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它

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依据产业结构的理论,同时选取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虽然济南市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济南应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促进济南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截至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威廉?配第在17

世纪首次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并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表达了他的研究结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农业附加值高。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结合配第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将趋于减少,同样,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生也将减少。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罗斯托在1958年提出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主导产业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后续研究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伟和李绍荣(2003)采用建立索洛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的结论。王艳荣(2006)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其预测结果是到 2014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超越第二产业,中国将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葛澄清(2005)结合湖北省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其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并就以上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王健(2010)应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份 12 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地理溢出效应。我国还有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还有很多学者如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我们可以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学者们从产业间对比、劳动力转移方向、经济发展阶段等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得出经济总量的增加对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有一部分学者只单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没有结合具体的事实依据,其得出的结论就难以使人信服,也无法对我国产业升级现状提出正确建议。本文将以我国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济南作为山东省会,经济增长更是迅速,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

1、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1)济南市地理位置优越。济南处于环渤海湾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结合处,优越的地缘优势为济南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交通发达,济南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截至2012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297公里。

(2)旅游资源丰富,济南济南素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称,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泉水之多,流量色之美,天下独一无二,名泉就有七十二之多,其中就有被评为5A景区的趵突泉。另外还有4A级景区千佛山,大明湖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3)济南市科研实力强劲,工业园众多,科技发明成果再获新突破。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28944件,比上年增长23.11%。专利授权量15537件,增长32.7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总数达到275家,获得上级科技立项185项。新增孵化企业5家,毕业企业46家,在孵企业总数达到348家。

2、经济发展劣势

(1)济南市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突出。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为20.48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370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3.7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69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0%,更是远低于世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000m3的警戒线。而且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济南地表水、地面水污染严重,若济南不加紧水资源的治理,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将严重制约东部产业带乃至济南市总体经济的发展。

(2)济南市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之一,连接各大城市的作用突出。但是济南市内部交通状况却不容乐观。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呈东西带状狭长分布,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市政工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最近几年济南市的市政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泉城广场的建成和趵突泉公园的扩散改善了济南的形象。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广场、公园大部分处在道路主干道附近,成为新的、主要的交通发生源,却没有配套的交通辅助设施。

(3)品牌经济实力不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至今,济南市在农业、工业等领域涌现出许多知名品牌,华光肥皂,如小鸭洗衣机、趵突泉啤酒、木兰摩托全国知名,但是现在大部分没落,缩小生产,退出了主流舞台。当然这与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保持着传统的思想有关,他们认为做好原来的产品、守着山东市场就足够了,不会包装也不会主动出击,山东人守成思想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脚步。

(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近年来,济南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由2001年的1066.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100.23亿元,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GDP的增加,由表1可以看出,三次产业比例逐渐变化,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济南市2001—2015三次产业增加值表

从三次产业看,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05.39亿元,增长了4.1%;第二产增加值为2307亿元,增长了7.4%;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亿元,增长率为8.9%。由于济南市省会城市,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良好再加之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济南在2001年就亿进入“三二一”发展模式,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居于三次产业产值首位,且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三次产业比值由2001年9.1:41.5:49.4变为2015年5.0:37.8:57.2,这体现出济南市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但同时可以看出二次产业所占比值一直高于三分之一,所占比例较高,这种发展模式也导致了济南污染严重,尤其是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济南必须进一步加快产业结

构升级,取缔或迁出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发展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三)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第一产业由农林牧渔产业组成,农业又由粮食、蔬菜和水果产业构成,畜牧业又包括肉类,禽蛋和奶类。2015年济南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构成为:农业增加值为210.1亿元,比2014年增加4.2%;其中,全年粮食产量为264.6万吨,比上年减产2.4%;蔬菜产量649.7万吨,比去年减产2.4%;水果产量53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林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1.7%;全年完成造林总数18.02万亩,新种植树苗3.68万亩,年末济南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4%。畜牧业增加值为80.8亿元,比2014年增长3.2%;肉类总产量为39.4万吨,禽蛋产量35.5万吨,奶类产量29.2万吨。另外新创建国家级畜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处,省级示范场18处。渔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4%。可以看出济南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且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作物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达到83.2%、97.2% 和93.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和建筑业组成。工业整体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按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4.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0.2%。按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9%。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产业企业34家,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572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9.2%。

高耗能行业比重持续降低。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66.1亿元,比上年增长8.9%。资质内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663.8亿元,增长7.9%,其中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540.5亿元,增长7.4%。签订合同额3877.0亿元,增长17.8%,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919.4亿元,增长8.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济南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加值随高达466.1,但较去年已有所降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旅游业增势稳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1%。会展业稳步发展。全年举办会展165场,比上年增加4场;直接营业收入5.9亿元,增长31%;展会交易额1496亿元,增长6.1%。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增加值4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填补了济南市缺少国家级永久文化展会的空白。全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达到120个。市属院团举办公益惠民演出349场,观众达35万人次。年末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站)及群众艺术馆152个,档案馆15个,公共图书馆1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7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城市电影院38家,全年放映41.59万场,观众992.99万人次,票房收入3.29亿元,增长40.60%。自2001年以来,济南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居于首位,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济南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均衡发展,且各个具体产业基础雄厚,因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

三、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是就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依据产业间协调发展和和最高效率原则,并以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1、供给结构优化

供给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资源禀赋等。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1)投资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金融业,将金融服务产业打造成为济南市的一大支柱产业。积极做大做强银行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优化发展保险业,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以魏家庄金融商务圈为核心,经四路、经七路为)轴线的“一圈两线”的金融核心区。

(2)教育结构调整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济南高校众多,截至2015年,济南市普通高等学校4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3.62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1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0.1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1.44万人。加大对在校学生的补助,提高毕业生质量,从而提高劳动力专业知识素养。

(3)科技结构调整

在农业方面,推行科技兴农战略,一方面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从而实现农业大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立足齐鲁软件园,依靠浪潮、中创等企业的规模优势,从信息家电、设备制造、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等三大类产品着手,提高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4)生产结构调整

在食品产业方面,调整食品与制药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佳宝、福牌阿胶、维尔康等骨干企业应发挥带动作用,从而将乳制品、营养品、肉制品等产品推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以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取代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如济钢迁出济南,齐鲁工业园区产值日益增加,从而改变过去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模式,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2、需求结构优化。

需求结构包括公共需求结构、家庭需求结构和企业需求结构。

(1)对于政府方面,政府可以从体制机制变革入手,基于济南市部分居民不愿消费和不能消费的现状,构建一个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政府应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推进促进公共支出转型等四个方面入手为居民创造一个优良的消费环境。政府应积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如节能车,加大对此类绿色产业的大力补贴,降低绿色环保产品的价格。

(2)对于企业方面,管理人员应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可为了追寻短期利益最大化而大量生产低端、高耗能产品。企业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资力度,加快生产技术的优化升级,改革产品生产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的流程。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向绿色节能的朝阳企业转型,虽然短期内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盈利,但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

(3)对于家庭方面,居民在消费产品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购买对环境没有影响的产品如节能灯、节能车。济南烧烤既污染空气,又产生大量垃圾,济南市民应减少对烧烤的消费,树

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出行多选择消费公共交通工具,而非使用私家车,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改善交通状况。

参考文献

[1] 葛澄清.湖北产业结构优化分析[A].武汉理工大学,2005:10-14

[2] 杨国庚,杨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2009(8):7-9.

[3] 李惠.济南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A].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2:13-15.

[4] 王小曼.济南市工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30-33

[5] 张萍.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A].天津财经大学,2009:31-35.

[6] 郭文慧.基于低碳减排的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A].山东大学,2014:22-24.

[7] 史晋川,黄良浩.总需求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46-47.

[8] 孙忠辉.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107-108.

郑州、济南经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郑州、济南经济实力对比分析 内容提要: 2001年,在全国31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GDP)排序中,郑州GDP为828.2亿元,位居第16位,而石家庄、福州、济南和长春GDP分别为1085.5亿元、1076.1亿元、1066.2亿元和1003亿元,分列第12、13、14和15位,经济总量相对郑州有明显的优势。为此,我们准备就郑州与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对比作出系列分析,本篇就郑州与济南的主要经济指标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含量做一简要分析,以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工作时参考。 2001年,在全国31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GDP)排序中,郑州GDP为828.2亿元,位居第16位,而石家庄、福州、济南和长春GDP分别为1085.5亿元、1076.1亿元、1066.2亿元和1003亿元,分列第12、13、14和15位,经济总量相对郑州有明显的优势。年初,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同志在市委全会上提出:用3-5年的时间,尽可能使郑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前移。所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尽快地在较短时间内在经济总量上达到或超过这些城市,为此,我

们准备就郑州与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对比作出系列分析,以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工作时参考。下面就郑州与济南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一对比分析: 1、从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上看,郑州与济南差距逐步拉大,赶超压力很大。 1996?001年两市GDP总量(亿元) 从上面两市6年来GDP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九五”来两市GDP的增长率除1996年持平外,其余年份济南均高于郑州,1996年济南GDP比郑州仅高出107.3亿元,到2001年却比郑州高出238亿元,照此发展,郑州要在短时间达到或超越济南的经济总量,任务将十分艰巨。 2、从区域性经济重心地位上看,郑州经济总量的首位度略高于济南。郑州作为河南省会,2000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为14.28%,2001年为14.67%;而济南市2000年GDP占山东省的比重为11.15%,2001年为11.3%。相比之下,郑州略强于济南。此外郑州具备郑汴洛新平中原城市群体的发展优势,郑州首位度如达到25%时,则中原城市群体的经济

济南swot分析

济南市,被称为“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以及金融中心。全市共辖6市辖区、1县级市、3县,总面积平方公里,2010年市区常住人口万人。 一、区域竞争优势(Strengths): 济南作为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优秀的经济资源优势和泉城的文化优势,济南应努力将这些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1、自然资源条件: 济南拥有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 济南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亿立方米。 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铁矿的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济南市的耐火粘土矿主要属于硬质耐火粘土,章丘县是全省的重要产地之一。 济南的森林资源局部保留少量天然林外,大部分为人工林,经济林种类繁多。在南部低山丘陵区分布草场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油脂类植物等,主要分布于南部山丘区。 2、交通条件: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相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全省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完善。济南枢纽为济南铁路局最大的铁路中心枢纽。济南为中国规划中的10大区域性客运枢纽之一。济南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 3、政治环境: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集中几乎所有省直机关和大部分中央驻鲁机构,有利于政策对济南的倾向,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提高了济南市投资环境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4、经济环境: 济南经济基础较好,农业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产品驰名中外市场。机械冶金、车辆制造、电器产品、化工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济南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济南市区域性宏观调控中心,集中了黄淮海地区银行、证券、保险等的区域性总部。市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功能健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

济南市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第1章济南市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1.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1济南市GDP及人均GDP增长分析 1.1.1.12004-2009年济南市GDP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济南市统计年鉴》及2009年统计公报2004-2009年济南市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均保持整体稳步走高的趋势,2009年济南实现生产总值3351.4亿元,同比增长12.2%,可以看出,济南市经济的稳定及持续向上发展形成了消费者信心和各种商业投资活动的基础,同时济南市经济稳定性为房地产项目的最终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1.1.1.22009年济南GDP总量及人均GDP与其他副省级城市 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统计公报2009年济南市GDP以及人均GDP分别为3351.4亿元和50376元,增长速度快。2009年济南GDP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0,人均GDP排名第9,与杭州、南京等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由此看来,作为2009年GDP总量位居全国第3名的山东省的省会,济南经济发展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1.2济南市产业指标分析 数据来源:济南市统计局及2009年统计公报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济南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济南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说明济南市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加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客群资源,加大了消费需求。 1.1.3济南市人口分析 1.1.3.12004-2009年济南市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济南统计年鉴2004-2009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已达到603.27万人,城市化率达58%,济南全市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稳定增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济南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健康,发展潜力较大。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011年长沙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沙市第三产业在总量、结构及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第三产业经济总量超2000亿元。2011年,长沙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4%,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8.64亿元,增长12.4%;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65.14亿元,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35亿元,增长7.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1亿元,下降4.1%;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7.35亿元,增长15.7%;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6.02亿元,增长12.6%。 (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突破300亿元。近年来,长沙市第三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2011年第三产业税收收入达3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4.7%,比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是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分别实现税收收入95.63亿元和77.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7.2%和40%。 (三)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第三产业具有行业种类多,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优势,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由于就业领域广阔,可以容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第三产业已成为开拓劳动就业渠道的产业依托,承接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载体。2010年长沙市第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第35卷第4期2012年7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5 No.4Jul. 2 012 收稿日期:2011-11- 12作者简介:姜 丽(1978-) ,女,辽宁丹东人,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姜 丽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经济热点之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供给和贸易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就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的影响。在政策上,应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贸易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12)04-0463- 06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意味着一国产业结构能适应产业发展全球化的要求,能在国际产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体系与世界产业结构体系的协调。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随着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深化和一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愈加显现。 一、文献回顾 较早涉及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商品结构的选择,表明参与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 也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引起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形成一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他认为产品的生产要经历“研发— ——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的循环过程,相应地,该产业由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通过参与 — 364—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它 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依据产业结构的理论,同时选取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虽然济南市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济南应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促进济南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截至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威廉?配第在17 世纪首次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并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表达了他的研究结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农业附加值高。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结合配第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将趋于减少,同样,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生也将减少。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罗斯托在1958年提出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主导产业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后续研究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伟和李绍荣(2003)采用建立索洛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的结论。王艳荣(2006)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其预测结果是到 2014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超越第二产业,中国将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葛澄清(2005)结合湖北省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其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并就以上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王健(2010)应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份 12 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地理溢出效应。我国还有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还有很多学者如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315696620.html,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者:祁让坤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低素质的现状,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针对河南三次产业不合理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主要是推进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构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并重点阐述了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 继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河南承载着重要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任务,认真剖析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确切了解和把握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如此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和策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转变,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62.0:22.8:15.2到1986年的35.6:40.2:24.2,到1992年的27.7:42.6:29.7,再到2004年进一步发展为18.7:51.2:30.1。截至到2013年底,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5.4:32.0。从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全省三次产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二)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来看,河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低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 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所谓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整体表现。由于可以从不同程度对城市产业进行分类,城市产业结构也就具有多重内涵和呈现复杂的关系。 城市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 1.产业结构反映城市发展阶段 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产业构成或产业结构。农村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城市产生的初期或前期,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急剧增加,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着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代替第二产业,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国际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城市总体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 2.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前景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发展前景。许多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甚至占绝对优势,经常被确定为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流通产业、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却被确定为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在工业化比较成熟或后工业化社会,后者往往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充满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对周边城市区域及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第三产业的辐射力更为深远和影响力更大。如,旅游城市能吸引国内外大量人口来城市旅游、开会、经商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 4.产业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总体布局、整体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市政设施安排,都要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2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由于我们处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之中,有大量先进技术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将许多新技术在其全球生产体系内使用,有些技术还很快向海外企业转让。科技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通过开放引进技术的空间大大拓展。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从1991—2000年,中国累计投入研发经费约为553亿美元,仅为美国同期的1/36,约为韩国的1/2。2003年中国研发经费约为190亿美元,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16。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 为1.04美元,同年,日本为8.02美元,美国为4.39美元,阿根廷为4.66美元,巴西为2.75美元,墨西哥为4.09美元,土耳其为2美元。不过,还需要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进行比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单位能耗的产出能力明显不同。2001年,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产出的GDP,高收入国家为4.82美元,而低收入国家仅仅为0.78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1.35美元。中国为1.04美元。相同组别的印度,该指标为0.9美元,印尼为0.93美元。这组对比表明:(1)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水平基本符合国际比较显示的一般趋势,目前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 20__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

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核心是“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可见任何战略决策的制订都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为前提的。准确的自我剖析与定位可在战略决策中“扬长补短以优取胜”。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成功转型为例 1990年后,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等问题的显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辽宁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就首先要考虑辽宁自身的优势。辽宁是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省内有渤海船舶重工、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大连机车、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50多个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20__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石化行业成为辽宁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显然装备制造产业是辽宁的主导优势产业。那么装备制造产业的不断革新升级就是辽宁发展经济的首选。其次辽宁发展装备制造业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技术开发、高端技术熟练型人才的缺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同年,日本为8.02美元,美国为4.39美元,阿根廷为4.66美元,巴西为2.75美元,墨西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