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歌剧鉴赏
- 格式:docx
- 大小:19.7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中外名歌剧的鉴赏和对比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他或是对于心灵的一种理智上的裨益,或者是镇定灵魂的一种抚慰。
”排除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单纯来讲我认为音乐其实本身是一种可以让人肃静的艺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载体。
如果生活中还需要加入一种基调,便是戏剧性。
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便是我对歌剧的理解。
简单地说,歌剧即是用演唱的方式来表演某个戏剧故事,其间往往带有连续不断的音乐。
因为变幻的歌剧有其音乐和戏剧综合形式的本质属性,所以含有歌曲、戏剧、文学、舞蹈甚至舞台美术等许多门艺术贯穿其中。
正是这种特色的综合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歌剧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载体并不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
纵向观察,歌剧的地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区别和特色。
由于笔者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仅停留在课堂,故无力长篇奇谈,仅选用中外歌剧经典之二——法国歌剧《卡门》和中国歌剧《江姐》进行赏析,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每幕经典桥段进行分析,浅谈作者对中外歌剧的各自特点的理解,共同和不同之处和个人启示,并对未来歌剧发展过程的初步见解,望与君共勉。
《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真完美的舞台艺术和演员服饰,还是从表演者的歌剧表演,都深深地触动我对音乐的理解:最原始的心声当由半说半唱形式表达出来更显淋漓尽致,更显音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
四幕《卡门》讲述一名生性无拘束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从事走私的冒险经历中,先后爱上士兵豪塞和斗牛士吕卡,最终当她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却死在了豪塞的剑下。
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上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曲目,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虽然整体给人产生华丽、紧凑和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是同样也为整部剧情的跌宕埋下伏笔,暗示着未来未知悲惨的结局。
每当卡门遭遇紧张局势或由暗转名时总会响起,交相呼应,明暗对比,给整体话剧蒙上一层神秘的跌宕气势,不仅让每一个人心情随其起伏跌宕。
歌剧《卡门》赏析《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文章通过对比才及其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并且久演不衰的作品。
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
(一)内容介绍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这部歌剧是世界上最着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它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卡门》是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它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并且集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
《卡门》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中间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
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乐曲爽朗流畅,具有炽热的西班牙音乐特色。
所有这些音乐又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组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一部伟大作品。
这部歌剧还包含了许多首在音乐会最常见的选曲,最着名的是序曲和“哈巴涅拉舞曲”,重要唱段如“米剀拉的咏叹调”、“花之歌”和“斗牛士之歌”等都是歌剧文献中最精彩的部分。
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比才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满腔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体现了他对全部生活的坚定信念。
(二)作品分析《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
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
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
《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
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
《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
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
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
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
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
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
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
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
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
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戏剧脚本。
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
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
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
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
音乐剧《音乐之声》观后感何林唏104130512《音乐之声》是我初次接触音乐剧的音乐剧作品,它不仅是经典传世的音乐剧,也是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音乐剧《音乐之声》改编自《托普家族的歌手》,由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翰墨斯坦合作创作,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永恒佳品。
在纽约首演后反响强烈,之后被改编拍为同名电影《音乐之声》音乐剧《音乐之声》主要讲述了一个活泼率真且热爱生活的修女玛利亚被修道院院长派到特拉普的上校家作一名家庭教师,她的性格使她和七个调皮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唤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
最终,上校与玛利亚相爱并结合在了一起。
然而,此时正是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上校被要求参加纳粹。
借着参加萨尔茨堡民谣音乐节,特拉普家庭逃往瑞士,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音乐感受《音乐之声》正是通过如此平凡却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很多经典且广为传唱的歌曲。
音乐剧一开始便由音乐带领我们掠过美丽的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原,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利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经典的《音乐之声》。
这首歌表达了玛利亚对祖国,大自然以及生活的热爱。
而当镜头转向修道院时,修女们向院长诉说玛利亚不收规矩的种种行为。
于是,这首《玛利亚》便由几位修女唱出,但却表现出院长不愿意束缚玛利亚追求热爱自由的本性。
最终将玛利亚派到特普拉家作为家庭教师。
在前往特普拉家的途中,玛利亚演唱了《我有信心》,歌曲表达出她既担心又期盼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她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她对做好家庭教师的信心。
来到上校家后,玛利亚与上校和每个孩子见了面,晚饭时,上校的大女儿丽莎偷溜出去与邮差洛夫在花园约会,期间,他们欢快地唱起了《今年16岁马上17岁》,表达了这对年轻的恋人对长大的向往以及对恋爱的美好期待。
正在歌唱之时,突然电闪雷鸣,很快大雨便下了下来,丽莎翻进玛利亚的房间,玛利亚不但没有责备她,而是帮她隐瞒,并让她更换湿衣。
歌剧鉴赏-----西方经典《托斯卡》与东方名作《木兰诗篇》歌剧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歌剧(opera)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歌剧的唱腔,根据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来分类。
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
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器乐部分通常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或前奏曲,在每一幕中,器乐除作为歌唱的伴奏外,还起联接的作用。
幕与幕之间常用间奏曲连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
在戏剧进展中,还可以插入舞蹈。
歌剧的音乐结构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统一结构。
世界著名的歌剧有《卡门》《图兰朵》《茶花女》等等,中国的歌剧有《江姐》《木兰诗篇》等等。
《托斯卡》(Tosca)是G.普契尼在1900年创作的3幕歌剧,于1900年1月14日在罗马科斯坦兹剧院作首次演出。
1800年,罗马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安格洛蒂而被捕受刑,歌剧托斯卡女演员托斯卡正热恋着他。
警察总监斯卡皮亚被托斯卡迷住,答应使她的恋人获得自由。
作为回报,她得委身于他。
托斯卡被迫假意顺从,在警察总监刚写完假处决的命令后,趁其不备用刀刺死了他。
黎明时,马里奥被带到刑场,托斯卡告诉他这只是假处决,谁料这是警察总监耍的花招,马里奥真的被处决了。
这时刺死总监一事已经被人发现,并认定斯卡尔皮亚是托斯卡所杀。
中外歌剧鉴赏——简析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色普契尼(Puccini,1858—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威尔第之后,世界上最杰出、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
1893年,他以歌剧《曼农·列斯科》一举成名,从此便将创作歌剧作为其毕生的事业。
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轰动世界歌剧舞台的成功之作。
普契尼以他20多部歌剧赢得了荣誉,且对歌剧的探索孜孜以求。
《图兰朵》(Turandot)是普契尼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进入暮年的普契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对不同类型主题的一贯探索,他是想“尝试一条新道路”(普契尼语)。
他选择了戈齐(CarloGozzi)的寓言故事《图兰朵》作为脚本。
《图兰朵》是一部以古代中国为背景杜撰出来的传奇故事。
主要讲元代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朵,时刻牢记着祖母年轻时受入侵鞑靼王掳拐,并含辱死去而产生仇恨,她发誓要杀尽异国王子,以王子们的首级来祭奠祖母的亡魂。
于是,图兰朵设下了猜谜征婚的陷阱,猜中者可当驸马,猜不中就处死。
几位前来征婚的邻国王子先后死于刀下。
一天,紫禁城皇宫大殿下,被废黜的突厥老国王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卡拉夫在人群中相逢。
老国王的侍女柳儿爱上了卡拉夫,而卡拉夫被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决心去征服她。
卡拉夫轻而易举地猜中了公主的三个谜。
但图兰朵不甘心失败,抓获了老国王和柳儿。
柳儿被严刑拷打,告诉公主卡拉夫的名字叫“爱情”后饮刃自刎。
第二天,卡拉夫用爱融化了图兰朵冰冷的心,最终图兰朵投入到卡拉夫的怀抱。
这部歌剧的剧本是西莫尼和阿米尼合写,他们参照了戈齐的寓言剧和席勒的戏剧脚本。
普契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剧本的编写,但他对剧情和主题作了许多提示。
1921年,普契尼开始了对这部歌剧的创作。
但不久,他被诊断出患有喉癌。
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在治疗过程中加紧创作,并说:“如果我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歌剧,将会有人走到舞台前面说‘普契尼写到这里就死去了’”。
名词解释1.歌剧: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
歌剧在16世纪末,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2.咏叹调:独唱段落,抒发人物情感,表现演唱技巧。
分类: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特点:①清晰动人的旋律,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与记忆②有明确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③有声乐技巧上的发挥④音乐与歌词上使用反复手法⑤器乐部分表现为丰富3.宣叙调:朗诵调,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
介于歌唱与朗诵之间的独唱。
分类:朗诵性宣叙调、旋律性宣叙调4.正歌剧:兴起于17、18世纪意大利,题材为古希腊神话、历史,内容严肃。
结构形式为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
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及舞蹈。
表演注重华丽的声乐技巧,重要角色常由阉人歌唱家代表作《从暴风雨中归来》5.返始咏叹调:指示演奏乐章至记号后归回最初再次重复,拥有这种结构的歌剧则称为返始咏叹调,重复部分通常会加有装饰音。
6.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7.新歌剧:"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
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
代表作:《白毛女》等。
简答题1.简述西方歌剧艺术的分类、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歌剧艺术有六大类一、正歌剧:兴起于17、18世纪意大利,题材为古希腊神话、历史,内容严肃。
结构形式为三幕,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
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及舞蹈。
最早的歌剧是达夫内,作者佩里斯卡拉蒂共写了115首歌剧,200弥撒,700康塔塔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品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亨德尔的清唱剧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歌剧史上跨时代的人物,格鲁克渔火埃尔纳尼是浪漫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魔笛,唐璜成为莫扎特魔笛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唱剧名词解释:1.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
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艺术歌曲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
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
曲此我们可以知道,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这种歌曲形式——艺术歌曲,具体说来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2.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其中多以音乐、戏剧为主,并把各种艺术戏剧融合在一起,也是声乐艺术中最有难度,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简答::1.《春江花月夜》的组成部分: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2.列举外国民歌及其国籍:《拉网小调》(日本)、《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红河谷》(加拿大)、《桔梗谣》(朝鲜)、《梭罗河》(印尼)3.怎样欣赏音乐: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直觉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4.歌剧的发展历程: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时期5.艺术歌曲的特征:①歌词多采用诗歌,具有文学性,侧重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伴奏占重要地位②多用钢琴而不用乐队伴奏,多层次语调变化作铺垫,成为衡量表现艺术和演唱深度的重要标尺,逐渐形成含蓄、阴柔的演唱风格③演唱时多要求演出者演唱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情绪,主要靠音色表现、语言表现、声音控制等三面的综合④在中西合璧的作曲法中,坚守民族音乐的精髓,不离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6.歌剧之最: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犹丽迪茜》;最长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最短的歌剧:《达律斯.礼约》;上演次数最高的歌剧:《卡门》;最长的歌剧咏叹调:《众神黄昏》论述:1.《教我如何不想她》和《海韵》有哪些异同点。
《中外歌剧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总体目标《中外歌剧名作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歌剧包含很多艺术类型,如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美术以及文学等艺术形式,其中音乐又包括声乐和器乐,舞蹈又包括民间舞和芭蕾舞,戏剧又包括剧本与表演,文学主要指的是歌剧中的诗歌等,可以说歌剧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类型。
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高雅、古典、浪漫的情调,精美的舞台场景,优雅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情节等因素使之成为音乐艺术的瑰宝。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基本掌握中外歌剧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中外歌剧作品,了解赏析歌剧的途径。
本课程融文学性、戏剧性、表演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不同种类的中外经典歌剧鉴赏,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对歌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艺术修养,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歌剧这一艺术形式。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歌剧的基本途径及提高学生歌剧鉴赏能力。
使得学生基本掌握中外歌剧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内容。
(支撑毕业要求3-1)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查找分析、欣赏歌剧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课程在结课后能更好的享受歌剧的艺术。
让学生体验歌剧综合艺术特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综合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3-2)课程目标3:通过对中外歌剧的鉴赏,培养了解人类人性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中的真善美,在乐中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教育。
(支撑毕业要求6-2)(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歌剧的时代、故事梗概、作者的生平,使得学生能够将中国歌剧和外国歌剧的特点区分开来,能更好地理解每一部歌剧的情感表达及欣赏方式。
《洪湖赤卫队》歌剧鉴赏一.剧情介绍:第一场:地点:洪湖演员:赤卫队队员以及洪湖的乡亲们剧情: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勾结保卫团冯团长包围了彭家墩,洪湖的乡亲们几赤卫队想要和敌人战斗,以保卫家园,而在秋菊劝说乡亲们冷静无果的情况下,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大队长刘闯,根据县委指示,率赤卫队主动撤退。
第二场:地点:彭宅后院演员:彭霸天、冯队长、张副官、老么、胡子爹及其孙女、赤卫队队员剧情:彭霸天在后院设宴招待客人庆祝占领彭家墩,胡子爹按韩书记的指示与其孙女唱讽刺彭霸天的曲子,张副官假装生气掩护其撤退。
宴会散后,深夜,赤卫队潜进彭宅后院,将冯团长送给彭霸天的缴获的枪支全部偷走,在被发现后,张副官故意误导白匪,好让其撤退。
第三场:地点:湖区赤卫队临时据点演员:赤卫队队员以及洪湖的乡亲们、白匪剧情:赤卫队队员庆祝打了一场漂亮仗(夜潜彭宅),庆祝过后,韩英接到彭霸天撤出彭家墩的消息,怀疑是想让他们返村后,将起其一网打尽。
后又接到县委指示,说彭霸天可能率白匪前来搜湖。
此时,赤卫队分队长王金标回来了,其后跟着一假装成渔民跟踪而来的白匪,刘闯不忿其言语而开枪,从而暴露了目标,冯团长和白匪押着乡亲们逼撤退了的赤卫队现身,韩书记不忍乡亲受苦,单个前来阻止,寡不敌众,被捕。
第四场:地点:一间牢房演员:韩书记、韩母、彭霸天、张副官、刘闯、秋菊、赤卫队队员剧情:彭霸天欲从韩英处下手,想让韩英写下招降书,并抓来了韩母,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韩母却让韩英写下革命壮语,彭霸天命人鞭打韩母以此威胁韩英,韩英誓死不从。
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系的情况下,仍频频出击。
张副官营救韩英时遭阻,韩英这才知道王金标叛变了。
张书记牺牲自己救出了韩书记。
第五场:地点:芦荡深处演员:王金标、韩英、赤卫队队员剧情:韩英逃回赤卫队据点,刘闯等人欣喜不已,此时王金标回来谎称窃听到彭霸天要将韩英带往南昌从而欲将赤卫队引到南昌,这时韩英却出来了,赤卫队队员这才发现王金标叛变。
歌剧《卡门》赏析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亚历山大·塞扎尔·莱奥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歌剧《卡门》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
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生动鲜明,和声配器巧妙,戏剧情节发展非常感人。
比才的音乐朴实、明朗、流畅,常以乐观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1872年,乔治·比才受巴黎喜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歌剧,这就是根据普罗斯珀·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卡门》。
法国的歌剧具有严格的规范:如果作品是悲剧,就应该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如果是喜剧,则可以触及当代的社会问题。
所以,巴黎喜歌剧院的人希望比才创作一部令人愉快的喜剧。
1875年3月3日,乔治·比才的新歌剧《卡门》首次上演,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都纷纷来到剧院欣赏这部歌剧。
然而首演并不成功。
第一幕受到了欢迎,第二幕幕间曲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而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获得了满堂彩,但这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第三幕中米凯拉的咏叹调以外都是“死一般的寂静”。
整部歌剧下来,观众的反映是震惊和迷惑。
失败的原因有许多。
当时人们的欣赏口味停留在奥芬巴赫和瓦格纳的音乐上。
排练时,一开始乐队和歌手也不习惯其中的音乐语汇,尤其是和声。
不过不久他们不仅适应了,也开始热爱了。
但听众没有受过这种训练。
从内容上说,“卡门”中我们看到的是紧张的戏剧和扣人心弦的生活,但是象这样的故事和这样属于感官的,强烈的音乐对那些歌剧舞台的权威人士来说是不够高贵的,他们是习惯于大歌剧的陈词滥调的。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完全可以理解《卡门》在初次上演时为什么不会成功。
比才完全打破了当时的歌剧规则,他没有把这部作品融进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他对男女冲突的刻画也完全违背了当时的歌剧所遵守的道德规范。
比才以及歌剧《卡门》的脚本作者打破了另一个传统。
赏析歌剧《茶花女》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我第一次认真地接触音乐剧,歌剧之类的作品,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我,我觉得这类作品还是比较高雅的,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含义。
我对《茶花女》这部作品的印象尤为深刻,非常喜欢。
因为是意大利文,所以听不懂,只能从他们演唱的情感、表情和肢体中领会,幸好有老师的解释,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顺利的看了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后来,课余时间也把二,三两幕完整的看了。
但是,我只能感悟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茶花女》是一部三幕歌剧,歌剧描写了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维奥莱塔才华出众,是一位出名的妓女。
她与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相爱,但是,受到阿尔弗雷德父亲的干扰,她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又被阿尔弗雷德误会,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从整部歌剧看来,我觉得很注重心理描写,男女主人公在演唱时感情真挚,很富有表现力,整部歌剧先喜后悲,落差很大,却处理的不觉突兀。
在看完之后,我觉得在喜剧部分很多地方就已经奠定了维奥莱塔最终以悲剧收场。
第一幕,我就看见茶花女维奥莱塔在华丽的客厅中,她游走在各色的人群中,招呼客人,微笑频频,她能够左右逢源,而且非常的漂亮,很受欢迎。
大家饮酒欢乐,谈笑风生,合唱《快乐人生》,气氛十分的欢乐。
接下来,是我们很熟悉的《饮酒歌》,阿尔弗雷德经不起维奥莱塔热情恳求,他唱出著名的《饮酒歌》,这支咏叹调曲风非常的轻快活泼,很有活力。
大家都融合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举杯高歌。
《祝酒歌》虽然很著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阿尔弗雷德和维奥莱塔的那首二重唱《幸福的日子》,我觉得非常的优美,很有感情。
在维奥莱塔身体不好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回到厅中陪伴着她,并向她表达了多年的爱慕之情,他真挚的感情和甜蜜的语言把维奥莱塔感动了,茶花女对他耍起了小小的花腔,唱出那玩世不恭的轻俏旋律。
两人一个追一个拒,到后来却逐渐缠绕在一起,茶花女尽管表面上还在推拒,实则芳心已落。
宴会的结束不得不让他们道别,茶花女也取下胸前的茶花送他,彼此相约次日再见。
中外歌剧鉴赏—我的观后感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修了《中外歌剧鉴赏》,在为期30课时的时间里,我了解了歌剧的起源、发展、特征及歌剧声乐的分类,认识了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等等歌剧名家,更是观看了《茶花女》、《卡门》、《歌王卡索鲁》、《猫》、《原野》及讲述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中国壮举的《苍原》,深深地喜欢上了歌剧这门艺术。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尤其在1930年代,也有把中国宋、元以来的戏曲,称为歌剧或旧歌剧的歌剧唱腔由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来分类。
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
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基本上男声的音域皆低于所有女声,但某些假声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
而假声男高音唱多见于古代谱写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类后,往往还会加上一些关于唱腔的形容词,如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庄严女高音、花腔女高音、轻俏女高音。
这类术语,虽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声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声音归类,放入不同的角色当中去。
某些歌手的声音会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声音才达致成熟的辉煌状态。
中外歌剧鉴赏—我的观后感
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修了《中外歌剧鉴赏》,在为期30课时的时间里,我了解了歌剧的起源、发展、特征及歌剧声乐的分类,认识了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等等歌剧名家,更是观看了《茶花女》、《卡门》、《歌王卡索鲁》、《猫》、《原野》及讲述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归中国壮举的《苍原》,深深地喜欢上了歌剧这门艺术。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
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尤其在1930年代,也有把中国宋、元以来的戏曲,称为歌剧或旧歌剧的
歌剧唱腔由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来分类。
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
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基本上男声的音域皆低于所有女声,但某些假声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
而假声男高音唱多见于古代谱写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类后,往往还会加上一些关于唱腔的形容词,如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庄严女高音、花腔女高音、轻俏女高音。
这类术语,虽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声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声音归类,放入不同的角色当中去。
某些歌手的声音会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声音才达致成熟的辉煌状态。
歌剧可分为中国歌剧和外国歌剧,而中外歌剧也有不大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有:
1.都有故事、有人物、有音乐、有歌曲。
2.角色上会都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等用以区分角色。
3.都会有独唱、二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以丰富演唱方式。
不同点有:
1.中国新歌剧都受民歌影响,有大量的分节歌,没有西洋歌剧那样的咏叹调、宣叙调。
有许多对话。
2. 中国歌剧用汉语演唱;西洋歌剧用意大利语演唱。
3. 中国的歌剧对白直接说话;西洋歌剧用宣叙调唱出来。
4. 中国歌剧的音乐比较民族化,旋律比较简单,看完以后可能能够记住几句;西洋歌
剧看后可能不知所云。
5.总的说来,西洋歌剧气势比较大,音乐创作比较考究,比中国歌剧略胜一筹
在古典歌剧、现代音乐剧、中国歌剧中,我更喜欢古典歌剧。
一是,古典歌剧的舞台有场景,有美工,更主要的是它有一个故事情节贯彻于整个歌剧
艺术作品中,故事情节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使人不经意中融进歌剧的故事情节里,与歌剧中的主人公同喜共悲,使人更容易感受到歌剧的伟大。
二是演唱者的临场的表现力。
在整部歌剧的演出中,演唱者的表现力被视为主要的地位,因而相对现代音乐剧和中国歌剧来说声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强大,而舞台背景等一系列因素倒让人忽略了。
三是为了保持演唱者和乐队的某些平衡点,歌剧的作者往往在音乐表现力上下苦功夫。
这主要表现在对歌剧的序曲和间奏曲的创作上下工夫。
也因此古典歌剧的音乐相对现代音乐剧和中国歌剧来说也更加优美,更有感染力,使观众的情感随着歌剧音乐声响起伏悲喜。
关于歌剧,我更愿意看到情节更加曲折跌宕,舞台背景更加雄伟壮丽的歌剧。
对此,隔剧可以增加歌剧的幕数,减少每幕的时间,从而可以在未增加歌剧演出时间总长度的情况下使得歌剧的情节更加曲折、更加跌宕起伏。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布置舞台背景,使得舞台布景更加富丽堂皇,还可以利用吊钢丝、舞台灯、舞台屏幕等,是歌剧更有观赏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