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

件评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

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

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

山东是华东地区经济大省,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地处中心位置,是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是联系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居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双重枢纽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济南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济南国际机场与国内外40多个大城市相连,经营客货运输和通用航空的业务。传统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在此交汇,通往全国各个城市。随着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京沪高速铁路、太青高速铁路、济莱、青银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民航事业的发展,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2.劣势(Weakness)

济南市规模偏小,影响着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深入分析山东省内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异,不可否认与省会城市的“弱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城市发展空间小且结构不合理,弱化了省会城市功能。受制于城市发展载体规模偏小且空间结构不合理,导致济南经济建设投资规模长期偏小,工业经济规模不能有效地膨胀,也制约了城市对资本和人口的聚集能力。

济南辖区版图结构失衡,制约了辖区发展的活力。济南辖区版图形态为“西南—东北”的带状失衡型结构。因受辖区版图结构的限制,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丧失了城市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食、购、娱建设明显滞后,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匮乏,各地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趋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转变慢,较少考虑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缺乏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真正表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济南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以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并不是很好。济南的商埠区已经大部分被破坏(在1992年,在济南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建筑的济南老火车站,在济南新火车站的规划建设中被拆除重建)没有像天津的五大道,广州的沙面那样被很好的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大明湖周围的建筑高度也没有很好的控制,泉水旅游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无法发挥各景点的整合优势,三大名胜

一直未形成营销整体。济南市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没有响亮的旅游口号,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

综合济南的经济发展状况,济南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即便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比较中,部分指标也相对滞后,这与其九千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产业集群不明显,无产业优势,无行业领袖,自然资源不足。产业结构的状况代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济南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省内其他城市三次产业比重均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第二产业都在50%以上。产业结构的层次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提高。此外,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济南路网系统不很健全,城市干道网密度偏低,影响了城市道路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交通效率低。特别是城市东西向交通受阻,是济南市交通的最大症结之一。交通设施容量的扩充,完全被车辆的高速增长所抵消。单纯的道路交通建设,已难以全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道路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停车场所匮乏,造成乱停乱放现象。

3.机遇(Opportunities)

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是自南向北逐步推进的,继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向型经济率先得到发展之后,按照规律性的判断,环黄渤海地区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山东半岛在中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分工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宏观区位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从国内区位看,山东半岛处在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区位条件很好。山东的区位优势远未得到发挥,总体上还属于沿海外向型经济起步滞后的地区。以奥运、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形成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是类似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地处该经济区南翼,黄河下游南岸,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济南都市圈的提出,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都市圈将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都市圈,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

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作为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济南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运会的举办都济南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同时提供了一个让全国人民了解济南、展现济南特色的平台,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济南,促进济南的发展。

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个始发站之一,高铁的开通运营将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济南城市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深远影响。济南与京沪时空距离的改变,加强了济南与沿线城市特别是与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承接京沪两大城市圈产业转移步伐,为济南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济南城市功能的优化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推动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济南市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4.威胁(Threats)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多年来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但是人均指标相对落后,表明山东还不是“经济强省”。城市化率较低,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在省会城市中,较小的城市规模和较弱的综合实力,都会对济南产生威胁。

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存在成为“经济洼地”的可能。如果不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好的软环境,就必定会被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差距显着。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无可取代。同样,广州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领先于珠三角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奥运契机使青岛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的济南却没有形成显着的影响力优势。

以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试验区为标志的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高潮中,济南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试验区、经济区25处。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格局,已在深层次上对山东的发展、尤其是对济南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项国家战略的批复,对山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这两项国家战略都位于山东的沿海地区,对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济南将会带来威胁。

综合分析

纵观济南的概况,不难看出,济南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威胁和挑战。比如技术不够先进、完备,大部分的工业都属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生产组织也较落后,产前产后的联系地较为松散,土地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耕地减少;政治理念体系目前也比较落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占据主流,不够重视科技,尊重人才,这些都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对连接中国东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济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济南市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把济南市建设成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步伐,把济南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软件基地,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第二产业。

通过山东省创建文化科技强省的契机,发展知识型、创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型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新型高附加值知识型龙头城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把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全省的文化旅游资源。

济南城市的空间布局应以东西方向发展为主。按照美学原则,以广州、青岛、厦门、上海浦东等为榜样,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成为具有一定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协调美的景观整体。建设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景点、建筑,同时精心保护文物古迹。

济南应该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发展壮大,使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省会城市,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重要的一级。

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

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 我的家乡在天津,下面我就讲讲其在近代的经济发展。 如果说上海是近代长江流域经济龙头的话;那么,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就是天津。 金、元两代定都今天的北京城以后,为保障首都的漕粮转运,相继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汊河口一带,建立了直沽寨、海津镇。1400年(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率“靖难”军经直沽南下时,又正式赐该地地名为“天津”。1404年(永乐二年),明政府在这里置建了天津卫。1677年(康熙十六年),清政府把长芦巡盐御史署迁到天津。1725年(雍正三年),将天津卫升置为天津州,不久升为直隶州。1731年(雍正九年),又升天津直隶州为天津府。随着其军事、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天津的经济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不仅是海河流域水陆交通的枢纽和长芦海盐的营运中心,而且,作为京城漕粮的转运站,它还成为漕船卸载南方洋广杂货和携带北方土特产品的商品集散地,商业上一天比一天繁荣。 然而,天津虽然已经成为下辖六县一州的京畿“首邑”和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与港口城市,但由于他的经济功能相对单一,辐射范围相对狭小,它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由于交换主要依赖国内区域市场,这一时期的天津及北方地区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游牧区依然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农耕区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直到1860年,根据《中英北京条约续约》的规定,天津成了北方的三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得以在这里迅速登陆,使天津获得了比内陆地区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商业上比以前更加繁荣,一个以天津为终点市场的北方外向型市场网络,逐步地构建起来。而和同期或此后开埠的北方其他港口城市相比,天津也因其所拥有的明显优势,而成为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 和同一时期或稍后开埠的北方其他港口城市相比,天津具有最广阔的经济腹地。1930年代,北方许多地区划归于它的势力范围以内。与此同时,天津皮毛,棉花,蛋产品,麻类等主要农畜产品的出口值以及各项商品的进出口值,均居各港前列。1920年代以

济南市茶叶市场发展现状

济南的茶叶市场历史概况 以1984年为标志,济南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济南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是由推销库存产品开始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结果、生产、加工型的茶企业带着鲜明的生产型企业的特色,暨没有品牌,又没有直接的产品销售的通路,近二十年以买方为主的济南内销茶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产品推销的阴影,二十年来,为卖而卖,为解决产品的销路,由自产内销的门市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茶农自产自销彻底颠覆了计划体制下的一级站、二级站的批发网络,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异地销售。目前济南茶叶内销70-80%靠的是这种产销见面的市场批发模式。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传统历史名茶的挖掘,名优茶的应市,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挑选余地,同时也培育和刺激了新的消费,促使了内销市场的稳定增长。二十年来,在茶文化和名优茶热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瓦解,二十年前,从济南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的消费要占据95%以上,二十年后,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呈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绿茶,在2003年的那场非典以后,绿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茶的增长速度超过20%。二十年前时名茶生产还刚刚起步,市场总容量不到1万吨,二十年后,名优茶市场销量已达20万吨。茶叶消费正逐渐成熟,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拥有接近1亿人口的山东内销市场,消费前景乐观。 山东省济南茶叶市场网统计的数据显示: 到2004年,全国的茶园面积为127万公倾,茶中产量为万吨,内销为55万吨,内销金额155亿元(人民币),出口为万吨,出口金额为亿美元。 2005年预计,茶园面积为130万公倾,茶叶产量为87万吨,国内销售为57万吨,内销金额为166亿元,1-10月份茶叶出口为万吨,金额为亿美元。 济南茶叶市场概况 济南是目前济南茶叶内销市场最有前景的一个区域,济南不仅有着1400万居民人口,而且是联系全国及世界的旅游城市,据济南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济南茶叶消费值约20个亿,有茶叶经营商户8000多家,占据济南城区的主要终端通路。 济南市民消费的茶,一般习惯于称散茶再包装,或简易纸袋包装,礼品茶流行礼盒包装。春茶上市或节假日的礼品茶是各商家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他们靠平时积累的回头客和利用各种关系建立起的企事业的团购作为目标客户。 济南茶市的销费结构: 市场消费:5年前,济南市民的花茶消费在80%-90%之间,如今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60%。部分消费群体已转向绿茶、乌龙茶及其他茶。有资料显示,济南市民消费的层次为:花茶30元-60元/斤,礼品茶为90-160元/斤之间,名优绿茶的定位在120-150元/斤之间。 礼品茶消费对象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驻京机构、游客等,在茶文化的作用下济南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近代世界、中国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近代世界、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知识点 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引发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并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等方式,掠夺殖民地财富,发展资本主义; ②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的发展: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获得大量财富,极大促进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另外,英国为发展毛纺织业而进行“圈地运动”,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知识点补充: “三角贸易”是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最早为葡萄牙、西班牙垄断,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黑奴贸易国,“三角贸易”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3、资本主义经济在各国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于1640—1688年,法国于1789年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阻碍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 ②北美殖民地于1775年掀起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英国殖民压迫;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奴隶种植园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③俄国1861年起通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1868年起通过明治维新,发展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工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与发展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 ①当时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与英国的贸易:中国向英国出售茶叶、丝织品,英国向中国出

售毛、棉织品,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扭转贸易劣势,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 ①《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关税自主权被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巨额赔款使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新增的通商口岸使中国门户进一步开放,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办厂,加快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与倾销商品,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辛丑条约》签定后,巨额赔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列强在中国进一步掠夺原料与倾销商品,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①官方: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成果: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如安庆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最早的近代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1868年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民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主要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大开,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办厂;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一些中国商人、地主、官员,被办厂丰厚的利润所吸引,纷纷投资办厂。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名列前茅的经济指标 山东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200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6925亿元。农林牧渔产业总产值345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 (2)日趋优化的工业体系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 (3)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 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51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82.8亿元。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18家,全年保费收入817.2亿元。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 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全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5)日渐崛起的民族经济 近年来,山东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93.6万户,从业人员734.7万人,注册资本达到3503.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1.6%;实交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2%,山东省百强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31家。南山集团,金锣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山东的旅游业发展(2010年) 山东省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国内打开了,引发了“外国人看中国”的入境旅游热。山东旅游业步入快车道,是在“九五”期间。人民生活的富裕给旅游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给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国际旅游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渐成规模。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又有突破性发展,主要指标开始进入全国行列,接待国内游客跃居全国第三位,接待入境游客上升到第七位。新世纪前3年,旅游总收入从307亿元增长到610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高出全国同期年增长14个百分点。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只达到上一年的94%,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200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8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2005年更是突破100亿元。旅游业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主导产业的地位迈进。 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省有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风景区(点)11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02年,我省旅游整体形象确定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要从打造整体形象入手,主推“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进而带动激活全省旅游大市场。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 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给济南保护古代泉城生态、建设新城商埠经济的成功典例。直到今天,济南古城区和商埠区仍然是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区和旅游区。济南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每年吸引这大量的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济南综合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加快城市转型。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浅析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与基本思路 摘要: 关键词: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章丘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人口597. 4万,其中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0。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济南地处齐鲁文化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素有“齐鲁雄都,海佑名城”之称,其文化可追溯到八、九千年前,先后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自商代起进入人类文明社会。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我对济南的感情可谓是一往情深,不论是对她的人文还是自然我都是如痴如醉般的喜欢,而济南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她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了,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景致特点:红绿相应,山水辉映,多么撩人的美景。 济南的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以市区(特别是古城区)为中心、东、西、南扇面展开的特征,旅游资源的最精华是古城区,其次是东部(属章丘市)、西部(属长清区、平阴县)、南部(属历城区)。 一、济南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济南的泉 济南地形复杂,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济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济南素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名泉就有七十二之多,这其中就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

济南旅游与泉水旅游的发展浅析

济南旅游与泉水旅游的发展浅析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由普通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的、更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古城,以其独特的泉水资源闻名中外。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济南的旅游尤其是泉水文化游具有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本文通过分析济南旅游和泉水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今后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泉水,保护,开发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 游和城市化在工业化社会前期是互相 背离的,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环境的改善和配备设施的完善,城市 具有了管理、接待、集散和娱乐中心 的功能,而旅游的“吃、住、行、游、 购、娱”六要素与城市功能要求是相 辅相乘的,所以旅游开始了“城市化”。 中国城市旅游的地位是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旅游业规模的扩大和旅游人数的增加,逐渐为人所认识、所重视的。正如学者和专家所言,现代旅游只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旅游,最重要的标志是现代旅游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也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又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济南作为较早确立的旅游城市,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在近十几年有了高速发展。 济南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中 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的旅 游资源以“泉、古、河、山”为主要特色。作为历史 名城,济南有文物保护单位118处,其中国家级6处, 省级37处,市级75处;历朝历代留下的古迹是非常 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即 发源于此。拥有诸如齐长城,孝堂山郭氏墓祠,柳埠 四门塔,洛庄汉墓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济南素以 “泉城”闻名于世,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 潭四大泉群和七十二名泉享誉中外,明水百脉泉群、 平阴洪范书院泉群和分布于南部山川的众泉水形成泉 的世界。以泉水旅游为主题的泉文化游已经成为济南 旅游的标志和主体项目,并且以泉水作为济南旅游的 招牌和旅游定位是可行而且是最恰当的选择。济南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泉群资源,结合周围山,河,文化古迹,是发展其具有自身特色旅游的捷径。 对于济南泉水旅游分析,应当以济南整体旅游竞争力和现状为出发点,以其整体环境特点出发,才能更加正确地进行把握和定位。下面我们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济南旅游竞争力进行粗略分析 1.优势(S—Strengths) (1)资源优势: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它 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依据产业结构的理论,同时选取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虽然济南市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济南应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促进济南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截至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威廉?配第在17 世纪首次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并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表达了他的研究结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农业附加值高。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结合配第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将趋于减少,同样,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生也将减少。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罗斯托在1958年提出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主导产业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后续研究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伟和李绍荣(2003)采用建立索洛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的结论。王艳荣(2006)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其预测结果是到 2014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超越第二产业,中国将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葛澄清(2005)结合湖北省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其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并就以上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王健(2010)应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份 12 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地理溢出效应。我国还有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还有很多学者如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济南旅游资源简介

济南旅游资源简介 济南市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济南市依偎于泰山、黄河怀抱之中,兼收山水之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环境。济南市素以清泉明湖驰名于世,市区内的天然涌泉星罗棋布,精英碧澈,蜚声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泉城。南部山峦前叠,连绵逶迤,风崖耸翠,直抵岱岳北麓;北部孤峰数个,峭拔屹立,似齐烟九点,如天外落星;城北黄河如带,奔涌不息,雄浑壮观。山、泉、湖、河兼备的独特地理风貌,赋予济南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以泉水为特色的城市园林,充分体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格局。 济南是我国黄河下游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为齐鲁文化荟萃之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著名的有舜文化遗址——舜耕山;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城子崖遗址;位于全国佛教寺院“四绝之首”的长清灵岩寺;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先于秦的齐长城;精湛的北魏及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及丰富的汉代画像石刻,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洛庄汉墓等。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为济南的青山绿水增添了浓郁的历史色彩和艺术魄力。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开国元勋房玄龄和秦琼、宋代词坛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和辛弃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文人墨客,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题诗作赋赞咏这座美丽的城市,故又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的风物特产也是非常有名的,如木鱼石、平阴玫瑰、济南阿胶、黑陶、明湖莲藕、浦菜、鲁绣、济南菜、明水香稻、济南面塑、黄河鲤鱼、章丘大葱等。 它同时具备的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是游客们游玩不可不去的地方。主要景区景点:泉水景观、趵突泉景区、大明湖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泉城广场、百脉泉风景区、柳埠佛教古迹景区、长清灵岩寺景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金象山及九如山瀑布群风景区等。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 ①工业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 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 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山东省旅游资源

山东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一、山东省旅游资源之概况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大自然亿万年的造化,五千年的文明与三千年的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滋养,让古老的齐鲁大地更具魅力,改革开放的山东更添活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正是山东风姿绰约,风情万种动人之所在。 二、省内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山东有6大类自然与人文资源。其中,地文景观类有10种,水域风光类5种,生物景观类5种,古迹与建筑景观类30种,休闲健身类10种,购物景观类4种。在中国全部的68种旅游资源中,山东省拥有64种,占总种数的94.1%。 山东是中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自然景观 1.地文景观 山东省地域广阔,地质地貌景观种类繁多,位于泰安市的泰山和青岛的崂山是省内典型的花岗岩地貌,蓬莱迎口山属火山地貌。山东半岛具有多种全国和世界级的地质景观。如长清寒武纪标准地质剖面、泰山古老的变质岩、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宝库”、昌乐火山蓝宝石原产地、枣庄熊耳山大裂谷、各类奇石异峰等。 山东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岩溶地区之一,全省有岩溶泉308处,溶洞340多个,主要分布在鲁中、鲁中南石灰岩山地。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形成于25亿年前,是第一次造山运动兴起的大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华北大平原东侧,京沪铁路中段。在数千年的泰山文明史中,不仅有泰山的封禅史,还有宗教、审美、科研以及农民运动的丰富历史。尤其在审美发展史上所产生的美学价值是十分突出的,通天拔地的泰山给人以雄伟的美感。 2.水域风光 我们常说山无水不灵,山因水秀,有了水的灵动,一切方才显得那么清晰活泼,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19 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一) 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 1)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 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 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 19 世纪60 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

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 1) 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2) 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3) 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摧残,日益萎缩,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破产,解放战争时期,又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还领导军民进行了经济建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并组织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解 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该时期并存的主要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济南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

济南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济南市旅游形象急需建立的迫切性。然后结合济南市的实际,分析其形象设计的地方性特征、市场感应特征及其竞争替代特征。最后梳理出对应于不同客源市场的城市旅游形象口号,并提出塑造济南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旅游形象;定位;塑造;济南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旅游在创造收入、增加就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城市之间争夺客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作为旅游城市的地方政府,在加快开发旅游潜力以满足旅游者需求并赢得收入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从而使如何强化城市旅游功能的工作变得空前重要。 在城市旅游发展的诸多问题中,个人观点认为,城市旅游形象问题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1)城市旅游规划的前提是首先确立一个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使众多的旅游开发项目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思想;然后才能围绕这个旅游形象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进而才是建立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人才环境等配套的支持系统。(2)旅游者对于目的城市选择的决策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和随机性。旅游者对城市目的地的选择,依赖于对该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往往受其所掌握的旅游信息所影响。在诸多信息中,城市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并驱动其前往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3)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产品,与传统的物质生产有明显的区别,其产品不是有形的、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物质实体,而是抽象的,以人的经历和感受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旅游产品的销售更加依赖于产品形象的创意、设计和宣传。 可见,城市旅游形象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没有鲜明、独特、整体性旅游形象的城市是很难长久地吸引旅游者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济南市的旅游形象,由于缺乏独具吸引力的资源和原有特色资源泉水受气候人为等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在旅游市场上开展竞争,加之省内周边城市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突显出济南市在竞争中的不利发展。因此,济南旅游形象的设计,塑造与推广迫在眉睫。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前期基础性研究,即济南旅游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二、济南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依据

济南市旅游资源要点

济南市旅游资源概况 1、济南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倚千佛山,北临大明湖,是一座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是泉城济南的标志,亦是泉城三大名胜之首。公园以趵突泉为中心,共规划为18 个景区,以观泉、赏戏、品茗为特色,创造古朴、清幽、含蓄的境界,再现自然之美。趵突泉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群是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公园内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等共计27 处名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具有泉水特色的城市公园。园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趵突泉公园现为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 级旅游区(点)、全国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自1986 年连续18 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2、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公园位于济南市区的偏北方向。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烧。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 件评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对城市性质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着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和企业一样相互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有助于明确城市的战略定位,提高城市竞争力,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优势(Strengths) 济南是山东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是全省的决策中心。其省会城市的地位具有省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济南市是区域性宏观经济调控中心,除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多在济南外,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证监会济南分会、中国宝监会济南分会等代表中央政府监管黄淮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济南是山东省的科教文化中心,教育基地的地位也十分显着,济南市区高校云集,有各类高校40余所,在校生达数十万人,这在山东省内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密集。济南在晶体材料、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齐鲁软件园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是全国4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 济南的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机械装备、石化化纤、食品药品等六大优势产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泉城”,72名泉与大明湖构成了独特的泉城风貌。历代帝王达官,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无数咏泉的诗篇。千百年来,人们围绕泉水展开的民俗活动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是济南古城的整体景观特色,这是古人留给济南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世纪初济南古城西部建成的经纬路分明的商埠区,又是前人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