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节。
本节教材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
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
但它们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有口无肛门”的共同特征,具有相似性,所以教材把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节课中实行讲述。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贮备、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合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是起始节,介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类群。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来组织教学。
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为学生的观察、自主学习、讨论等活动提供支点和引导。
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认知目标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所以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不过,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哪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疑1.腔肠动物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殖器官发达,营寄生生活4、日本血吸虫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扁形动物的生活世界。
了解几种扁形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动物的形态以及生活。
那你能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从他们身上总结一下扁形动和肠系膜静脉;物的特征吗?中间宿主:钉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感染状态:幼虫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回答。
教师补充口无肛门本课小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代表生物淡水:水螅海水: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刚二、扁形动物1、代表生物独立生活:涡虫寄生生活:血吸虫、绦虫2、涡虫的结构:眼点、口、咽、肠3、扁形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教学反思:。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节课来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9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上册讲述了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下册讲述了生物圈中的人,从八年级上册开始讲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自此,学生对身边常见生物已有了初步认识,从本节课开始将要学习,在动物类群中占95%之多的无脊椎动物,并以此为契机,介绍了动植物分类学,这为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生物学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极大地完善了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②: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③: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了解涡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庞大类群,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简单的两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并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本节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外貌特征,所以使用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好,教师应该多展示几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其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和综合,总结重点,所以,本节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第二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说课稿一、说教材:“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
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
但它们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生:通过“田野动物调查”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感性认识,但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缺乏了解。
三、说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1.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说教学方法。
1.观察法、实验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生列举哪些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探究竟一】1.观察水螅的体色、大小。
体形像什么?2.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出示挂图,学生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两个胚层;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食用。
2.工艺品。
【探究竟二】1.观察涡虫的体色、体长、体形及体表上的结构。
2.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三个胚层。
与人类的关系:寄生虫:猪肉绦虫、血吸虫【交流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尝试说出常见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当堂达标】完成P82页当堂练。
一、说板书设计【作业】完成生物同步。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
然而它们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通过“田野动物调查”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了感性认识,但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仍然缺乏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识别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并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螅、涡虫和华枝睾吸虫的形态结构。
二、说教法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深入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课并不难,需要的就是教师的正确指导,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与实践,在课上分享各自的收获,叙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将所给的动物进行准确归类,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动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预设置两个探究环节,观察水螅和涡虫,帮助学生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首先,通过观看“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视频,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观察,让学生区分幻灯片中老师给出的动物,哪些是腔肠动物,哪些是扁形动物。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其次,通过合作和探究,结合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体色、大小,体形像什么,这种体形对水螅来说有什么作用,水螅是如何捕食水蚤的,又是如何繁殖的。
并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水螅显微镜下的纵切图像。
在组内交流讨论之后,请学生叙述水螅的主要特征,最后结合挂图,让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渗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怎样适应的。
这是腔肠动物的学习。
在学生归纳整理后进入扁形动物的学习。
进入第二个探究实验:涡虫的观察。
观察涡虫的体色、体长、体形及体表上的结构,分析这样的形体结构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总结出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等。
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认识常见的几种扁形动物,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的生活习性。
通过两种动物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最后,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此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能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将留给学生整理本节所学,回归目标,并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
五、说板书
把本节的重要知识点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课后练习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没有肛门;B.有刺细胞; C.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
答: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