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对比表
- 格式:docx
- 大小:11.73 KB
- 文档页数:2
0123456男 3.32 4.51 5.68 6.77.4588.41女 3.21 4.2 5.21 6.13 6.837.367.77男50.454.857.46264.666.768.4女49.753.759.16063.165.266.8月份语言发展1.能发出细小的喉音。
2对说活声很敏感,尤其对高音很敏感。
1.开始能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音的语调。
2.哭声逐渐减少,并开始分化。
3.对成人逗引有反应,会发出“咕咕“声,面且会发“a、oe”音。
1.有明显的发音愿望,可以和成人进行相互模仿的发音游戏。
2.咿呀学语,开始发辅音“d、n、m、b”。
3.无意中会发出“爸”或“妈”的音。
4.能和成人一起“啊啊”“呜呜” 地聊天。
5.会听成人的语言信号。
(7-9个月)1.听懂成人对自己的招呼2.模仿成人声音3.无意识的发出音节(10-12个月)1.能听懂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名词2.会说- -些难懂的话3.语音配合手势表达意愿四、认知发展水平动作发展1.俯卧时尝试着抬头,仰卧时向两侧罢头。
2.觅食、吮吸、吞咽、握拳等无条件反射较完善。
3.四肢能笨拙地活动,上肢活动多 于下肢。
1.抱时头能竖直向四周张望,头能随着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
2.俯卧时抬头45度。
3.逐渐能从俯卧位变为侧卧位。
4.手指能放开,能伸手摸东西。
5.上肢能够仲展,两手能在胸前接触、互握。
1.逐渐能从仰卧翻身到俯卧。
2.靠坐稳,独坐时身体稍前倾,并能用手撑住3.扶腋下能站直,双腿跳跃。
4.能换手接物,但稍显笨拙。
5.能双手拿起面前玩具,喜欢把东西放人口中。
6.会撕纸。
7.会玩手、扒脚。
(7-9个月)1.独坐自如。
2.能扶站。
3.尝试爬。
4.会摆弄物体。
5.会换手接物。
6.会撕纸。
7.会双手拿物体对着敲(10-12个月)1.能自如爬行。
2.自行扶站和坐下。
3.会蹲下捡物体。
4.独站。
5.有支撑的巡走。
6.手指向感兴趣的物体7.会翻箱倒柜。
CDCC小儿智能发育检查表•检查表概述•认知与语言发育检查•运动与协调发育检查•社会情感与自理能力发育检查目•问题识别与干预建议•总结与展望录01检查表概述目的和意义评估小儿智能发育水平通过检查表各项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小儿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的发育情况,为家长和医生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
发现发育迟缓或异常通过对比同龄儿童的发育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小儿是否存在发育迟缓或异常,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小儿健康发展。
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检查表的结果可以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育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育儿计划。
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于0-6岁的小儿,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评估。
使用对象主要面向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家长等关心小儿智能发育的人群。
•结构:检查表通常包括个人信息、评估项目、评估结果和建议四个部分。
个人信息部分包括小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评估项目部分根据小儿的年龄和发育特点,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如认知、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评估结果部分根据小儿在各项评估指标上的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和等级;建议部分根据评估结果,为家长和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检查表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认知能力2. 语言能力主要评估小儿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如视觉追踪、听觉分辨、物体恒存等。
主要评估小儿的听说能力,如发音清晰度、词汇量、语法掌握情况等。
0302013. 运动能力主要评估小儿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如爬行、走路、抓握等。
4. 社交能力主要评估小儿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如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
02认知与语言发育检查评估小儿对颜色、形状、大小等视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视觉感知评估小儿对声音、音调、音量等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听觉感知评估小儿对温度、质地、重量等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
触觉感知感知能力评估注意力集中程度评估注意力广度评估小儿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注意到的信息数量。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姿势及手势等都属语言范畴;本节所述为有声语言的发育..言语是语言交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言语能力分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法及句法..概括地讲;在生后第一年内;小儿学会了说话;获得了语言的不同的构成;例如:最初的发声;呀呀学语以及与看护者相互作用的表达..在学龄前时期;是说话和语言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其精炼改良则在学龄期..口语的发育需经发声、咿哑作语和说话成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以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为基础;其示意如下:婴儿在l一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最初是无意识的发音;其产生的听觉及喉部本体感觉对小儿是个良性刺激;促使重复发出同样的声音;造成所谓的初级循环运动;此现象在6-8个月时最明显..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出现;首先发出唇音;故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可自然地发出“ba”、“ma”及“ye”等单音..约8个月时;常会合并2个相同的音节;如“ba ba”、“ma ma”等..8-9个月时喜欢看亲人的口形而模仿发音..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的同时即已开始..小儿通过条件联系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理解些日常接触的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对婴儿自发的“ba ba”、“mama”之类语言;亲人如能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则会使婴儿逐渐理解了这些语音和特定人物的联系..语音与词义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取用的词汇;以后;小儿又通过同样机理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并可从他人在手势帮助下的说话中听懂一些短句的意义..表达语言继理解语言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于是小儿会说出有意义的语音如原来自发的“ba ba”;“ma ma”;“ayi”;“yeye”等音;到9-10个月后就成为呼唤亲人的第二信号..自1.5岁至2岁开始;小儿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3岁时增加更快;到5-6岁时增加速度减慢..1-2岁小儿;其词汇掌握有限;由于急欲表达自己的意思;故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即所谓隐语或乱语..小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见表1-17..表l-17 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年龄语言理解行为语言表达行为1月声音可使小儿的不规则活动停止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2月看去似在倾听说话者的谈话用声音表示高兴;有社交性微笑3月朝说话者的方向看发出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4月能对愤怒声和高兴声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社交性刺激有发声反应5月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开始模仿声音6月能听懂;“再见”“妈妈”“爸爸”等词用声音表示拒绝;高兴时尖叫7月对“在上面”“过来”“再见”等词可用手势开始发出像单词样的声音;有奇特的喇喇声表示8月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停止活动可连续地模仿声音9月听到“不”时;可终止活动模仿说话的声调10月可正确的模仿音调的变化开始发出单词11月对简单的问题能够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狗在哪里已能很好地说出些难懂的话12月可用手势对各种口头上的要求作出表示能叫出一些熟悉物品的名字15月知道身体的各部份在难懂的话中可听到真正的单词且常伴有手势18月当听到自己所熟悉的物品的名字时;可认出其图片用单词而不是用手势来表达要求21月可对二个有联系的连贯性指示作出反应如:摘下您的帽子;并放到椅子上开始组合单词如“爸爸的车”;“妈妈抱’2岁明白更复杂的句子如“我们坐车要去商店”听懂120-275个字用名字指出自己3岁认识常用标志、符号;指出三种颜色;听懂800~1000字包括一些介词可重复大人所讲的话4岁听懂约1400字能够用较多的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能说出自己的年龄;可简单地叙说不久前发生的事;能唱几支儿歌;读数1-20;说话时的句法多正确;能全被听懂6岁看懂自己的姓名临摹字母;写自己的姓名;背诵字母;描述图画的意思。
2023-11-06•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目•结论与讨论录01引言研究背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中,评估量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然而,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是评估其质量的关键指标。
在汉语语言发育评估中,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因此对其信效度的研究至关重要。
评估工具。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儿童汉语语言发育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文献综述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研究现状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发展历程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应用范围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研究现状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研制过程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应用情况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评估010302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的研究现状010203语法篇的研制背景语法篇的内容构成语法篇的应用情况及信效度评估03研究方法选取的300名3-6岁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地区,包括城市、农村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选取的儿童在年龄和性别方面也具有均衡分布,进一步增强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这些儿童的年龄分布在3-4岁、4-5岁和5-6岁之间,每个年龄段各100名。
这样的年龄分布有助于评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汉语语法能力。
采用的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是一个经过严格编制和验证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该量表由10个语法项目组成,涵盖了动词时态、名词复数、代词使用、句子结构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评估儿童的汉语语法能力。
量表采用等级制评分,从1到4级,级数越高表示语法能力越好。
这种评分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儿童的语法水平,同时也能有效地区分不同水平的儿童。
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采用了标准化的评估程序,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过程包括与儿童的互动和观察,以及完成量表中的语法项目。
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客观地反映儿童的汉语语法能力。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以及相关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综合评估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思考框架摘要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以及整个社会都有可能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的综合评估以及与其他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结合中国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和科研需要,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探讨儿童语言发育的临床思考框架。
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为9%,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7倍,儿童期听力障碍的46倍。
虽然语言障碍在门诊中极为常见,但它在临床上也极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语言障碍患儿除了语言缺陷外,往往还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问题。
语言障碍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乃至整个社会都可能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在学习方面,儿童3岁的语言能力可预测三年级阅读能力,进而可预测高中毕业率,准确度高达77%;在社交方面,语言障碍患儿80%面临社交困难;在社会影响方面,青少年罪犯有语言问题的比例可高达60%~90%。
语言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比如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社交沟通或语用障碍、语音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等。
这些发育障碍性疾病均具有高度遗传性,但病因通常都是多因素、错综复杂的。
虽然有相似症状,每个疾病却都各自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和预后,其中⼀些疾病和语言障碍共病率很高。
由此可见,语言障碍和这些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现结合中国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和科研需要,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提出儿童语言发育的临床思考框架。
一、语言障碍诊断标准和相关临床术语1. 语言障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包括语言能力大幅度,可量化地低于同龄人,在社交过程中出现功能缺损,同时排除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
语言障碍在科研文献中被称为“发育性语言障碍”。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语言障碍也被称为DLD。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简称BSID 系由美国心理学家Nancy Bayley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综合了格赛尔Gesell等量表的优点, 经过对数千名婴幼儿测验, 所研制出来的一套评定婴幼儿行为发展的工具, 其也是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资料,许多欧美国家和亚、非国家都已相继引用或修订了各国自己的BSID常模, 成为国际通用的婴幼儿发展量表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致力于婴幼儿发展研究的专家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Bayley婴幼儿发展评估的结果;如今,Bayley第三版的问世更加能够对婴幼儿从出生到42个月各项能力发展进行最全面的评估,Bayley-III婴幼儿评估量表在前代评估领域认知、语言、运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性情绪以及适应性领域的评估,同时又参照近年婴幼儿的表现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最新的评估常模;而其中新增的进阶筛查与家长育儿指南更是为使用家庭带来了便利;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Bayley-III,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全面的评估领域Bayley-III对于婴幼儿的评估分为五大领域:认知、语言、身体动作、社会性情绪、适应行为;其中前三者为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评估,后二者则由家长填写针对婴幼儿发展状况的问卷进行反馈;而这五个领域亦是目前三大学会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国心理协会,AER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美国教育研究协会,NCM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委员会所公认的婴幼儿发展评估最为全面的五大领域;其中,Bayley- III婴幼儿观察指标对于年龄的标准划分非常细化,并详细地分成了17个婴幼儿月龄段;在五大领域方面,认知Cognitive板块通过对幼儿进行颜色匹配、视触探索、客体拼会方面的评估,考察其对周围世界的思考、反应与学习能力;主要包含10个维度:感知觉发展、探索与操作、客体关联性、概念建立、记忆力、习惯、视力、视觉偏好、客体永久性,以及认知加工的其他方面;语言Language板块分为表达与理解;通过语言表达的评估,我们可以清清晰地了解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对于语音语调、手势、词汇等运用的情况;而语言理解则是评估幼儿对语音的识别能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相应的词汇与指令;身体动作Motor板块分为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粗大动作评估幼儿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包括静态定位头部控制、坐、站;动态运动,包括运动爬行、走、跑、跳、上下楼梯,运动质量站立、走、踢等时的身体协调,平衡以及运动规划;包括知觉-运动整合例如姿势模仿;精细动作则是评估幼儿控制小肌肉的能力,包括抓握、手眼协调等;社会性情绪Social-emotional板块主要评估四个方面:早期社会性情绪发展能力,社会性与情绪健康,早期人际交往模式,检测社会性情绪能力发展的缺陷;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板块通过家长及主要照料者填写评估问卷,从而了解幼儿适应日常生活的各项能力,此版块主要包含10个维度:人际交流、社区应用、生活技能、居家能力、健康安全、休闲娱乐、自理能力、自我管理、社会交往、身体机能;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利用环境当然,除了精准细化的五大评估领域, Bayley-III评估还有着自身所特有的各种亮点;二、Bayley-III的特别之处有人说,0-3岁的婴幼儿可能还不会说话、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对他们进行评估真的可行吗而这就是Bayley-III与其他很多评估工具最为明显的不同之处;Bayley-III的评估,通过对0-3岁婴幼儿的细微行为进行参照观察,用科学而全面的方法对这些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而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进行精准解读,从而得出最接近于婴幼儿实际情况的评估结果;那么除此之外,Bayley-III还有何其他的特别之处呢1. 高效的家庭参与当我们谈论到幼儿发展时,我们需要全面掌握幼儿的所有表现,因此就需要将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纳入评估中;在Bayley-III评估中家庭就扮演了评估中很重要的角色,并将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在幼儿评估中纳入家庭能够带来如下优势:提高家长与照料者在幼儿自然生活环境下评估的参与度——IDEA法案要求为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以及早期干预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家长与干预者制定有效的幼儿干预策略对于项目评估、过程监控以及干预效果都具有有效作用2. 简便的执行操作与其他婴幼儿全面评估指标的繁琐耗时不同,Bayley-III的操作非常简便,且评估结果的信度、效度都有科学保障;Bayley-III将家长与照料者纳入评估之中,也充实了幼儿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信息;所有评估指标的参照量都是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常模数据,这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幼儿能力在其所处年龄段的水平;3. 细心周到的婴幼儿发展指南在进行精准的评估后,很容易发现婴幼儿的发展偏差——在某种领域正常发展,而在某种领域又稍显薄弱;如果你认为Bayley-III评估就到此为止了,那就大错特错了;Bayley-III评估贴心地为家长准备了应对婴幼儿薄弱点的五大领域发展指南;以粗大动作为例,家庭中的指导策略包括:把你的孩子放在不同的地方,鼓励他们用脚踢、用手抓、摇动脑袋与孩子共同玩能够促进粗大动作发展的游戏,包括爬立体方格铁架、爬上爬下斜坡、踢球扔球、玩追赶游戏等为孩子准备能够锻炼推、拉、跳等动作的玩具在室内有很多玩具可以促进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例如可以推、拉、爬的大箱子;叠在一起可以跳上去的大枕头;以及锻炼扔与抓的安全物件;当然,评价儿童发展的量表不仅仅只有Bayley,纵览国外用于评估3岁以内婴幼儿的发展量表主要有:Battelle发展量表BDI、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贝利婴儿神经发育筛查量表BINS、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量表DDST、盖瑟尔Gesell发展量表GSDD,这些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特点也不尽相同;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虽然需要长时间的测试,但也因此而获得信度与效度较高的结果,此外Bayley也较常用于诊断婴幼儿的发育迟缓,并用作治疗中的疗效标准测验工具;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作为国际通用的婴幼儿发展量表之一,不仅是一套可靠的婴幼儿发展的临床诊断和科研工具, 而且是一种婴幼儿行为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手段;我国借鉴Bayley量表, 检测了我国十二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长沙等以及多处乡村总共240 9 名2 个月至30 个月的正常婴幼儿, 制定了Bayley发展量表的我国城市及乡村常模,虽然修订后大部分条目的年龄定位发生了变化, 但经过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反复比对, 修订后的量表有着良好的信度、效度与相关性,已投入使用达数年;每一个幼儿都值得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铭刻成长的印记,每一个幼儿都值得拥有机会去发现他们最全面的潜能,而Bayley-III婴幼儿评估工具能让其成为可能;你可以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还可以及时干预孩子早期问题行为,让每一个孩子有拥有成功的机会;参考文献:Janette B. Benson 2009. Language, Memory, and Cognition in Infancy and Early Childhood. US: Academic PressLawrence G. Weiss 2010. Bayley-III Clinical Use and Interpretation. US: Academic PressPearson2013. Bayley-III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 US:PsychCorp。
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3篇(1)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1.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物理特点:身体无法自主运动,睡眠时间长,头大身小,肢体柔软。
感知与认知:对声音和光线敏感,能辨认母亲声音,眼神接触能力尚未完全发展。
运动发展:只能进行基本的反射动作,如吸吮、握紧手指。
社交互动:对人类面孔和声音有一定的注意力,但社交互动能力有限。
2.婴儿期(1个月至2岁)物理特点:体重和身高快速增长,头比身体小。
感知与认知:开始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能够追踪移动物体,眼神接触能力逐渐发展。
运动发展:逐渐学会抬头、翻身、坐起、爬行和站立,最终学会行走。
语言和沟通:开始模仿声音,发出简单的音节,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词汇表达需求。
社交互动:与主要照顾者建立密切关系,表达情感需求,开始与他人进行互动。
3.幼儿期(2岁至6岁)物理特点: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运动发展:精细运动能力提高,能够使用餐具、穿衣服、画画等。
语言和沟通:词汇量逐渐增加,开始组成简单的句子,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对话。
认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索来认知周围环境,开始理解因果关系和对象的持久性。
情感和社交:学会分享和合作,开始与同伴进行游戏和互动,开始发展友谊。
4.学龄前期(6岁至12岁)物理特点:身高和体重继续增长,开始出现第二次生长峰期。
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开始解决复杂问题,发展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
社交互动:通过学校和社会活动结识更多同龄人,开始学会合作和竞争,社交技能不断发展。
自我认知:开始形成自我身份认同,发展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情绪控制: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5.青春期(12岁至18岁)物理特点:迅速增长,性征发育,身体外貌发生较大变化。
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开始思考未来职业和个人目标。
社交互动:与同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开始独立思考,与家庭关系产生冲突。
自我认知:形成更加稳定的自我认同,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0~6岁儿童认知发展表0~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内儿童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和成长,他们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下面是0~6岁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通过感觉和运动的探索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他们开始注意到声音和移动,并能逐渐辨别出不同的声源和物体。
在这个时期,婴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发展:婴儿的视觉系统正在不断发展,他们能看到和关注到他们周围的人和物体。
他们开始注意到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并能追踪移动的物体。
2. 听觉发展:婴儿开始对声音产生兴趣,并能分辨不同的声音。
他们喜欢听慢节奏的音乐和母亲的声音,对高音和低音也有一定的反应。
3. 运动发展:婴儿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头部,可以转动和抬起头部。
他们也能发现自己的手和脚,并逐渐掌握抓握物体的能力。
1~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更加迅速。
他们开始展示出语言和思维的能力,并开始形成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方式。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发展:幼儿开始能够发出简单的语音,并能理解和模仿简单的词语和短语。
他们开始逐渐学会将语言与物体和行为联系起来,并能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2. 意象能力:幼儿开始具备一定的意象能力,能够在脑海中描绘出物体和事件,进行想象和模拟。
他们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和玩具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3. 认知转变:幼儿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转变为能够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他们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始展示出更加复杂和高级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
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逻辑思维: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和序列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婴幼儿的发展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家长们常常希望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里程碑。
为了评估婴幼儿的发展情况,专家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准确地了解婴幼儿的发展情况。
一、婴幼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婴幼儿的发展通常按照年龄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能力要求。
以下是婴幼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运动发展:婴幼儿从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开始,依次掌握不同的运动技能,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
这些里程碑的实现标志着婴幼儿运动能力的正常发展。
2. 社交与语言发展:婴幼儿在社交与语言发展方面也有重要的里程碑。
他们从初生时的对母亲声音的反应开始,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眼神交流、笑容回应、理解简单指令和表达简单需求的能力。
3. 感知和认知发展: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婴幼儿通过感官接收信息,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颜色和形状,记忆并模仿简单的动作和表情等。
二、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的作用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是一种标准化评估工具,用于客观地记录和衡量婴幼儿在各个发展领域的表现。
通过量表,家长和医生可以了解婴幼儿的发展进程,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帮助发现发展异常:通过与正常发展的儿童进行比较,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发现可能的发展异常。
例如,如果一个婴幼儿在特定年龄阶段无法完成预期的发展任务,可能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
2. 引导家长和医生的干预计划:发现发展异常后,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针对不同的异常情况,可以提供特定的干预方法和建议,以促进婴幼儿的发展。
3. 定期监测婴幼儿的发展进展:婴幼儿发展及行为量表还可以用于定期监测婴幼儿的发展进展。
通过多次测量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家长和医生可以了解婴幼儿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儿童智力发育标准1岁时。
此时宝宝能走路了,也会弯腰拾东西;会把小东西装进瓶子里,喜欢用笔在纸上乱涂乱画。
宝宝能开口说话了,当大人问宝宝几岁时,他会竖起一根手指表示1。
在吃饭时,宝宝此时会用勺子盛饭放进嘴里,不愿意让家长喂食了。
2岁时。
此时宝宝会跑、会踢球、会双脚离地跳了。
在语言上,宝宝会跟着唱一些简单的儿歌,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及爸爸妈妈的名字。
在识物能力上,宝宝能说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名称,说出常用物品的用途,能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能分清手指和手心、手背了。
3岁时。
此时宝宝能双脚交替下楼,单脚站10秒钟,会骑小三轮车了。
在语言上,宝宝会说4~5个字的句子,会唱歌,听故事时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识物能力上,宝宝能分清上、下这些方位,知道大、小的区别,认识圆形、方形等形状。
在动作上,宝宝能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敲鼓,能自己上厕所,会自己穿鞋、穿短裤等。
自然界的准则,有好必有坏,既然有让而智力得到良好发育的食物,自然也有让儿童智力迟钝的食物,如过咸的食物、含铝的食物、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和含铅食物的食物都会让损害儿童的大脑。
1.忌咸菜、榨菜、咸肉、豆瓣酱等过咸的食物。
这些食物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
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少给孩子吃含盐较多的食物。
2.忌油条、油饼等含铝食物。
这些食物会造成儿童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导致痴呆。
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常吃含铝量高的食物。
3.忌爆米花、松花蛋、啤酒等含铅食物。
这些食物会杀死脑细胞,损伤大脑。
父母应少给孩子吃含铅的食物。
4.忌腊肉、熏鱼等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
这些食物会导致大脑早衰或痴呆,直接有损于大脑的发育。
腊肉、熏鱼等曾在油温200度以上煎炸或长时间曝晒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脂质,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因此,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5.忌含味精多的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如果在妊娠后期经常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周岁以内的孩子食用味精过多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
名词学习顺序语言发育以下5个阶段总结了12岁以前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与规律:言语前期(0-1)岁单词句期(1-1.5岁)电报句期(1.5-3岁)学前期儿童语言发展(3-6岁)儿童期儿童语言发展(6-12岁)1.言语前期(0-1)岁: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
1.1.语言的发生新生儿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发出的第一个音。
婴儿语音发展从国际音标的角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0-4个月。
最初的两个月学的都是单音节,而且都是元音和双元音,带了3-4个月开始发出辅音,而且能够把元音与辅音结合起来。
第二个阶段:4-10个月,增加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同时元音和辅音更多的结合起来。
4.5个月的婴儿能识别自己名字的声音。
第三个阶段:10-13个月。
能模仿成人的语言,并能把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1]。
1.2.语义和词的获得表现在两个方面:(1)言语理解的开始从7-8个月的时候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事物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头脑中,这个物体和动作的形成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暂时联系,以后他只要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产生想要的反应。
(1)言语交际的开始只有在儿童的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运动分析器之间建立联系以后,语言才开始成为交际的工具。
言语交际一般要到1岁左右出现[1]。
2.单词句期(1-1.5岁):一个单词常常表示一个整句的意思。
2.1.赋予单词意义快速匹配:在几个场合下听到某个词应用于它的指代物后,迅速习得的单词。
2.2.使用单词中的错误和不足过渡扩展:用特殊单词指代更为广泛的范围内的物体;扩展不足:用一般化的单词指较小范围内的物体;加工限制:喜欢新单词的某些解释胜过其他解释的认知倾向;物体范围限制:一个物体的新单词指的是整个物体而不是物体的部分或物体特性;互相排斥限制:每个物体都有一个名字,不同单词指的是不同的、不相重叠的种类;词汇对比限制:将新单词与他们已经知道的单词进行对比来推理单词的意识。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效果分析作者:甄苏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2期【摘要】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2名15—36个月大寄养家庭儿童中语言发育较迟缓的,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时间为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儿童语言发育的情况。
结果:经过1年的针对性干预,儿童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那些发展好的和正常的儿童的发育速度的差别明显缩小。
结论: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就运用医教结合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以使儿童语言发育水平和交流能力得到提升,缩小了和正常发育儿童的差距。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早期干预;干预效果【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95-01对于婴幼儿来讲,语言交流能力是身心发育中关键的部分,如果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国外研究发现,如果在3岁之前就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干预,可以使其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儿童身心健康因语言发育迟缓造成的影响减轻甚至消除。
本文选取我院22名15—36月大的寄养家庭语言发育较迟缓的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实验,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2名15—36月大的寄养家庭语言发育较迟缓的,平均年龄为(25±2.6)个月,其中15个男孩,7个女孩。
2.方法(1)直接评估法对这些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用词汇表分析的方法调查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通过监护人对儿童掌握和应用词汇的量,得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情况的基本依据,然后对其进行直接评估。
(2)干预的方法选出几名有经验的教师为干预的主要实施者,每位教师负责4—5名儿童,通过专业幼保专家对其的培训,使其熟悉干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方法,教师再把干预方法教给监护人,让监护人对儿童进行具体的干预。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
文字、声音、视觉信号、姿势及手势等都属语言范畴,本节所述为有声语言的发育。
言语是语言交往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随脑发育和社会生活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与智能有直接联系。
言语能力分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音然后会应用词法及句法。
概括地讲,在生后第一年内,小儿学会了说话,获得了语言的不同的构成,例如:最初的发声,呀呀学语以及与看护者相互作用的表达。
在学龄前时期,是说话和语言全面而迅速发展的阶段,其精炼改良则在学龄期。
口语的发育需经发声、咿哑作语和说话成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以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为基础,其示意如下:
婴儿在l一2个月时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a],[i],[u]等元音。
最初是无意识的发音,其产生的听觉及喉部本体感觉对小儿是个良性刺激,促使重复发出同样的声音,造成所谓的初级循环运动,此现象在6-8个月时最明显。
辅音多在6个月时开始出现,首先发出唇音,故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可自然地发出“ba”、“ma”及“ye”等单音。
约8个月时,常会合并2个相同的音节,如“ba ba”、“ma ma”等。
8-9个月时喜欢看亲人的口形而模仿发音。
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的同时即已开始。
小儿通过条件联系(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理解些日常接触的物品的名称,如奶瓶、电灯等。
对婴儿自发的“ba ba”、“mama”之类语言,亲人如能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则会使婴儿逐渐理解了这些语音和特定人物的联系。
语音与词义联系被储存在记忆之中,随着数量的日益增多,即成为小儿以后随时取用的词汇;以后,小儿又通过同样机理逐渐理解词的意义,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并可从他人在手势帮助下的说话中听懂一些短句的意义。
表达语言继理解语言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于是小儿会说出有意义的语音如原来自发的“ba ba”,“ma ma”,“ayi”,“yeye”等音,到9-10个月后就成为呼唤亲人的第二信号。
自岁至2岁开始,小儿掌握的词汇开始迅速增加,3岁时增加更快,到5-6岁时增加速度减慢。
1-2岁小儿,其词汇掌握有限,由于急欲表达自己的意思,故常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即所谓隐语或乱语。
小儿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见表1-17。
表l-17 儿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年龄语言理解行为语言表达行为
1月声音可使小儿的不规则活动停止发出不规则的音节,主要是元音
2月看去似在倾听说话者的谈话用声音表示高兴,有社交性微笑
3月朝说话者的方向看发出咕咕声和咯咯声,对说话者报以微笑
4月能对愤怒声和高兴声作出不同的反应对社交性刺激有发声反应
5月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开始模仿声音
6月能听懂,“再见”“妈妈”“爸爸”等词用声音表示拒绝,高兴时尖叫
7月对“在上面”“过来”“再见”等词可用手势开始发出像单词样的声音,有奇特的喇喇声表示
8月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停止活动可连续地模仿声音
9月听到“不”时,可终止活动模仿说话的声调
10月可正确的模仿音调的变化开始发出单词
11月对简单的问题能够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狗在哪里) 已能很好地说出些难懂的话
12月可用手势对各种口头上的要求作出表示能叫出一些熟悉物品的名字
15月知道身体的各部份在难懂的话中可听到真正的单词且常伴有手势
18月当听到自己所熟悉的物品的名字时,可认出其图片用单词而不是用手势来表达要求
21月可对二个有联系的连贯性指示作出反应(如:摘下您的帽子,并放到椅子上) 开始组合单词(如“爸爸的车”,“妈妈抱’)
2岁明白更复杂的句子(如“我们坐车要去商店”)听懂120-275个字用名字指出自己
3岁认识常用标志、符号,指出三种颜色,听懂800~1000字(包括一些介词) 可重复大人所讲的话
4岁听懂约1400字能够用较多的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能说出自己的年龄,可简单地叙说不久前发生的事;能唱几支儿歌,读数1-20;说话时的句法多正确,能全被听懂
6岁看懂自己的姓名临摹字母,写自己的姓名,背诵字母,描述图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