.用于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地下排水渠道是( )。
A.排水盲渠 B.排水明渠 C.截水沟 D.排洪沟
8.水体在建筑群、林地或其他环境中,都可以把源头和出水口隐藏起来。这是水景设计的( )。
A.渗透手法 B.暗示手法 C.隐约手法 D.藏幽手法
9. 人造水池的池壁一般采用的形式是( )。
A.陡坡形 B.锯齿形 C.缓坡形 D.垂直形
22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3
大塘等[1]。清末民初,国际关系风起云涌,国内政治、经
济和社会也变幻莫测,佛山曾经的繁荣景象逐渐湮灭,梁
氏家族也不比往昔,日渐衰落。家族的衰败导致梁园组群
陆续荒废,到20世纪70年代,只剩下位于潘涌铺的梁园
保存相对完好,而其中又以群星草堂破坏荒废程度最低,
保护最好(见图1)。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针对佛山梁园的修
复保护工作不断开展。早在1966年,华南工学院的夏昌
世教授便曾对位于潘涌铺的梁园进行过测绘工作[2],即如
今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的佛山梁园。1982年,
梁园的修复工作开始,2000年初,随着梁园中的宅第群
修复完成后,梁园整园面积增至约1 hm2[3](见图2)。
2 空间布局
目前梁园入口(见图3)为东侧的部曹第,进入后依
次为刺史家庙、宅第组群和荷香水榭,再往西行则为群星
草堂和畅意湖。整体布局形式为“前庭后院”,体现出岭
南园林的特点[4]。庭院围绕建筑空间建造,以居住功能为
核心,山水草木等景观营造服务于建筑主体和居住功能,
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1 围合与分隔
群星草堂院落位于梁园的中部,宅第组群和刺史家庙
的西侧。群星草堂院落的围合感非常强烈,东侧的群星草
堂[5]、南侧的围墙、西侧的半边亭和北侧的秋爽轩,四者
分别把群星草堂的东南西北四面围合得严严实实,整个院
落仅通过东侧拱门和西侧个轩与外部相连。而中间的船厅
和日盛书屋则形成一道虚有的分隔带,把群星草堂庭院分
为左右两部分,左为观鱼池,右为石庭。
群星草堂北侧的松堤把水面分隔成两部分,北侧有松
竹寮,南侧有荷香水榭,二者遥遥相望,水面四周的绿树
仿佛把水面围合成了一个封闭庭院。
2.2 借景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借景是指因地制宜,通过视线的引导和近中远景的组织,将外部好景色利摘要 佛山梁园是清代佛山著名的梁氏家族所建私家园林的总称,与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并称岭南四大园林。梁园的景观营造和宅第及祠堂相结合,其空间布局与园林设计独具特色,是岭南造园思想与技法的重要样本。通过分析梁园的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探讨其内在空间特征,并对群星草堂组群的空间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其空间组织和布局方式,以期为研究岭南园林典型造园手法提供参考价值。关键词 佛山梁园;视觉特征;量化研究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3.50
一、 名词解释6抽4
1、 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 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
3、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4、 园林造景: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
5、 因时而借:是指根据时令的变化而借入不同的景色;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配合组景..
6、 框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框架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自然空框;将远景包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将现实风景误认为是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因而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种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二、 填空13抽6-7
1. 世界三大造园系统:西亚、欧洲、中国园林..
2.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B.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C.诗画的情趣D.意境的含蕴..
3. 峰石的审美标准:瘦、透、漏、皱、丑..
4. 造景手法:主从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抑扬手法、前景处理手法..
5. 突出主景常用手法:主景升高、中轴对称、轴线端点和风景视线的交点、对比与调和、渐层、重心处理..
6. 直接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
7. 前景处理手法:框景、漏景、夹景、添景..
8. 园林空间的类型:①开敞空间和开朗风景..②闭合空间和闭锁风景..③纵深空间和聚景..
9. 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底面、顶面、垂直面.. 10. 空间分隔: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以道路分隔空间..
点风景石
景石是指不具备山形,但以奇特的怪石形状为审美特征的石质观赏品。景石与假山一样,都是园林中的重要景物形式。
一、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
1、施工设备
景石施工常常需要吊装一些巨石,因此其施工设备必须有汽车起重机、吊称起重架、起重绞磨机、葫芦吊等起重机械。除了大石采用机械进行吊装之外,多数中小山石还是常要以人抬肩扛的方式进行安装,因而还需一定数量的手工工具。
2、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主要有假山石,填充料:沙石、卵石、毛石、块石、碎砖石,配置各种砂浆、混凝土、用于基础或垫衬。
二、景石组景手法
景石组景的特点是格局谨严,说法精炼。根据造景作用和观赏效果的不同,景石组景手法有特置、群置、散置,景石与植物及景石与建筑协调等。
三、施工过程
定位放线选石景石吊运拼石基座设置景石吊装修饰与支撑
1、选石
选石是景石施工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其要点为:
(1)选择具有原始意味的石材。如:未经切割过,并并且显示出文化痕迹的石头;被河流、海洋强烈冲击或侵蚀的石头;生有锈迹或苔藓的岩石。这样的石头你能显示出平实、沉着的感觉。
(2)最佳的石料颜色是蓝绿色、棕褐色、红色或紫色等柔和的色调。白色缺乏趣味性,金属色彩容易使人分心,应避免使用。
(3)具有动物等象形的石头或具有特殊纹理的石头最为珍贵。
(4)石形选择要选自然形态的,纯粹圆形或方形等几何形状的石头或经过机械打磨的石头均不为上品。
(5)造景选石时无论石材的质量高低,石种必须统一,不然会使局部与整体不协调,导致总体效果不伦不类,杂乱不堪。
(6)选石无贵贱之分,应该:“是石堪堆”。
总之,在选石的过程中,应首先熟知石性、石形、石色等石材特性,其次应准确的把握置石的环境,如建筑物的体量、外部装饰、绿化、铺地等诸多因素。
园林工程师模拟试卷
专业基础 单项选择
1、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是( A )
A、囿 B、圃 C、苑 D、台
2、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是明朝计成所著的 ( C ) A、
《长物志》 B 、《花镜》 C、《园冶》 D、 《闲情偶寄》
3、有鸽子树之称的珙桐, 其观赏部分 (白色) 是 ( D ) 。 A、
花萼 B、花冠 C、花丝 D、苞片 (叶的变态) ;
4、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叫两年生花卉。一般在秋季播种,次年春
夏开花。 下列植物中属于二年生植物的是 ( B ) 。 A、一串红 B、
金盏菊 C、鸡冠花 D、百日草
5、下列植物中种在建筑物北面能正常开花的是 ( D ) A、金钟花; B、
紫荆; C、紫玉兰; D、月季
6、下列植物中目前不适宜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是 ( D ) 。 A、水杉;
B、落羽杉 C、银杉 D、红豆杉
7、下列植物中不适合作造型的是 ( C ) 。 A、珊瑚树 B、黄杨 C、
马尾松 D、结香
8、传统造园手法中喜欢将植物修剪成动物或几何形状的是 ( D )园林。 A、
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欧洲
简述置石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1、孤置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做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大门入口的影壁石,小有1~9t,大则重达10~90t。
2、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2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在现代园林中,我们喜欢在有标志性的路口对置摆放景石,起引导性功能并保护路口植物以免游人踩踏。
3、散置
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石体量一般都不会大,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
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挡土墙的功能性置石。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做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
6、与建筑结合放置联体石
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做成"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客石称"配"。
7、塑石
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假山材料进行塑石,其优点为造型随意,体量可大可小,但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可以根据需要造型,形成景观效果较好,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特别适用于施工条件受限制或屋顶花园结构条件受限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