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网络管理1
- 格式:doc
- 大小:819.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通过通信手段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
2.按照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和网络覆盖面的不同,一般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叫做“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状、环状、星状、树状、全互联和不规则状等。
4.网络通信协议具有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是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如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语义是用于协调和进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反应等;同步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如速度匹配、排序等。
5.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把计算机网络通信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6.TCP/IP协议分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7.IPv4定义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由4个地址节组成,每个地址节包含8个地址位,用3个十进制位书写。
8.一个IPv6的IP地址长32位,由4个地址节组成,每个地址节包含16个地址位,用4个十六进制位书写,取值范围为0000-FFFF。
9.从内容上看出,IPv4是“点分十进制地址格式”,而IPv6是“冒分十六进制地址格式”。
10.IPv6的特点: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障、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多播功能。
11.在RFC2373中定义了IPv6的三种IP地址类型: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泛播地址。
12.IPv6数据包主要通过IPv4网络环境进行传送,主要有双协议技术、隧道技术、协议翻译技术。
第二章网络管理概述1.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对网络系统设施才去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为此,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施和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及时通知管理员并接受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企业网络管理制度1、严禁员工用计算机玩游戏,观看与工作无关电子书籍,看VCD,上网聊天,登陆暴力、黄色非法网站及用公司计算机做与工作无关事情;2、严禁员工私自下载、安装任何软件,如确需安装,与计算机管理员联系解决;3、现计算机安装的办公软件、计算机反病毒软件,严禁以任何形式卸载;4、严禁员工私自将与工作无关文件信息以光盘、活动硬盘局域网及其它任何形式拷贝至硬盘及在局域网上传播;5、为文件资料安全起见,请各计算机负责人将本部门文件存放在C活动分区及我的文档以外重要文件在系统其它非活动分区如:D、E、F备份;并定期在服务器的相应文件夹备份备份前用杀毒软件检察无病毒警告后才可拷贝至服务器上如文件夹过大超过100M通知计算机管理员,用光盘刻录备份保存;并定期清理本部门相关文件目录,及时把一些过期的、无用的文件删除,以免占用硬盘空间;6、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各种设置;7、每天上下班,按正常程序开关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及其它外设;8、各部门计算机由专人负责,本部门无关人员严禁私自使用计算机,查看文件;其它部门人员不得使用非本部门计算机,如确有相关需要,与其相关部门经理联系,由相关部门计算机负责人工作,以取得相关资料;9、各部门计算机负责人发现计算机有任何异常,及时与计算机管理员联系;10、发现有违犯上述规定者,每次罚款20元/次;此规定由行政部监督执行,罚款从当月工资扣除;机房管理制度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机房,促进网络系统安全的应用、高效运行,特制定本规贫龋胱裾罩葱小一、机房管理1、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计算机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2、计算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7工24负责管理和维护包括温度、湿度、电力系统、网络设备等,无关人员未经管理人员批准严禁进入机房;3、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4、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对本地局域网络、广域网的运行,建立档案;未发生故障或故障隐患时当班人员不可对中继、光纤、网线及各种设备进行任何调试,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5、网管人员应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服务器的各种帐号严格保密;监控网络上的数据流,从中检测出攻击的行为并给予响应和处理;6、做好工作系统的补丁修正工作;7、网管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8、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过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鉴定,确认不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申请报废;9、制定数据管理制度;对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当班人员应在数据库的系统认证、系统授权、系统完整性、补丁和修正程序方面实时修改;二、计算机病毒防范制度1、网络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特别是邮件服务器,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通知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2、采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3、未经上级管理人员许可,当班人员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为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4、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三、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制度1、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2、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3、制定业务数据的更改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业务数据;4、每周五当班人员制作数据的备份并异地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不得更改;5、业务数据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并要求集中和异地保存,保存期限至少2年;6、备份的数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由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方法同数据保管员进行数据的交接;交接后的备份数据应在指定的数据保管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8、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职责一、网络安全管理员主要负责全公司网络包含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安全性;二、负责日常工作系统、网管系统、邮件系统的安全补丁、漏洞检测及修补、病毒防治等工作;三、网络安全管理员应经常保持对最新技术的掌握,实时了解INTERNET的动向,做到预防为主;四、良好周密的日志记录以及细致的分析经常是预测攻击,定位攻击,以及遭受攻击后追查攻击者的有力武器;察觉到网络处于被攻击状态后,网络安全管理员应确定其身份,并对其发出警告,提前制止可能的网络犯罪,若对方不听劝告,在保护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做善意阻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协助机房管理人员进行机房管理,严格按照机房制度执行日常维护;六、每月安全管理人员应向主管人员提交当蛋嗉笆录锹迹⒍韵低臣锹嘉募4媸盏担员覆樵摹>咛逦募胺椒郊附件:在NT中是使用Administrative Tools菜单中Event Viewer查看系统的SYSTEM、SECURITY、APPLICATION日志文件;对Netware而言,错误日志是SYS$LOG.ERR文件,通过syscon菜单中supervisor options 下view file server errorlog观察记录,另外文卷错误日志文件是各文卷中的VOL $LOG.LOG以及事务跟踪处理系统错误日志文件SYS:文卷中的TTS$LOG.ERR文件;七、 UNIX中各项日志包括/usr/adm目录下的系统错误登记文件message、使用su命令的记录文件sulog、每个用户记录上次注册时间的登记文件lastlog、系统中注册用户的有关信息文件wtmp、每个用户所执行命令的内容项文件acct以及/etc目录下当前注册用户的有关信息文件utmp和其他应用程序产生的日志文件;对于其中的一些日志文件,可以采用who 或w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登录使用者XENIX系统中还可以用whodo命令确定当前用户的行为;last命令查看以前的登录情况,这些命令都可以合并使用grep进行条件控制选择过滤;用find查看文件及其属主,特别监控具有根访问权的进程及文件以及检查开机文件/etc/inetd.conf、/etc/rc.local、/etc/passwd和corn或at运行的文件,并用corntab -l 与corntab -r命令对用户的corntab文件进行列出与删除管理;使用ls -lR生成主检查表,并定期生成新表,使用diff命令进行比较,并使检查通过的新表成为新的主检查表,直到下一次检查为止;强烈建议在inetd.conf中注释掉所有的r打头的命令文件,以及去掉/etc/hosts.equiv中的所有项并不允许用户设立个人的.rhosts文件,使可信主机不予设立或为空以加强系统的安全;一、出入管理1、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特殊情况需经中心值班负责人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2、进入机房人员应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更换专用工作鞋;机房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工作服;3、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二、安全管理1、工作人员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预案规程进行工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2、非机房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上机工作和对运行设备及各种配置进行更改;3、严格执行密码管理规定,对工作密码定期更改,超级用户密码由系统管理员掌握;4、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中心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5、中心机房内严禁吸烟、喝水、吃食物、嬉戏和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机房安静;6、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三、工作管理1、中心机房的数据实行双人作业制度;工作人员遵守值班制度,不得擅自脱岗;2、值班人员必须认真、如实、详细填写机房日志等各种登记簿,以备后查;3、严格按照每日预制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对新上业务及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流程的应事先进行详细安排并书面报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执行;所有工作变更必须有存档记录;4、每日对机房环境进行清洁,以保持机房整洁;每周进行一次大清扫,对机器设备吸尘清洁;5、值班人员必须密切监视中心设备运行状况以及各网点运行情况,确保安全、高效运行;6、严格按规贫纫笞龊酶髦质荨⑽募谋阜莨ぷ鳌V行姆衿魇菘庖ㄆ诮兴阜荩⒀细袷敌幸斓卮娣拧⒆ㄈ吮9堋K兄匾牡刀ㄆ谡碜岸ㄈ吮9埽员负蟛椤四、运行管理1、中心机房和开发调试机房隔离分设;未经负责人批准,不得在中心机房设备上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2、各类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各类硬件设备的添加、更换必需经负责人书面批准后方可进行;必须按规定进行详细登记和记录,对各类软件、现场资料、档案整理存档;3、为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对各业务单位、业务部门送交的数据及处理后的数据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交接登记手续;4、部门负责人应定期与不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并作为人员考核之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有效地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以下简称行业广域网,促进网络系统安全的应用、高效运行,提高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行业广域网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中注协、地方注协及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网络信息传输,实现行业管理信息及时处理和信息资源的共同利用;第三条:行业广域网由中注协按照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地方注协组织实施;第二章硬件设备管理制度第四条:机房管理制度1、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帧中继通信设备是行业广域网的关键设备,须放置计算机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2、计算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严禁进入机房;3、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4、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对本地局域网络、行业广域网的运行,建立档案,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第五条:计算机管理制度1、信息部或专职网管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2、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过信息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鉴定,确认不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申请报废;3、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及时与信息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第三章软件应用管理第六条:应购买和使用的软件正版软件;任何人私自安装盗版软件,责任自负;第七条:对注册、考试及财务等业务数据应实行专人管理;软件使用人员应经过适当的工作培训和安全教育方能上岗工作;第八条:制定系统数据管理制度;对系统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设置系统管理员岗位,对系统数据实行专人管理;第四章网络管理制度第九条:地方注协迁址时,应及时到当地电信部门办理广域网络端口迁址手续,同时报中注协备案,确保系统运行稳定性、连续性;第十条:中注协统一分配行业广域网络系统IP地址和DNS域名服务,地方注协组织实施;第十一条:地方注协应建立本单位计算机局域网络;第十二条:地方注协局域网络的运行由信息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第十三条:地方注协行业广域网出现故障,应及时向中注协报告,并协助搞好故障检测和维修;第十四条:行业广域网内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经由中注协网络机房统一接口,地方注协不得从行业广域网内自行建立出入口,以确保网络内数据信息的安全;地方注协自行建立的国际互联网网站,必须与行业广域网物理断开;第五章计算机病毒防范制度第十五条:各单位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通知信息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第十六条:采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第十七条:新软件系统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第十八条: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如:电子邮件,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第六章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制度第十九条:数据保密1、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和用途,确定数据使用人员的存取权限、存取方式和审批手续;2、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3、各单位应制定业务数据的更改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业务数据;第二十条:数据备份1、各单位对计算机内的重要数据应于每周五制作数据的备份并异地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2、备份数据不得更改;3、业务数据必须定期、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不可更改的介质上如报表,原始凭证,并要求集中和异地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0年;4、备份的数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由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按规定的方法同数据保管员进行数据的交接;交接后的备份数据应在指定的数据保管室或指定的场所保管;5、备份数据资料保管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设施;第七章工作规范第二十一条;协会工作人员必须爱护电脑设备,保持办公室和电脑设备的清洁卫生;第二十二条:协会工作人员必须懂得正确工作和使用计算机,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第二十三条:协会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对部门登录系统的口令要注意保密;第二十四条:不得让任何无关的人员使用自己计算机,不要擅自或让其他非专业技术人员修改自己计算机系统的重要设置;第二十五条:工作时间禁止上网浏览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息;第二十六条:严禁利用计算机系统上网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色情及暴力的信息;第二十七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严禁利用计算机非法入侵他人或其他组织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第二十八条:本制度自制订之日起开始实施;计算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引进现代化计算机工具,推动现代化管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迅速快捷,特制定本制度;二.管理原则和体制公司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有条件的可设立中心机房,各部门配备电脑系统;条件成熟时,公司建立计算机内部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本着一次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方式实施;计算机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成本、费用、效率、效果、先进性、适用性,选择最优技术经济方案;三.电脑系统选取型及采购公司电脑系统统一采购;按照计算机系统规划和工作需要,公司各部门或有关部门提出购置电脑系统的申请,公司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经公司常务会议或总经理批准方可采购;电脑系统选取型须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在掌握各类电脑性能、价格之后选择合格的机型 ; 涉及重大电脑设备的选购,须邀请专业公司招标或咨询,确保电脑的功能升级,以及维修服务的承诺;电脑采购过程中,做好硬件的验机工作和软件测试工作,确保电脑系统的可行性;四.电脑使用和管理公司落实电脑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负责电脑管理的各种工作;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便支用电脑设备;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换电脑硬件和软件,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严格按规定程序开启和关闭的电脑系统;1.开机流程: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开通电脑主机;按显示菜单提示,键入规定口令或密码;在权限内内对工作任务工作;2.关机流程:退出应用程序、各个子目录;关断主机;关闭显示器、打印机;关断电源;五.公司鼓励员工使用电脑;在不影响业务情况下,员工应学习能熟练地进行电脑工作;六.对公司中心机房、使用网络、工作站等高级电脑设备,则需经年产值和予上机工作,并登记使用情况;七.公司禁止使用、传播、编制、复制电脑游戏,严禁上班时间地下铁路电脑游戏;八.公司鼓励员工开发电脑资源,提高公司决策和管理水平;九.电脑维护公司确立专职或兼职工程师或由电脑公司负责电脑系统的维护;电脑发生故障时,使用者作简易处理仍不能排除的,应立即报告电脑主管;电脑维修维护过程中,首先确保对公司信息进行拷贝,并不遗失;电脑软硬件更换需经主管同意,如涉及金额较大的维修,应报公司领导批准;UPS只作停电保护之用,在无市电情况下,迅速作存盘紧急工作;严禁将UPS作正常电源使用; 对重大电脑软件、硬功夫件损失事故,公司列入专案调查处理;外请人员对电脑进行维修时,公司应有人自始至终地陪同;凡因个人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电脑维护费用和损失,酌情由使用者赔偿;十.机房管理制度1.机房安全规定:机房工作台不得携入易燃、易爆物品;机房主内严禁吸烟;机台不准吃饭、吃零食或进行其他有害、污损电脑的行为;机房严禁乱拉接电源,以防造成短路或失火;安装坚固门锁系统,防止电脑补充盗;2.机房净化规定:机房内不得有卫生死角、可见灰尘;调节适合电脑的温度、湿度、负离子浓度,定时换风;门窗密封,防止外来粉尘污染;机房内不准带入无关物品,不准睡觉休息;中心机房人员进入须穿软底鞋,着白色长衫工作服;机房用品定期清洁;3.机房参观管理的规定:经公司批准,外来人员才予安排参观;外来人员参观机房,须有公司指定人员陪同;电脑处理秘密事务时,不得接待参观人员或靠近观看;工作人员按公司陪同人员要求可以在电脑演示、咨询;对参观人员不合理要求,陪同人员应婉拒,地匀人员不得擅自工作;经同意,参观人员可以实地工作电脑,但须有公司人员的认可,不得调阅公司机密文件;参观人员不得拥挤、喧哗,应听从陪同人员安排;参观结束后,工作人员应整理如常;十一.计算机保密依据公司保密管理办法,公司计算机管理应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计算机保密方法有:不同密级文件存放于不同电脑中;设置进入电脑的密码;设置进入电脑文件的密码或口令;设置进入入电脑文件的权限表;对电脑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1.为保密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不同保密方法或密码口令;2.经特殊申报批准,才能查询、打印有关电脑保密资料;3.电脑工作员对保密信息严加看管,不得遗失、私自传播;十二.电脑病毒的防治公司购买使用公安部颁布批准的电脑杀毒产品;未经许可证,任何人不得携入软件使用,防止病毒传染;凡需引入使用的软件,均须首先防止病毒传染;电脑出现病毒,工作人员不能杀除的,须及时报电脑主管处理;在各种杀毒办法无效后,须重新对电脑格式化,装入正规渠道获得的无毒系统软件;建立双备份制度,对重要资料除在电脑贮存外,还应拷贝到软盘上,以防遭病毒破坏而遗失; 及时关注电脑界病毒防治情况和提示,根据要求调节电脑参数,避免电脑病毒侵袭;十三.软盘管理制度软盘集中存放,由专人统一保管,个人不得随便带离公司;公司建立软盘使用档案,注明软件名称、部门、使用人员等信息;外一软盘经电脑主管检查后方可使用,必要时留存保管处;公司统一添置空白盘片,员工不得随意外购空白软盘;各部门使用软盘,均向管理人员登记借用;十四.软件开发公司根据需要可以开发各种单项工综合性信息系统,可由信息部负责统筹或协助;软件开发需要公司高层领导的参与协调,在公司领导下确立开发总体方案、实施步骤、时间进度、费用预算、人员安排等事项;软件开发一般分为系统调研、可行性分析、功能定义、框架设计、程序编制、调试、试用、反馈、完善验收等几个阶段;公司整体信息系统框呆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日常事务管理3个层次;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需要,可以开发整体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目前软件市场存在诸多企业管理、生产制造软件的情况下,对软件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后,决定软件是自我研制带是外购;并保证子系统间的接口衔接,集成为一体化软件;软件开发根据需要可逐步开发、研制,逐步建立;公司如有必要,可开发其他软件项目,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并报领导审核批准,可立项进行;。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范本(7篇)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篇11、学校成立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和网络维护小组。
维护小组由管理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负责在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进行日常维护。
2、网络用户是指使用网络的各部门及个人。
3、学校鼓励各部门、各科室、各学科组和全体师生使用网络资源。
4、网络维护小组根据教育网信息管理中心要求为每科室、学科组、个人统一分配IP地址,其他人不得随意更改,如有需要报维护小组进行修改。
5、各科室、学科组和个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中心的有关规定。
6、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报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禁止各用户上不良网站。
通过聊天、邮件而传播网络病毒的,维护小组要及时提醒,要求该用户改正,如果是故意行为,将报学校网络管理领导小组进行严肃处理。
8、网络的主干通信设备、主干网络线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及其它公共设备由维护小组负责管理维护。
9、维护小组对各用户计算机进行对入网设备、安装的软件实行规范管理,不定期进行检查。
对安装不健康内容、危害网络安全和一些游戏软件进行及时清除10、网络信息是指通过网络发布、传递及存储在网络设备中的信息。
学校鼓励教师使用网络上有用资源。
11、任何人不得利用学校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色情的信息。
12、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学校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加强网络监控,及时、果断地处置网上突发事件。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篇21、目的维护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确保服务器及各个终端正常使用。
使网络资源充分安全共享,为业务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办公局域网络,业务局域网络、国大药房、国瑞药业、国药物流的网络。
3、职责3.1信息部3.1.1系统管理岗负责公司整体网络安全的规划、管理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持。
电脑网络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脑网络管理,保障电脑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使用电脑上网的人员,包括职工、学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电脑网络使用管理、账号安全管理、信息保护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等。
第四条所有电脑网络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网络法律法规,不得进行非法上网活动。
第五条所有电脑网络用户有责任保护单位内部信息不被泄露或盗用,不得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第六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单位管理者。
第二章电脑网络使用管理第一条所有电脑用户应按照单位的规定进行合法使用,并承担个人使用电脑网络的安全责任。
第二条电脑网络用户在使用电脑网络时,应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下载、上传任何非法、淫秽、恶心的内容;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网络测试活动;不得故意传播病毒或进行网络攻击;不得利用电脑网络从事商业活动。
第三条电脑网络用户不得使用单位电脑网络将个人隐私泄露给不相关的人员,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查看、编辑他人电脑内的文件。
第四条在使用电脑网络时,用户应尽可能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并定期检查电脑是否被恶意软件感染。
第五条电脑网络用户应定期清理电脑浏览器的缓存、记录等,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第三章账号安全管理第一条电脑网络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严禁用户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第二条为了保障账号安全,电脑网络用户应定期更改密码,并采用强密码复杂度高的组合。
密码应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第三条电脑网络用户应定期巡查账号是否被盗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单位管理者。
第四条电脑网络用户在使用公共电脑时,应特别注意个人账号和密码的安全性。
第四章信息保护管理第一条电脑网络用户在处理单位机密信息时,应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信息安全。
第二条电脑网络用户不得擅自将单位机密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不得将机密信息发送给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
第三条电脑网络用户在处理单位敏感信息时,应注意保护信息的机密性,不得泄露给不相关的人员。
第七章网络故障管理网络故障管理内容第一节故障监测第二节故障隔离第三节故障分析与定位第四节故障排除第五节网络故障分析与定位方法第六节网络故障管理常用工具与资源第七节故障排除第一节故障监测1.1故障监测1.是指通过执行监控过程和生成故障报告来监测故障。
2.方法实现通过收集各种网络状态信息来发现网络故障3.信息收集方法(1)异步告警,即由发生故障的网络设备或者计算机主动向网络管理系统报告;(2)主动轮询,即由网络管理系统定期查询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状态。
1.2故障主要发生在3个方面1.硬件(1)可用诊断程序、诊断设备诊断硬件故障。
(2)主要检查的设备参数包括(3)帧长度、帧顺序、CRC错、冲突发生的频度等。
2.软件: 比较困难,一般使用网络分析仪3.电缆系统(包括网卡)(1)网卡内自带诊断程序(2)专用的网络电缆测试仪器第二节故障隔离2.1故障隔离1.分析设备故障情况,制定排错方案2.启用备用线路或设备,进行故障隔离第三节故障分析与定位3.1故障分析与定位1.跟踪、辨认故障(1)进行故障追踪定位(2)确认故障类型及性质2.执行诊断测试(1)尝试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人工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确定性理论、证据理论(2)对故障信息进行预处理①告警过滤:将采集到的告警信息依据用户定义的规则进行过滤,去除无关的告警信息的动作。
②根源故障分析:根据网络的拓扑、故障的上下文和网管人员的经验,制定出一定的规则,并由此查找出产生一系列故障的真正原因。
③分析方法依赖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和故障的上下文关系;依赖于系统保存的网络故障历史记录的分析。
第五节网络故障分析与定位方法5.1网络故障分析与定位方法1.分层定位分析法2.分段定位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替换分析法1.分层定位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2.分段定位分析法:以整个网络的拓扑图为参考,按照物理位置的不同将网络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分别进行检查、测试。
(1)什么是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简称网管,简单地说就是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对网络实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将结果显示给管理员并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使其可靠运行。
(2)网络管理的功能是什么?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和名称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网络流量控制、网络路由选择策略管理(3)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把被管理资源画在单独的框中,表明被管理资源可能与管理站处于不同的系统中;>各种网络管理框架的共同特点:>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和代理两部分;>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试图(View)功能;>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
(4)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集中式网络管理: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结点(主机或路由器)担当管理站的角色,除过NME 之外,管理站中还有一组软件,叫做网络管理应用(NMA),网络中的其他结点在NME的控制下与管理站通信,交换管理信息。
这种集中式网络管理策略的好处是: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网络资源,根据需要平衡网络负载,优化网络性能。
分布式网络管理:地理上分布的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组网络管理服务器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管理功能。
中心管理站还能对管理功能较弱的客户机发出指令,实现更高级的管理。
分布式网络管理具有灵活性(Flexibility)和可伸缩性(Scalability),网络管理更加方便。
(5)什么是委托代理?非标准设备:若系统要求每个被管理的设备都能运行代理程序,并且所有管理站和代理都支持相同的管理协议。
这种要求有时是无法实现的。
例如:有的老设备可能不支持当前的网络管理标准;小的系统可能无法完整实现NME的全部功能;一些设备(例如Modem和多路器等)根本不能运行附加的软件,把这些设备叫做非标准设备。
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1.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规范网络管理行为,维护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我司所有员工和使用我司网络资源的外部合作伙伴。
3.网络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网络权限管理1.网络权限是根据岗位需要分配给员工的,并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
2.员工在申请网络权限时需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开通。
3.员工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得将其泄露给他人。
4.发现账号异常活动或密码泄露时应立即上报网络管理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网络安全管理1.禁止员工从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网站下载、浏览、传输和存储任何形式的非法、有害信息。
2.禁止员工恶意攻击、破坏、盗取网络资源和信息,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责任。
3.员工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确保网络设备和软件的安全性。
4.明文传输敏感信息禁止使用无加密措施的通信方式,应优先使用安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章网络使用管理1.网络使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不得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的活动。
2.禁止使用网络资源浏览或传播任何涉黄、涉暴、涉政敏感信息,严禁传播虚假信息。
3.网络账号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出借、分享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五章网络监控管理1.为保障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进行定期巡检,并对异常行为进行监控。
2.禁止私自拆卸、修改或重新配线公司设备,不得擅自更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
3.禁止未经授权使用网络流量占用较大的应用或程序,影响正常网络使用。
第六章网络故障处理管理1.发现网络故障或异常时,员工应及时向网络管理员报告,并配合进行故障排除。
2.网络故障处理过程中,应有明确的负责人和责任链,确保故障能够及时解决。
第七章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1.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警告、停职、辞退等。
公司无线wifi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公司无线WiFi网络的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无线WiFi网络的管理。
第三章网络设备管理1.公司无线WiFi网络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2.公司统一采用专业的无线网络设备,确保网络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无线WiFi网络设备的维护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网络接入管理1.公司网络接入应当经过严格的认证和授权,未经授权的设备和用户不得接入公司无线WiFi网络。
2.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负责对网络接入进行审核和管理,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3.公司无线WiFi网络应当设置访客接入和员工接入两个独立的网络,员工接入网络需进行实名认证,访客接入网络需进行临时身份认证。
第五章网络安全管理1.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2.公司无线WiFi网络应当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3.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应及时处置,保障公司网络的安全。
第六章网络使用管理1.公司员工在使用公司无线WiFi网络时,应当遵守网络使用规范,禁止在网络上进行非法活动。
2.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对员工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员工合法使用网络。
3.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策略,合理分配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的畅通。
第七章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止网络使用权限、处罚款等。
2.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报告,由公司管理层决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行为,公司无线WiFi网络管理员应当立即停止网络使用权限,并配合公司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无线wifi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线WiFi网络的使用,保障网络安全,提高网络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学校等各类机构内的无线WiFi网络的管理。
第三条无线WiFi网络的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活动。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网络管理员负责执行。
第五条公司/学校等各类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网络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第六条公司/学校等各类机构应当加强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提高无线网络服务质量。
第七条网络管理员应当保守网络用户的隐私,对网络用户的通信内容和个人信息保密。
第八条网络管理员应当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九条网络用户应当遵循本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得利用网络从事违法活动,不得损害网络安全。
第十条网络用户应当遵守网络访问规则,不得干扰他人正常使用网络。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十一条公司/学校等各类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负责无线WiFi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二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网络设备,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网络故障,保障网络的稳定性。
第十四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确保网络的安全。
第十五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培训网络用户,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第十六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网络使用规则,对网络使用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第十八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网络用户信息管理制度,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九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及时升级网络设备。
第三章网络使用规则第二十条网络用户应当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不得滥用网络资源。
第二十一条网络用户应当妥善保管网络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第二十二条网络用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
第二十三条网络用户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或者利用网络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煽动民族仇恨、宣扬邪教、淫秽色情信息、赌博、暴力恐怖活动、散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非法信息。
第七章网络管理本章主要内容:1、电信管理网TMN的基本概念2、TMN的管理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3、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4、SDH管理网的基本概念5、SDH管理网的结构一、电信管理网(TMN)的基本概念·电信网络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实时或近实时地监视电信网络的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电信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即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
·网管系统是指业务管理、网络控制和设备监控,通常统称为网管系统。
1、电信管理网(TMN)的概念(1)TMN的概念是利用一个具备一系列标准接口(包括协议和消息规定)的统一体系结构来提供一种有组织的结构,使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互连,从而通过所提供大量的各种管理功能来实现对电信网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管理.(2)TMN的基本目标:为电信管理提供一种框架。
当引入通用网管模型之后,便可利用通用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来实现对多种不同设备的统一管理。
2、TMN与电信网的关系TMN 和电信网的一般关系如图7-1所示。
理想:TMN 在概念上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它与电信网有若干不同的接口,可以接收来自电信网的信息并控制电信网的运行。
实际:TMN网是常常利用电信网的部分设施来进行数据传输,因而两者可以有部分重叠。
二、TMN的管理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TMN根据OSI系统功能定义了五个管理功能:1、管理功能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①性能管理定义:性能管理是提供对电信设备的性能和网络或网络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评价报告的一组功能。
网络单元是指电信设备和支持网络单元功能的支持设备组成。
网络单元有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复用器及信令终端等。
功能内容:性能监测功能、负荷管理和网络管理功能、服务质量观察功能。
②故障管理概念:故障管理是对电信网的运行情况异常和设备安装环境异常进行监测、隔离和校正的一组功能。
ITU-T对故障管理已经有了定义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告警监视功能、故障定位功能、测试功能③配置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包括提供状态和控制及安装功能。
即对网络单元的配置、业务的投入、开/停业务等进行管理,对网络的状态进行管理。
配置管理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保障功能、状况和控制功能、安装功能④计费管理功能概念:计费功能可以测量网络中各种业务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的费用,并对电信业务的收费过程提供支持。
计费功能是TMN的操作系统能从网络单元收集用户的资费数据,以便形成用户帐单。
要求——对这项功能要求数据传送要非常及时有效,而且具有冗余数据传送能力,以便保持记帐信息的准确性。
⑤安全管理功能概念:安全管理主要提供对网络及网络设备进行安全保护的能力。
主要有接入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安全审查及安全告警处理。
2、TMN 的管理业务TMN定义多种管理业务,包括:·用户管理·用户接入管理·交换网管理·传输网管理·信令网管理等3、TMN的管理层次:TMN采用分层管理的概念,将电信网络的管理应用功能划分为4个管理层次:事物(商务)管理层、业务(服务)管理层、网络管理层、网元管理层。
TMN的4个管理层次的主要功能是:(1)事物(商务)管理:负责全局性网络管理事务、涉及经济事务、网络运营者之间的协议和设定目标任务,但不从事管理服务,该层活动需要管理人员的介入。
(2)业务(服务)管理负责对下层所提供的管理信息通过q3接口与事物管理层实现互通。
(3)网络管理提供网上的管理功能,如网络话务监视与控制,网络保护路由的调度,中继路由质量的监测,对多个网元故障的综合分析、协调等。
(4)网元管理网元层是由一系列的SDH网元构成,其功能是负责网元本身的基本管理。
包括操作一个或多个网元的功能,由交换机、复用器等进行远端操作维护,设备软件、硬件的管理等。
三、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TMN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TMN的功能体系结构、TMN的信息结构和TMN 的物理结构。
1、TMN的功能体系结构概念:TMN功能体系结构是从逻辑上描述TMN内部的功能分布,使得任意复杂的TMN通过各种功能块的有机组合,实现其管理目标。
在TMN功能体系结构中,引入了一组标准的功能块和有可能发生信息交换的参考点的概念。
结构:TMN功能体系结构中包括操作系统功能(OSF),中介功能(MF),网络单元功能(NEF),适配功能(QAF),以及工作站功能(WSF)等功能模块。
参考点:TMN中的参考点是功能块的分界点,通过这些参考点来识别在这些功能块之间交换信息的类型。
参考点的种类:q,f,x以及与外界相关的参考点g,m。
各参考点的位置如图7-3所示。
(1)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功能①操作系统功能(OSF)用于处理与电信网管理相关的信息,支持和控制电信网管理功能的实现。
②网络单元功能(NEF)用途:用于对各种网元进行管理的功能块,同时负责将收集到的NE信息通过MF等上传OS。
作用:提供支持功能和通信功能。
功能:一类:维护实体功能(交换、传输和交叉连接等)二类:支持实体功能,诸如故障定位、计费和保护倒换等。
③适配功能(QAF)用途:实现TMN与非TMN网元和OSF之间的连接。
QAF的任务是进行TMN接口与非TMN接口间的转换。
④中介功能(MF)在OSF和NEF(或QAF)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送的功能块以保证各功能块对信息模式的需求,并使网络单元(NE)到OSF的结构更加灵活。
⑤工作站功能(WSF)用途:提供TMN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能力。
(2)参考点参考点是功能块的分界点,它是表示两个功能块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概念上的点。
参考点的类别:q参考点、f参考点和x参考点,另外还有两个TMN与外界相干的参考点g、m。
·q—OSF与MF(中介功能)之间连接点MF与QAF(适配功能)之间连接点MF与NEF(网络单元功能)之间连接点分q3和qx两类参考点q3:连接NEF和OSF、QAF和OSF、MF和OSF、OSF和OSF之间的连接点。
qx:连接QAF和OSF、MF和OSF、NEF和OSF、OSF和OSF之间的连接点。
·f—WSF(工作站功能)与MF、WSF与OSF之间连接点·x—OSF与其他TMN的OSF之间连接点·m—与非TMN网元进行连接的参考点·g—WSF与用户之间连接点(m、g都不属于TMN范畴)2、TMN的信息结构用途:用来描述功能块之间交换的管理信息的特性。
采用方法:TMN的信息结构引入了管理者和代理者的概念,强调在面向事物处理的信息交换中采用面向目标的方法。
TMN的信息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管理信息模型及管理信息交换两个方面。
(1)管理信息模型管理信息模型是对网络资源及其所支持的管理活动的抽象表示。
在信息模型中,网络资源被抽象为被管理的目标或对象。
(2)管理者、代理者及其关系:电信管理是一种信息处理的应用过程。
根据CCITT X.701建议中系统管理模型的定义,每一种特定的管理应用都具有管理者和代理者两方面的作用。
网络资源可以用被管理目标信息库(MIB)的形式表示。
代理者直接操纵被管理目标,管理者通过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器(CMISE)实施管理操作。
3、TMN的物理结构TMN的物理结构确定为实现TMN的功能所需要的各种物理配置的结构。
(1)TMN的功能单元及其基本功能①网络单元(NE)NE是由执行NEF的电信设备和支持设备组成。
它为电信网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功能,如多路复用、交叉连接、交换等。
②操作系统(OS)OS是用来处理监控电信网的管理信息,它是执行OSF的系统,。
用于性能监测、故障检测、配置管理的管理功能模块都置于此。
③中介设备(MD)MD是执行MF(中介功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完成OS与NE间的中介协调功能,用于在不同类型的接口之间进行管理信息的转换。
④工作站(WS)WS主要完成f参考点与q参考点。
它为网管中心操作人员进行各种业务操作提供进入TMN的入口。
⑤数据通信网(DCN)DCN是用于为其他TMN部件提供通信手段。
DCN是TMN内支持DCF的通信网,可以提供选路、转接和互通功能,主要实现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功能。
⑥适配器(QA)完成QAF(适配功能)的设备,使非TMN网元也能与TMN的OS操作系统相连。
(2)TMN的接口在TMN中共有四种接口,即Q3,Qx,F和X接口。
①Q3接口:Q3接口对应q参考点,将MD,QA,NE和0S经DCN与OS相连。
Q3接口具备OSI全部7层功能。
②Qx接口(简化的Q3 接口):Qx接口对应q参考点。
Qx接口的作用是MD和MD的互连、NE和MD的互连、QA和MD的互连以及NE和NE的互连。
Qx接口是不完善的Q3接口③F接口:F接口对应f参考点,它处于工作站(WS)与具有OSF,MF功能的物理构件之间。
④X接口:X接口对应x参考点。
提供TMN与TMN之间或TMN与具有TMN接口的其它管理网络之间的连接。
4、TMN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四、SDH管理网1、SDH管理网的基本概念SDH管理网(SMN)实际就是管理SDH网元的TMN的子集。
它是由一系列的SDH 管理子网(SMS)构成,而这些SMS由一系列分离的嵌入控制通路(ECC)及有关站内数据通信链路组成。
·嵌入控制通路(ECC)。
ECC指的是SDH帧结构中属于段开销(SOH)字节的数据通信通路(DCC)D1~D12。
·ECC协议栈:SDH网的操作和管理采用的是开放系统互连(OSI)的协议和管理原理,ECC 协议栈也采用一套类似的7层协议栈的规定,在SDH DCC上传送OAM消息。
物理层:物理层的功能是实现在物理链路上数据码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通过相邻网络节点间的逻辑通路,在DCC上提供点到点的网络服务数据单元(NSDU)的传递。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传送层提供无连接模式网络层的服务。
传送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信息传递,并能从下面的无连接网络服务形成一个传送连接,且在该连接上提供流量控制和纠错功能。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通信系统能与管理者和通信系统之间正在进行的对话实现同步。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导出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的转移语法。
应用层直接为OSI环境中的用户提供服务,并为其访问OSI环境提供手段。
2、SMN、SMS和TMN的关系SMN、SMS和TMN的关系可以用图7-8来表示。
TMN(1)SMS的结构一个SMS是由若干个网元NE构成的,①网关:一个SMS是由若干个网元NE构成的,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网元可以与OS相连,这类能与OS相连的NE就被称为网关(GNE)。
GNE(网关)的功能:·为送往SMS内任何未端系统的ECC消息执行中间系统网络层选路功能;·支持统计复用功能·执行协议转换、地址映射和消息转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