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材料导论 第三章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72
第三章结构材料一、填空题:1、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 的铁碳合金称之为铸铁,通常还含有较多的Si 、Mn、S 、P等元素。
2、优质碳素结构钢的钢号是以碳的平均万分数来表示的。
3、碳钢常规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4、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与铁的间隙固溶、化合态的渗碳体、游离态的石墨。
5、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6、塑料、橡胶、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7、高分子按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元素有机高分子、无机高分子。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聚乙烯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改性聚乙烯。
10、陶瓷材料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其中导电性与点缺陷有直接关系。
11、陶瓷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12、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小,这是由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决定的。
1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叫做复合材料。
14、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15、颗粒增韧的增韧机理主要包括相变增韧、裂纹转向增韧、和分叉增韧。
16、界面是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扩散而形成的结合面。
17、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类型有机械结合、溶解与侵润结合、反应结合、混合结合。
二、判断题:1、不锈钢中含碳量越低,则耐腐蚀性就越好。
(√)2、纯铝中含有Fe、Si等元素时会使其性能下降。
(√)3、正火是在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受热后软化,冷却后又变硬,可重复循环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
(√)5、聚乙烯从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品种。
(√)6、陶瓷材料在低温下热容小,在高温下热容大。
(√)7、陶瓷材料中位错密度很高。
(×)8、陶瓷材料一般具有优于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高温抗蠕变能力强。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16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具备化学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事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综合素质高、能够从事化学工业设计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培养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1、具有热爱和献身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宏大志向、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化学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初步掌握进行化工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其基本过程和步骤;了解化工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
3、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本学科、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初步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专业外语知识;掌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初步具备化工方面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具备在科研机构及企业从事科研及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研究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01. 功能材料及应用,02.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03. 新能源材料开发,04. 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利用,05.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06. 表面磷化技术,07. 气体膜分离工程,08. 小分子催化,09. 绿色制备化学工程。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4学分;大约用两年时间从事企业调研、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期间约用半年时间到企业实践。
催化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工业催化剂概述本章重点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难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第一节催化剂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本节要求了解催化剂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考核概率5%)。
1 催化剂—化学工业的基石2 合成氨及合成甲醇催化剂3 催化剂与石油炼制及合成燃料工业4 基础无机化学工业用催化剂5 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用催化剂6 三大合成材料工业用催化剂7 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中的催化8 催化剂在生物化学工业中的应用9 催化剂在环境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第二节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本节要求理解催化若干术语和基本概念(考核概率90%),掌握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考核概率95%)。
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2 催化剂的基本特征3 催化剂的分类4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5 多相和均相催化剂的功能特点6 多相和均相催化剂的同一性7 新型催化剂展望第二章工业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本章重点是沉淀法和浸渍法,难点是催化剂的制备原理和技术要点。
第一节沉淀法本节要求理解沉淀法的分类(考核概率60%),掌握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考核概率80%),了解沉淀法催化剂制备实例(考核概率20%)。
1 沉淀法的分类2 沉淀操作的原理和技术要点3 沉淀法催化剂制备实例第二节浸渍法本节要求掌握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和操作(考核概率80%),了解浸渍法催化剂制备实例(考核概率20%)。
1 各类浸渍法的原理及操作2 浸渍法催化剂制备实例第三节混合法本节要求了解混合法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20%)第四节热熔融法本节要求了解热熔融法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20%)第五节离子交换法本节要求理解由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催化剂,由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催化剂(考核概率40%)。
1 由无机离子交换剂制备催化剂。
2 由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催化剂。
第六节催化剂的成型本节要求了解催化剂成型工艺,几种重要的成型方法(考核概率20%)。
1 成型与成型工艺概述2 几种重要的成型方法第七节典型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实例本节要求了解几种典型工业催化剂制备方法实例(考核概率20%)。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哪一项不是当代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A:材料B:能源C:信息D:电子答案:D2.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大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A:信息技术B:合成技术C:新材料D:生物技术答案:B3.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基体材料有哪些?()A:合成树脂B:橡胶C:陶瓷D:石墨答案:ABCD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称为合金。
()A:错B:对答案:B5.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且过程可逆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A:错B: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些金属材料是有色金属?()A:MnB:CuC:FeD:Cr答案:B2.下列哪些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铜矿石B:水凝胶C:树脂D:氧化铝答案:D3.下面哪些键合方式属于化学键? ( )A:金属键B:共价键C:离子键D:氢键答案:ABC4.体心立方的晶体堆砌密度要高于面心立方。
()A:对B:错答案:B5.高分子材料结晶度越高其光学性能越好。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面哪些性能指标不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A:弹性模量B:屈服强度C:断裂强度D:伸长率答案:D2.设计弹簧等弹性零件不需要考虑材料的哪些力学性能指标()A:硬度B:弹性极限C:冲击韧性D:弹性模量答案:A3.材料的使用性能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A:力学性能B:化学性能C:物理性能D:可加工性能答案:ABC4.对与结构工程材料,主要考察的性能指标是力学性能。
()A:对B:错答案:A5.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塑性材料都具有明显的屈服点。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A:钢筋混凝土B:塑料C:陶瓷D:油脂答案:B2.被称为“塑料王”的塑料品种是()A:聚丙烯B:聚乙烯C:聚碳酸酯D:聚四氟乙烯答案:D3.塑料是一类在常温下有固定的形状和强度,在高温下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
材料物理导论(熊兆贤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第三章 材料的电学3112319/)(/1006.4)3001038.1106.122.0exp(211211)(22.005.029.0212.1)(,12.1.1cm e N E f N n eV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V E Si kT E E D D D D F D i F D i c F D D c D g F D ⨯=⨯⨯⨯⨯+=+=⋅==-=-∴--∆--=--=∆=⊗---的查解:⎪⎩⎪⎨⎧⨯==⨯==∴〈〈⊗。
少子;多子解:)(/1013.1)(/105.1.239203150cm N n p cm N n N n D i D D i ΘeV22.0J 1053.3E E cm /102N cm /100.1N N Nln kT E E P cm /1045.8102)103.1(p n n cm /102109101.1N N p T N P ,N N .320V F 315A 319V AVV F 34152102i 3151516D A A D =⨯=-⨯⨯=-⎪⎩⎪⎨⎧⨯=⨯⨯==⨯=⨯-⨯=-=⇒∴∴〈⊗-代入可得取,取型半导体,有对于杂质几乎完全电离在室温,较少且又型半导体补偿后解:ΘΘ时可保持强电离。
则有令,仅考虑杂质电离有低温区,忽略本征激发解:318D 318DD D 2/1kT /E CD DD0cm /1032.1N cm /1032.1N N 9.0n )e N N 8(1N 2n n .4D ⨯〈⨯〈⇒≥⋅+==⊗+∆+mE s q m m q n n n d s n n n n n n 181********311048.11048.110101.01048.1106.110101.926.01.0.9-------**⨯=⨯⨯⨯⨯=⋅⋅=⋅=⨯=⨯⨯⨯⨯⨯==∴=τμτυλμττμΘ解:Ω=⨯=⋅ρ=⋅Ω=⨯⨯⨯=μ=σ=ρ⊗-3.16.01781.0S l R cm 781.08000106.1101nq 11.101915nΘ解:225112251123312319193103.421023.412.4400)2(5.361065.3365.3)1010/(101.926.03001038.13106.110/33,,)1(101.926.026.0.11------------⋅=⋅⨯==⋅Ω=⋅=⋅⨯===⋅Ω=⋅⨯⨯⨯⨯⨯⨯⨯=⋅⋅=∴===⨯⨯==⊗cm A m A i m K cm A m A m kTqN E i mE m kTq N m kT V E V nq kg m m Si dnA dnA dn dn σσσμμσ时,同理,(电子有效质量),对解:Θcm 045.0)1350106.1103.10()pq (s V cm 1350cm /103.10100.1101103.1n )3(cm34.4)480106.1103.0()pq (cm /103.0100.1103.1N N p)2(cm34.4)480106.1103()pq (s V cm 480cm /103N p ,n n )1(.12119161112n 3161617161191613161616D A 119151112p315A A i ⋅Ω=⨯⨯⨯⨯=μ=ρ∴⋅⋅=μ⨯=⨯-⨯+⨯=⋅Ω=⨯⨯⨯⨯=μ=ρ∴⨯=⨯-⨯=-=⋅Ω=⨯⨯⨯⨯=μ=ρ∴⋅⋅=μ⨯=≈∴〈〈⊗-------------ΘΘ又又查得解:为最大。
材料物理导论(熊兆贤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第三章 材料的电学3112319/)(/1006.4)3001038.1106.122.0exp(211211)(22.005.029.0212.1)(,12.1.1cm e N E f N n eV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V E Si kT E E D D D D F D i F D i c F D D c D g F D ⨯=⨯⨯⨯⨯+=+=⋅==-=-∴--∆--=--=∆=⊗---的查解:⎪⎩⎪⎨⎧⨯==⨯==∴〈〈⊗。
少子;多子解:)(/1013.1)(/105.1.239203150cm N n p cm N n N n D i D D i eV22.0J 1053.3E E cm /102N cm /100.1N N Nln kT E E P cm /1045.8102)103.1(p n n cm /102109101.1N N p T N P ,N N .320V F 315A 319V AVV F 34152102i 3151516D A A D =⨯=-⨯⨯=-⎪⎩⎪⎨⎧⨯=⨯⨯==⨯=⨯-⨯=-=⇒∴∴〈⊗-代入可得取,取型半导体,有对于杂质几乎完全电离在室温,较少且又型半导体补偿后解:时可保持强电离。
则有令,仅考虑杂质电离有低温区,忽略本征激发解:318D 318DD D 2/1kT /E CD DD0cm /1032.1N cm /1032.1N N 9.0n )e N N 8(1N 2n n .4D ⨯〈⨯〈⇒≥⋅+==⊗+∆+K T m k N D T T k E kT m N D N D n T k E N ND T kE N N N n N N T k E E Tk E E N n T k E E Tk E E N n dn D D dn c D D D cD D c D D D cDc F FD D D FD F D D D 125)2()_ln(ln )2/3()1)(/)2(2_,_)/exp()(2_),/exp()(2ln )exp(21)exp(,)exp(211.532/3002/3000000≈∴+=∆=≈∴∆=∆≈∴+=∴--=>>----+=ππ(代入将总数的百分比为未电离的施主杂质占令代入上式杂质饱和电离时当解:31319p n i i p n i ii cm/1029.2)19003900(106.1471)(q 1n )(q n 1.6⨯=+⨯⨯⨯=μ+μρ=∴μ+μ=ρ=σ⊗- 解:661119163163221161910310108.21085.3/8.108.101350106.1105/105,/1051085.3)5001350(106.1103.1)(/103.1300.7⨯=⨯=∴⋅Ω=⨯⨯⨯⨯=≈⨯=⨯=⋅Ω⨯=+⨯⨯⨯⨯=+=⨯=⊗--------in n D n D i p n i i i cm q n cm n cm N Si cm q n cmn Si K σσμσμμσ则的密度本征又的时解:cm 34.1400106.11017.11pq 1cm /1017.1)33.2500/(1002.68.10105.4N p .81916p 316235A ⋅Ω=⨯⨯⨯⨯=μ=ρ∴⨯=⨯⨯⨯=≈⊗-- 解:mE s q m m q n n n d s n n n n n n 181********311048.11048.110101.01048.1106.110101.926.01.0.9-------**⨯=⨯⨯⨯⨯=⋅⋅=⋅=⨯=⨯⨯⨯⨯⨯==∴=τμτυλμττμ 解:Ω=⨯=⋅ρ=⋅Ω=⨯⨯⨯=μ=σ=ρ⊗-3.16.01781.0S l R cm 781.08000106.1101nq 11.101915n解:225112251123312319193103.421023.412.4400)2(5.361065.3365.3)1010/(101.926.03001038.13106.110/33,,)1(101.926.026.0.11------------⋅=⋅⨯==⋅Ω=⋅=⋅⨯===⋅Ω=⋅⨯⨯⨯⨯⨯⨯⨯=⋅⋅=∴===⨯⨯==⊗cm A m A i m K cm A m A m kTqN E i mE m kTq N m kT V E V nq kg m m Si dnA dnA dn dn σσσμμσ时,同理,(电子有效质量),对解: cm 045.0)1350106.1103.10()pq (s V cm 1350cm /103.10100.1101103.1n )3(cm34.4)480106.1103.0()pq (cm /103.0100.1103.1N N p)2(cm34.4)480106.1103()pq (s V cm 480cm /103N p ,n n )1(.12119161112n 3161617161191613161616D A 119151112p315A A i ⋅Ω=⨯⨯⨯⨯=μ=ρ∴⋅⋅=μ⨯=⨯-⨯+⨯=⋅Ω=⨯⨯⨯⨯=μ=ρ∴⨯=⨯-⨯=-=⋅Ω=⨯⨯⨯⨯=μ=ρ∴⋅⋅=μ⨯=≈∴〈〈⊗------------- 又又查得解:为最大。
绪论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IUPAC 1976定义:催化作用是靠用量很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又不参加最终反应的物质二、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 •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并不进入化学反应的计量。
2•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即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和产物结构具有选择性。
3•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5•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意味着对正方向有效的催化剂对反方向也有效。
三、催化剂的分类1.根据聚集状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均相催化反应定义:当催化剂和反应物形成均一相时(气相均相催化反应:气体分子热分解反应;液相均相催化反应:碱催化的水解反应)多相催化反应定义:当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不同相时(催化剂多为固体)2 •根据化学键分类金属键、等极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3•按元素周期律分类主族元素、过渡元素5.按工艺与工程特点分类(以组成结构、性能差异和工艺工程特点为依据)分为多相固体催化剂,均相配合物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三大类。
四、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1 •多相固体催化剂(使用比例最高)(1 )主催化剂(活性组分)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2 )共催化剂是能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组分(3 )助催化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主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
助催化剂本身无活性。
①结构助催化剂:能使催化活性物质粒度变小、表面积增大,防止或延缓因烧结而降低活性等。
②电子助催化剂:通过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活性和稳定性。
③晶格缺陷助催化剂:使活性物质晶面的原子排列无序化,通过增大晶格缺陷浓度提高活性。
②和③合称为调变性助催化剂(4)载体是固体催化剂所特有的组分,起增大表面积,提高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作用,有时还担当共催化剂或助催化剂的角色。
第三章金属材料在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金属大约占80%。
金属材料具有许多宝贵的机械-力学、物理、化学性能,是迄今为止使用最为广泛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
3.1 金属键金属呈现特有的金属光泽,不透明,是电与热的良导体,具有延性和展性,比重大,强度高,可以焊接和形成合金。
金属的性能是其特定结构的外在反映。
由金属从单原子气态生成液态或固态时所释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可以断定金属原子在液态或固态中的相互结合力不是一般原子间的范德瓦耳斯力,而是一种相当强的化学键。
它又是由电负性小的同类原子所组成,从而也排除生成离子键的可能性。
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金属材料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至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原子相紧邻,而每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层中只有少数的价电子,显然以这少数价电子来生成8至12个通常的共价键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就需要另外提出“金属键”(metallic bond),即使金属原子结合成金属相互作用的模型。
一、“自由电子”模型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外层价电子受原子核束缚较弱,即电离能低,很容易失去这些价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所谓自由电子是指被电离的电子不再束缚于某一原子,而在整个晶体内“自由”运动。
正离子整体共同吸收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
自由电子就像胶泥似地将许多排列整齐的正离子胶合在一起。
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活动范围很大,因此可将金属看成是自由电子气和沉浸在其中的正离子的结合体。
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模型。
用量子力学处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模型,就相当于一个三维势箱问题。
在“箱”中的电子可近似作为平动子在整个晶体中作较自由的运动,但在总体上还受由正离子组成的电场所束缚。
由于金属中电子离域范围很大,将会产生很显著的能量降低效应,便成为金属键能的起源。
要指出的是,金属键和离域π键是不很相同的:参与离域π键的原子数一般是有限的,且离域电子的活动范围是沿二维空间,即平面伸展的;而参与金属键的原子数量则是很大的,且离域电子活动范围是沿三维空间伸展的。
催化材料导论知识点总结
催化材料导论是一门涉及催化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其知识点涵盖了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催化反应的工程问题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催化材料导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催化作用是指通过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效率的过程。
其中,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总能量变化的物质。
2.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催化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催化剂的性能受到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台考虑各种因素,如活性组分、载体、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等。
3.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是催化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可以深入了解反应过程和机理,从而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4.催化反应的工程问题:催化反应的工程问题包括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等方面。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催化剂的装填、反应物料的流动和传热等方面,操作和优化需要考虑温度、压力、浓度等工艺条件的影响。
5. 工业催化过程:工业催化过程是指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催化过程,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工业催化过程需要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如设备、安全、环保等方面。
以上是催化材料导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可以更好地掌握催化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形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形变力学性能(机械性能):材料承受外力作用,抵抗形变的能力及其破坏规律,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或机械性能应力: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附加内力称应力。
法向应力应该大小相等,正负号相同,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剪切应力互相垂直。
法向应力导致材料的伸长或缩短,剪切应力引起材料的切向畸变。
应变:用来表征材料受力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有三种基本的应变类型。
拉伸应变,剪切应变,压缩应变。
拉伸应变:材料受到垂直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拉伸应力时材料发生的形变。
剪切应变: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剪切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压缩应变:材料周围受到均匀应力P时,体积从起始时的V0变化为V1的形变。
弹性模量:是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表征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大小,E 越大,越不易变形,表征材料的刚度越大。
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之一。
黏性形变:是指黏性物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流动形变,该形变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剪切应力小时,黏度与应力无关,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物体称为牛顿流体。
在足够大的剪切应力下或温度足够高时,无机材料中的陶瓷晶界,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的非晶部分均会产声黏性形变,因此高温下的氧化物流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大多属于牛顿流体,而高分子浓溶液或高分子熔体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为非牛顿流体。
塑性:材料在外应力去除后仍能保持部分应变的特性称为塑性。
晶体塑性形变两种类型:滑移和孪晶。
延展性:材料发生塑性形变而不断裂的能力称为延展性。
μ(泊松比),定义为在拉伸试验中,材料横向单位面积的减少与纵向单位长度的增加率之比。
滑移是指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平移滑动,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晶体表面出现宏观条纹,并构成滑移带。
滑移一般发生在原子密度大和晶向指数小的晶面和晶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