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_张京伟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5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展作者:荆长军魏海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18-01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有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孕酮类、抗孕激素药、抗雄激素药、LH-RH类似物。
1抗雌激素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期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用机制(1)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
形成TAM-受体复合物以降低癌细胞活性,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期,减少S期细胞的比例;(2)作用于生长因素,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发TGF-β,降低血清TGF水平,前者不管受体状态如何,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后果者则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分裂作用;(3)促进IL-2的生成,提高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4)抑制作为细胞内增殖因子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蛋白激酶,并通过细胞内生物代谢旁路与ER或PR结合。
1.1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雌激素。
1977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
用于(1)绝经前妇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联合化疗;(3)绝经后妇女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单独化疗的辅助治疗;(4)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5)男性乳腺癌的治疗。
1998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国际权威协作临床研究报道37000例乳腺癌患者的结果表明:(1)乳腺癌术后辅助TAM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2)TAM对绝经后患者有效,绝经前患者也有一定疗效;(3)ER阳性患者用TAM效果较好,ER不明的患者也有效。
(4)辅助化疗加用TAM能进一步提高疗效;(5)延长服药时间能提高疗效;(6)服用TAM明显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7)长期服用TAM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国际公认TAM是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TAM常用剂是为TAM常用剂量为10-20mg/次,一般认为如治疗有效,则用药不应短于2年,但加大剂量疗效并不增加。
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王德伟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5(5)6
【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33例高龄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1次/d。
结果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占6%;部分缓解22例,占66.6%;稳定6例,占18.1%;进展3例,占9.1%;总有效率为72.7%。
毒性反应主要是头痛、恶心及关节疼痛。
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有显著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忍。
【总页数】2页(P1273-1274)
【关键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来曲唑;高龄乳腺癌
【作者】王德伟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J], 马特;李爽;张强;赵林;龙飞;张斌
2.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J], 王嘉伟
3.56例局部晚期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J], 王合兵;肖坚;
陈文新;杨炳林
4.来曲唑在老年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J], 金钟奎;刘长山;徐旺;喻昆霖;罗才路
5.绝经后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J], 谢彦良;朱中慧;孙纪忠;郭翠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副作用。
为了规范和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的子宫内膜病变管理,制定了《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
本指南的要点如下:1.内分泌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内分泌辅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阻断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氮芥类物质。
根据患者的年龄、更年期状况、乳腺癌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对于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的监测,包括子宫腔镜检查、子宫HSG(宫腔X线造影检查)和子宫超声等。
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生化学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管理子宫内膜病变的策略: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和临床病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增生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继续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需要中断内分泌辅助治疗,采取手术或其他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的子宫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能包括给予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此外,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其他潜在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骨密度减低等。
5.治疗结束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处理:当患者完成内分泌辅助治疗后,需要全面评估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子宫内膜病变,可以继续随访监测。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雌激素通过与乳腺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E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最早使用的SERM类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他莫昔芬通过与ER竞争性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他莫昔芬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的SERD类药物,通过阻断ER并诱导其降解,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
3.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依西美坦(Exemestane)。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他莫昔芬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1.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李佰君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2007(14)6
【总页数】2页(P558-559)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佰君
【作者单位】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R730.5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服药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菊;张文会;徐林燕;王秋玲
2.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莉;尚昆;李琴
3.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信念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J], 刘诗盈;王爱平;金锋;徐蕾;穆晓云;景丽伟
4.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性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J], 张莹;王玲;易灿辉
5.ESR1基因突变与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关系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J], 张海智;林丹霞;曾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明确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规范治疗过程,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适用于以下类型的患者:1.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该类型的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的70-80%,对内分泌治疗较为敏感,预后相对较好;2. 经前绝经期女性:由于经前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内分泌治疗常常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3. 术后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复发风险;4. 合并其他疾病或禁忌手术的患者:基于其个体情况,内分泌治疗可以成为替代手术的有效选择。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干扰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以下是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通过调整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来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2.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过程,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3.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用于经前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的治疗,通过抑制孕激素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三、内分泌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内分泌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原则如下:1. 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2. 疗程:内分泌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期间需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或调整治疗疗程。
四、内分泌治疗的预防和处理副作用内分泌治疗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的出现,预防和处理这些副作用对于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预防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相关关节炎:通过补充钙、维生素D和规范的运动等方法来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发生;2. 管理更年期综合征:尽可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控制更年期症状,如规律生活作息、科学饮食等;3. 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定期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4. 注意皮肤护理:内分泌治疗常伴有皮肤干燥和瘙痒等症状,定期对皮肤进行保湿和护理;5. 定期随访: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情况的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金恺睿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年(卷),期】2018(028)007
【摘要】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作为新辅助化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和补充,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适应患者的筛选、疗效、预后的评判及治疗规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现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新辅助化疗的比较、不同新辅助内分泌药物的比较、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或靶向药物、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预后的评判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的辅助放疗指征等方面总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总页数】7页(P538-544)
【作者】金恺睿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J], 董敏;陈孝;王晓东
2.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J], 程敏怡;王坤
3.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J], 王俊斌;郑荣生
4.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J], 甄世慧
5.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毛洁飞; 杨红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进展及策略黄晓芸;陈海龙【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19【总页数】5页(P1620-1624)【作者】黄晓芸;陈海龙【作者单位】322000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浙江省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
随着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视及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发展,其病死率也呈下降趋势。
作为一类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细胞有其特殊的生物特性,在乳腺癌患者中,约70%的患者表现为性激素受体阳性[1],这就意味着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历史悠久,从1896年英国Beatson报道对乳腺癌患者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开始,乳腺癌治疗即开启了内分泌治疗的时代。
随后,Huggins在1951年率先报道了双侧肾上腺切除用于治疗晚期绝经后乳腺癌的方法[2]。
1955年Luft等[3]又报道了脑垂体切除治疗晚期乳腺癌,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20世纪60年代以后,内分泌药物开始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1983年,NATO试验首次证实他莫昔芬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可以降低复发率[4],同时,其类似物托瑞米芬和雷洛昔芬也被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于20世纪7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不良反应较大,逐渐被临床摒弃。
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问世,随后多个临床试验均证实其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5-7]。
另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氟维司群等也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将内分泌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手段开始较晚。
20世纪70年代,曾有学者将他莫昔芬用于局部晚期、不适宜化疗及手术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9]。
1982年,Preece等[10]首先报道将他莫昔芬用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其中73.1%(49/67)的患者获得缓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李瑾【摘要】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疗效最为确切、副反应少和价格最为低廉的靶向治疗措施,在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中及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痛的解救治疗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的化学预防。
但起效相对缓慢、治疗周期长,且存在原发和继发性的耐药,所以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收益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其在以上领域中应用的原则和个体化治疗进展。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abstract】The endocrine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exact, side effect less and at the lowest price targeting therapy measures,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and relapse and metastasis of the late treatment of breast pain relief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can be used for high-risk women's health chemical prevention. But relatively slow effect, treatment cycle is long, and there is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to the resistance, so how to get the biggest treatment to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revenue facto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the above principles and individualized therapeutic progress.【keywords 】breast cancer; Endocrine;1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1三苯氧胺(TA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分泌药物,一度是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干扰雌激素对
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雌激素
受体拮抗剂。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他莫昔芬、环磷酰胺和阿那曲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可以在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进行,以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而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常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分型,综合考虑患
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内分泌治疗还可以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整体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总的来说,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内分泌治疗会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内分泌疗法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王海燕;王英;莫永森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022)003
【摘要】乳腺癌作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1-3]。
针对激素受体阳性、难以耐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内分泌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
应少及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治疗安全性较高[4-5]。
[JP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
发展,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局部治疗前实施内分泌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6]。
本研究对内分泌疗法治疗早期乳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王海燕;王英;莫永森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
津,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研究及治疗新靶点-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第3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报道
3.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疗法治疗绝经后乳腺癌临床观察
4.内分泌疗法可有效地治疗乳腺癌
5.2020年乳腺癌精准治疗里程碑式前进——2020年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3.006·论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发luminal型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汤倩倩,邵尤城,魏蕾,张京伟【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大规模自噬相关基因的luminal 型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利用TCGA 数据库乳腺癌数据,分别筛选luminal 型与非luminal 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建立luminal 型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
Kaplan-Meier 曲线和生存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基于差异表达自噬相关基因,建立了一个 3 基因(BAG1、CD46、DIRAS3)预后模型预测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
3 年、5 年和10 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52 和0.837。
结论 3 基因预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预后,或许今后可为luminal 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luminal 型乳腺癌;内分泌耐药;自噬;预后模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 16(3):229-238在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仅以0.3% 的速率增加,且其死亡率在持续下降,已次于肺癌[1]。
然而,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在逐年上升[2]。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3]。
乳腺癌的肿瘤发生和治疗是高度异质性的,探索乳腺癌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分子亚型已成为乳腺癌研究的核心。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为:luminal A(ER+和/或PR+,HER2−);luminal B(ER+和/或PR+,HER2+);her2(ER−,PR−,HER2+)和三阴性(ER−,PR−,HER2−)[4-6]。
其中,luminal 型乳腺癌(luminal A 和luminal B)占乳腺癌的大多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